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實踐分析
時間:2022-02-10 03:05:51
導語: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實踐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紀念館是解放后新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博物館,它所紀念的對象是民族的光榮與驕傲,承擔著革命歷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職能。文章從渡江戰役紀念館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方面的探索實踐總結經驗,以求更好地發揮革命紀念館的教育職能。
關鍵詞:公共文化服務;博物館;渡江戰役紀念館
渡江戰役紀念館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批準建設,2012年11月28日正式開館,免費對外開放。渡江戰役紀念館以其獨有的愛國主義教育特色和紅色資源吸引了廣大群眾前來參觀、學習,開館六年接待觀眾730余萬人次,先后被授予第三批國家級國防教育示范基地稱號、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第一批全國關心下一代黨史國史教育基地等。渡江戰役紀念館已成為廣大人民群眾繼承革命傳統、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場所,成為廣大黨員干部加強黨性鍛煉、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重要陣地。
1發展思路明確化,錘煉精品陳列
陳列展覽是博物館發揮社會服務職能的重要手段,是博物館、紀念館面向社會、面向觀眾最主要、最直接的方式,是博物館最大的教育服務平臺和與社會溝通的主要橋梁。對博物館來說,因為各種局限,我們不可能把藏品中蘊藏的大量知識信息都表現出來,也不可能滿足所有不同層次觀眾的知識需求和心理趣味需求。而對于大多數觀眾來說,可以激發他們的興趣、引發思想共鳴的主要還是展品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和故事。所以,在展品選擇上,選取更有故事的藏品,能更好地達到展覽與觀眾之間的溝通。渡江戰役紀念館開館前,工作人員到中央檔案館、中國人民解放軍檔案館等處查閱資料,走訪了北京、上海、南京等地近百家軍隊干休所,采訪老干部老戰士3000多人。征集到各類圖片資料2000多幅、文物1000余件、文物文獻復制件200余件,最后精心選出900余件入展柜。其中有很多珍貴文物都是首次公開展出,如司令員獎勵給時任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教導大隊書記開誠的一支美國金筆;《活頁歌選》收錄了渡江戰役戰士們傳唱的100多首革命歌曲,是當時生活條件艱苦的戰士們豐富的精神食糧。為了滿足觀眾的知識需求和心理趣味需求,渡江館分別從形式和內容上對基本陳列“百萬雄師過大江”予以創新。去參觀紀念館的游客首先就被它獨特的建筑造型所吸引。兩個并排的巨大三角形實體,猶如兩艘蓄勢待發、迎風破浪的戰船,揭示了“戰船”“渡江”的主題寓意。整個館身傾斜49°,寓意1949年渡江戰役勝利。館體周圍環繞著水,參觀者通過可升降的“浮橋”進入展館,感受百萬雄師勢如破竹、氣吞山河過大江的雄偉氣勢。水下的展廳就是烈士名錄廳,寓意渡江戰役中犧牲的無數烈士長眠于他們曾經戰斗過的地方??梢哉f,渡江戰役紀念館整個建筑設計就是為展覽服務的,形式和內容相輔相成。內容上,渡江館運用了大量最新的統計數據,如收集國內最全8000個烈士名錄,最新統計支前人員的具體數量,精確到個位數等;在文物征集和資料音像采集方面,首次展出了部分領導人留下的珍貴文物;采訪了1000余名渡江戰役親歷者、參戰者,并收錄了其中300位的口述歷史制作成紀錄片《八百將士憶渡江》,其中有不少老同志在接受采訪后不久就去世了,所以該紀錄片就成了非常珍貴的歷史資料。該展覽榮獲2014年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優勝獎。
2人才隊伍專業化,鑄造質量品牌
