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術段位制與學校體育結合分析
時間:2022-04-20 10:01:30
導語:武術段位制與學校體育結合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華武術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具有不可比擬的作用。而武術段位制又可以促進學校體育的發展,以此來加速自身的進步。通過對武術段位制的形成、兩者現狀以及兩者結合設想等研究,以此來推動學校武術規范發展。
關鍵詞:中華武術;武術段位制;學校體育;結合
中國武術段位制是武術套路發展到現階段的必然表現。其進一步推動武術運動的發展,增強人民體質,建立規范的全民武術鍛煉體質,也是為我國《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實行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推廣10余年來,總體來說并不理想,“考段的人和評段的單位越來越少,而且很多群眾并不知道有武術段位制”。[1]2004年4月3日,、教育部聯合頒發了《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明確規定:“體育課應適量增加中國武術等內容?!薄2]學校是傳承人類知識和教書育人的重要場所,武術的繼承既是我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歷史文化體現,也是發揚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且學校體育工作對武術的普及、推廣與發展能起到重要的戰略作用。我國目前中、小學在校學生有兩億多,大學生在校學生有3700多萬,并以每年約7%的速度擴招。更重要的是各級各類學校每年均要畢業一批學生,又要重新招收一批學生,如此循壞,其作用于功能又豈是簡單的加減乘除所能表達出來的。因此,在學校推廣武術段位制是有種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的?,F在,學校體育發展武術已成共識,但如何發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缺少師資、沒有好的教材等問題又確實存在,而武術段位制發展這幾年,入段人員和評斷單位數量則逐年減少。如果將武術段位制與學校體育結合,應是解決問題的切入點。
1武術段位制的形成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武術被作為優秀民族文化遺產加以繼承、整理和提高。1954年,中央體委民族形式體育研究會太極拳研究小組編的《簡化太極拳》在《新體育》上連載,之后又在繼承傳承的基礎上先后整理出甲、乙組和初級的長拳、刀術、劍術、槍術、棍術等二十多種武術項目的套路。這些套路成了在群眾和學生中普及武術的基本教材,起到了統一技術規范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原國家體委于1957年將武術列入體育競賽項目,1958年制定了第一部《武術競賽規則》,同時編寫了拳、刀、槍、劍、棍五種競賽規定套路,一些省市還相繼組建了武術隊,使得武術開始步入競技體育的運動行列。二十世紀80年代后,以武術競賽套路和武術散打為代表的各種競技比賽,中國武術完成了由傳統武術向競技武術的轉型,而太極拳和武術初級套路等傳統武術在群眾體育運動中的傳播和發展,更是在全民健身中起到了越來越大的作用。為了規范、指導武術健身,為了提高武術健身人口的素質和技術,增強人民體質,推動武術的發展,提高武術技術和理論水平,建立規范的全民武術鍛煉體質,原國家體委1997年第231號文件了《中國武術段位制》,并及時組織專家創編了長拳類、南拳類和太極拳類徒手及器械的初段位(1-3段)和中段位(4-6段)的套路教材。
2中國武術與學校體育
2.1彌足珍貴、歷史悠久。中國武術是一宗深沉蓄積而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歷經數千年漫長的遷衍流變而經久不衰,流傳至今,這是因為它與中國古代文化有著割不斷的緊密關系,也是由于歷代武學教育中相延傳習的結果。揭示它的文化構筑,促進它的教育傳播,培養大批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術的有用人才,使武術不僅在國內蓬勃發展,而且要走向世界成為人類共同的財富。武術教育歷史悠久,遠古時期就有之:后羿“教人射”,伏羲氏“教民以獵”,陰康氏“教人引舞以利導之”,大禹“及教三年、執干戚舞”,這都是原始社會我們祖先的一部分與武術有關的教育活動。到殷周時期武術已能用文字表達,這就為武術的文化教育和文化交流創造了條件。到秦漢三國以后武術突破形象、文字畫而逐漸發展形成了武術圖譜,這是武術文化教育的重要環節,是傳統武術傳授方式體現在文化教育方面的絕好證明,是古人在武術發展史上做出的不可磨滅的偉大貢獻,至今仍為武術界沿用和發展,對現代武術教育起著積極的作用。