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
時間:2022-05-26 03:04:02
導語:高校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針對目前我國高校全日制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現狀,分析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探索地方特色高校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地方特色高校;全日制;體育碩士;專業學位;培養;模式
隨著社會和科技的不斷發展,國家對人才的教育和培養越來越重視,我國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規模逐漸擴大。碩士研究生數量的增加可以滿足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對人才的需求。我國自2005年開始啟動招收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以非全日制在職攻讀為主。為提高培養質量,2009年正式開始招收全日制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近年隨著國家大力倡導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大批高校積極發展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各地高校都在積極申報碩士學位點,并積極進行籌備建設。地方高校要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充分挖掘和利用高校的行業特色、地域優勢,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的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不斷深化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為國家和社會輸送更多高質量的體育復合應用型人才。
1我國高校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現狀
1.1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現狀
我國高校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重視提高學生解決實踐問題的能力,以實踐能力的發展為導向,它是以體育領域中的職業為依據而設立的。2009年我國開始招收和培養全日制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和探索,其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數量不斷增加,2020年全國共有32個省級行政區域(除香港、澳門、臺灣外)的140所高等學校招收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總擬招收人數在5790人左右,其中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擬招收4660人左右,占總擬招收人數的百分之80.50%左右。我國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對象為具有國民教育序列大學本科學歷(或本科同等學力)人員,考試方式以全國統考為主,個別學校進行單獨考試招收全日制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其招收專業分為體育、體育教學、運動訓練、競賽組織、社會體育指導五個專業,每個專業內再細分相關的研究方向。
1.2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現狀
我國全日制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采用全日制的學習方式,學習年限根據各學校培養方案的不同為2-3年不等。其課程學習實行學分制,總學分都不少于36學分,課程主要分為公共類課程、專業核心類課程、選修類課程和實踐類課程等。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的培養實行導師負責制。主要以校內導師為主,個別學校會聘請校外導師進行聯合培養。部分學校會實行雙導師制。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需具有較強的體育實踐能力,因此各學校根據各自的培養方案確定其參加實習或實踐環節的時間集中在0.5-1年之間,采用集中分散相結合的方式。目前我國高校對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質量評價、畢業條件及專業學位授予的主要依據是根據學生完成課程學習、參加實踐環節取得的成績和學分,完成畢業論文并通過答辯等。畢業論文的形式主要是學位論文。
2我國高校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
2.1招生結構不合理,專業培養特色不突出
體育碩士專業學位設置五個(體育、體育教學、運動訓練、競賽組織和社會體育指導)專業的招生領域,其中招生數量存在比例失衡的現象,2020年我國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中按專業招收人數由多到少的排序依次是:體育教學、運動訓練、體育、社會體育指導、競賽組織。其中體育教學專業擬招收2220人左右,而競賽組織專業全國擬招收25人。在培養過程中體育碩士專業學位各專業領域的培養特色不突出,各高校均以培養學術型研究生為主,專業學位研究生各專業之間培養要求和培養模式趨同,難以體現個性化培養。
2.2培養過程趨同,缺乏創新性
近年,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在全國高校的培養模式基本趨同,各類高校對其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也在不斷進行探索,但是供需矛盾在加劇,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過程急需創新性改革。導師對其研究生的管理和指導缺乏創新性。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畢業論文設計跟學術型研究生的要求一致,偏理論性,缺少針對性和實用性,實踐應用價值小。其學位論文的形式沒有體現多樣化、靈活化的要求,較少有研究報告、案例分析、方案設計等。
2.3實踐應用能力不足,競爭力不高
我國高校在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實際培養過程中沒有突出其專業學位的特色。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應突出其綜合的實踐應用能力,更加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而在實際的培養過程中往往與學術型研究生的培養采用同一模式,實踐課程的設計和實施方案針對性不強,專業實踐環節的安排難以凸顯特色,教學實踐環節的內容和形式往往跟學術型研究生相同,主要是以校內外教育實踐為主,較少與社會其他機構企業相聯系,實踐環節的考核以各院校和導師考核為主,考核方式單一。大部分院校的培養方案是根據2009年國家的全日制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為依據制定的,部分高校沒有結合自身的辦學特色進行調整,沒有突出對其實踐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畢業后的實踐應用能力不足,競爭力不高。
