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研究

時間:2022-06-23 04:02:44

導語:煤炭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煤炭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研究

摘要:針對我國煤礦安全生產面臨的嚴峻形勢,基于紅柳林煤礦礦業安全文化建設實踐經驗,提出安全文化建設是煤炭企業解決安全生產問題的重要抓手。為了提高我國煤炭企業安全管理水平,指出需要重構煤炭企業安全文化建設體系。深入闡述煤炭企業安全文化的內涵與功能,從安全理念文化、安全行為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環境文化4個維度,重構“四位一體”的煤炭企業安全文化建設體系。實現用安全塑造文化,用文化管控安全,最終達到“零輕傷、零傷害”的安全生產目標。

關鍵詞:安全文化建設;體系重構;煤炭企業

2005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安全生產方針,有效遏制了煤礦重特大事故的發生。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煤礦安全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分別同比下降32.3%,36.8%,百萬噸死亡率為0.162,同比下降36.5%;“十二五”期間,全國煤礦事故年均死亡人數和重特大事故年均起數,分別比“十一五”期間下降64.4%,53.3%,連續33個月未發生特別重大事故。但是,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煤礦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煤炭生產事故易發、頻發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的扭轉。究其原因,煤炭企業是煤炭生產的主體,我國大多數煤炭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還處在依靠嚴格的安全制度進行強制管理的初級階段,離最高層次的文化管控階段還較遠。國外的先進管理經驗證明,煤炭企業只有開展安全文化建設,才能實現企業安全的文化管控。然而,如何構建安全文化建設體系,很多煤炭企業在實踐中是迷茫的。但也有不少煤炭企業在實踐中逐漸摸索出適合自身的安全文化建設模式。因此,有必要將我國優秀煤炭企業的有益實踐與現代企業安全文化理論相結合,重構我國煤炭企業安全文化建設體系,推動煤炭企業安全發展。也有不少煤炭企業在實踐中逐漸摸索出適合自身的安全文化建設模式,但這些新探索與構建煤炭企業安全文化建設體系的要求還有些差距。因此,有必要結合現代企業安全文化理論重構我國煤炭企業安全文化建設體系,推動煤炭企業安全發展。

1企業安全文化的發展

最早有關安全文化的概念是從核安全文化引申出來的。1986年國際核安全組首次提出核安全文化的概念,1991年國際原子能機構在名為《安全文化》的總結報告中首次給出安全文化的定義[1]。此后,安全文化不僅在國外核安全領域得到應用,也受到煤礦煤炭企業安全生產的足夠重視。與此同時,“安全文化”作為一個全新概念也引起國內理論界的持續關注。起初,由于不同學者對于“安全文化”的內涵理解相異,導致國內“安全文化”的研究方向相對分散,主要集中在安全文化的起源、概念、發展和結構等方面[2-4],注重研究安全文化的理論價值。但隨著我國企業面臨的嚴峻安全生產形勢,理論界逐漸意識到企業才是踐行安全文化理論的主體,構建體系完整、實用高效的企業安全文化系統應上升到理論高度。劉德輝(2006)將企業安全文化系統建設理論引入國內,分別從理念、行為、管理、環境、視覺和系統6個方面幫助企業建立安全文化系統,避免企業層面安全文化建設的“空”和“虛”,注重措施的落地和有效[5]。企業安全文化系統作為一套務實、高效的安全文化管理模式,為國內企業如何將安全文化建設措施落地提供了有力借鑒,其核心觀點主要強調人的思想或精神層面對行為的影響。然而,現代企業安全文化理論則不僅包括精神層面,還包括制度、物質和行為的內容,即文化圈層理論[6]。文化圈層理論因其豐富的內涵和逐層遞進的邏輯結構被廣泛應用于各領域的企業安全文化建設中。煤炭企業自然是文化圈層理論用于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重點。倫嘉云(2011)基于文化圈層理論,提出從安全理念、行為、環境、素質和基礎5方面推進煤炭企業安全文化建設[7]。張軍和李恩越(2015)指出從安全精神文化、安全物質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親情文化4方面著手,以文化引領安全,構建安全生產長效機制[8]。倫嘉云(2011)基于文化圈層理論,提出從安全理念、行為、環境、素質和基礎5方面推進煤炭企業安全文化建設[8]。李艷波等(2015)指出通過對安全觀念文化提升、安全行為文化建設加強、安全制度促進和加大安全物態文化建設投入,思考煤炭企業安全文化建設[9]。陳曉君(2015)圍繞企業安全文化精神層、制度層和行為層,提出樹理念、建制度、抓落實、創載體,建設強勢安全文化體系[10]。縱觀煤炭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研究現狀,圍繞基于文化圈層理論構建探討如何進行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理論成果頗多有不少的論述,但隨著煤礦安全文化建設實踐的深入,在此不再一一贅述。但煤炭企業安全文化的內涵還有待豐富,各圈層間的邏輯結構還需進一步梳理,有機統一、邏輯遞進的安全文化建設體系還未建立。近年來,陜煤集團紅柳林礦業公司堅持科學發展、安全發展,以安全文化凝聚安全力量,以現代安全文化理論為指導,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紅柳林安全文化,實現自建礦投產5年多來無安全生產責任事故。紅柳林公司安全文化建設經驗不僅為安全生產奠定了堅實基礎,提升了企業形象和知名度,而且得到了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和陜西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良好的企業效益和社會效應。紅柳林安全文化建設工作經驗被國家安監總局在全國推廣。文中以紅柳林礦業公司安全文化建設的實踐經驗為基礎,提煉、總結適合我國煤炭企業的安全文化,重構我國煤炭企業安全文化建設體系,期望推動我國煤炭企業安全、可持續發展。