2.2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中國武術的學校教育可以追溯到封建社會早期,孔子教學生“六藝”,其中就有武術。而近代中國武術的學校教育則開始于1911年由一批武術名家將中國傳統武術動作參照兵法體操教練方法編成新式武術教材,定名為《中華新武術》。教材被確定為軍警必學之術,并被列為學?!绑w操”內容。從此,西方的“體操”與中國傳統武術結合在一起,從而使面向大眾的團體教練方式突破了農耕經濟下中國封建的世襲師徒傳承關系。傳統武術以比較簡統一的方式進入了學校體育,成為培養人才的手段。《中華新武術》對武術的貢獻是突破性的,它成功地將西方“體操”的方式、體育教學的方法以及競技運動的思想注入到傳統體育之中,為近代中國武術的發展開啟了通道,它在武術發展史上具有相當的積極意義。2.3新中國、新起點。新中國成立后,武術作為民族傳統體育已經是我國各級各類學校體育教學必修內容之一。二十世紀80年代后,大、中、小學校體育課的教學大綱都規定了武術教學的內容和時數比例。許多高等院校除了將武術列為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之外,還成立了武術協會和各種武術研究會。1992年在武漢舉行的第四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還將武術首次列入正式比賽項目,學校武術教育也開始從單一的課堂教學朝多形式、多層次的方向發展。體育學院還設置了武術專業,培養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等武術專門人才,令人可喜的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于1996年正式批準上海體育學院設立武術專業博士學位,這標志著武術已步入現代科學文化的學術殿堂,成為培養高層次研究人才的專門學科。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世紀80年代后,各地武術館、拳社、輔導站等社會武術組織的活動異?;钴S。武術學校也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國家鼓勵社會力量辦學而出現迅猛發展的勢頭,其數量之多、規模之大,是其他任何一個運動項目都難以比擬的。武術學校的迅猛發展,對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普及群眾性武術活動,培養武術人才,提高全民健康水平起到了積極地推動作用。
3武術段位制與學校體育的現狀與對策
3.1武術段位制與學校體育的現狀。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審批、授予高段位;省、自治區、直轄市體育局,各行業體協,國家體育總局直屬體育院校審批、授予中段位;地、市體育局武術主管部門審批、授予二段和三段段位;區、縣文體局審批、授予入段資格和一段段位。由此可見,段位制的管理體制是一種典型的政府管理型體制。政府管理型體質必然導致在行業系統內主要采用行政手段來進行段位運作。從制定總體發展規劃到組織各種武術活動都由政府負責,從而使各種武術組織喪失了實質性的管理功能,抑制了廣大社會成員對武術運動的支持和參與,進而限制了武術運動在全社會的更大發展。再者,政府的管理機構只是各級體育局,其權限也很有限,特別是晉級、考段的人大多數是各級學校的教師和學生,沒有教育行政部門的參與和支持,這些晉段、考段的人只能是個人行為,因此隨意性大,要想使武術段位制持續發展,在現階段的政府管理體制下,必須要得到教育行政部門的參與和支持。3.2武術段位制與學校體育的對策。對于各級行政部門審批、授予的權限,應該有所放寬。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審批,授予高段位。省、自治區、直轄市體育局,各行業體協,國家體育總局直屬體育院校武術管理部門(或武術協會)審批、授予中段位五段和六段。地、市級體育局武術主管部門審批、授予中段位四段和初級段位三段;區、縣文體局武術主管部門審批、授予入段資格及段位一段和二段。另外,高等院校的體育主管部門的權限也應與地、市級體育局主管部門相同,即能審批、授予中段位四段和初段位三段。只有這樣才能理順關系,特別是區、縣文體局一級,小學生入段,初中晉一段,高中晉二段都能有區、縣辦理,行政主管部門的積極性和晉段人員的積極都能充分調動起來。另外,就組織管理層面來說,市級層面統籌為主,對于各縣的情況不能具體操作,而縣里由于二段不是自己的管理范圍,也不會多管,所以說必須要把二段的考評、審批及授予權限下放到區、縣一級體育主管部門。
4武術段位制與學校體育結合的設想
