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運動員優惠政策及利弊分析
時間:2022-05-15 11:38:42
導語:高校運動員優惠政策及利弊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體育單獨招生
體育單獨招生是體育生高考的一種形式,招生單位必須經過教育部批準才可以進行招生。原國家體委和國家教委1987年2月19日下發《國家體委、國家教委關于一九八七年普通高等學校體育專業招生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確北京、上海體育學院運動系實行單獨招生,文化、體育考試及錄取辦法由招生學校自定。從此,體育單獨招生形式逐漸成為我國高校體育招生的重要形式。隨后,體育單獨招生的學校和規模逐漸擴大,截至2013年,北京體育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84所高校經教育部批準獲得運動訓練專業單獨招生的資格,北京體育大學、上海體育學院等45所高校獲得民族傳統體育單獨招生資格[1]。1989年以前文化考試由各實行單獨招生學校自己組織命題,對報名參加單獨考試的學生均有嚴格的要求,考生必須具備二級以上(含二級)運動員資格者,方可報名參加考試,1989年以后文化考試改為由原國家體委科教司統一組織命題,但是錄取標準和錄取辦法由各招生學校自主確定[2]。目前,體育單獨招生招收對象主要是在役和退役的優秀運動員以及具備二級(含)以上運動員技術等級資格的后備人才。文化考試由國家體育總局科教司統一命題并組織考試,試卷由招生院校組織評閱,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由各招生院校根據當年招生計劃及考試成績來確定。體育單獨招生的文化考試對退役或在役的運動員進入高校有較大的優惠。1)考試的科目明顯少于全國普通高校體育統一招生的文化考試科目目前體育單獨招生文化考試的科目為:語文、數學、外語、政治,而參加全國普通高校體育統一招生的考生,文化考試可選擇文科和理科,雖考試科目各個省份各有不同,但大多數省理科需考物理、化學和生物,文科必需考歷史、地理和政治。2)文化考試的難度明顯低于全國普通高校體育統一文化考試作者曾對近5年的體育單獨招生的文化課考試試題與全國統一命題的考試試題以及一些單獨命題省份的試題進行對比,發現體育單獨招生招生的試題難度明顯要小,可能還不及普通高中畢業會考的難度。3)沒有統一標準,錄取線偏低由于體育單獨招生的文化試卷由招生院校組織評閱,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由各招生院校根據當年招生計劃及考試成績來確定,因此單獨招生的錄取分數普遍不高,報考人數不多的學校,錄取分數更低。
1.2高水平運動員招生
1987年4月9日,為了貫徹《關于開展課余體育訓練,提高學校體育運動技術水平的規劃》的通知精神,鞏固和發展中小學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和試點學校,提高普通高等學校體育運動技術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水平運動員,原國家教委頒發《關于部分普通高等學校施行招收高水平運動員工作的通知》,少數高等學校開始試辦高水平運動隊,試行招收高水平運動員。該通知中,對高水平運動員進入高等學校給予極大優惠,具體為:1)省級和省級以上體育競賽前六名以及獲得二級運動員證書者,試點高等學校可在當地本科院??刂品謹稻€以下50分內擇優錄取。2)在國際體育組織主辦的各種正式比賽中獲得前八名、全國性體育比賽(包括為參加世界中學生體育比賽舉辦地全國性選拔賽)中獲得前六名以及獲得運動健將、一級運動員證書者,試點高等學??稍诋數乇究圃盒?刂品謹稻€以下80分內擇優錄取。3)文化成績在當地本科控制分數線以下200分以內,取得上述名次或證書,并確有發展潛力和培養前途的考生,可以錄取為預備班學員。