2煤炭企業安全文化的內涵與功能

2.1煤炭企業安全文化的內涵煤炭企業安全文化,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形成的保護員工生命安全和健康且被全體員工廣泛認同和共享的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安全環境和安全行為的總稱。其核心要求是保護人的生命和健康,即以人為本;其特征是內容能被人們廣泛認同,只有認同并參與進來,其成果才能被人們共同享受。其構成要素是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安全環境、安全行為。2.2煤炭企業安全文化的功能文化是一種軟實力。從國內外安全生產搞得好的企業來看文化力,第一是影響力,第二是激勵力,第三是約束力,第四是導向力。這4種“力”,也可以叫4種功能(如圖1所示)。1)影響力是通過安全理念文化的建設,影響領導和員工對安全的正確態度和意識,強化每一個人的安全意識,提高每一位員工的預防文化能力[11];2)激勵力是通過理念文化和行為文化的建設,激勵每一個人安全行為的自覺性,具體對于企業領導就是要對安全生產投入的重視、管理態度的積極;對于員工則是安全操作、自覺遵章守紀;3)約束力是通過強化企業主體責任,通過制度文化的建設,提高企業決策的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規范其管理行為,約束員工的安全生產行為,消除“三違”(違章指揮、違章操作、違反勞動紀律);4)導向力是對每一個人的安全意識、觀念、態度、行為的引導。對于不同層次、不同崗位和責任的人,安全文化的導向作用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方面。如對于安全意識和態度,無論什么人都應是一致的;而對于安全的觀念和具體的行為方式,則會隨具體的層次、角色、環境和責任不同而有別。安全文化的這4種功能對于安全生產的保障作用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強烈地表現出來。所以,安全文化的“文化力”是非常重要的。

