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困境及策略

時間:2022-10-17 09:46:30

導語: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困境及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困境及策略

摘要:公共體育服務在我國體育事業發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對我國國家與社會的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仍然存在多方面的問題,這對我國體育事業的整體發展具有極為不利的影響。因此,本文基于當前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困境,并對這些供給問題的原因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提出相應的突破策略,以有效促進我國公共體育服務供給體系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公共體育服務;公共體育資源;服務理念;困境;評價;策略

1.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困境闡述

1.1我國公共體育服務供應總量不足。我國公共體育服務是指體育相關部門以及社會中的相關組織或個人為了滿足公民最基本的體育需求而無償提供的一種公共服務。然而,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的水平有限,再加上一些傳統思想與觀念的影響,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的供應仍然存在總量不足的問題。目前與國外體育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在公共體育服務的供應上還有很大的差距。另外,隨著社會的迅猛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逐漸提高,隨之而來的是人們健康意識的逐步增強,人們對于體育鍛煉的需求也在進一步增加,但是我國在公共體育服務的供應方面還存在資金投入不足、場地設施建設與體育產品服務供應量不足等現象,這些都遠遠無法滿足當前人們越來越多的體育需求。1.2我國公共體育服務供應結構不均衡。我國公共體育服務供應結構存在不均衡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經濟水平的高低對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由于我國目前中部、西部與東部區域的經濟水平發展存在一定的差距,這就決定了我國公共體育服務在供給方面存在區域不均衡的問題。其次,除了區域發展不平衡之外,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在城鄉之間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尤其是我國的農村地區或者城市郊外地區表現得更加明顯,在這些地區,人們能夠進行有組織的體育鍛煉的機會非常有限,一些地方的體育資源的配置存在著嚴重的城鄉結構不均衡的問題。最后,我國公共體育服務在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的供給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這一系列的問題嚴重限制了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的均等化發展。1.3我國公共體育服務供應主客體不合理。我國公共體育服務供應主客體存在不合理的問題,首先,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主要要來源于政府部門,政府部門主要對公共體育服務進行資金分配與投入,是公共體育服務資金的主要來源主體,體育資金由中央財政經過重重財政體系最終落實到當地的地方政府,在我國各個基層政府中用于公共事業發展的資金本身就有限,而用于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資金更是少之又少,另外,由于政府在進行體育資源配置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政績性,通常是按照一定的標準或者某一指標來進行的,很少切身走入群眾,實地了解群眾對體育服務的實際需求。其次,盡管國家對于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與制度,但是作為政策最終執行者的基層政府,在體育相關政策具體落實的過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導致其政策落實不到位、政策執行力度有所欠缺等現象。最后,一些基層政府在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具體實際中,對國民體質的監測仍然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往往是為了應付式地完成任務,只是走個形式,這對于我國全民體育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極為不利。

2.我國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困境的原因

2.1體育行政管理相關部門缺乏公共服務意識,壟斷公共體育資源配置。我國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過程中,需要相關認識和部門進行高度重視,要具有高度的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然而事實則與此相悖,在體育事務的管理過程中,一些體育相關管理人士和部門往往只是注重自身利益的多少、權力的大小以及政績的提高,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普遍存在著官僚主義,缺乏足夠的服務意識和高度的責任感,對于民眾參加體育鍛煉的具體實際情況很少進行實地考察,很少積極主動地了解和掌握對于體育運動的實際需求,大多數體育相關管理人士和部門只是喊著空口號,敷衍應付,走過場,注重形式化,并沒有真正地體現出服務理念。另外,我國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過程中,還存在著相關部門對公共體育資源的配置進行壟斷的現象,導致供給主體的單一化,這在一定程度上嚴重限制了當前我國其他體育組織的發展,指示社會上其他一些體育組織不能很好地發揮其供給公共體育服務的作用。除此之外,我國對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有些偏向于競技體育,而輕視了對群眾體育服務的供給,導致供給結構的不均衡,從而間接地導致公共體育各項資源配置的缺乏。綜上一系列的問題嚴重影響了我國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均等化,這極其不利于當前我國公共體育事業的健康發展。2.2公共體育服務供求信息不對稱,缺乏公眾對公共體育服務參與的主體動力。我國公共體育服務供給還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公眾缺乏主體參與意識,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我國大多數人缺乏公共體育服務的主體參與意識,對于公共體育服務的參與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由于傳統思想文化觀念的影響,很多人并沒有對公共體育服務的享有權力的形成正確的認識。其次,由于我國傳統計劃經濟的影響,很多人對于國家和政府具有較強的依賴性,如果相關公共體育服務主體對于公眾體育需求信息的把握缺乏有效性、及時性和準確性,并沒有提供應有的解決措施,那么大部分人就嚴重缺乏竹筒參與公共體育服務的動力。最后,我國部分人缺乏無私的共享精神,當自己在付出一定時間和精力參與到體育服務中,發現自己所得到的好處要與別人分享時,就不再心甘情愿地進行奉獻,二是坐享其成,寧愿讓別人來為自己提供公共體育服務信息。目前我國人民群眾對于公共體育的需求已逐漸呈現出多樣化的傾向,然而有效的體育資源并不能全面滿足公眾多樣化的體育需求,從而導致一些人并沒有享受到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所帶來的利益,從而失去了主動參與公共體育服務的興趣。2.3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缺乏科學健全的評價機制,公眾缺乏對公共體育服務的監督。在我國,體育行政部門除了作為體育工作的實施者之外,還扮演著體育工作效果的評價者,他們對于體育工作的具體實施情況脫離社會工作的評判,二是直接由上級來進行評價的。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的評價機制還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和健全性。另外,我國在體育評價標準與評級制度方面往往偏向于競技體育,其主要原因是因為受到西方競技體育精神的影響,所以漸漸忽視了我國體育事業中以促進全面健身為核心的評價理念。因此,由于我國群眾對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缺乏有力的監督,公共體育服務供給評價機制缺乏一定的科學性,這間接導致了政府和相關部門在履行職責的過程中自身約束力和自制力的下降,從而也就無形中放縱了相關體育部門對自己利益的擴大。一直以來,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的相關部門對于約束機制和監督機制的建設缺乏足夠的重視與力度。政府和相關體育部門對于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效率更多地取決于其自身的自覺性。盡管我國成立了相關紀檢委組織,但這樣的組織缺乏足夠的獨立性,在履行職能的過程中也只是我國政府和一些體育部門對自我進行監控的一種方式,并不能真正起到特別明顯的監督作用。總而言之,我國政府和相關的體育部門在公共體育管理理念、公共體育管理手段、公共體育服務資源配置、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評價機制等職責的履行都往往過于依賴行政制,很難取得真正有效的成果,也就更加難以滿足我國公民公共體育信息的多樣化需求。所以說,我國公共體育服務供給評價機制缺乏科學性和健全性以及我國公民缺乏對政府和相關體育部門缺乏有力的監督機制,這是導致我國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出現困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3.我國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困境的突破策略

