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體育分層次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時間:2022-04-06 11:03:19

導語:大學體育分層次教學的探索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體育分層次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摘要:從目前大學體育教學現狀看,教學效率不高、學生體育技能提升效果不明顯是較為突出的教學問題。造成此類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集中化、統一化的教學無法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個體的潛能,造成學生個體發展受限。這些都為分層次教學模式在大學體育課程教學中的實踐應用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分層次教學模式主要是根據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實施針對性的分層教學。目前,分層次教學在大學體育教學中已得到較為廣泛的嘗試和應用。基于此背景,以大學體育分層次教學模式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分層次教學在大學體育課程教學中的實施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現狀存在的問題提出相關優化對策,以促進大學體育分層次教學模式的改革和進步。

關鍵詞:大學體育;分層次教學模式;實踐

一直以來,在大學體育學科教學中都存在“忽視學生個體發展特點”的弊病,課堂教學往往是簡單的動作重復和長時間的體育訓練,教學目標分解不到位,教學成效不如人意。分層次教學模式的引入和應用實踐,使得大學體育教學局面有所轉變,教師在實施體育教學過程中,能夠一定程度地考慮學生的個體發展特點和實際需求,從而制定出較為科學、合理的體育教學計劃,有效地促進了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提升了大學體育學科教學成效。以下,作者將結合自身教學實踐經驗,針對分層次教學模式在大學體育學科的應用實踐進行研究和摸索。

一、大學體育分層次教學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從整體上看,分層次教學在優化大學體育課堂教學效果、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等方面收效明顯。然而由于大學體育師資力量不足、觀念體制存在認識偏差、課程設置不盡合理等方面因素的影響,造成大學體育分層次教學現狀中存在以下幾個突出問題。

(一)師資力量不足造成大學體育分層次教學受到制約

在大學體育教學課堂上,教師無疑是學生進行各類體育項目鍛煉的主要指導者。在一定程度上,教師教學指導的質量將直接影響著學生體育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掌握。當前,大學體育師資力量配備不足等問題普遍存在,各類體育專項的教學指導缺乏,嚴重制約著分層次教學在大學體育教學課堂上的推進。與此同時,還存在部分教師未及時更新教學觀念,未有效創新體育教學和指導方式、方法,仍然沿襲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致使教學的收效不如人意,使學生的發展受到限制。

(二)體育教學觀念存在偏差,導致“重文輕體”

現象普遍存在受傳統應試思維的長期影響,造成當前教學部門、教師、學生、家長以及社會相關人士普遍對體育課程教學存在認識觀念的偏差,重視文化課教學、輕視體育教學的現象普遍存在,導致大學體育分層次教學推行不順,且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極為不利。此外,由于體育教學觀念存在認識偏差問題,也使得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的成效受到較大的影響。

(三)課程設置不合理,分層次教學情況堪憂

良好的教學成效,勢必需要以充足的課程教學為依托。大學體育分層次教學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效,需要設置科學、合理的課程作為保障。然而,在當前大學體育教學現狀上看,課程設置的不合理問題尤為的突出。高校教學部門不斷壓縮體育課程時間安排,體育學科開課率低,學科內容設置單一、枯燥,這些問題使得大學體育分層次教學情況不理想,體育課堂教學趣味性、有效性、新穎性等都存在明顯不足。

二、大學體育分層次教學的實施措施

(一)充分了解學生個性,發揮分層次教學模式的主動性

分層次教學模式在大學體育課程教學中的實施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能否充分掌握分層次教學模式的主動性。而要掌握該模式的主動性,則要求教師要設置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和目標,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開展針對性的教學和訓練。為此,就需要教師深入學生實際,充分了解學生個性,并依據學生的個性特點以及興趣、愛好等多方面因素,來制定、選擇、設計、安排相關教學模式、方式、方法、內容等。值得注意的是,在了解學生個性和興趣愛好方面尤為不易,需要教師堅持長時間的觀察和深入了解、溝通才有可能發現和獲得。在了解學生個性,充分掌握分層次教學主動性的前提下,開展大學體育自主學習和實踐課堂,教師通過分層次教學和指導,讓學生在體育實踐活動中自主學習、自主發現、自主探索以及自主提高,進而探尋到體育學習和訓練的意義,進一步激發學生主動參與體育課堂學習和體育活動鍛煉當中。

(二)設置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制定和分解,關系到分層次教學的階段效果,同時也對學生的自信心產生極大影響。為此,在推進大學體育分層次教學課堂時,教師要重視對大學體育學科總體教學目標的分解,根據學生個體的差異和需求差異,制定出與其相適應的教學目標,并輔之以專業化的指導和專項化訓練,有效提升體育教學成效,同時激發學生熱愛體育、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和積極性。一般地,教學目標的分解與設置可以通過以下幾個層面來劃分:一是根據學生的基礎和能力來設置分層次的教學內容,使二者能夠相互適應;二是有機結合大學體育教材和課堂體育實踐活動,實現“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的目的;三是堅持以個性和共性相協調的原則,將學生的個體個性和學生群體的共性結合起來,既要實施共性教學,又要配合個性訓練,從而深化分層次教學的目標,提升分層次教學的成效。

(三)合理分組,加強團隊協作

由于差異化現象的存在,使得不同的學生所具有的體育基礎知識、能力、個性特點等都存在差異。實施分層次教學的主要目的,正是為了“求同存異”,在實現整體提升的基礎上,也能最大限度地促進個體的發展。隨著分層次教學模式在大學體育學科教學中的實踐和發展,學生主體對體育項目的訓練也衍生出自己的見解和想法。在面對需要團隊合作的項目時,學生也能較為自覺的做到合理分工、團隊協作。基于此,教師在推進大學體育分層次教學時,也要重視團隊協作精神的培育,依據一定的原則對學生進行分組,并引導小組成員之間要合理分工、各司其職,進而實現共同提升、共同進步的目的。

三、大學體育分層次教學的實踐案例分析———跳遠

筆者在進行大學體育課程教學時,結合教學主題內容和學生實際需要,開展了相關的分層次教學實踐探索。例如,跳遠項目是大學體育田的項目之一,其具有一定的難度。針對這一項目,如果采用標準距離踏板來讓學生完成起跳,必然會存在一些身體素質較差、體育能力較弱的女學生出現無法跳入沙坑的情況,不僅打擊他們的自信心,還可能造成運動損傷的風險。為此,作者針對此開展分層次教學,按照學生體育能力和身體素質的具體情況做出分層要求:針對體育能力強、身體素質好的學生,則要求他們安裝標準距離踏板起跳完場跳遠項目;針對體育能力較弱、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則要求他們以距離沙坑一定的距離進行起跳已完成跳遠。以此方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所獲得,并嘗到成功的喜悅。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分層次教學對大學體育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個體能力發展等方面都大有助益。當前,隨著時代的變化發展,以及教學理論和教學形勢的變革和進步,在推進大學體育分層次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把握時代變化的潮流,關注體育教學形勢的變化,來為大學體育教學實踐提供指導,又要不斷總結分層次教學模式的特點和變化規律,深入其中主動查找問題,并據此做出相應的改進,從而使大學體育分層次教學在新形勢下也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成效。

作者:丁海亭 單位:云南中醫學院

參考文獻:

[1]馬馳.大學體育分層次教學的探討[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1,(14).

[2]宋若飛.大學體育分層次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新課程,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