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體育教學方法的問題及策略
時間:2022-03-14 11:18:55
導語:大學體育教學方法的問題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高校體育的教學方法中,我們國家進行了相當大的改革,但是現階段,我們國家的高校體育教學方法存在很多的問題。本文就高校的教學方法的問題及策略進行了簡單的介紹和分析。
[關鍵詞]體育教學;教學方法;問題;策略
身體是我們做一切事情的前提,在沒有身體的健康的時候,我們的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有一句常說的話就是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在學習上也是同樣道理,在沒有身體的健康的情況下如何再談學習。如果沒有一個健康的體魄我們從何而談去進行其他的發展,高校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在體育教學方面上出現了非常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直接導致了我們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普遍要下降和身體素質的不強壯,大學學校的體育教育雖然說是并不是很強調,但是他的存在還是非常重要的,大學學校的體育教育方法的不對依舊會導致我們身體素質的下降,并不能在這種情況下增強我們國民、祖國的未來、祖國的花朵的身體健康發展?,F階段,我們國家的高等教育中的體育教育方法上存在著非常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的阻礙了大學學生的身體素質的發展。本文就大學高等教育中的體育教育方面教學上的方法出現的一些問題及對策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和介紹。
一、高等教育上的體育教學方法的基本內涵和高校體育教學方法的分類
高等教育的教學方法的基本內涵就是通過對特定的課程與教育目標的指向,但是受到一定的課程方面的內容的制約,它是為所有的老師學生規定的需要所有的學生和老師共同遵循的教育與學習方面的操作規范與步驟。高等教育的體育教學方法同理就是指在體育教育學習的過程之中,老師和學生一起共同聯合起來以完成體育教育和學習方面的一些目的和任務所需要采取的活動運動方式方法的總稱。方法對于體育教學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沒有方法教師的體育教學就是事倍功半,但是如果采取了一個確定的、正確的、高校的、合理的體育教學的方法,那么,教師的體育教學就會事半功倍,從而與沒有方法的體育教育相差出來天差地別的差距,從而導致高校學生的身體素質的不均衡以及學生的身體素質的不高。這就是高校體育教學方法的內涵。從高校體育教學方法的內涵定義我們就可以看得出來,教師的在體育課上的教育就是一個客觀的因素,并且是外在的因素,大學的學生上體育課并進行學習就是學生主觀上的因素,并且是外因,沒有學生的存在那么教師的體育教育就是不復存在的,我們也就可以這樣的理解就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雙向的、是互動的、是缺任何一個因素都是不能完整的,沒有教師的“教”就沒有學生的“學”,通過學生的“學”來落實老師的“教”,但是因為有老師的“教”的引導就無法完整的、科學的進行學生的“學”,學生的“學”實現了教師的“教”。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是緊密的聯系的、是不可以分割開來單獨存在的,單獨的存在就沒有了體育教學,也就沒有辦法來談體育教學方法。高等學校的體育教學方法就很多種,這些方法就包括:發現式的教學方法、問題式的教學方法、掌握學習式的教學法、范例式的教學方法、程序式的教學方法、暗示式的教學方法以及學導式的教學方法等等。在這多種的方法中,任何教師最希望的就是掌握學習式的教學方法,因為這個方法是在大學的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閑的條件的情況下來掌握學習材料的一種最佳的、最有上課教學效率的教學方式。但是這種教學的方法是存在很大的問題的,因為這個是在要求接受體育教育的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的情況下進行的教育,所以這樣的教育方式就需要學生的很多的時間了,雖然這樣省去了教師的很大的時間,也減輕了教師的教學壓力和任務。除了掌握學習式的教學方法,范例式的教學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因為范例式的教學方法很容易理解就是用那些簡單的、明確的、清楚的以及典型的教學范例進行對學生的體育教學。所以說范例式的教學方法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對于教師來說。程序式的教學方法就顯得有些機械和呆板,這樣的體育教學方法就是通過使用教學的器材和機器以及教學需要的教材,呈現出來學習的程序、學生的學習上反映出來的狀態和將學生的反應是否正確的狀況然后及時的反饋給學生,讓學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和有點,這是一種讓學生能進行特殊學習、個別學習的體育教學方法。
二、大學校園里的體育教學方法存在的普遍的問題以及對應問題的分析和策略
在現階段的大學的體育教學,教師往往就是受到了現在的競技體育的影響,然后再高校的體育教學方法上采用傳統的教授學生以運動技術為目的的方法,基本上就是采用通過體育理論課上的講解,然后在體育課上的教師的示范,學生的練習的這種傳習式的體育教學方式方法。這種方法在現代的體育教學上是存在著很多的問題的,也是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的,在新的體育教學形式下,我們需要有一個和用一個新的體育教學的方法,在運用新的體育教學的方法之前,首先需要進行教師的體育教學理念的革新,教師目前所用的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理念都是已經不再適應于新課程的體育教要求了。在教師沿用的傳統的體育教學方式方法上需要教師達到的教學目標教師產生了很多的不適和困惑。這樣也導致了教師的體育教學產生了問題。
