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體育分層次教學論文

時間:2022-11-06 11:03:18

導語:大學體育分層次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體育分層次教學論文

在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大學生對體育理論教學僅僅停留在表面概念上,難以將理論知識充分掌握并進行實際運用,導致體育實踐教學面臨開展困難及教學質量低下等問題。分層次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這些問題,其強調個性化教學,通過分析學生的特點及學習能力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因材施教,旨在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鍛煉學生學習思維,最終實現教育的目標。

1大學體育分層次教學的狀況

1.1師資缺乏,教師質量不高,分層次教學推進困難。教師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引導者和輔助者,起著關鍵的導向性作用。但就目前的狀況而言,有些地區的師資力量較弱,教師資源缺乏,僅存的教師數量較少,對分層次教學形成一定的限制。此外,教師素質低下導致他們容易固守傳統,難以接受新型的教學模式,耽誤了分層次教學的實施和推進。也就是說,許多體育教師缺乏創新理念,仍然用陳舊的教學方法進行體育教學,學生難以提起興趣,從而導致教學質量低下。1.2觀念偏差,忽略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在應試教育的籠罩之下,當今的教育模式產生了思維偏差,大部分學校只重視文化課程的教學,往往將體育教學置于千里之外,甚至將有限的體育教學課程時間用到其他課程或其他活動上面,對學生的體育學習觀念產生了不良的影響?,F時許多學生對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也不高,只是被動地進行體育課程學習,卻忽略了體育教學的真正目的。1.3課程設置偏差過大,教學質量低。前面提到,許多學校對文化課程的過度重視導致了對體育課程的忽略,主要體現在課程設置上,課程設置中的區別對待和不合理偏差,體育課程時間不斷被縮減,開課率不斷降低,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及教學效果。除了課程時間安排的偏差之外,體育課程仍然固守傳統,內容乏味單調,課堂教學形式單一,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大學體育分層次教學的應用措施分析

2.1了解并分析學生特點及個性,制定配套方案。在大學體育教學中,應用分層次教學模式,重視個性化教學,對學生的特點及個性進行了解及分析,在此基礎上制定相應的合適的教學方案。但學生中必然存在個體差異,要求教師對每個學生的特點充分了解存在一定的困難,為解決這個問題,在分層次教學過程中,應當提高學生的參與度,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通過實踐使得學生提高自我認知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為教師在長期教學中正確認識學生特點提供一定的幫助。2.2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同教學方案的制定一樣,教學目標的制定也應當從學生的特點出發,并充分結合教學實際來進行,旨在實現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首先,在教學內容方面,因材施教最基本的也最重要的原則,是了解學生的興趣及學習能力,結合學生的年齡階段,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及內容展示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在學習方式上,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運用相結合。學生對課本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是教學的基礎階段,關鍵在于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并運用于實踐之中,才能真正深化教學目標。此外,在推行分層次教學模式中,還應當將學生的個性及共性相結合。即體育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除了面向廣大學生進行教學之外,還應進行針對性的個體訓練,并制定各自相應的教學目標,加強差異化。2.3小組形式教學,培養團隊精神。在大學體育課堂上,分層次教學的展開方式多種多樣,常見的是分組教學。由于學生數量較大,對學生進行小組劃分,能夠配合教師進行針對性教學及培養。這種劃分并不是隨意的,而是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及個體差異按照一定標準進行的。此外,體育教學的實踐方面,通常需要團隊形式來完成某項體育活動,因此,小組形式也有利于體育鍛煉活動的順利開展。在進行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小組內的學生互相學習、合作,培養團隊精神和自我奉獻精神,使得學生形成正確的合作理念及健康的心理。通過分層次教學的應用,大學體育課程的教學質量雖然有所提高,但還需注重加強學生的創新精神的培養,從而也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2.4教學方法靈活多變,個性化教學。分層次教學,注重個性化教學,在教學課程中添加創新、自由的元素,不斷激發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提升體育品格和學生素質。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不能一成不變,應當與時俱進,并且結合學生的能力和特點進行相應的調整。防止教學內容脫離實際,充分結合學生的能力程度,制定合理的計劃,切實加強學生的體育鍛煉。在課程選擇方向,應當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擁有充分的自主選擇權,根據學生自身的興趣和愛好選擇相應的課程進行學習,如此才能真正促使學生對體育學習產生興趣和熱情,積極主動地進行體育學習和體育鍛煉。與此同時,讓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想要學習的課程,能夠充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分層次教學強調教學方式的靈活多變,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盡量結合實際學習情況適時調整教學方式,不斷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實現教學目的。在學生方面,注重身體機能與教學實踐的結合,對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要多加關注,安排合理的鍛煉方式和體育課程,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提高身體素質。學生也應當充分利用課堂上的學習時間與互動時間,最大程度地實現發展和提高。2.5分層次考核,科學評價方式。教學考核與評價作為檢驗教學效果及質量的重要途徑,分層次教學強調將教學評價方式合理化。在某一階段的體育學習狀況進行總結,主要包括課堂上知識內容的總結和課后體育鍛煉的效果等重要內容,設計合理的考核方式,并對考核結果進行分析評價,從而使學生充分認識自身的學習情況,使之不斷改進和發展。在分層次教學中依然重視分層次考核,對不同程度、不同特點的學生設定不同的考核標準,也就是說,合格及優秀等級不應當只存在唯一標準,應充分結合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能力制定相應的衡量標準。此外,在考核過程中,對考核的內容也有所要求,主要是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各種各樣的專項測評,盡量減少考核誤差。考核后,進行教學評價的時候,對程度好的學生應當予以肯定及嘉獎,促使起不斷發展和進步。而對于程度較差的學生應當予以鼓勵和支持,及時幫助學生分析問題及解決障礙,充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提高分層次教學的對策