1995年,原國家教委辦公廳再次頒發《關于部分普通高等院校試辦高水平運動隊的通知》,確立了北京大學等53三所普通高等院校試辦高水平運動隊,提高考生在體育成績方面要求,降低其文化考試成績,考生參加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文化考試,由國家教委學生司和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確定最低錄取分數線,招生院校擇優錄取,進校后作為預科生進行文化補習一年,考核合格后轉入本(??疲W習。據了解,當時的最低錄取線比正常普通高校招生的當地最低控制線低很多。2000年,教育部頒發了《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收高水平運動員辦法》,該辦法對招生高水平運動員的文化考試以及控制線進行了新的規定。只要體育專項測試合格,本科專業對考生高考成績的最低要求為生源所在省(區、市)本科第二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高職(???專業對高考成績的最低要求為生源所在省(區、市)高職(專科)第一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少數體育專項測試成績特別突出,確有培養前途的考生,高考成績只需達到生源所在省(區、市)本科第二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65%的即可錄取。獲得一級運動員、運動健將、國際健將及武術武英級(或以上)稱號之一的考生,可申請參加招生院校組織的文化課單獨考試,由招生院校自主擇優錄取。截至2013年,經教育部批準,已有272所高校獲得招收高水平運動員的資格[3]。高考競爭相當激烈的今天,二本到一本分數控制線附近的人數最為密集,幾乎每相隔5分,全省排名就會相差幾千名,表1是湖南省近2012年文科和理科部分分數段人數分布情況。然而高水平運動員只需通過二本分數線,即可達到全國所有高校的錄取控制線(包括北大、清華等著名高校),部分比賽成績優秀的甚至只需達到二本線的65%,如按湖南2012年錄取分數標準,單獨招生考生理科只需293分,文科只需340分。少數具有一級以上(含一級)運動員則無需參加全國統一文化考試,僅參加招生院校組織的文化課單獨考試,考試難度及錄取標準均由院校自行控制。在1分甚至可以秒殺上萬人的當今高考中,高考錄取時優秀運動員享受的優惠待遇由此可見有多大。
1.3優秀運動員免試入學
《國家體委、教育部關于一九八一年高等學校體育專業招生工作的通知》中首次提出:參加國際比賽獲得優異成績的且其文化成績達到高中畢業程度者,經本人申請,單位推薦,政審、體檢合格,經招生院??荚?,省、市、自治區招生委員會批準,體育院??梢凿浫。幌抻趯I的體育院??擅庠囌惺諆炐氵\動員。1987年原國家體委和國家教委聯合的《關于優秀運動員上大學的有關事宜的通知》規定,奧運會、世界杯、世錦賽單項前三名獲得者或者集體項目前三名的主力隊員以及世界紀錄創造者,可免于參加全國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由高等學校進行必要的文化考試并決定是否錄取。此通知將招生單位由專業體育院校擴大至普通高等院校,使優秀運動員有了更多的選擇,享受到了更大的優惠。2002年國家體育總局、中央編辦、教育部、財政部、人事部、勞動保障部等諸多部門更是少見地聯合頒發《關于進一部做好退役運動員就業安置工作意見》(體人字[2002]411號),該意見中規定:獲得全國體育比賽前三名、亞洲體育比賽前六名、世界體育比賽前八名和獲得球類集體項目運動健將、田徑項目運動健將、武術項目武英級和其他項目國際級運動健將稱號的運動員,可免試進入高等學校學習,高等學校還可通過單獨組織入學考試、開辦預科班等形式招收運動員入學。進一步擴大了享受免試入學的范圍,對文化要求降到最低標準。
2運動員在高校體育招生中享受優惠的有利面
高等學校招生中的公平公正問題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熱點,也是社會上最為敏感的問題之一,國家相關部門為了給予運動員適當照顧,甘冒天下之大不韙多次出臺了相關優惠政策和措施,很多運動員確實受益匪淺,為我國競技體育界解決了不少后顧之憂。但是優惠政策也是一把“雙刃劍”,既有其有利面、也有其不利的一面。
