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小學田徑教學的應用

時間:2022-07-06 10:06:08

導語: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小學田徑教學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小學田徑教學的應用

摘要:體育教學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一門重要課程,它既可以增強學生的體質,也可以調節學生的心態,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之余得到一定的放松,因此在整個教學體系中,體育教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行動導向教學法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學生的堅強意志,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行動導向教學法小學體育田徑

一、行動導向教學法概述

行動導向教學法是一種以行動為導向的教學方式,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以學生為教學中心,并用自己的行動引導學生思考并獲得學習知識,在教學應用中具有很高的價值。在教學活動中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法可以將科學的體育訓練方式融入進學生的學習訓練中,最終促進學生自主高效的訓練學習,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在以往的田徑教學中,教師通常會按照課程規劃體系,按部就班地開展教學活動,每節課都千篇一律,沒有太大的變動,缺乏新意,對于喜新厭舊特點顯著的小學生來說,這種教學模式很容易令他們失去學習激情。而在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應用課堂中,學生是課堂的中心,教師扮演著組織者和協調者的角色,教學流程不再是過去的“熱身——示范——練習——隨意活動”,而是增添了不少新的模式,同時將教學情境融入進來,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自主選擇行動方式,開展有計劃、有目標、有趣味的訓練活動。

二、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小學田徑教學中的應用

(一)明確學習任務。在小學體育田徑教學中應用行動導向教學法,首先得明確具體的學習任務,學習任務雖然是依據教學大綱制定的,但也不能完全照搬,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狀況,使其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比如說在教學大綱上,對于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做出一些教學任務的劃定,要求學生訓練跑、跳、投擲的技能,并培養學生合作、公正的態度,養成良好的精神品質。以跑步訓練為例,傳統的做法中,教師會按照教學要求,先讓學生做一些熱身體操,然后開始各個項目的示范練習,讓學生逐次完成“站立式起跑”、“途中跑”、“600米走跑交替”、“400米”跑等訓練項目。全程教學過程比較單調,而且存在不合理的節奏,容易給學生造成巨大的訓練壓力和厭煩情緒。對此,教師應該綜合考慮本校學生的特點,改變單純訓練的方式,采用小組合作競比的模式來開展訓練,給學生多樣選擇,將一部分訓練項目列為教師指導并持續進行的任務,再將一部分項目當作學生合作探究的任務,讓學生既獲得了身體上的鍛煉,又加強了團隊合作,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并且成功消除了單調訓練的枯燥狀態,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訓練熱情。(二)告知學習目標。小學生的思維還比較簡單,遠沒有發育成熟,在思考問題時總會受到不少局限。所以在開展自主學習活動中,教師應該將相關的學習目標明確地告知給學生,讓學生可以清楚自己的訓練目的,消除自己的疑惑,以便有針對性、有方向地去訓練。比如說在四年級田徑項目“快速跑”的學習中,教師應該明確其中的重難點,告知學生掌握直線跑的技巧,讓學生學會曲臂擺臂和直線跑結合的動作方法,建立正確的運動表象,并提出具體的預期目標,要求一半的學生能在直線跑中合理加速,做到節奏的準確把握。在明確學習目標之后,再具體開展訓練項目:①集合整隊,課堂常規熱身;②輔助練習,先進行原地擺臂練習,接著原地擺臂小步跑,最后原地擺臂高抬腿;③正式開展快速跑訓練,先組織學生行進間小步跑,再在畫有線的跑道中快速跑出20米;④課間游戲活動——迎面接力。(三)確定學習手段。在具體的教學課堂中,教師可以指定學生自行組成小組,并選定小組負責人,模擬生活實踐,完成自己布置的教學任務。以跨欄跑為例,教師可以先將具體的技巧傳授給組長,再由組長負責帶動訓練,教師在一旁側觀,評價每組的訓練情況,從中選出最好的方式去做示范參考。當然教師也需要親自對各個學生進行示范講解,先從跨欄技術講起,并著重講解跨腿、擺腿的動作,并依此對起跑、沖刺、欄間跑等內容做出動作分解講解,為學生的后續訓練奠定扎實的基礎。在小組獨立訓練中,教師可以適當布置競比任務,讓各組之間選出訓練效果較好的組員進行比拼,以此激發學生的訓練熱情,并且調動課堂的氛圍,使訓練課堂避免落入枯燥乏味的窠臼之中。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體育教師應該從觀念轉變、方法改進和結合學生實際等方面著手,逐步適應這種新型的教學方法,以便發揮它的真正效用,以豐富的教學形式和細致的實際指導促進教學計劃的成功實現,最終提升田徑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玉嫻.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小學田徑教學中的應用[J].青少年體育,2014(6):82-83.

[2]陳凡凡.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小學田徑教學中的應用[J].青少年體育,2018,68(12):44+64.

作者:宋曉波 楊惠群 單位: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