3.1轉變公共體育服務發展理念,促進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的出現與發展是隨著政府及相關部門職能對體育發展戰略的調整而漸漸演化的過程,科學的發展理念,有利于公共體育服務的更快、更好的發展。因此,轉變體育發展理念就顯得非常重要。由于受到一些傳統社會觀念的影響,導致我國有些社會公眾對于體育事業的發展存在認知上的偏差,制約了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這種體育發展理念的轉變并不僅僅局限于體育管理部分,而且還包括普通大眾。我國公共體育的發展應牢固樹立“以人為本”思想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城鄉區域服務能科學有效的對接起來,政府及普通大眾要充分認識到體育公共服務發展與當地的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的關聯性與重要性,轉變體育發展理念,自覺的參與其中,共同維護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環境。只有全社會形成正確的公共體育服務理念,才可以妥善解決我國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困境的局面。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曾經指出,實踐決定認識,但是認識對于實踐有著促進或者阻礙的反作用,只有認識是符合社會實踐的時候,其才可以起到推動社會發展的目的。若個體在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受到錯誤的認識的指導,可能會阻礙社會實踐的發展。所以說,轉變體育發展的理念,使我國公共體育服務在發展過程中有著正確的理念指導,才能更好地促進我國公共體育的發展,其發展理念在實踐中也會得到不斷地豐富。3.2豐富公共體育服務供給主體,促進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在上面分析導致我國公共體育服務出現供給困境的原因時,我們已經認識到,當前我國公共體育服務主要由政府財政支出。這種單一的供給主體必然滿足不了大眾對公共體育的需求。應該豐富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主體,將社會團體力量,其他公眾領域組織都納入到其中,構建我國公共體育服務多元化的供給主體,在這種多元化供給主體模式的作用下,加強政府和社會組織的合作,推進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多元化,提供高效、優質的公共體育服務。實現政府、企業和社會組織等共同提供服務,合作中政府部門對相關組織進行監督和管理,這對于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3.3健全公共體育服務供給評價機制,提升公眾對其供給的滿意度。要想提升公眾對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滿意度,就必須健全科學的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評價機制。相關部門要制定合理的激勵政策與之相配合,才能達到我國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現實目標。實現這個目標,相關部門要深入做好公眾滿意度的評價工作,從長遠發展來看,公眾滿意度的評價工作是一項持續有效的改革路徑。這項工作的實施,首先應糾正一直以來以競技體育為衡量標準的錯誤做法,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深入市場調查及評價,高度重視我國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平衡發展,以體育強國為目標,深入開展全民健身工作,并以此作為衡量相關體育部門政績的重要指標;其次是要完善評價制度,區分領域和公眾滿意測評,實時了解公共體育服務的情況,做好公眾對公共體育服務的需求回應措施,合理運用激勵政策帶動公眾參與的積極性,通過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科學評價機制,提升公眾對公共體育服務供給滿意程度。

參考文獻:

[1]金濤,張鳳彪,周超.我國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困境及原因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3(12).

[2]姜同仁.我國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現狀與結構優化對策[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5(03).

[3]閆靜,劉曉艷,趙麗妍.我國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分析[J].體育文化導刊,2015(09).

[4]肖林鵬.論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的供給困境[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8,24(8)

作者:朱琦 單位:安徽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