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產業發展措施與建議
時間:2022-05-25 11:47:27
導語:茶產業發展措施與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闡述了當前安順市茶產業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并對茶產業發展前景分析,就未來發展提出相關建議。
茶葉是我國傳統產業,是世界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具有廣泛消費性和社會性。近年來,我國茶葉產業發展如火如荼,特別是新式茶飲、名優綠茶、特色品牌的茶葉需求逐年遞增。安順市自然資源得天獨厚、獨具特色,茶產業發展有一定基礎,具有優質茶園,具備茶產業發展壯大的基礎條件,如何走出一條新式發展的路子,值得思考。
1安順市茶產業發展現狀
1.1生產規模
目前,安順全市茶園面積2.6萬hm2,投產面積2.2萬hm2,產量1.14萬t,產值22.2億元。全市有6個省級茶葉示范園區,4個鄉級茶葉示范園區。擁有茶葉加工企業224家。
1.2茶園分布
全市產茶鄉鎮達53個、涉茶村245個,茶園主要分布在西秀區、普定縣、鎮寧縣、紫云縣,關嶺縣、平壩區茶園較少。
1.3產品結構
全市主要生產綠茶、紅茶、白茶、黑茶等茶類。全市茶葉品牌有瀑布、朵貝、明英、春來、過江龍、黔龍、土紅坡、格凸春芽、紅崖天書、屯堡仙茗等,其中,主打品牌為貴州省公共品牌、貴州五大名茶的瀑布毛峰和地方區域公共品牌、貴州歷史名茶的朵貝茶。但是,品牌眾多,卻無一個具有較高價值的品牌。雖說現有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瀑布茶(黃果樹毛峰)和朵貝茶2個,但品牌市值和市場競爭力較小。
1.4加工能力
全市茶葉產量1100t,干毛茶加工約1.8萬t,夏秋茶利用率不高,產量較少。生產吞吐力不大,雖有250家以上茶企,但都以小作坊居多(或者一個茶園同時注冊幾個公司,嚴重影響生產力),主要加工綠茶、紅茶等產品,加工能力低。另外,由于同類產品居多,不具有市場產品吸引力,市場狹小,致使夏秋茶下樹率較低,產量較少。
2當前發展存在問題
2.1龍頭企業規模小,帶動發展效率低
安順市茶產業發展雖明代以前就有,但規模較小,真正現代化發展起步較晚。盡管目前發展較快,茶企數量和茶園數量在不斷上升,但上市規模、市場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沒有,在區域品牌中,安順人引以為豪的瀑布茶、朵貝茶所具有的品牌影響力較低,甚至不知道。當前最大規模的安順御茶村公司、明英茶場等生產能力不足。安順市大部分茶企缺乏活力、體制僵化,在安順有市場的基本為國營企業或事業單位,如:茶果場、市茶場等等,在起步之初得到政府大力支持,但隨著市場資源配置的進一步深入,已不能順應當下茶葉產業的發展,對市場帶動作用較低。同時,當前市場的主流除了名優綠茶之外,還有新式茶飲,如:奈雪、喜茶、茶百道、因味茶以及明星個人推出的IP猴子的救兵、彥悅山等等,占據了青年人市場,進一步加劇了整個茶葉市場的競爭。安順茶企的市場營銷基本局限于本市,并著眼于傳統市場,如:茶禮禮盒、紙袋包裝等,忽略外部市場和新式產品的開發,缺乏大市場、大眼界、大發展的意識。一些茶葉企業各自為陣,自己打自己的小算盤,只著眼于公司自營茶園或者自營加工廠,不利于規模化發展,產業基礎較為薄弱。
2.2建設不配套,技術力量弱
安順市大部分地區茶葉種植基地和加工廠建設不配套,相互脫節。安順職業技術學院自培的本土人才得不到技術整合,技術利用率低,就業壓力大。安順市雖有專業的技術人才,但缺乏足夠支撐產業發展的技術團隊,從而影響了全市茶葉產品檔次和經濟效益的提升。
2.3茶園基礎差,經營較粗放
安順市茶葉采摘基本處于粗放型作業,茶園立地條件差,很多栽培在高山之間的茶園,由于缺乏管護資金,加上采摘困難,茶葉下樹率低;再者,經營分散,生產規模小,機械化程度低,夏秋茶因為無市場、采摘費用高而采取少采或者不采,以致于造成資源過度浪費的現象。
2.4對“茶文化+產業”結合度低,融動作用小
