數字倉庫管理系統分析與設計
時間:2022-09-10 05:09:13
導語:數字倉庫管理系統分析與設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信息化時代企業各種資源的不斷豐富,傳統、簡單的倉儲管理已無法保證保證企業各種資源的高效利用。如今的倉庫作業和庫存控制作業已十分復雜多樣化,正在向數字倉庫管理系統轉型和過渡,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借助UML的信息化技術,以實現對各種資源的高效利用。
關鍵詞:倉庫管理;數字化系統;統一建模語言(UML)
一、數字倉庫基本特征
數字倉庫組織了一系列與平臺無關、面向對象、分布式的數字化信息資源并且提供相關的服務。當前的數字倉庫急速更新信息資源,作業和庫存控制作業已十分復雜化、多樣化,僅靠人工記憶和手工輸入,不但費時費力,而且容易出錯,給企業帶來損失。傳統簡單、靜態的倉庫管理已經無法保證企業各種資源的高效利用,因此要選擇高效、完善的管理和服務。為使倉庫管理更加系統化和規范化,通過建立一個數字倉庫管理系統解決此難題。數字倉庫管理系統主要用到的是自動識別技術,首先對原有的系統中的數據庫進行分析,對數據庫的每個產品都建立條形碼表示,條形碼中包括產品的相關信息,如:產品名稱、規格、類別、數量、條形碼序列號、保質期、入庫和出庫日期,條形碼用條形碼打印機打印出來,從而產生條形碼序列號。倉庫管理系統按管理職能分為兩個系統:產品流通系統,管理人員系統。這幾部分既相互自成系統,又互相聯系密切,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共同組成一個完整的數字倉庫管理系統。由于傳統的嵌入式軟件開發架構層次劃分不合理,導致架構穩定系數低。針對這一問題,可采用基于UML的嵌入式軟件開發架構研究。通過嵌入式軟件開發架構分層,將每層之間的共性部分抽象化,放在最底層,逐層遞進;完成嵌入式軟件開發架構,通過來自架構最底層的需求,逐層映射到不同的插件,完成嵌入式軟件開發架構的合理劃分[1]。
二、UML信息管理系統的流程與應用
1.UML簡介統一建模語言(UnifiedModelingLanguage,UML)是一種為面向對象系統的產品進行說明、可視化和編制文檔的一種標準語言,UML是面向對象設計的建模工具。簡單,統一,高效是不同的人能夠局域共同的“模型”來理解業務、需求,理解軟件和架構如何構造。2.需求建模分析倉儲在企業的整個供應鏈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不能保證正確的進貨和庫存控制及發貨,將會導致管理費用的增加,服務質量難以得到保證,從而影響企業的競爭力,通過建立一個數字倉庫管理系統解決這一問題,使客戶更好地了解產品的相關信息,同時減輕倉庫管理員的工作壓力。系統的功能需求包括:(1)登錄權限:分為普通客戶和倉庫管理員,系統管理員登陸;(2)產品管理:系統管理員和倉庫管理員對產品的入庫、出庫、查詢、編輯(對產品的增加,刪除,更改);(3)倉庫管理員管理:系統管理員倉庫管理員可對倉庫管理員執行增加或刪除操作;(4)用戶管理:系統管理員倉庫管理員可對用戶執行增加或刪除操作;(5)系統管理:管理員對系統進行維護。3.開發與設計先用RationalRose進行UML建模,可以直觀地理解和閱讀系統的功能和需求,圖1為系統用例圖,用例視圖是其它視圖的核心,因為用例視圖描述了系統應該具備的主要功能,系統要提供的功能都要在用例視圖中具體描述。并且用例視圖如有修改,那么都會對其他所有視圖產生直接影響[2]。再采用MYSQL數據庫系統進行信息的常規操作,用java編程語言作為實現系統的軟件支持,因為Java具有跨平臺性,可滿足本系統在各種處理器和操作系統平臺之上的要求,用開發工具Eclipse進行開發,實現系統的功能模塊。(1)系統用例圖用例圖是由參與者(Customer,Warehouseadmin,Systemadmin)、用例(產品出庫,產品入庫,產品查詢,產品編輯,編輯系統管理員,系統維護),邊界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用于描述系統功能的視圖。主要用于對系統、子系統或類的功能行為進行建模。(2)倉庫管理系統的主要產品流通業務流程①驗證客戶的身份;②查看產品相關信息(序列號,庫存);③選擇產品事務;④記錄客戶信息和產品信息;⑤更新倉庫管理系統數據。
三、結語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制造業越來越具有挑戰性和復雜性。需要更高效、更強、控制力地管理倉庫管理系統,使用UML統一建模語言,結合java語言開發,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可強力控制、合規操作、效率高、降低資金。
參考文獻
[1]孫月玲.基于UML的嵌入式軟件開發架構研究[J].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20(06):19.
[2]張景峰,胡曉紅,陳海燕,常瑩,張燕寧.基于UML的用例圖模型創建[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9,15(32):104-105.
作者:姚傳文 姚敦紅 單位:懷化學院
- 上一篇:項目教學法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運用
- 下一篇:電子商務專業在中職創業教育下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