2.1運動員在高校體育招生中享受優惠政策的有利面
2.1.1減輕退役運動員的安置壓力,保證我國競技體育人才培養途徑暢通
退役運動員的安置工作不僅關系到運動員退役后的個人發展、生活穩定,還影響運動隊伍的穩定發展及國家競技體育運動的興衰。在計劃經濟體制時代,行政部門可通過行政手段對退役運動員進行妥善安排,一旦安置好后就有了“鐵飯碗”,但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軌,傳統的安置模式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和沖擊,雙向選擇、競聘上崗成了企事業單位用人的慣例,退役運動員對工作單位的高期望與自身的綜合素質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被安置的運動員的滿意度越來越低,安置后運動員被辭退或主動辭職的也越來越多,安置的難度越來越大,造成有相當數量的退役運動員滯留隊中,使待安置的人數明顯增加并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由于運動隊的財力、物力有限,老的運動員不出去,新的運動員進不來,嚴重影響運動隊人才培養。據1989年底統計,全國待安置的優秀運動員占優秀運動隊中運動員總數的26.49%,成為優秀運動隊的沉重負擔[4]。1987年1月3日國家體委、國家教委聯合頒布《關于著名優秀運動員上大學有關事宜的通知》,主要目的是為振興我國體育事業,鼓勵運動員攀登世界體育高峰,加強體育隊伍建設,更好地培養體育人才,但從其實際效果上看,對退役運動員的安置起到了緩沖作用[5]。1999年和2002年,有關部門又發文對于優秀運動員免試進入大學學習的條件進一步降低,招生規模增大,其目的之一也是為了緩解退役運動員的安置壓力。因此,減輕退役運動員就業安置的壓力,為優秀的體育后備人才順利進入運動隊騰出位置,從而確保我國競技體育人才培養途徑暢通,是高等學校體育招生對運動員實行優惠的主要目的之一。
2.1.2為部分確有繼續深造意愿的優秀運動員提供了難得的機會
由于參加專業訓練時間過早以及訓練和比賽時間侵占了文化學習的時間,多數運動員在文化學習上落后于其他同齡人。部分運動員退役后,確實希望有機會進入高校學習,不僅可補上落下的文化學習,提升專業理論知識,還可獲得大學文憑,為以后的就業增加籌碼。如按照普通高考的要求,這些運動員很難進入高校繼續學習,優惠政策為運動員打開一扇特殊的大門,讓其獲得了難得的機會進入高校繼續學習。雖然運動員進入大學學習的效果飽受社會詬病,但不可否認,確有不少運動員進入大學后,刻苦認真,努力學習,彌補過去因訓練耽誤的文化學習,并取得不差于甚至更好于其他同學的學習成績,為以后進一步深造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前著名羽毛球運動員李玲蔚退役后進入杭州大學學習,后又在北京體育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前乒乓球著名運動員鄧亞萍,清華大學畢業后先后到諾丁漢大學和劍橋大學繼續深造,終獲得劍橋大學的經濟學博士學位,年紀輕輕在職業發展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另外還有前滑冰運動員葉喬波、體操運動員周小菁、籃球運動員王立斌等著名運動員,都在退役后進入大學學習并取得不錯成績。除此外還有一些在競技體育因種種原因沒有取得突出成績的運動員,通過大學學習后在體育學術上成為同行中的翹楚,如北京體育大學唐建軍教授、國家體育總局張曉蓬研究員、上海體育學院張輝教授、武漢體育學院魏旭波教授等。
2.1.3提高了部分高校競技體育水平和知名度
