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的價值
時間:2022-01-26 10:42:33
導語:優秀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的價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作為一種類型教育,高等職業教育更加注重學生科學文化水平、人文素養、職業道德、創新意識、工匠精神、就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的培養。通過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能夠提升學生文化底蘊和素質,對其他學科也可以產生積極作用。本文將針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職院校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分析,提出一些可行對策,助力高職院校人才培養。
關鍵詞:高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語文
保證高職院校中語文教育的水平和質量,教育創新是關鍵。為了保障教學質量,我們需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職語文教學充分融合起來。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塑造現狀
十八大以來,高職院校語文教學越來越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和傳承。但是,由于語文教學側重于聽說讀寫知識學習與實踐,獲得漢語言文字的基礎知識及人文知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側重于不同文化形式的歷史源流、發展演進、突出成就,并著重于成因分析和傳承創新。長期以來,二者各行其道,沒有形成教育合力,對于學生價值觀塑造效果打了折扣。
(一)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識不充分
我們通過對高職學生調查,發現很多學生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含的領域了解不多,對于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和內涵也是了解得不深刻,大多數呈現的是一知半解的狀態。例如,學生并不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間的聯系;不了解文化包括物質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不同層面;不了解優秀傳統文化有哪些類型;對于古代思想學術、服飾文化、飲食文化、建筑文化、交通文化、傳統節日時令、教育與職官制度、古代文學、古代書畫藝術、傳統工藝美術、傳統禮儀文化、古代科技成就、傳統美德等所知膚淺;學生知道元宵節的習俗是吃元宵猜燈謎,但是卻不了解習俗的發展歷程和背后的故事;知道中秋節吃月餅的故事,卻不了解背后明朝朱元璋稱帝的具體情況;對于“十面埋伏”,“楚河漢界”只了解了人物,卻不清楚其內涵。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普遍反映了高職院校學生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匱乏。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系統不全面
高職院校的教學目的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但是部分高職院校偏離了培養目標,著重培養了學生的崗位能力。雖然多數高職院校已經開設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修課、選修課或者學術講座,但由于缺乏連貫性和深刻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生認識不到位、理解不深刻。二是教學缺乏系統性和全面性。雖然也有一部分高職院校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融合在語文課程的學習中來,但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思路主要還是針對語文學科的教學,忽略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本身的主體性和重要性,導致雖然學習了傳統文化,但是學生卻是一知半解的狀態。同時學生課后并不會主動歸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因此并不能自我形成一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論體系。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應用于高職院校語文教育的必要性
“國民之魂,文化予之;國民之魄,文化鑄之”。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或缺的靈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源遠流長,經歷了幾千年洗禮,是歷史先賢為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這些豐富的語言文字對于我們來說既是了解歷史的一條通道,同時由于其包含了豐富的處世哲學,也為我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未來的大門。我們需要深刻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取其精華,應用于我們的生活工作中來,幫助我們成長。例如,《論語》記錄了孔子與弟子的言行,通過一問一答教會了我們很多的人生道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讓我們知道了學習的方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讓我們學會了如何為人處事;通過了解古人的一言一行,我們知道了中國的作揖禮,懂得了尊師重道;通過學習詩歌,我們走進文天祥、陸游的世界,讓我們感受到了濃厚的愛國情懷,明白了家國大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給我們帶來的是文化自信,上下五千年來的歷史,一篇篇宏偉詩歌訴說的是中國的故事,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給學生帶來的既是深植心底的驕傲與自豪,也是未來人生發展的指路明燈。在現階段高職院校教育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很好地融入到語文學科的學習中來,具有良好的便捷性和可操作性。語文教材中詩詞歌賦和古典名著通常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例如在文學作品中收錄了各個領域包含文學類、醫學類、科技類等著作;詩詞歌賦中李白、杜甫、屈原、蘇軾等各位大家用他們的作品訴說他們的抱負和時代的故事;古典名著中能夠學習到四大名著里面經典篇章,“劉姥姥進大觀園”“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諸葛亮草船借箭”等。在語文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名家名作、相關時代背景與社會文化環境。特別是高職院校,語文教學更多是為專業服務的,為專業服務必然涉及該專業的歷史沿革、專業思想、發展成就、文化成因,同時能為當代職業教育提供專業思想、專業技術以及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諸多營養。這些內容都是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媒介,通過學習傳統文化能夠提高他們個人的文化素質,提升文化底蘊,對于職業規劃和事業發展都有著積極作用。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職院校語文教學價值塑造途徑研究
