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實現路徑
時間:2022-05-26 03:06:08
導語:大學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實現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開展大學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可以幫助大學生錘煉意志品質,促進品格內化;強化行為規范,加強道德修養;塑造健全人格,成就幸福人生;促進心理健康,增強調節能力。大學體育教師應通過凸顯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導向、充分挖掘提煉體育課程的思政元素、創新體育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完善體育課程思政教學評價體系等方法,探索大學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實現路徑。
關鍵詞:大學體育;課程思政;價值;實現路徑
課程思政是近年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改革的新理念,要求高校所有課程知識體系都融入思政元素,所有教學活動都肩負起立德樹人的功能,樹立“大思政”理念,推動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大學體育課程是大學生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通過合理的體育教育和科學的體育鍛煉過程,以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和提高體育素養為主要目標的公共必修課程,是“現代大學進行學生體質教育和人格完善的必要手段”[2]。因此,挖掘大學體育課程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對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促進他們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大學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價值
1.錘煉意志品質,促進品格內化。學生對于運動技能的學習和掌握需要大量反復的身體練習,甚至還需承受較大的運動負荷,尤其是面對戶外體育訓練時,如越野、爬山、游泳、劃船、滑冰、騎車、輪滑、自救互救、野外生存等,更需要消耗大量體能和磨煉自己的意志。從這個角度來講,運動實踐教學過程本身就極大地錘煉學生吃苦耐勞、頑強拼搏、永不放棄的意志品質;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他們不畏艱難、自信自強和集體互助的內在品格。2.強化行為規范,加強道德修養。大學體育可以規范學生行為,增強學生的道德觀念。大學體育課堂教學常規要求包含課前隊列隊形練習,課堂組織管理、課后及時歸還體育器材等,重視強調學生組織紀律性和行為約束,從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道德規范。而且,在各種大學體育活動、體育游戲、體育競賽中都有明確的價值取向和規則要求,比如,不論是班內、校內還是校外體育比賽,學生都必須遵守比賽規則、尊重對手、恪守體育道德規范、公平公正地參與比賽,這種特殊的“規則”效應在潤物細無聲中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角色意識和合作精神,引導學生遵守紀律、尊重裁判、學會自我約束,倡導社會道德規范。3.塑造健全人格,成就幸福人生。健康、全面個性特征的形成主要依賴于積極的生活體驗。大學體育不僅給學生帶來健康和快樂,同時給予他們積極的生活和情感體驗。體育運動能夠滿足大學生本能的運動需要,釋放其身體能量,使其獲得身體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滿足;大學生在體育運動中的成功表現及創造發揮,可以給他們自己帶來自信心、成就感和自我實現感;尤其是集體運動項目,能夠提升學生的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能力,增強他們的安全感和歸屬感;體育運動還可以改善學生的形體、外貌及氣質,提升個體的自我評價。以上這些積極的生活和情感體驗有助于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從而為其將來的幸福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4.促進心理健康,增強調節能力。當代大學生普遍面臨沉重的學業和就業雙重壓力。各種大學體育活動的有效開展對于大學生調節心理、生活壓力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體育運動有利于讓學生宣泄和轉移孤獨、膽怯、焦慮、壓抑、自卑等消極情緒,緩解心理壓力,降低焦慮水平,促進學生保持健康、積極向上的情緒情感狀態。據相關研究表明,適度的體育運動和鍛煉能促使人體釋放、分泌一種多肽物質和“快樂因子”,使人直接感受到愉悅的情緒、放松的心態,讓人充滿活力與自信,變得樂觀與開朗,從而促進大學生心理向著更加陽光、健康的方向發展。
二、大學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實現路徑
1.凸顯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導向。體育教學目標在體育教學中起著核心指導作用,規定了體育教學預期的學習效果,引領著體育教師與學生的發展方向。落實大學體育課程思政建設,要求體育教師在課程教學目標設計上圍繞立德樹人目標,凸顯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引領。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在其著作《教育目標分類學》一書中,將教學目標分為三大領域:認知領域、情感領域、技能領域。依據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國內不少體育教育專家和學者對體育課堂教學目標進行了深入研究和具體細化,并且在國內大中小院校的體育教學實踐中基本形成以技能目標為主導,兼顧認知與情感領域的教學目標模式。筆者認為,設立以德育情感目標為先導、技能目標為主導、兼顧認知目標這種新的體育教學目標模式,既是一種體育教學改革嘗試,又是課程思政在全程育人形勢下的必然選擇。大學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目標要具體、實在、接地氣,不能僅籠統地概括為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道德品質、合作精神等抽象的目標。有些教師則制定了諸如愛護體育場地設施、及時歸還體育器材、訓練不偷懶?;⒕毩暡慌驴嗬?、比賽遵守規則、在集體性體育活動中學會與他人合作相處等課程思政建設目標,這些目標明確具體,便于實際操作。2.充分挖掘提煉體育課程的思政元素。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是體育教學設計的核心問題。