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議高校體育與心理健康
時間:2022-01-14 10:44:35
導語:試議高校體育與心理健康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促進認知的發展體育技術動作的學習是通過身體的各個部分來協調配合完成的,在這個過程中,人的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想象力、感知力在一定程度上都得到發展與提高。經常參加體育活動和身體鍛煉的人,可以增強呼吸和循環系統的功能。而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運動能力的獲得,自然會促進其大腦機能的發展,這會使學生的記憶力增強、注意力集中、思維更加靈敏等。2促進情感的發展體育運動項目的多樣性和運動環境的復雜性,能使愉快、樂觀、友愛、同情等多種多樣的情感得到發展。在競賽項目中,為了奪取勝利學生克服困難、勇敢奮戰、積極向上,在獲得成功情感體驗的同時,可培養樂觀主義精神,也可控制和調節抑郁等消極情緒;在集體項目中,為了整體利益,學生團結協作、互幫互助,可培養熱愛集體的集體主義情感;在課堂教學中,各種肢體語言的交流,師生之間的相互欣賞,可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和美感。運動中各類情感的培養使學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共同發展。3促進意志品質的發展體育運動能培養學生勇敢、果斷、自制、堅韌等意志品質,是促進其意志發展的最優活動之一。在激烈的球類比賽中,在瞬息萬變的情況下能促進學生果斷做出反應的決斷力;在耗時較長的活動中,可促進學生不怕吃苦的堅韌意志力;在團體比賽中為了集體利益可促進學生發展克服個人欲望的自制力等等。這些良好意志品質的發展不僅可促進體育運動的開展,促進身體健康,也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4促進自我意識的發展在體育活動中,特別是在集體體育活動中,每一個人的能力、修養、在團隊中發揮的作用等均被充分表現出來,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可以對自己在相關方面的長處和不足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促使自己有一個努力和改進的方向,有助于自我教育。在集體面前,為了顧全大局,為了比賽的勝利,就會克服自己的缺點,有意識地發揚優點,潛移默化地在各方面得到進步。
2體育活動促進心理健康的措施
1加強體育教師對學生的心理指導1.1提高體育教師自身形象,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創造條件體育教師不但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評價者,而且還是集體運動的組織者、指揮者。體育教師應具有良好的性格特征、較強的教育能力、高尚的情操、堅強的意志、較強的協作能力、過硬的專業技能等全面的綜合能力,在學生心中樹立起較高的威信,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樂意接受和執行他的指示和勸告,提高參加各項活動的積極性。教師的言行舉止,學生自然而然的學習和模仿,在無形中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1.2構建平等的教學環境,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以不同的態度、方式對待學生時,學生也會以不同的態度和方式對教師作出反應。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諧的教學氛圍,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有著積極的影響。同時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也有著較好的作用。因體育教學多在室外進行,其形式多樣的組織形式,使師生之間的交流機會非常多。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友善對待學生,多關心學生,對學生的信任與愛,將鼓起學生良好品質的發展,學生會更努力學習,更要求進步,和老師的關系更親密。同時也增強了老師對學生的愛護與關心,教學的熱情也會更高,教學效果也會更優。和諧的學習環境也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提高了心理素質。1.3合理安排教學計劃,落實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作為一名體育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根據他們的特點,合理安排適合他們的生理、心理特點的教學內容。在開展教學時,教師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不同運動能力的學生得到共同提高。在開展項目練習時,采取循序漸進的原則,運動量和動作難度應逐漸增大、增強,避免造成大的生理、心理負擔。1.4注重教學中的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每一個體育項目都有其特有的鍛煉效果,首先,根據體育教學的內容,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如通過長跑教學,引導學生戰勝自我,培養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通過隊列練習,保持自己的克制力;通過集體競技比賽,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增強集體主義感等等。其次,在體育教學中要因材施教,及時處理好突發事件。要在表揚和肯定學生優點的同時引導學生學會正確分析失敗的原因,增強他們繼續練習的信心和勇氣。2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體育活動校園文化是大學生成長和發展的直接環境,生動活潑、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性情、磨煉意志、塑造自我。體育活動是校園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應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支持和指導學生積極參與。在各類體育活動中,不僅可以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還可以消除學生學習生活中的緊張情緒,能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能磨煉人的性格、鍛煉人的意志等等,可以有效地改善學生的心理環境。3加強學校相關部門的協同發展1健全心理咨詢機構學校應專門成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制定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標準,通過多種渠道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和普及,提高大眾心理保健意識和知識。2加大對體育教師心理學培訓的力度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學校應組織心理學專家對體育等相關教師進行心理學方面的培訓,讓體育教師在教會學生科學鍛煉身體方式、方法的同時,對他們進行心理學方面的教育。同時購置體育與心理健康方面的教學指導書,并不斷更新相關知識和教學方法,使體育教師在心理健康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3做好心理健康機構與學校體育部門的銜接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作用,并與體育部門密切合作,不僅要做到教育、指導、咨詢、自助各方面緊密結合,還要建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心理保健反饋調控體系,以便更有效地進行有序、系統的協同。并將心理測量與調查同體育教學改革、科研相結合。
3結論
在大學體育活動中培養學生心理健康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作用也是十分明顯的,作為我們從事第一線的體育教學工作者,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了解,認真分析他們身體和心理的狀態,在實際工作中因材施教,并積極探索創新工作方法和方式,讓每一位學生不僅在身體素質上得到提高,在精神生活中也得到更多的享受。同時學校也要運用好體育資源和心理健康資源,并使其相融合,產生更大的效益,更好地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發展,為實現“中國夢”培養更多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作者:熊錦秀單位: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基層國稅干部隊伍活力調查報告
- 下一篇:拓展訓練對高校體育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