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人性關懷下大學體育新思考
時間:2022-11-27 03:25:48
導語:試析人性關懷下大學體育新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大學體育教學與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教育觀念保持一致的步調。因此,大學體育教學應該承擔起重要的責任,在教學的過程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走形式化的路線,嚴格身體素質考核標準。但是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這門學科往往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存在教學邊緣化傾向,也因此而出現了很多教學問題。為了實現新課改教學目標,落實好體育教學活動,高校應大力宣傳人性關懷和體育整合教學理念,在體育教學活動中,滲透人性關懷、人文價值,培養學生體育素養,完善其人格,以此促進高校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關鍵詞:人性關懷視域;大學體育;教學改革;路徑分析
就目前我國學生的身體素質發展情況來說,學生在身體力量、跑步速度乃至體重等方面的情況并沒有呈現出一種很好向前發展進步的態勢,反而這些能力的數據呈現出下降的趨勢。這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情況更是如此。大學生在學校參加的體質健康綜合測試項目等的標準并不夠嚴格,學生在參加這些體質測試項目時,甚至會出現程度較強的厭倦情緒。這成為體育教學中的研究重點之一,需要通過加強體育教學改革,實現體育教學發展情況的好轉與進步。實施人性化體育教育符合當前教育改革中提出的素質教育目標要求,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評價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對傳統教學方式的批判[1,2]。
1體育教學邊緣化導致大學生體育學習水平和體質健康程度下降
從現在的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在逐漸下降。這雖然也引起了很多人廣泛地談論,但是往往只是由于一些有關學生運動的新聞出現后,人們立馬提高了對體育教學問題的重視,而接下來應該如何發展則少有人問津。大學生體育運動時間十分少。在大學階段,除了每周1次或2次的體育課,其他時間的運動則全都在于學生是否有自覺,在于學生是否真正地意識到了體質健康水平出現下滑的原因。就目前學生鍛煉情況來看,大部分的時間是在教室里上課,其他的課余時間則用來在宿舍打游戲,或者是繼續學習等各種活動,都是在室內進行。而分給運動鍛煉的時間則是少之又少。很少有人能夠保證每天2h的時間用來待在戶外進行運動鍛煉。學生對這些運動時間的安排也與學生總體發展狀態、所處環境、校園文化風氣等是息息相關的。體育鍛煉方面出現的問題只是這種被動生活狀態的一種體現,實際上在生活多個方面都會出現。為了能夠提高學生身體素質,高校在進行體育教學改革時,要注意提高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同時也要提高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重視程度,清楚地認識到體育運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人性關懷的角度出發,在人性生命與體育教學之間建立聯系,提高學生的活力。
2大學體育在人性關懷角度下的教學目標
當人們提及高校體育教學的目標時,很多人會將其定為提高學生健康水平、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免疫力,或者是將體育教學的目標設定為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幫助學生掌握更多運動技巧、提高競技能力。這些當然也沒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但這些目標都屬于傳統的大學體育教學目標。在人性關懷的角度下,我們不能僅僅看到學生身體能力方面的發展進步,更要注重學生的內在修養。例如,現在很多的國家級、世界級競賽,在經歷過這些之后,能夠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強烈的團隊合作精神、堅持不懈的精神、遵守規則的原則精神及尊重文化差異的精神。人性關懷角度下的大學體育教學,需要將這些內在涵養的培養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選擇。這些精神的培養能夠內化為學生未來在社會中的適應能力。如果學生具有很高水平的運動技能,具有很強的身體素質,但是在品質方面沒有得到提升,那將會很難成為一名合格的、優秀的運動員或體育愛好者。
3人性關懷視域下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路徑探析
3.1提高教學理念水平,為大學體育教學提供更優質的方向指引。在教學的過程中無處不貫穿著教學理念。因此,教學理念能夠為教學工作提供方向指引,在教學的開展中發揮著導向的作用。因此,要推進大學體育教學改革,就需要從教學理念的改變著手,將“人性關懷”融入教學工作的指引方向中。這是推進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第一步。倘若學校教學方面的領導階層沒有注意到這一點時,那么就很難推進大學體育教學的有效改革進程。特別是人性關懷在大學體育教學中的缺失如果未被教學政策制定者認識到,那么就有可能會一直處于傳統的大學體育教學的范圍中而無法取得根本性的進步。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則可以將人性關懷的教學目標融入教學工作的口號中,提高教師的重視程度。同時,“口號”也能夠起到告知學生的作用。從教師和學生兩大教學主體入手,提高對人性的重視程度,形成互相呼應的教學效果,避免出現教師單方面努力的情況。在教學口號和教學目標的設定中,將人性關懷的體現放在第一位,最主要的任務是提高學生的思想品質水平。從教學理念的改變出發,將學生塑造成為人格健全、具有堅強意志的人。3.2在體育教學課程中融入人性關懷理念。推進大學體育教學的改革,更為主要的是在教學的過程中融入人性關懷理念[3,4]。有了教學過程,教師與學生才能夠建立緊密的聯系,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課堂。因此,人性關懷理念的體現不能僅僅停留在口號上,更要用于教學實踐中。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推進人性關懷的貫通,教師可以用豐富教學內容的方式來實現。例如,重視教學過程中團隊建設項目的開拓與利用。在團隊運動項目中,學生之間的彼此合作能夠提高他們之間的默契程度。同時也能夠引導學生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與合作精神的魅力,在增進學生之間的理解與信任中推動大學體育教學中的人性化改革。其次,推進體育教學中的人性關懷還可以加強挑戰性項目的利用。在長跑、5km游泳等具有挑戰性的項目中,很多學生需要進行一番堅持與放棄的搏斗。而堅持這種精神也恰恰是體育運動中較為常見也十分可貴的運動精神。通過挑戰性項目,教師以合適的方式引導學生堅持下去,鍛煉學生的意志力。這一意志品質也會對學生未來的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4結語
高校體育教學是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重要途徑之一,運動設備與條件的完善,能夠促進學生的運動積極性。在高校學習期間,相對學生的其他成長階段,學生身心均趨于成熟,對體育教學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高校體育在教學方法與目標方面應具有更具體、更完善的方案,根據學生的成長規律進行有效調整教育模式,使其趨于人性化,要求高校體育必須與時俱進,深入改革。而人性化理念的融入是改革的一大亮點,是協調教育、技術、和人之間的關系,促進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紐帶。
參考文獻
[1]武強.基于人性化視角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探究[J].青少年體育,2018(6):63-64.
[2]鐘全宏.健康中國背景下學校體育治理現代化研究[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57(3):131-137.
[3]湯萬松.人本關懷下的體育課程改革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
[4]孟祥武,王舜.基于人文向度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反思[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20,36(3):58-62.
[5]劉次琴.轉型期我國公共體育服務供給主體多元發展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9.
[6]劉志政.淺談體育藝術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9(7):99-100.
作者:黃代海 單位:貴州財經大學
- 上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學體育研究
- 下一篇:大學體育“模塊式”教學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