體育教學內容不僅回答教師教什么,而且還回答了如何教的問題。體育教學的設計、實施與評價都是圍繞體育教學內容的安排而展開的。不同類型的體育教學內容具有不同的特點,甚至同一類型的教學內容涉及的運動項目不同,特點也不一樣,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然也會有不同的身體和情感體驗。大學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將思政元素很好地融入滲透到體育教學內容中去,那就必然要求尋找這兩者之間的有效“融點”,有的放矢地精心設計大學體育思政教學內容。其一,大學體育教師要善于從不同類型的體育教學內容挖掘和提煉出思政元素,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實施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在耐力跑、負重跑、障礙跑、越野跑等田徑項目的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意志品質的磨煉,使學生學會忍耐和堅持;在球類運動和集體運動項目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加強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教會學生克服個人主義和自我主義。其二,大學體育教師可以利用我國優秀的傳統體育文化以及體育領域內有影響力的知名人物、體育明星、專家的典型案例和先進事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報國之志。比如,我國著名的排球女將郎平為了祖國的利益和人民的期盼,曾放棄國外年薪幾十萬美金的優厚待遇,克服種種困難,忍受與家人分離的痛苦,甚至還要擔負賠償數額不菲違約金的責任,毅然選擇回國當起了國家女排主教練,甘心拿著每月幾百元的工資,過著清貧的生活,這種為國爭光、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傳承和發揚。3.創新體育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優化教學組織形式是實現大學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目標的關鍵環節,也是實施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教學改革改到深處是課程,改到痛處是教師,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水平直接影響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同樣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師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教學效果會截然不同。大學體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如果把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運用到體育教學中,就顯得有些生搬硬套、流于形式,從而難以發揮體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大學體育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常見方法有語言感染法、榜樣示范法、表揚法、激勵法、批評法等,但這些方法的教學效果卻不甚理想。因此,我們可以創造性運用諸如創設情境法、誘導啟迪法、巧捉時機法、因勢利導法、困難設置法、團隊協作法等一系列既貼合學生實際又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在一節大學體育籃球課的教學設計中,授課教師在準備部分安排學生做跑操,然后巧妙運用誘導啟迪法和巧捉時機法成功導入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時代要求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課堂上學生要做到團結互助、誠信友善,讓師生在熱身運動過程中不知不覺地產生思想和情感共鳴,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這一舉措很好地將思想政治教育和體育進行有效融合,不僅彰顯體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也展示體育教師良好的人文和道德素養。4.完善體育課程思政教學評價體系。體育教學評價作為大學體育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既是對大學體育教學工作質量的考量與評定,又是管理體育教學過程、檢驗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首先,學校的教學管理部門在大學體育課程建設中要擔負起重要的引領和管理作用,無論是體育教學組織實施,還是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建立,都要將課程思政建設作為一個重要的考核指標,重視體育課程思想政治教育能的價值引領,在大學體育課程培養方案、教學大綱等重要文件的審定中考量“知識傳授、能力提升、價值引領”同步提升的實現度[3],在學生評教、督導評教、教師同行評教等大學體育課程評價體系制定中設置體育教師人文內涵評價指標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評價內容,這樣從源頭管理、目標設置、過程實施等各個環節將大學體育課程思政的教學理念落到實處。其次,對學生的體育學習評價,大學體育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品德、意志、情意表現和合作精神的評價,可以通過觀察記錄學生的行為表現,將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綜合起來進行評價,以口頭評價的方式對學生思想和態度行為做出及時反饋,讓學生了解自身思想和學習情況,并要求不斷改進,這既是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效果最直接的表現方式,也是較為合理有效的評價方式。
參考文獻:
[1]主持召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強調: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N].人民日報,2019-03-19(1).
[2]明平芳.簡論大學體育的修身功能及其實現[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10).
[3]李國娟.課程思政建設必須牢牢把握五個關鍵環節[J].中國高等教育,2017,(Z3).
作者:明平芳
- 上一篇:高校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
- 下一篇:電力工程施工技術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