國家給予優秀運動員進入高校繼續深造的優惠政策,主要目的一方面是為解決運動員的后顧之憂,另一方面是為了提高學校體育的發展速度及競技體育運動水平,而高校樂于接收運動員學生的目的是以提高本校競技體育水平和知名度為主。高校在接收一些著名運動員后,其競技體育水平確實有所提高,退役后進入高校的運動員成為學校體育比賽的主角,過去在某項目上默默無聞的高校會因為接收了一兩名高水平運動員而異軍突起。此外,某些高校因為知名運動員的明星效應,擴大了知名度,甚至一夜成名。
2.2運動員在高校體育招生中享受優惠政策的弊端
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面性,對優秀運動員在高招的優惠政策除了其正面效應外,也有其負面效應,尤其是在操作過程中,由于部分高校以及輸送單位不遵守規則,其負面效應更有被放大的趨勢。
2.2.1過分強調運動成績,造成運動員情商培養的缺失
以上所有優惠政策,都是基于運動成績作為起碼的基礎。體育單獨招生要求運動員獲得二級運動員資格,高水平運動員招生要求獲得二級運動員或至少省級和省級以上體育競賽前六名,優秀運動員更是要求獲得全國體育比賽前三名、亞洲體育比賽前六名、世界體育比賽前八名和獲得球類集體項目運動健將、田徑項目運動健將、武術項目武英級和其他項目國際級運動健將稱號。從目前運動員等級審批標準來看,田徑、游泳等項目需在被承認的比賽中達到相應的標準,獲得二級運動員證書;乒乓球、羽毛球、籃球等對抗性項目都需通過直接對抗競爭并取得規定的比賽名次。公平競爭是體育精神所倡導的,但面對誘人的高招優惠政策,過分強調競爭往往忽視運動員的情商的培養。情商(EQ)是一個人控制自己情緒、承受外界壓力、把握自己心理平衡,妥善處理人際關系等方面能力的體現,是衡量人在非智力活動中的重要指標。情商包含豐富的內容,主要體現在:正確認識自身的情緒;妥善管理情緒;學會自我激勵;認知他人的情緒;善于協調人際關系。在人的發展中,情商強調人的興趣、情感、意志、自由,認為情感對智力的發展、事業的成功,起著第一位、決定性的支配作用[6]。運動員過早地從事專業訓練,在訓練過程中,過分強調運動成績,缺乏基本的人文精神的滋養,缺少特定的人文關懷,造成情商培養的缺失,為其人生發展留下了隱患。媒體常報道,某些運動員盡管取得了優異的運動成績,但由于情商的缺失,在役時負面新聞不斷,或退役后很難融入社會,不能完成運動員退役后的完美轉型。
2.2.2優惠尺度太大,加劇運動員文化學習的惰性
任何人是都是有惰性的,一定的壓力下,往往能自覺克服惰性,如果沒有足夠的壓力,就有可能放任惰性。運動員在平常大強度的訓練量的重壓下,身心都比較疲憊。在文化學習上有點惰性是很正常的。如果對運動員在高考招生中享受不了優惠政策或者優惠尺度較小,他們為了退役后能順利進入高校學習,無疑會克服惰性,自覺堅持文化學習。既然國家出臺了如此多的優惠政策,只要搞好運動訓練、能出成績,以后能否進入高校學習文化成績的好壞不會有多大影響,這無形之中給運動員在文化學習中放任惰性提供了借口和理由。筆者曾經和通過體育單獨招生進入高校的退役運動員進行過深入交流,他們在訓練時幾乎沒有認真學習過文化,雖有文化課,但上課只是流于形式。單獨招生考試總分滿分600分,只要能考260分左右就能過線,如運動成績好,分數要求更低,且試題難度比普通高考低,識記性內容較多,輕松能過線。筆者曾去過一些體育運動學校的課堂和運動員宿舍,課堂上,老師講得口干舌燥,下面卻是鼾聲起伏,絕大部分學生都在睡覺;晚上在宿舍里,也幾乎很少學生自覺學習,大多數是上網、打游戲、玩手機等。
2.2.3考試科目的減少,造成運動員知識結構的欠缺,不利于學生將來的發展
中小學教育不應是應試教育,而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是把教育過程中的學生培養成現實的人、人性的人、智慧的人、創新的人的教育。其根本目的是為了學生和社會更好地發展[7]。實現這一目的途徑,一方面可通過教師的潛移默化,人格影響;另一方面是通過課程設置,讓學生在課程的學習中達到提高素質的目的。普通高考科目分為文理兩科,其中文科包括:語文、數學、外語、文綜(歷史、地理、政治);理科包括:語文、數學、外語、理綜(物理、化學、生物),但從小學到高中,我們開設過的課程遠多于這些,開設與高考無關的課程是為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為將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如表2,由于體育運動學校的學生大多是通過體育單獨招生考試或免試入大學,因此多數體育運動學校在課程的設置上并沒有按全日制普通中小學的課程的要求設置,一些學校在高中階段甚至只開設語文、數學、外語和政治,其他課程一律被砍掉。這種急功近利的純應試教育的課程設置方式,勢必造成這些運動員的知識結構的欠缺,從而影響他們今后離開競技體育舞臺后的正常發展。