(一)高職院校層面
想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充分融入于語文學科教學中,還是需要完善好高職院校的課程標準。要充分認識高職語文課程是非中文各專業的公共必修課,是集工具性、基礎性、審美性、人文性于一體而尤注重審美性與人文性的課程,是一門綜合性的素質教育課程,是人文教育核心課程之一。蘊藏著豐富的政治、社會、歷史、自然等各種形象化的具體感性的知識,有助于學生學習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和人類知識精華,加強思想品德、職業道德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助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入到語文學習課程中來,并規范好教學內容和體系,能夠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的主體性和重要性,幫助學生梳理出完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論體系,反映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美德,體現高尚理想、人格力量及積極進取的精神內容和時代風貌,使學生進一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境界,提升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學會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善于在生活中表現美和進行藝術創造。為此,還需要在課程設置過程中,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需求和積極性,通過知識競賽或者調查問卷的方式了解學生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的過程中的態度和成果,是否積極參與,是否有進步等。并根據這些調查結果來不斷完善課程設置,循序漸進,進行階段性的優化。
(二)教師層面
教師擁有良好的文化知識的基礎和濃厚的文化底蘊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就中國的教育體系而言,每個學生從開始學習一直到大學階段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貫穿于我們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他們雖然文化基礎相對于本科院校的學生而言相對薄弱,但所受到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非常接近的。教育者先受教育。如果高職院校的教師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自身底蘊不足,基礎不牢,他們很難吸引到學生,也很難調動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性和興趣。除此以外,耳目一新的教學方式和靈活應變的教學能力也是教師的另一重要方面。在高職院校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要避免出現重復內容的學習,在教學內容上面要注重創新,通過觀看視頻等方式調動學生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的興趣,例如在講解中國古代文物的珍貴性時,可以積極采用信息技術手段,播放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利用網絡資源和網絡技術,改變單一授課模式,豐富教學手段,幫助大家理解,加深認識。另外,傳統課堂教學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高職教師可以將課堂搬出教室,搬到圖書館、博物館,甚至可以與學生社團結合開展多種多樣的文化活動,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辯論、文學經典朗誦比賽,對經典人物進行角色扮演等,通過情境模擬與角色扮演等有趣的文化活動可以讓傳統文化與現代元素相結合,讓他們從沉悶的書本上走出來,走進中華傳統文化的廣闊天地。
(三)教學層面
1、提升教學能力
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主要起到引導的作用。在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和閱讀經典文學作品,進一步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在高職院校的語文教材中通常選取的是經典文學作品,學生通過平時自行閱讀經典文學,了解其表達的內涵,學習其寫作手法,可以有效提升課堂學習效果。提升文化素養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通過常年累月的潛移默化,學生的文化素養會一點點提升,知識面會逐步擴大,思維方式也會有所改善,對于未來的發展和綜合能力的提升有著重要意義。
2、引導學生學習優秀文化,提升精神品格
對高職語文教學來講,老師需要對教材中的內容予以充分分析,挖掘其中的優秀文化元素,通過行之有效的教學措施,有效同和優秀傳統文化教學活動。同時,教育教學活動還不能僅僅止步于此,還需要盡可能予以拓展,將豐富的教學資源提供給學生,轉變學生學習的被動地位,能夠有空間選擇教育。所以,這就要求高職語文教師除了進行教學活動,還需要將學生的語文知識面不斷擴充,鼓勵學生大量閱讀活動,對古代優秀的文章予以閱讀品位,吸收其中的精華知識,品讀其中的人文精神,學習古人的優秀品質。事實上,通過幾千年的文化沉淀,流傳至今的古代文學作品有很多內容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尤其是古文中倡導的家國情懷、傳統孝道、修身養性、無私奉獻、艱苦奮斗等品質值得傳承和學習。
3、創新教學方式,提升學習興趣