(一)教師教學方法上出現的過重的注重形式,輕視了實效。在我們現階段的大學的體育教學上,大學體育課程綱要對原來傳統的大學體育課程進行了深度的改革,提出了體育教學方式方法上的創新是體育與健康這個體育課程教師教學的重點。但是在現實的教師的教學過程之中,有很大的一部分的體育老師只關注了在“新”上的做文章,也因此做出來很多的,創造出來了很多的新的教學方式方法,雖然這樣做是對的,也是符合大學體育課程綱要的,也能夠推動體育方面教學改革的發展,但是也正是因為教師過分的重視了“新”忘記了實效,這些就是包括使用那些非常高級的體育設施,這些設施都是不怎么常用的,下了體育課就會產生無法進行練習的狀況,這些在一定的時間上會使學生產生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但是也同時存在哪些操作上的不方便,這也就導致了教學的實效性不強。所以,在現在新的的教育形式下,教師需要進行那些新的也同時實效性強的體育運動。
(二)高校的體育教學上出現的注重老師,輕學生的狀況。經過這么長時間的傳統的“以教為中心”、“教師說,學生做和練”的教學方法,雖然新的大學體育課程綱要進行了改革,出現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還是在實行中還存在著問題。這種問題就是如何把這種模式改變成能夠使學生主動的、能動的以及思想行動上的積極的學。目前,大學體育教學上存在的這種問題比比皆是。
(三)高校的教師在體育教學上的過分注重訓練,輕視教育的問題。體育學習也是一種課程,訓練但同時也更需要進行教育,這樣才能讓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夠更加正確的發展。教師在這個問題上的錯誤認識導致很多學生單純的進行了大量的訓練,但是沒掌握到這種訓練的技巧,導致取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四)高校的教師在體育教學上的重技能,輕能力的問題普遍的存在。體育教師最擅長的就是把自己已經掌握的技能傳授給自己的學生,這是在長期的傳統教育教學方法上從而產生的問題。這種方法要求的是再短暫的時間內使得學生掌握到技能,但是因為這樣教師也就忽略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只教會了學生技能,忽略了教會學生的能力,學生的能力包括學生的觀察的能力,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能力以及學生自學的能力、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等等這種個人能力。所以體育教師教育學生需要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通過以上那些的問題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高校的體育教育存在著很多的問題,所以在大學教育教學方法上需要注意以下幾種問題。(1)高校的體育教育需要實現學生的體、智方面的和諧的統一。在這個新的時展情況下,高校的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方面應該盡量的滿足學生的發展和進步的需求,這就需要學生在這個教師的體育教學方面能夠看到教師的鼓舞,以使學生體和智方面的發展。這就需要在這個教學的過程之中,教師就需要盡量的做得到適合學生的特點,這樣才能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個性的發展,找到適合自己的最好的體育訓練方式方法。促進學生的體和智的和諧發展。(2)高校的體育教育需要讓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有機的結合。大學的體育教學活動是一個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的雙向的活動,離開任何的一個因素,就會導致大學體育教學的不完整以及影響到學生的體育學習和教師的體育教學的積極性。所以,在這個過程之中,需要教師處理好這個師生關系以及教師、學生、教學材料、要求以及教學的手段方法這些方面的關系。教師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之中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方面,學生的學習也是同樣。(3)高校的體育教學活動一定要克服僵化的、模式化的教學方式方法。經過這么長時間的傳統的體育教育,一定產生了那種模式化的教學。在這個過程之中,教師需要突破這個體育模式化的教學,這就需要老師進行體育教法的創新和實用的設計。這樣就需要教師掌握到學生的興趣以及對體育方面的愛好,這就需要合適的運用那些高校體育教學方法,通過優化教學質量效果、過程等等,做到教師的引路,學生的修行,學生的獨立獲得知識。
參考文獻:
[1]孫煥江.河北省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現狀及對策的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0.
[2]許劍.體育教學模式概念的系統分析———兼論體育教學模式概念的三元運行機制[J].體育與科學,2006(3).
[3]王德慧.體育教學論內容體系優化與完善[D].重慶:西南大學,2009
[4]張懇,胡永南,向京.試論體育教學方法的概念、分類及其運用[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3(2).
[5]齊輝.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學校體育學》內容知識體系建構的研究[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11.
[6]王建忠.對普通高校公共體育教學示范性實施策略的研究[J].科教新報,2010(27).
[7]徐明欣,武孝賢,王開林,王童,顧紅偉,盧滿.一直發展規律與體育教學內在關系的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4).
作者:劉瑩 單位:信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 上一篇:低碳經濟下公共交通運輸管理策略
- 下一篇:低碳經濟下煤炭綠色物流系統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