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文化空間景觀設計探究
時間:2022-06-03 10:37:52
導語:城市公共文化空間景觀設計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簡要分析了國內外工業遺址景觀設計的現狀,探討了工業遺址景觀設計中的文化傳承原則,論述了城市公共文化空間中工業遺址景觀設計方法,以期促進我國工業遺址設計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工業遺址;城市公共文化空間;景觀設計
目前,我國工業遺址景觀設計水平還有待提升,相關技術與理論方面還有待完善。為促進我國工業遺址景觀的健康發展,在對工業遺址景觀設計過程中,應遵循生態性、功能性及藝術性原則,并不斷總結實踐經驗。
一、國內外工業遺址景觀設計的現狀分析
通過國內外對工業遺址景觀設計的不斷研究與調查,在其理論與實踐方面已獲得較好的成果。國外工業遺址景觀最早出現于1960年,在1980~1990年,伴隨著生態技術與生態思想的成熟,工業遺址景觀設計隨之獲得快速的發展。目前,在信息科技技術及生態思想的快速發展時代下,國外越來越重視工業文化與工業遺址的循環利用、再利用,研發了相應的生態利用與開發技術,并將多個學科理念與技術融入到工業遺址設計中,促進了工業遺址景觀設計的健康、持續發展。國內的工業遺址景觀設計最早出現在1990年,對其設計理念大多是參照外國的設計理念與基礎。近年來,我國對工業遺址景觀設計理論與實現方面雖獲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外國工業遺址景觀設計水平相比,仍然存在明顯的差異。
二、工業遺址景觀設計中的文化傳承原則
工業遺址景觀設計中的文化傳承原則可以從以生態性原則為指導、以生態性原則為指導和以藝術性原則為方法三個方面展開分析。
1.以生態性原則為指導在設計工業遺址景觀時,應嚴格遵循生態性原則,將景觀生態學的方法、理論、原理有效運用到設計工作中,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促進景觀的可持續性發展。因此,應改善工業遺址生態環境,并進行相應的調節與保護;待達到生態平衡之后,再進行相應的規劃與設計。
2.以文化性原則為指導工業遺址的功能主要由城市與工業遺址自身之間的作用關系而決定,這是一個推演的過程,而不是對功能隨意選擇的活動。在改造工業遺址廠區時,應結合當地文化特征,進行相應的修飾與加工,并將其從封閉的狀態轉變為開放型公園,達到一定的游覽與觀賞效果。在開發工業遺址時,可利用排列、重組等設計手法,充分彰顯出工業符號與工業構筑物的特色,以賦予工業遺址新的意義,有效發揮出工業遺址的功能性。
3.以藝術性原則為方法從傳統美學角度出發,工業遺址屬于臟亂差、廢物較多的典型代表,其中所有的物品都需節能性清理;而從現代化的美學角度出發,在臟亂的廢物與垃圾中,掩蓋著工業往昔的輝煌,是過去工業文明的證明。將這些看是無用的物品進行篩選,并進行利用與保留,可有效體現文化與歷史的傳承,展現出工業往昔之美。因此,在對工業遺址景觀進行設計時,應充分遵循工業廠區環境,盡量減少對人文環境與原有場地的破壞,依照藝術性原則進行再次創造。
三、城市公共文化空間中工業遺址景觀設計方法
城市公共文化空間中工業遺址景觀設計方法可以從整合活動空間、組織景觀視線、完善交通設施和場地與植被處理四個方面展開分析。
1.整合活動空間城市公共文化空間中工業遺址景觀設計中,活動空間的整合,可為人們提供一個良好的休閑、觀賞、交流場所,緩解人們精神壓力,讓人們深切感受到城市文化的魅力。因此,在工業遺址設計過程中,應根據不同空間的不同功能,并結合建筑、街道及周邊環境特征,進行相應的設計,以保障工業遺址景觀的功能性。首先,應保障空間尺度的舒適性。在設計工業遺址設計時,應科學、客觀地預測參觀的工業遺址景觀每日人均數,并根據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距離,確定活動空間與廣場空間的尺寸。其次,應注重空間功能的連續性與多樣性。單一功能所組成的公共空間,不僅不能有效吸引人們的觀賞熱情,還會降低公共空間的使用率。因此,在設計過程中,應加強活動空間的連續性和多樣性,以提升工業遺址景觀的觀賞效益與使用率。