4.1武術段位制與學校體育結合的基礎在小學。在現階段師資嚴重缺乏的小學,如何讓武術段位制普及,惟一解決的辦法就是讓絕大多數教師(男45歲以下,女40歲以下)成為武術段位制人口,一方面可以通過行政手段要求這一批教師作為接受繼續教育的內容學習武術,不能學好入段技術、一段技術者在晉級、升職等方面酌情考慮;另一方面凡是取得入段、一段資格的教師可以當班主任,同時評獎、評優、升職等優先考量。具體操作可由各區、縣教育局和文體局兩家聯合在暑假訓練半個月,一個暑假可以分三批輪訓,基本上各小學適應年齡段的教師都可訓練完畢。當然訓練時,不光是學習套路,還要學習武德知識,學習對少年兒童如何進行基本功和基本動作的訓練,如果一個區、縣能連續進行二年輪訓,這個區、縣小學教師都能成為武術教練。有學者對高校學生武術學習情況進行調查,在被調查的高校學生中竟有92%以上在中、小學體育課上完全沒有接觸過武術學習。而在這學習過武術的8%的學生中,有的僅在中、小學學過一趟課的武術。[3]小學階段武術不能光只看到幾節體育課,應該利用大課間時間和放學前的打掃、班會活動時間。半個小時的大課間首先讓學生活動15分鐘,然后全校以班級為單位集合做廣播操,做完廣播操后,再繼續做武術入段套路,一套套路動作并配以音樂和口令。如果體育總局能組織一套班子將一些武術基本功、武術基本動作技術像廣播體操一樣編排一下,讓小學、中學學生在廣播操時間練習,那么這將是解決體育課中武術與其他體育項目爭時間的好辦法,而且學生天天練,既能很好地記憶套路,又能增強基本功。在此基礎上,各區、縣每年都可在進行廣播體操比賽的同時增加“武術操”的比賽,或進行入段技術和一段技術考評比賽,并對優秀的單位和個人記性表揚、獎勵,各個小學也必然會事先進行選拔、比賽。如此良性循環發展,學生在小學階段武術必然會打下良好基礎并取得很大發展。4.2武術段位制與學校體育結合的重點在中學。首先要抓好的則是初中階段。初中階段應像小學階段一樣,抓住班主任這一環,要對初中45歲以下男教師、40歲以下女教師進行繼續教育培訓,讓這些老師都成為武術人口,成為段位制人口,讓他們去引導、督促初中學生學習武術,去申請晉段。如果在初中階段80%的初中學生晉升一段,50%的初中生晉升二段,初中這一環就能在穩定小學已取得的成效上再為高中階段的提升創造條件。初中階段對一般教師要求達到段位制一段即可。但初中階段已有專業體育教師,現有的初中體育教師可以進修學習武術,做到人人都應達到段位制三段,并且可以在初中生入校時組織技術、條件好的學生成立學校武術代表隊,為全校學生起示范作用,又能為學校比賽增光,還能為上面輸送武術專業人才。高中階段情況所有變化。首先高中學生學習的方向已慢慢確定,高中的課程也比較深奧,這都需要高中學生投入大量的精力努力學習,為升大學做準備。高中學生如果能保持初中階段武術段位的熱情,并經常進行段位制套路練習就已經很不錯了,但也一定會有一批熱愛武術的學生繼續晉段,因此,高中階段要準備有一批學生晉升二段或三段,這項工作主要由體育教師在體育課中完成。高中體育教師都應具有段位制三段以上段位,這可以作為體育教師進修、晉級的條件之一;高中體育課一定要保證有足夠的時間上武術內容,特別是學生晉段的學習內容;高中的課間操也一樣要在做廣播操之后再做武術操或武術段位制套路;高中的校園文化生活中應該有武術園地;高中的武術代表隊應該有一定的水平和段位,并能長期向體育院校或普通高校輸送武術專業人才。4.3大學階段,突破瓶頸。已有研究報道:復旦大學在全國搞笑中首創武術段位制考核辦法,學生在體育課上學完武術,即可參加段位考試,獲得國家認可的段位證書,使得復旦大學考段風靡校園,武術課的選課率達到了150%。[4]普通高等學校除武術課教授段位制之外,還應加強段位制考評,把更多的學生晉段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高等學校要有自己的武術教師和武術專家教授,要成立能勝任段位制三、四段考評的考評委員會,要把武術教學、武術比賽和武術考評長期經常開展起來。民族傳統體育專業學生,應在畢業前獲得武術四段,并掌握《中國武術段位制系列教程》5個項目一段至六段內容,獲得此5個項目的中國武術段位制指導員、考評員證書。5個項目的分布為:所在學校規定2項,個人自選3項。[5]
武術段位制與學校體育教學相結合,不僅能夠給學校體育教學注入新的活力,也能夠更好地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武術段位制的推廣,也可以作用于公共體育服務中去,以點帶面的推廣、普及、傳承中華武術文化,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以此來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達到全民健身的作用。為此,我們應充分認識到不同年齡段、小中大學在推廣武術段位制與學校體育教學相結合上存在的優勢以及劣勢,保障學校體育教學中武術段位制能夠更好地融入。
參考文獻:
[1]謝和剛.中國武術段位制與學校體育[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2005.
[2]教育部,.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N].中國教育報,2004-04-03.
[3]秦子來.普通高校武術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8):15-18.
[4]張炯強.復旦大學首創武術段位制課程[N].新民晚報,2005:08-13.
[5]2012年全國武術段位制工作會議高校代表座談會紀要[S].2012.
作者:張和平 單位:浙江金融職業學院
- 上一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體育治理方略
- 下一篇:學校體育身體素養推展情形及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