2.2.4文化基礎的薄弱,影響了高校的教學質量和學術聲譽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的入學率雖有很大的提高,但還不是普及教育,考生進入高校需要經過競爭與篩選,對其文化基礎有一定的要求。經過普通高考的大學生,其文化基礎大體相近,高校教學安排也是以這些學生的文化基礎為起點,尤其是重點大學,對文化基礎要求更高。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越是知名運動員,其選擇就讀的高校往往越好,但其文化基礎遠低于普通高校生,因此在大學期間的學習很難跟上進度。媒體曾多次報導某些優秀運動員承認自身文化水平只有小學程度,進入大學后學習基本不懂。甚至一些運動員進入高校后并沒有在全日制學習,而是繼續從事專業訓練或身兼他職,也就是目前許多高校存在的“掛考生”,其文化學習效果可想而知。學校因照顧享受優惠政策的學生,不得不一而再地降低標準,使其順利拿到畢業文憑,實際影響了高校的教學質量和學術聲譽。雖有些高校能堅持原則,對不能達到要求的學生予以退學,但這只是鳳毛麟角。
2.2.5加劇了教育不平等的程度,造成優惠、運動員
忽視文化學習、更多的優惠的不良循環《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九條明確規定:公民依法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利。目前,高考招生中,國家除對優秀運動員實施相應優惠政策外,對少數民族也有特定的優惠政策,從而造成事實上的教育不平等。應該看到,對少數民族的優惠政策,是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制定的,是兼顧到中國各民族在一定時期內,在歷史、經濟、文化、生產力發展水平等多方面還存在著差異和差距,是為了發展少數民族教育為民族地區培養優秀人才,努力縮小民族間差距而實施的。造成這種暫時的教育不平等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實現真正的教育平等,體現個體的平等,實現教育法規定的人人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權利的原則[8]。建國以來,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經濟、教育得到了較大的發展,和漢族地區的差距日益減少,因此我國高考招生中對少數民族的優惠尺度隨之逐漸減小,對少數民族的優惠造成的教育不平等的程度也慢慢減小,尤其是上世紀80年代以后。但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對運動員在高考招生中的優惠政策從無到有,從單一到多樣,從優惠尺度較小到越來越大,且還有繼續增大的趨勢,造成更多的運動員忽視文化學習,不但沒有達到教育不平等是為了實現真正的教育平等的目的,反而加劇了教育不平等的程度,形成了一種不良循環:因為高考招生有優惠,運動員忽視學習,導致文化基礎薄弱,因為運動員普遍文化基礎薄弱,只好制定更大尺度的優惠政策,更大尺度的優惠政策,又造成運動員更加忽視文化學習,如此惡性循環下去,只會讓我們這些年來一直在追求的“體教結合”永遠只能停留在表面形式上。
2.2.6造成了中學體育競賽和運動員等級證書辦理中的混亂