縱觀當前高職語文教學現狀,還存在教學效率不足,傳統優秀文化無法有效傳承的現狀。作為高職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予以不斷改革,堅決貫徹新課改精神,摒棄傳統的教學思維和方式,深入分析優秀傳統文化教學活動,了解學生學習傳統優秀文化興趣不足的內在因素,探析造成學習效率低下的原因。在教學活動中,做好因材施教教學,有針對性的組織和開展教學活動,深入了解高職院校學生的實際情況,緊緊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方式,構建多元化的教學體系,對自身教學的方法、理念和思維不斷更新。在新時代背景下,社會上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同時標準也在不斷提升,不僅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理論知識,還16需要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實力,學生也應該清醒的認識到,僅僅擁有一定的技能難以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在學習中要自覺提升綜合能力。同時,高職院校語文老師也應該清醒的認識到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性,通過行之有效的教學措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綜合提升,為社會輸送更多高層次人才。在實際教學活動中,不應該以應是標準開展教學活動,必須積極轉變語文教學思維,將語文教學的力量充分發揮,統籌安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語文教學,將學生學習的興趣不斷激發,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和理解優秀傳統文化。同時,教學時應該依托高職院校學生所學專業特點,有機融合優秀傳統文化教學內容。
(四)開展實踐活動,提升人文素養
1、了解傳統節日
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在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很多傳統節日,比如春節、中秋節、元宵節等,這些節日也有特殊的含義,具有獨特的紀念意義。尤其是很多傳統節日蘊含著古人的智慧,是古人勞動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事實上我國古代作品中有很多和傳統節日相關的作品,對這些作品予以品讀,能夠實現傳統節日的深層次認知,實現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承。目前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和影響,中國傳統節日在慢慢的消亡,很多人在傳統節日時表現的和平常日沒啥區別,反倒是在西方節日時大張旗鼓,因此傳承傳統節日則顯得非常有必要,不僅可以轉變學生的思想觀念,還能堅定學生文化自信,實現更好的效果。
2、了解少數民族傳統文化
我國是多民族的大一統國家,共有56個民族,各個民族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具有鮮明特點且獨具風格的風俗習慣。各個民族的傳統文化匯聚在一起,組成了我國傳統文化。所以,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少數民族文化也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比如,蒙古族中的《江格爾》這一文學作品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部分之一。高職語文教學活動中,需要自覺融合傳統文化,通過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多方面的知識,實現自身知識的不斷豐富,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予以了解和學習,對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大有裨益,全面促進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繁榮發展。
3、傳承優秀禮儀文化
我國古代對禮儀非常重視,其中禮儀文化也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我國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禮儀文化燦爛絢麗,為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之所以。傳統禮儀中的文化內涵非常豐富,同時還對人們行為約束,建立正確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范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傳統優秀禮儀文化在當代也不斷延續發展。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提升,人們越來越重視傳統禮儀文化。但是縱觀當前高職院校的教學活動,卻沒有重視到培養學生禮儀的重要性,沒有相應的培養規劃,導致一些學生缺乏禮儀意識和思想,形成了唯我獨尊、嬌生慣養的性格習慣,學生自身也沒有意識到人際交往中禮儀的重要性。所以,這就要求高職院校語文教師在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中,要不斷重視傳統禮儀文化的教學,在課堂上向學生灌輸相應的傳統禮儀知識和思想,引導學生尊老愛幼、禮貌待人,助力學生學習社交禮儀知識,不斷提升學生的相關禮儀內涵,這對促進社會文明程度的提升,激發社會文明意識有較強的助力。同時,在實際教學中我們還需要引導學生了解中華傳統禮儀文化,對禮儀知識深入學習和探索,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實現更好的效果。
四、結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不是用言語可以訴說的,對于學生價值觀的塑造不是用文字可以表達的。在高職院校的教育中,我們必須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充分融合,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幫助學生理解和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傳統文化,助力學生成長。對此,作為高職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真切的認識到自身的重要性,科學有效的將傳統文化教學融合語文教學活動,促進傳統優秀文化的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眭婧敏.高職語文教學融合中華傳統文化的實踐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3).
[2]李文杰.新媒體時代高職語文教育教學中創新探討[J].魅力中國,2018(34).
[3]劉旺,屈中正.破解高職院校語文教學邊緣化的對策[J].文學教育(下),2015(6).
[4]孫玉娟.淺析如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J].課程教育研究,2017(35).
[5]白智童.中華優秀傳統茶文化融入高職語文教學的實踐研究[J].福建茶葉,2020(12).
作者:康國文 石巖 白玉紅
- 上一篇:數學文化在高中數學教學的滲透策略
- 下一篇:信息技術在高中地理教學的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