博物館是一個特殊的社會文化教育機構,其教育對象面向社會,具有廣泛性,因此,要想做好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工作,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就要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水準的專業隊伍。渡江戰役紀念館的講解員隊伍是一支積極向上、朝氣蓬勃、業務水平高的宣教隊伍,曾獲“青年文明號”稱號。講解員們高質量完成每次的講解任務,六年來講解總量高達三萬場,其中免費講解量已突破9000場;積極參加各類專業比賽,多次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的比賽中拔得頭籌,碩果累累,如第五屆全國紅色景區導游員、講解員電視網絡大賽三等獎,首屆全國紅色旅游故事會大賽三等獎和優秀獎等。通過一系列講解比賽和多年講解接待經驗的積累,講解員的素質和能力與日俱增,渡江戰役紀念館講解部已經成為一塊響亮的金字招牌,多次被抽調外派,如紀念建黨93周年安徽黨史圖片展、全國最高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建設推介會、合肥警備區軍史館陳列、合肥市包河區人武部營區及榮譽室的講解接待等,為紀念館贏得了良好的口碑,是一支真正的“拉得出,沖得上,打得贏”紅色娘子軍。
3場館創建日?;?,打造服務品牌
渡江館以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和國家三級博物館為契機,不斷完善服務設施,提升服務水平,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讓觀眾在接受教育的同時,享受到舒適的參觀環境。在硬件設施設備上,手機加油站、游客休閑椅、急救藥箱、雨傘、寄存物品柜等,都彰顯著一種人文關懷。渡江館第二展廳的電視墻右邊,設置了五組可以觀看電影《渡江偵察記》的望遠鏡,三個高兩個低,分別為成人和兒童設計。這種細節,讓許多游客都感覺到了渡江館服務的周到體貼。另外,紀念館還注重對各種設備、設施的日常維護。展廳巡館人員每天都要檢查電器開關是否安裝到位,洗手間的水龍頭是否滴水不漏;檢查展板是否需要修補破損的,粘接脫落的,更換陳舊的;檢查多媒體設備是否能夠正常使用,如有故障則第一時間進行維修,以確保觀眾能夠看到自己想看的,增加觀眾滿意度。展覽的日常維護工作瑣碎,但必不可少。在軟件服務上,紀念館更是要求自己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健全館內制度,加強員工培訓,提升服務意識和服務質量,樹立了一個管理規范、文明有序、設施完善、服務優質的渡江新形象。
4開展活動常態化,優化社教品牌
秉承著傳遞紅色故事、弘揚愛國主義教育的信念,渡江館每年積極組織各類教育活動20余次,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利用館內的展品,精心打造了參與體驗式的“百萬雄師”系列活動以及針對青少年群體開展的“全能小民兵”系列動手活動,傳遞、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革命精神,廣受學生家長好評。除此之外,還創新策劃了原創舞臺劇《我心中的渡江小英雄馬毛姐》和文藝匯演,填補了渡江館情景互動式社教活動的空白。清明祭奠活動被央視新聞頻道《家國清明》特別節目以“緬懷用生命擁抱勝利的先烈”為主題直播報道。2017年清明節祭奠活動央視新聞四個新媒體同步直播。各種活動累計在省市級以上的電視與平面媒體報道50余次。年均各類宣傳稿件和報道300余件次。人民日報、中國文物報、安徽日報等多家媒體都進行過全方位報道。
5宣傳推廣數字化,樹立智慧品牌
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博物館必須無條件地融入數字化、信息化進程中,才能保持發展空間。渡江館積極運用數字化多媒體技術,向公眾傳遞各種信息。開館后的三個月,渡江館就開通了官方網站,制作了虛擬展示。2014年起,渡江館成為合肥市智慧景區的第一批試點,建成了智能化客流統計系統、安防監控系統、電子導覽系統等項目。隨著新媒體傳播理念的發展,紀念館又將宣傳重點轉移到微信公眾平臺,從2015年4月起正式開通微信公眾平臺,每日向觀眾推送紀念館的最新動態和活動情況,介紹館藏精品,講述渡江戰役中的文物小故事,展示我館講解員和志愿者的風采,全方位、多層次地展現我館的日常工作和社教成果。2017年起,紀念館創新性地制作了《渡江故事紅色傳奇》系列視頻。將渡江故事拍成短片,通過微信平臺向全國觀眾宣傳渡江歷史和紅色精神,將宣教的方式從傳統的展廳講解拓展到新媒體平臺。2018年,渡江館智慧+服務平臺上線,包含業務管理系統和微信公眾號管理系統兩個子系統,新增了參觀預約、地圖導航、服務建議等功能。另外,游客在展廳掃碼還可實現定位自助視頻聽講和語音講解。
6結語
“博物館不在于它擁有什么,而在于它以其有用的資源做了什么”,博物館的真正生命力和真正價值并不在于他擁有多少珍貴的藏品和多么炫目的光環,而在于它如何發揮這些珍貴資源的巨大社會作用。如何讓社會大眾看得到,看得明白,看出興趣,有所收益,充分滿足他們的各種心理需求,并讓他們愛上博物館,這是當代博物館和我們博物館工作者應當不懈追求的永恒主題。
作者:張秋紅 單位:渡江戰役紀念館
- 上一篇:公共文化檔案圖書一體化探索
- 下一篇:公共文化服務基本制度體系研究
精品范文
10公共衛生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