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學體育研究

時間:2022-11-27 03:22:59

導語: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學體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學體育研究

摘要:針對如何在大學體育教學課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提出大學體育課堂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統一、相互滲透,潛移默化間起到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有助于促進大學生的成長成才。通過持續的價值引領案例教學進行了研究,提出教學改革,在高校體育課程教學中挖掘形式多樣的思政教育資源,以體育課程作為載體全面提升大學生的體育精神和綜合素質,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學體育;課程教學

2016年12月,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新局面。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之后,各地政府和高校按照中央變思政課程為課程思政總體要求的思路,紛紛出臺《高?!罢n程思政”教育教學體系建設專項計劃》等文件,全面推廣“課程思政”建設。體育課也是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重點課程之一[1]。在課程思政改革方面,上海市率先改革,起到帶頭作用。上海市各高校以構建全員、全課程育人格局的理念,推行“課程思政”改革,提供了一套有價值、可推廣的“上海經驗”。利用《中國知網》數據庫以關鍵詞“體育”“思政”進行搜索,截止到2019年5月2日的近3年查出相關文獻52篇。其中2018年6篇、2017年25篇、2016年21篇。說明國內在體育課程思政的研究還較少,處于探討與摸索階段,各地各高校都在通過課程改革和實踐創新。學者劉海英在《以體育強國夢為指引,“三結合”上好高職體育思政課》一文中指出:高職學校體育思政課是培養優秀體育人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是引導大學生為實現體育強國樹立遠大理想的主渠道,只有從高職體育大學生的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才能真正上好思政課[2]。張莉媛在其碩士論文《中國夢融入體育院校思政課若干問題研究》中指出:“中國夢”是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時代主題,當代體育院校大學生的思政課應圍繞著“中國夢”展開,并與體育課程教育的實際相結合[3]。通過《中國知網》數據庫以關鍵詞“Sports thinking and Politics”進行檢索,截止到2019年5月2日的近5年相關外文文獻,共有6篇。其中2018年1篇,2014年1篇,2013年4篇。說明國外在體育課程思政的研究極少,國外體育課程主要還是作為鍛煉身體、提高技能、健康體質的手段,沒有與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Victor D. Cha在論文《A Theory of Sport and Politics》中提出國際關系的研究旨在解釋民族國家和個人如何在全球范圍內相互作用。然而,這種相互作用的一個主要領域在國際體育仍然備受關注。盡管各國都在體育運動上爭斗,但通過體育運動爭取主權認可,世界各地的公民都把它作為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1研究方法

1.1文獻調研法圍繞“互聯網+”教育、體育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等關鍵詞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谷歌學術等平臺上搜索相關論文。通過大量的文獻收集、整理和研讀,分析國內外學者關于體育課程思政的研究現狀和“互聯網+”教育背景下大學體育課堂教學的研究現狀,了解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確定本研究主題的價值和意義。1.2案例分析法對大學體育課堂教學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案例進行分析。該分析方法具有代表性、系統性、深刻性、具體性等特點。將思政教育融入平常的體育課程教育教學實踐中,通過具體的課堂教學實施流程分析學生的學習體驗、學習效果和滿意度等方面,得出體育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進而修改完善。

2立足體育學科優勢,挖掘體育課程思政育人的資源

“課程思政”體系的整體架構,離不開體育教學課程的設計創新。完善體育課堂教學的思政教育體系,要將大學體育課程作為“課程思政”的重要組成部分,立足體育課程的特殊視野、理論和方法,創新平常課堂教學的形式與內容,實現專業授課中知識的傳授與價值引導的有機統一,達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隱形“課程思政”目的,扭轉目前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只重視身體素質提高和體育技能培養的狀況,深度發揮大學課堂教育主渠道的功能。真正做到在全國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所要求的“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4]”。高校和體育教師要充分挖掘大學體育課程自身的特色和優勢,提煉出體育課程中蘊含的文化基因和價值范式,將其轉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化、生動化的有效教學載體,在“潤物細無聲”的知識學習中融入理想信念層面的精神指引。 大學體育課堂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實踐證明:以體育課堂教學知識為載體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比純粹思政課程更有說服力和感染力,可以最大限度發揮課堂主渠道功能,扭轉體育課程以前重教學、輕育人的情況[5]。

3“天天向上的力量”對學生持續的價值引領

偉大領袖說過“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大家都知道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但是不知道“天天向上”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本文就“天天向上”的力量這個問題進行研究,以了解持續不懈的鍛煉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價值情況。體育精神就是貴在堅持,持之以恒。首先進行問題的分析:如果1年365d,每天你都通過鍛煉進步0.1%,那么1年能進步多少呢?1年365d,每天退步0.1%,1年退步了多少呢?然后進行數學公式的求解,可以得到1.001365=1.44和0.999365=0.69。這說明1年365d,你只要每天進步0.001,1年后你將成長為基礎的1.44倍。相反,如果你每天都不努力,1年365d,你每天退步0.001,1年后只剩下了0.69。每天努力訓練0.1%的力量相對于不努力的結果接近2倍,不可小覷,這就是運動員每天都在鍛煉的原因,只要每天都有一點點進步,1年后就會有很大的進步。相同的問題。1年365d,每天進步0.5%或1%,1年后結果累計進步如何呢?進行數學公式的求解,得到1.005365=6.17。每天退步0.5%,得到0.995365=0.16,不到原來的20%。可以發現0.5%的力量已經很令人驚訝了,隨后再來算每天進步1%的情況。經過365d,每天進步1%,向上的力量結果為1.01365=37.78,而向下的剩余僅有0.99365=0.03。每天努力提高1%,1年之后變成37.78倍,每天退步1%,1年之后僅剩余0.03??梢?%的力量多么的驚人。經過總結可以發現:1年365d,如果每天0.1%的努力會得到1.44倍,每天0.5%的努力會得到6.17倍,每天1%的努力會得到37.78倍的變化。如果只是工作日5d提高,周末2d不訓練提高,會得到4.63倍提高。工作日的力量,盡管也是每天增長1%。但介于0.5%和1%力量之間。如果不是每天都努力而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訓練,情況又會如何呢?如果工作日努力訓練,休息日倒退1%,需要工作日多么努力才能達到每天進步1%的目標呢?計算結果是工作日每天要努力1.9%。相當于365d模式每天1%的1.9倍。如果每天按照進步1.9%,1年365d,周六、周日也不休息,會進步1.019365=962.89。累計效果相當于進步了1000倍,非常驚人的變化。這就是堅毅的力量,對長期目標的持續激情及持久耐力。堅毅是獲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每個大學生必須牢記天天向上的力量。只有堅持,只有持之以恒,想達到的目標才會越來越近。通過體育課的學習與訓練,培養學生堅毅的素質,理解運動員要堅持每天訓練,每天提高,以及天天向上的力量的重要性。

4結語

當前我國處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處于深化改革與社會轉型的時期。學校傳統教育教學的引導方式面臨網絡新媒體和手機智能化的挑戰。為應對這些挑戰,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變思政課程為課程思政。體育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育人效應,挖掘體育課的思政教學資源,通過體育課程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是未來體育課程改革的方向。

作者:王學軍 李彥 單位:1.桂林航天工業學院理學院 2.桂林航天工業學院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