對此,應根據觀賞者的群體、年齡、行業類型,對工業遺址景觀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設計,以提升工業遺址景觀設計的獨特性與個性化。同一空間內,所發生活動不盡相同,在設計時,可利用時間、空間重疊與相互轉換的方式,不斷豐富空間的功能性,維持空間的相續性,以滿足同一空間不同開展不同活動的需要。與此同時,還可開展活動表演、藝術文化活動、休閑娛樂等多種功能,以提升工業遺址景觀的功能性,吸引更多的觀賞者。此外,還可將工業遺址內部景觀與周邊環境相結合,以提升空間功能設計的連續性。最后,應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的完善,可有效提升工業遺址景觀的社會效益,方便人們的活動,提高設計的人性化與服務化。對此,可根據城市公共文化空間中工業遺址景觀的具體設計結構,添設座椅、公共廁所、標識牌等公共設施,以提升公共遺址景觀設計的服務功能,充分體現出設計中的人文氣息。
2.組織景觀視線工業遺址景觀的主要特色即原有工業生產場景、生產場地,因此,在對工業遺址景觀進行設計時,應注重對舊有的工業場進行重現,以充分體現出工業遺址景觀特色,吸引觀賞者眼球。對于重游故地的游客而言,重溫生產產品、生產過程是一種尤為珍貴的情感體驗,在重溫的過程中,會回想到生產作業情境、過往的自身的經歷與努力,深切感受到過往記憶的美好。對此,在組織工業遺址景觀時,應充分考慮到那個年代的風貌及文化特征,選擇相應的裝飾品進行修飾,并著重突出工業場地的原有特征,以加深游客的情感體驗。另外,應將色彩元素與文化元素有效結合到工業遺址景觀設計中,以提升景觀組織的科學性,加深工業遺址的文化底蘊。在組織工業遺址景觀時,可根據工業遺址文化特征、風格特點及地方文化特色,合理選擇配色方案。在設計配色方案時,還結合到周邊環境特征,融入一定的美學元素,以保障景觀配色的整體性、統一性、觀賞效果。不同的色彩可放映出不同的文化類型,在對景觀進行設計時,可借助色彩來對工藝遺址景觀文化進行一定的渲染,以充分彰顯出工藝遺址景觀的文化特色。在此過程中,還充分考慮到觀賞者的想象、記憶、視覺體驗等心理活動,并掌握色彩與這些心理活動所產生的影響,選擇出相應強度的色彩,以滿足觀賞者的情感體驗。色彩最能直觀吸引觀賞者的注意力,因此,在組織景觀視線時,可根據不同色彩的效果,合理設計配色方案,以成功吸引觀賞者眼球。
3.完善交通設施近年來,我國經濟水平獲得了快速的提升,自駕旅游者的數量也隨之增多,為方便自駕游客的出行,提升工業遺址景觀的服務水平,應不斷完善交通設施。對此,在設計工業遺址景觀的過程中,應根據工業遺址結構及周邊交通情況,策劃出方便的交通路線,并添設相應的交通設備,以滿足游客出行需要。首先,應依據工業遺址景觀實際交通情況,將其內部道路與周邊交通公路連接起來,以提升工業遺址的交通功能。對此,可根據工業遺址中內部道路情況與周邊道路情況,將兩者有效聯合起來,并添設相應的交通標示與紅綠燈,以便于游客的來回出行。其次,可建設停車場。若是工業遺址景觀未有一個良好的停車場,這不僅會影響到周邊的交通情況,還會降低游客的服務滿意度。對此,相關人員應對停車場的建設加以重視。在建設停車場時,應根據工業遺址設計結構,并結合周邊建筑物情況,確定停車場建設位置。同時,還應根據工業遺址的每日游客量,合理規劃停車場的規模,以完善交通設施。最后,可配置專門的交通管理人員,以規范化管理工業遺址景觀內部的交通情況。對此,可在工業遺址景觀觀賞門口指派兩個交通管理工作人員,在停車場位置指派一名管理人員,并對各個出口位置設置一名管理人員,以完善工業遺址景觀交通管理體系。
4.場地與植被處理在對工業遺址內部場地與植被進行處理時,應注重一定的生態性,以促進工業遺址景觀的可持續性發展。在對場地進行處理時,應根據工業遺址發展需求,并結合相應的管理標準,將多余的內部與危險、不符合標準的建筑物拆除。在處理植被時,應根據工業遺址景觀整體風格,清楚掉多余植被,對可利用的植被進行加工與修飾,確保植被特點與工業遺址景觀風格的一致性。四、結語在城市公共文化空間中設計工業遺址景觀時,應嚴格遵循相關設計原則,科學整合活動空間,合理組織景觀視線,不斷完善交通設施,并做好場地與植被處理,以進一步提升工業遺址景觀設計水平。
作者:張倩 楊雅婷 單位:湖北工業大學
- 上一篇:鄉鎮公務員作風建設研究
- 下一篇:企業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