3地方特色高校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路徑
3.1根據地方特色,強化專業和課程建設
我國招收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高校主要分為三類:體育類專業院校、師范類院校、綜合類院校。這些高校分布在我國各?。▍^、市)。各高校首先要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根據學校的發展定位、地域特點,充分挖掘當地特殊的教學資源、教學條件,積極進行體育學科建設,制定科學、合理、可持續的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計劃。要加強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特色專業的建設,優化專業招收結構,明確專業培養目標。要加強專業課程的建設,優化課程的合理結構,提高課程內容的指向性和實踐性,促進學生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根據地方特色和院校實際,積極開發校本課程,加強與地方社會、學校、企業的合作與交流,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高層次應用型體育專門人才。
3.2更新思想觀念,探索培養模式的創新性改革
各院校領導要積極轉變思想,更新教育觀念,認識到體育對人的教育作用,積極推進體育人才培養工作,加強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管理和培養工作,加強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為培養出優秀的高層次體育人才奠定基礎。根據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以及體育在公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學校和教師要積極探索新的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勇敢的進行創新性變革,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和滿足社會的需求。教師要積極轉變角色,改變傳統的教學行為,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實驗與改革,不斷探索、完善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個性和能力的發展,形成具有特色的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
3.3加強導師隊伍建設,構建實踐平臺,建設實踐基地
要進一步加強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的政治思教育,強化職業道德教育。要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導師的教育與學術培訓,在體育碩士專業學位五個專業的師資配備上保持適當的比例。還要積極挖掘和利用社會資源,加強與教育、體育系統有關部門的合作,積極探索雙導師制、校內外導師制、國內外導師制、跨行業導師制、跨??绲赜驅熤?、聯合培養制等模式。充分發揮地區、各專業、各類導師的資源和能力,優勢互補,加強合作共同促進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個性化培養。學校充分發揮學校的教育力量和專業特色,加強經費投入和場館建設,構建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校內實踐平臺。積極與當地政府、社會、學校、企業等相關部門加強合作,共建校外實踐基地,積極探索校企合作、產學研合作、產教融合等,來促進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應用能力的提高。
3.4規范培養過程管理,構建質量保障與評價體系
對我國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過程要制定嚴格而規范的管理制度,進行科學的規劃和管理,確保研究生培養的質量和效率。要努力探索全過程的質量保障體系和科學的評價體系,重視過程評價與畢業考核的有機結合。要重視對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表現及實踐能力進行階段性評價,還有重視學生畢業考核的評價。鼓勵和倡導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學位論文打破傳統的研究論文形式,可以以研究報告、案例分析、訓練方案、體育活動實施方案等不同的形式提交。畢業考核還要突出專業特點,增加實踐內容考核。積極探索并建立新的評價方式和評價指標,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對其綜合能力進行科學評價。
4結語
當前全民健康理念正逐漸深入人心,社會對各類體育專門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正是為滿足社會體育需求種類和數量的增加而不斷發展的,地方高校要充分考慮其地緣特色、行業特色、學科特色,不斷探索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模式,準確把握專業學位研究生的教育發展規律,積極創新改革,提高培養質量和效率,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多高學歷的復合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國棟.關于我國體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有關問題的思考[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1):103-104.
[2]黃寶印.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的新時代[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10):1-7.
[3]李靜.我國體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33(7):75-77.
[4]張瑞林.我國體育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9.
[5]張穎偉,鹿雪文.我國研究生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J].中國高等教育,2016(20):45-46.
作者:張凱 單位:濱州學院體育學院
- 上一篇:汽車技術管理工作分析
- 下一篇:大學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實現路徑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