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體育發展對策
時間:2022-07-20 10:16:54
導語:農村小學體育發展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現狀與分析
通過與學校的教師和教務處主任進行談話了解體育的器材和場地設施狀況??梢钥闯鲋猩洁l4所農村小學場地中擁有200米跑道的和200米以下跑道場地的學校所占的比率相同都是0,沒有跑道的占了總體的100%,4所農村小學都沒有排球場地,室內體育館,但簡易的乒乓球桌4所小學都具備。而中山農村小學器材的配置狀況,4所小學除了小街小學、賽崗小學有這些最基本的配置外,其他的2所小學都沒有這些基本的配置。與國家標準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可以說是遠遠不足??梢娭猩睫r村小學現有的場地和器材結構既不平衡,也不合理。部分小學現存的體育場地器材陳舊單一,因為普遍沒有考慮到小學生的生理發育因素,而是以成人標準的設施開展學校體育工作,所以學生在體育活動過程中,難以達到相對較優的學習和鍛煉效果。
(二)中山鄉農村小學體育場地與器材現狀成因分析
1.傳統的觀念落后,體育意識淡薄
由于我國各地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不高,人們的體育意識較薄弱,沒有形成一個好的體育鍛煉習慣。調查發現中山鄉4所農村小學中有3所小學所在地都是貧困村,人們的生活水平很低,有好多家庭都是靠低保來維持生計。每天辛苦勞作,只能維持正常的生活所需,根本沒有多余的錢和精力去想其他,再者在農村在父輩的觀念里認為孩子要想走出農村,讀書才是唯一的出路。在孩子上學時由于怕影響成績,所以父母不會讓孩子把精力放在體育鍛煉活動方面。
2.領導不重視體育,現有體育場地被挪做他用
所以在中山鄉的農村小學所在的4所村子中很少能看到基本的體育場地設施,甚至在村子中沒有一塊像樣的籃球場,就算有也不會用于進行體育活動,而是用來曬糧食,堆豬糞之類。還有在4所小學中體育根本不會作為一門學科進行教學,更不會有重視體育的意識,所以在學校中不會把體育作為一門主科,只是在課表上排上一兩節課來應付。而且不會把教育經費過多的投入到體育場地和器材方面。一個學校場設施只有一個籃球,幾副簡易的乒乓球臺。器材方面雖然有一定的常用器材,但是種類單一、陳舊、數量少。遠遠達不到國家要求的標準。
3.農村教育經費短缺,投入不足
據走訪調查發現中山鄉農村小學新危房大量出現,強化了教育經費的短缺。而且在相當一部分鄉鎮小學運行經費極其困難。由于對農村小學的不重視,導致了經費投入的不公平。省轄市中小學體育經費投入不能滿足當前需要,一般縣市中小學,尤其是農村鄉鎮小學體育經費更是嚴重投入不足。投入的經費不能滿足當前的需要,只能用于其它的教育經費,沒有多余的經費用來進行體育場地的建設和器材的購買。學校領導想要投資建設學校都是受到經費的限制,無力進行體育方面的建設。
二、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中山農村小學現有的體育場地和器材單一且數量有限,不僅受場地和器材的制約,體育教學工作不能很好的開展普及。而且傳統的觀念落后,體育意識淡薄。部分學校領導對體育重視不夠,農村教育經費短缺,投入不足。從表上看農村小學雖然有著一定數量的場館設施和體育器材,但與國家的標準還有很大的差距。根據對中山4所農村小學50名學生的問卷調查有效系數0.96的結果分析,80%以上的人都認為中山4所農村小學場地器材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發展不平衡,場地器材供大于求。75%的學生反應學校的沙坑,單雙杠的使用率低而且現存的場地器材陳舊單一,沒有考慮到小學生的生理發育因素。還有場地器材沒有得到很好的維護與更新。所以質量較差,現代化程度低。在節假日,雙休日,還有在學生體育活動最強烈的早晚開發率低,場地器材利用率不高。因此,為了進一步的改善農村小學的場地和器材的配置,我們還需要進行很大的努力。
(二)建議
1.改變觀念重視學校體育的地位,增加體育經費的投入
由于中山鄉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滯后,且發展不平衡,這種客觀現實決定了中山鄉農村小學體育設施應以國家投資為主,并發動社會的力量共同建設。學校體育是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它直接關系到青少年的身體素質,國家應成為該事業的投資主體,其次要動員社會和個人力量主動投資學校體育設施,社會和投資的信心與力度取決于國家政策導向、政策支持、社會環境及個人眼光等綜合因素。因此,目前國家急需出臺對社會及個人投資學校體育的一些相關政策法規,同時國家應給予政策保護和金額。有研究表明,可能影響中小學體制和健康的教學因素中,場地器材和經費的權重系數是Q213、Q415??梢妼W校體育工作的好壞與體育場地、器材、經費有直接關系,這就要求各級領導重視學校體育及場地器材的作用,增加經費投入,并認可這部分基金的作用。
2.合理的利用學校周邊的資源,緩解場地器材資源不足
現階段,中小學場地器材的不足成為了制約學校體育發展的突出問題。所以針對中山鄉農村小學體育場地和器材設施總量不足的狀況,要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來修建體育設施,多動腦筋,因地制宜的來解決好場地器材不足的難題。積極的利用好周邊的資源。雖然中山的4所農村小學都是在較困難的農村,但是土地資源還是較豐富的,在學校周邊都會有一些閑置的土地可以利用,較大的土地可以用來作籃球場、足球場、排球場等場所,小的可以用來作占地面積不大的體育場地。在學校周邊村委會有籃球場,活動室等場地可以使用,這樣會給學校帶來方便,節省體育經費的支出。另外,可以用周邊的樹木來制作簡易的器材。
3.開發本地民族民間體育項目
德宏中山居住著很多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特色的體育項目。例如:景頗族喜愛打歌,它不僅是一種舞蹈,還可以改編為體育舞蹈,課間操等。其中《德宏民族韻律操》,就是民族民間體育被學校體育充分開發和利用的典型,在中小學廣泛使用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景頗目瑙縱歌,傣族陀螺節、敲象腳鼓、丟包,很受到人們的歡迎。把這些民族民間的體育舞蹈項目帶到學校,學生會感興趣,這樣不僅可以很好的促進身心和身體的健康,還可以很好學習和傳承優秀傳統的體育文化。
4.自制體育器材
在中山的4所農村小學學校體育經費短缺,場地器材資源嚴重不足,不能滿足課堂教學的需要,所以要解決好場地與器材資源不足問題。首先要自制體育器材,樹木可以用來制作接力棒、、籃球架、足球架等器材,竹子可以用來制作簡易跨欄,跳高架等。還有廢物可以再次利用。例如:用報紙做紙飛機或者壘球,用雞毛做羽毛球或者毽子等。其次要一物多用,提高器材的適用、利用率。要熟悉器材的使用方法及用途,更重要的是發揮它的功能,更有效地改革和創新器材、利用搭配組合好器材。如:用跳繩上一節一物的體育課:準備部分做繩操,基本部分跳繩、游戲部分做繩擺圓形,做單、雙腳跳。通過一系列的措施,有效的增加體育器材的數量和種類,使器材不在單一、陳舊,而且還可以有效的滿足學校體育課堂教學的需要,減少學校體育經費的投入。
作者:范丹 單位:德宏州第一民族中學
- 上一篇:小學美術教育實踐論文
- 下一篇:中職教育改革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