安順茶文化豐富多彩,明清以來,就有“茶,俗名叢茶,谷雨前采者名毛尖,色味俱佳,多出雞場屯,狗場屯,采時大水橋(今大西橋)有茶市。”(《安順府志》)和“然其土宜茶宜竹,故茶、竹出產頗多,茶植于丘壟之間,不礙園藝,比戶有之。其產量稍遜于東鄉,然制法精良,色香味俱佳,茶商稱為上品,銷路頗廣,即俗稱小鍋茶者是。夏官堡、余官屯、呂官屯、磨芋寨等處亦稍產茶,色味甚佳,與小鍋茶齊名……南鄉土壤頗厚,亦宜種茶,產量還不及東鄉之多,而色味俱佳,亦頗牟利。”(《續修安順府志·農林志》)的記載。不僅如此,安順還有著名的泉水文化,有大龍井泉、西龍井泉、槍鑿泉、珍珠泉等貴州名泉歷史文化。以上這些是安順茶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助器,是值得安順茶界繼承和創新的,是“茶文化+產業”發展的歷史基石。然而,安順茶目前還沒有代表安順特色的、家喻戶曉的特色茶文化或者茶文旅創新創意產品。
2.5標準執行力度弱,產品參差不齊
安順市前后頒布了《安順茶》(DB5204/T001—2011)、《安順瀑布毛峰茶》(DB52/T1004—2015)兩個地方標準及《地理標志產品朵貝茶》(DB52/T1070—2015)標準?!栋岔槻琛窂漠a品上確立了包括毛尖(毛峰)、翠芽(翠龍)、高綠茶、高原茗珠茶、蒸青綠片茶五個類型的產品標準,《安順瀑布毛峰茶》確立了瀑布茶的生產標準,并劃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等產品,為安順茶的發展制定了很好的標準體系。但是,目前市場所見產品,加盟區域公用品牌瀑布茶(黃果樹毛峰)的企業在瀑布茶生產上、產品特點上、價格上、包裝上不統一,產品參差不齊,致使市場認為瀑布茶(黃果樹毛峰)是個雜牌,嚴重影響瀑布茶(黃果樹毛峰)在消費者心中的印象,使瀑布茶(黃果樹毛峰)品牌區域價值和在消費者心里的價值不凸顯。朵貝茶情況基本雷同,包裝、特點、價格均不統一。
3安順市茶產業發展前景分析
3.1市場需求廣闊
目前,全世界共有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產茶,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所作《2019年中國茶葉產銷形勢報告》,中國茶產業總體保持平穩發展,茶葉總產量、總產值,內銷量、內銷額,出口量、出口額等多項指標均創歷史新高,一、二、三產發展基本順暢,茶產業助力精準脫貧的主力軍作用繼續凸顯。但與此同時,困擾產業發展的產銷矛盾日益突出,消費人口與消費總量增速持續趨緩,市場存量繼續增多,企業經營壓力不斷加大,行業創新亮點不多,產業注資熱。目前,新式茶飲、行業創新產品的市場前景仍較廣闊,對優質茶葉資源的需求仍較大。
3.2各級政策支持
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第四部分提出:“發展壯大鄉村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內容中明確了加快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并將“茶”與“果”“菜”并列作為我國鄉村特色產業之一,為下一階段我國茶產業標準體系建設、地理標志保護、品牌建設等指明了發展道路和方向。2018年,省委、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建設茶業強省的實施意見》(黔黨發〔2018〕22號)文件,2019年1月,安順市委、市政府出臺了《中共安順市委安順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茶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安市發〔2019〕4號)文件,為安順市茶產業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3.3自然條件優越
安順市屬于亞熱帶高原季風性濕潤氣候,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光照條件優越,全域屬于“低緯度、高海拔、寡日照、無污染、降水沛”的優質產茶環境。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使安順地區的茶葉纖維素含量低、茶樹新梢持嫩性強、茶葉肥厚柔軟,自然品質優異。同時,安順區域適宜名優茶的生產:一是早春季節氣溫回升快,茶芽萌發早,比江浙地區早二十多天,對于名優茶生產搶先上市是不可多得的氣候資源優勢;二是秋季溫度適宜,晝夜溫差大,有利于茶樹的養分積累,原料自然品質優異,秋茶香而不澀,品質相對優越;三是土壤多為發育于復含煤層的黃砂質土壤,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眾多因素,使得安順茶產品具有茶味濃醇厚、氨酚比值適宜、香氣濃郁及滋味醇厚、鮮爽、獨特的品質。