3.1提高教師專業程度,科學引導體育訓練。在大學體育教學中實施分層次教學,對教師的專業知識和素質水平有一定的要求?,F階段的大學體育教師,存在人數不夠及素質不高的缺陷,因此,學校應當適時為教師提供一定的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和知識。同時,教師也應當自主學習,增強自身素質,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念,與時俱進,將分層次教學予以正確實施,并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探索和改進,從而能夠在大學體育課堂中對學生進行科學、正確的體育訓練引導。3.2積極探索分層次教學方式,加強學者研究。分層次教學模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發生變化。但事物都有兩面性,分層次教學模式并不是只有優勢,而沒有缺點。其缺陷在不斷發展過程中也逐漸凸顯,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探索和研究相應的教學理論及方法,將不符合教學目標的內容予以改進或摒棄,讓體育教學不斷進步,也讓分層次教學模式在大學體育教學過程中不斷深化。此外,分層次教學模式的發展得益于若干學者的研究及探討,各學校應當為學者的研究提供資源、平臺等支持,不斷提高研究的效果,使得分層次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充分地實現其作用。3.3鞏固課堂動作,加強課外訓練和拓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容易導致學生對體育知識的學習只停留在表面概念之上,而忽略了知識在實踐中的運用。因此,分層次教學強調將知識運用于實踐中,有利于加深對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的理解及促進對課堂動作的嫻熟,這就要求學生應當提高自我學習意識和課外鍛煉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3.4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樹立正確的思想。良好的學習氛圍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內容,在分層次教學模式中也重視營造良好健康的學習環境及氛圍,將學生融入體育課堂,并結合生活實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從而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要求教師合理運用知識并結合實踐,建立起良好的學習情境,并引導學生進入這種學習情境之中,在健康的學習情境中學習知識和進行體育鍛煉,這對分層次教學模式來說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4結語

分層次教學模式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承認并尊重學生的主人翁地位,融入創新、自由的元素,貫徹落實分層次教學的目標。教師作為實施分層次教學的主要主體,應當不斷學習并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及身體素質,為學生提供正確合理的引導,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更重要的是,正確認識分層次教學的理念,強調因材施教,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及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了解學生的特點及性格,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進行個性化教學。就目前而言,大學體育的教學模式在不斷改進和發展,尤其是分層次教學的出現,為大學體育教學帶來了新的機會和挑戰。我們應當時刻關注時代的發展特點及趨勢,與時俱進地將分層次教學模式進行改善,使之更加適應現代教育的要求,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總而言之,大學體育分層次教學的應用需要不斷探索及研究,緊跟時展的趨勢和潮流,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進,從而推動大學體育教學的良好發展。

作者:武琳昭 單位: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王海燕.淺談大學體育分層次教學的實踐應用[J].湖北體育科技,2016(1):73-75.

[2]喬誠,許建生.大學體育分層次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6):88-90.

[3]馬馳.大學體育分層次教學的探討[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07.27(2):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