3煤炭企業安全文化建設體系重構

文中以煤炭企業安全文化4個構成要素: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安全環境、安全行為為基礎,利用系統思維重構有機統一、邏輯遞進的安全文化建設體系。重構后的安全文化建設體系由安全理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環境文化和安全行為文化4個維度構成,每一個維度均具有自身獨特的內涵和建設重點,各維度之間又具有緊密的邏輯關系。3.1安全理念文化的內涵及建設安全理念文化是煤炭企業從安全生產實踐積淀中提煉、凝結、創建的,且被全體員工共同信守的安全基本信念、安全價值標準、安全道德規范的綜合[12]。它是一種無形的、深層次安全思想與意識的反映。安全理念文化是企業安全文化體系的核心和靈魂,是激發全體員工由“要我安全”轉變為“我要安全”的動力。安全理念文化的建設主要是挖掘安全文化基因,優化安全文化要素,整合安全文化資源,歸納提煉安全文化理念體系,通過傳播宣貫、理念認同、理念踐行、理念固化等環節,以先進理念引領員工安全價值觀的轉變、規則意識的樹立、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安全理念文化是以一個安全核心理念和3個安全管理理念為主體構建的,其中,安全核心理念包括:安全愿景、安全使命、安全目標、安全宗旨、安全口號等內容。安全理念文化主要架構見表1.3.2安全制度文化的內涵及建設安全制度文化,是協調企業安全生產各類關系、規范企業員工安全生產行為的準則,是企業所有人應共同遵守的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安全制度文化建設實質就是將過去一般意義上的安全管理制度經過系列建設,使其上升到具有文化特征的制度,然后通過“簡單化、流程化”建設,使制度落實到位,即制度化,并形成習慣,變成自覺行為,能夠傳承下去,即安全制度文化。安全制度文化主要遵循“建立安全管理制度體系———強化制度執行———制度簡單化和流程化”的形成模式,按照從安全制度、安全制度化、再到安全制度文化的階梯式建設過程,最終實現安全制度文化的落地生根。安全制度文化主要架構如圖2所示。3.3安全環境文化的內涵與建設安全環境文化是企業工藝、設施、條件等物質要素達到本質化并與人文環境相互和諧配套,以促進安全理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落地的綜合反映。它是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在理念文化的引領下,在制度文化的規范下創建的一種文化。企業安全環境文化建設是物態行為文化落地的過程,不僅表現在企業設備設施、工藝系統、作業環境上,還表現在企業文化設施、宣教基地等人文安全環境上,既能夠提升物態的安全本質化程度,彌補管理缺失和操作疏漏產生的安全風險,又能夠潛移默化推動安全理念宣傳普及、安全制度認知認同和安全行為習慣養成。安全環境文化建設應從物質環境文化和人文環境文化2個層面入手。3.4安全行為文化的內涵與建設安全行為文化,是在安全理念文化引領、安全制度文化約束和安全環境文化保障下,員工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安全思維方式、行為準則、行為模式的具體體現。既是安全理念文化的反映,也是安全制度文化外化于行的體現。安全行為文化是以企業領導的決策行為、管理行為和基層員工的操作行為為表征的一種思想、行為狀態。通過強化思維修煉、技能提升、安全培訓、自主管理等方式,進行不安全行為糾偏,使全體員工將安全意識融入工作中,把安全制度落實在行動上,更關鍵的是這種安全行為由被動的、強制的狀態,逐漸成為員工的自覺行為,習慣成自然,上升為安全行為文化。安全行為文化建設是在充分理解和把握安全行為特征的基礎上制定的,主要由4大程序模塊組成,其主要架構如圖3所示。3.5煤炭企業“四位一體”安全文化建設體系安全理念文化是引領文化,創建安全理念文化要清晰核心價值,理順價值差異,引領員工形成統一的安全意識,使全體員工從秉持不同的安全理念上升到統一的安全理念與認識。安全制度文化與安全行為文化是在安全理念文化的引領下創建的,將安全理念固化于制,體現在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環境文化之中。在安全制度文化的規范下,創建安全環圖3安全行為文化主要架構境文化與安全行為文化。安全環境文化既是安全文化發展的體現,又是安全文化發展的基礎。安全行為文化是安全文化建設的出發點和最終目的??梢哉f,安全理念文化是核心、是靈魂,安全行為文化是主體、是形式,安全制度文化是表現、是手段,安全環境文化是條件、是載體。重構后的煤炭企業安全文化建設體系是在正確的安全理念文化引領下,在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環境文化的保障下,最終形成安全行為文化的系統。煤炭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4個維度,構成了“四位一體”的安全文化建設體系模型,具體如圖4所示。

4結語

煤炭企業是煤炭生產的主體,我國煤炭生產安全事故頻發、易發與煤炭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密切相關。煤礦開采屬于高危行業,安全生產風險很大。從紅柳林礦業公司創建國家安全文化建設示范企業的經驗看,要從根本上破解安全管理難題,就需要煤炭企業研究構建卓有成效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安全文化體系,提升總體安全管理水平。一方面,實現用安全塑造文化,用文化管控安全,引領全體員工安全理念的轉變、規則意識的樹立、安全行為習慣的養成,從而提升人—機—環匹配化水平,最終達到“零輕傷、零傷害”的目標;另一方面,以文化為引領,以安全為中心,以過程控制精細化管理為抓手,實現安全生產管理由物本管理到人本管理再到心本管理的升華。

作者:黨應強 單位:陜煤集團神木紅柳林礦業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InternationalNuclearSafetyAdvisoryGroup,SafetyCul-ture[R].SafetySeries,No.75-INSAG-4,IAEA,Vien-na,1991.

[2]曹琦.關于安全文化范疇的討論[J].勞動保護,1995(12):26-28.

[3]羅云.安全文化的起源、發展及概念[J].建筑安全,2002(9):26-27.

[4]于廣濤,王二平.安全文化的內容、影響因素及作用機制[J].安防科技安全經理人,2004(10):2-4.

[5]劉德輝.建設務實、高效的企業安全文化———ESCES的導入與實施[J].現代職業安全,2006(8):92-94.

[6]徐德蜀,邱成.安全文化通論[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7]張仙保.煤礦企業的安全文化建設探索與實踐[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6,16(7):81-86.

[8]張軍,李恩越.融合融入拓展創新培育煤礦特色安全文化[J].中國煤炭工業,2015(1):52-53.

[9]李艷波.對煤炭企業安全文化建設的理性思考[J].煤炭技術,2015,34(12):293-295.

[10]陳曉君.建設強勢安全文化實現企業長治久安[J].中國煤炭工業,2015(11):56-57.

[11]BollmannUlrike.Competencesforacultureofprevention[J].西安科技大學學報,2016,36(5):741-749.

[12]裴文田.安全為天理念為先———企業安全理念文化探索與實踐[M].紅旗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