根據我國現行的運動員等級審批制度,中學生或體育運動學校學生要想獲得二級運動員的難度比較大,尤其是一些對抗性的項目,如乒乓球、籃球、羽毛球、足球等。而運動員享受的優惠政策的基本條件之一,是獲得二級運動員。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規模擴大,每年可借助運動員優惠政策進入高校學習的計劃也越來越多,甚至已經超過我國每年審批的二級運動員數目。因此一方面全國各高校有大量招生計劃并輔之以各種優惠政策來招收二級運動員;另一方面,按正常途徑獲得二級運動員比較困難,每年獲得二級運動員的人數還少于要招生的人數。造成了一系列中學體育競賽和運動員辦證的混亂現象。如某省每年舉行的高中籃球比賽,比賽前各隊之間已達成協議,今年的冠軍是誰,亞軍是誰,明年的冠亞軍誰,風水輪流轉,大家輪流獲得一次較好的比賽成績,以保證各自的隊員在高中階段能取得二級運動員證。至于隊員之間為了能在隊內以主力運動員的身份獲得二級運動員資格,更是各自家長和社會關系的瘋狂競爭。另外,在籃球、排球、足球等團體對抗項目中,盡管有個別選手的實力遠遠超過一些獲得二級運動員資格的運動員,但由于自己所在隊伍的整體實力不夠,也無法拿到二級運動員證。更有,前些年曾被查處的地方體育部門非法辦理二級運動員證和部分考生利用非正常途徑獲取高考體育加分等現象,如2006年湖南婁底數百人混亂辦證,對未達標考生每人收取200元押金,2010年的非法“武術加分”等等,其實都是由于運動員優惠政策的誘惑引起的。
2.2.7招生中的無序競爭和不規行為,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
隨著具有體育單獨招生和免試錄取優秀運動員資格的高校越來越多,高校之間對優秀運動員尤其是知名優秀運動員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在招錄過程中,對文化成績不做最低要求,一大批僅有初中甚至小學文化程度的退役運動員被拔苗助長直接去接受大學文化教育。某些高校為吸引著名運動員來此學習,不惜開出各種令人大跌眼鏡的條件,如運動員不用來校上課,學校為其成立專門的教師組,教師定期乘飛機往返為運動員送課上門。近幾年,民族傳統體育和運動訓練專業招生高校和招生計劃增多,符合報名條件的生源在減少,一些考生拿著假二級運動員證去報名,高校為了完成招生計劃,明明知道,也睜只眼閉只眼,因此其運動技術水平也不能保證。體育單獨考試的錄取標準由各高校自行掌握,為了完成招生計劃,一些高校的文化分數要求很低。過去,體育生一度被社會認為是“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但照目前的發展趨勢,終有一日會被認為是“四肢不發達,頭腦更簡單”。更有甚者,招生體育考試中,為使某些考生能享受相應優惠政策,家長、考生以及考官不惜互相勾結、徇私舞弊,嚴重破壞了考紀考風。
3小結
高校體育招生中運動員優惠政策的出發點是好的,在多年執行過程中顯示出有利的方面,但也暴露其多種弊端。為了真正提高優秀運動員的文化教育,增強其綜合素質,使其退役后能適應社會。拔苗助長式地把一些達不到最低文化要求的運動員招錄進高校學習,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他們雖借助優惠政策進入高校學習,但由于文化基礎太差,往往因無法跟上教學進程而在高校里蹉跎歲月,最后雖獲得了文憑,但沒有獲得相應的知識和能力。適當調整現行的優惠政策,全國制定統一的最低的文化標準,不管運動成績如何優秀,達不到標準的一律不能進入高校學習,對一部分確因從小訓練耽誤學習,為國家做出了突出貢獻的著名運動員,在其退役后可安排進行幾年的中小學文化補習,達到最低要求后再進入高校繼續深造。(本文來自于《湖北體育科技》雜志?!逗斌w育科技》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曾藕元1唐東陽2工作單位:1.武漢體育學院競技體育學院2.武漢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學院
- 上一篇:體育教育師資隊伍創建途徑分析
- 下一篇:高校體育有效性教育策略3篇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