3.4組織保障有力
省委、省政府將茶葉定為重要打造的特色農業,先后出臺相關政策。當前,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省委、省政府率先成立了省農村產業革命茶產業領導小組。隨后,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市農村產業革命茶產業領導小組,各縣區也做出相應部署,配合茶葉產業脫貧攻堅的發展,為茶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
4安順市茶產業發展的相關建議
4.1發展措施
4.1.1培植龍頭企業,拓寬銷售渠道茶葉具有商品率高、生產區域性強、消費地區廣、產業鏈長的特點。從原料生產加工到商品銷售自然形成農、工、商三位一體的產業化體系。因此,推進茶葉產業化經營是茶葉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龍頭企業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安順市要打造“兩園三廊”的茶產業園區,必須以龍頭企業為帶動,跨地區、跨行業、跨部門合作,給予龍頭企業支持,通過聯合、兼并、參股等方式進行產業重組和擴張改制,優化茶產業結構,合理配置資源,組建新型茶葉集團總公司,形成統一管理、統一品牌、統一質量、統一標準、統一包裝、統一營銷的經營體系。逐步發展成為“下接茶葉基地,上接市場,中銜龍頭企業”的靈活機動發展模式。4.1.2配套加工設施,提高加工作業要提高加工效率,需建設茶園生產基地,配套建設加工廠房,配備加工生產設備,完善產業鏈,確保產品生產。同時,配備專業技術人才,專業化生產,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產品質量,增強產品競爭力。4.1.3加強茶園管護,保證源頭質量茶園管護是茶葉質量安全的第一線。因此,發展茶產業既要重視新茶園的標準化、科學化種植建設,又要針對老齡茶園進行改造,維持產能。要嚴格按照綠色、有機標準進行茶園建設和管護,積極培育有機茶園,從源頭為有機茶的加工、出口創造條件。4.1.4整合各方面資金,集中打造茶產業
當前,許多農、林、水產業資金投資較為分散,成效較慢,效益較差??梢詫⒉璁a業同其聯合打造成觀光農業、旅游農業、休閑農業,把小、散、亂、弱的農、林、水產業同茶產業結合建設,對各方面資金采取整合,集中投入,提高茶園的產業鏈,為茶旅和農旅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4.2發展對策
4.2.1深化認識,加強引導茶產業是安順市重要農特產業,全市各級政府部門要統一協調,形成合力,要始終做到有政府支持、有部門牽頭、有技術服務、有設施配套、有監督考核。堅持政府引導、平臺服務、企業運作的茶產業運營模式。4.2.2制定政策,鼓勵投入制定優惠政策,鼓勵發展和創新安順茶產業,鼓勵集體、個人、企業創新發展,同時積極招商引資,引進技術和人才,互惠互利、長期合作,將省外、國外先進的茶葉生產技術、市場服務理念引入地方,聯合開發安順茶葉產業渠道,完善和健全經營體制。4.2.3建立服務體系,發揮服務職能茶產業的發展需要專業部門發揮專業作用,主管茶葉技術和指導的部門要加強茶葉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建設、茶葉產品信息服務建設、茶葉產品監督檢測體系服務建設、茶葉標準體系宣傳與建設。同時,相關部門要制定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制度創新和技術研發,有條件的企業還可以與茶葉科研院所、高校建立合作機制,推動茶產業產業化發展。4.2.4產業化發展,工業化運作茶產業產業化發展,必須要有工業化運作的態度,因為農業產業局限性大,茶園管理往往是精耕細作,無法達到產業化發展的要求,而工業化發展高效、快速、高量、高質。在安順市優質茶園的基礎上,按照工業化發展思維,從茶園管理到產品銷售,建立工業化思維和工業化發展模式,按照工業化經營運作,對茶園管理按照工業項目進行管理,確保茶產業持續、健康、高效發展。
作者:肖正廣 單位:安徽農業大學茶與食品科技學院 安順市農業投資有限公司
- 上一篇:陶瓷茶具設計研究
- 下一篇:多元一體語言文化在建筑文化的映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