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下旅舍建筑設計研究
時間:2022-05-15 05:05:56
導語:傳統文化下旅舍建筑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國有著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尤其在文化和藝術方面都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在本文中,以旅舍為載體,通過中國傳統文化、傳統美學與旅舍設計原則的相互滲透,創建一種新的旅舍設計理念。
[關鍵詞]旅舍;傳統文化;旅舍設計
1旅舍建筑的歷史沿革
1.1旅舍的概念?!奥谜呖图闹b旅之稱,失其本居而寄其他方謂之旅,山止而不動,旅館之象,火動而不止,旅人之象”①,這是對于旅舍和旅人最早的描述,在古代,供旅客或其他客人臨時住宿的運營性的的屋宇謂之旅舍,在近、現代,旅舍專指運營性的供旅客住宿的場所。之后,旅舍頻繁出現在我國歷代史書中,并且一直在不斷發展。自古以來,旅舍的稱呼隨著地域和年代的不同也有著豐富的變化,常見的的有傳舍、邸閣、道店、路室、旅邸、邸舍、邸店、謁舍、番館、火房、鋪舍、候館、客邸、客館、逆旅、四方館、雞毛小店等。1.2旅舍建筑的發展現狀。隨著文化旅游產業的興起,旅舍的文化屬性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這種文化屬性是旅舍區分于住宅的獨屬特征。中國的旅舍設計行業發展時間很短,在現有的旅舍中模仿了西方的很多設計形式,特別是與日本和臺灣的設計相比缺乏自己的風格。
2中國傳統文化資源
中國傳統文化資源包括物質文化資源和非物質文化資源。物質文化資源,顧名思義在于其“物質”的特性,它需要以物質為載體來體現其文化價值。例如現存的古代宮觀建筑,園林,碑刻,石雕,書法,繪畫等,這些物質文化資源為如今的中國傳統文化研究提供了物質基礎。
3傳統文化下旅舍的設計原則
3.1整體性。旅舍與住宅不同,住宅通常與周邊的其他住宅及配套設施形成居住區,而旅舍則更注重宏觀的整體性,是周邊地域文化影響下空間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其交通流線、公共區域、半公共區域、外觀推敲等受到周邊建筑造型和場地特性的影響。傳統文化下旅舍的整體性設計,應使旅舍更好地融入周邊的建筑氛圍中,兼顧多元功能的整合與傳統文脈的延續,囊括了從建筑設計到外部景觀構筑的方方面面。它不僅局限于建筑本體,而是在旅舍的設計過程中將建筑形態、交通流線、基礎建設、開敞空間、綠化系統等元素歸納考量并進行整體規劃,尊重所在地的文化背景和歷史遺產,實現建筑與周圍環境的和諧統一。從旅舍設計的宏觀角度考慮,無論是集中營造還是統一規劃、分期營造,都應納入整體性設計統籌中來。3.2體驗性。建筑作為一個承載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舞臺,具有在空間層面向用戶呈現自身的特點的能力。旅舍建筑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下,也有其自身的空間特性,這種物質、認知、心理、情緒甚至虛幻的空間語言,都需要通過設計者和用戶去親身體驗。基于空間拓展的思維,這種體驗不是單純尋求視覺感受,而是通過深度參與,潛心探索其深層的文化內涵和空間結構。傳統文化下旅舍的體驗不單來自于主觀心理映射其個性的一面,還依賴于外部環境刺激來客觀反映其共性的一面。例如在旅舍的房間中放置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陳設,符號化的表達傳統文化的主題,也是旅舍文化體驗的一種??傊蒙崾锹每蜕畹牡胤?,亦是出門在外的情感寄托,傳統文化背景下的旅舍,承載了人與歷史的溝通。在旅舍與傳統文化的結合中,旅客的體驗不僅僅在文脈上,還體現在用戶與設計師之間的雙向情感聯系上。因此,旅舍的設計體驗是復雜的、雙向的,無論是歷史文脈與場地建筑之間的交流,還是設計師的獨創性與住戶的認可之間的默契,正是這些條件造就了旅舍復雜的空間體驗。3.3模糊性。傳統建筑設計,往往以理性客觀的設計態度來傳達清晰明確的設計理念。中國古典建筑設計由于受到傳統文化潛移默化的熏陶而具有其獨特的含蓄審美,這種含蓄美在旅舍的設計上通常表現為模糊性。如果在設計中過分強調邏輯,太明顯的建筑界限和設計意象,將抹殺建筑的活力和空間的突圍,導致理智與情感、形式與內涵、現實與意識處于相對孤立甚至矛盾的地步。旅舍設計中的模糊性也是一種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不等于混亂,而是藝術在空間和形式的結合中的選擇與妥協,摒棄無關的元素并強調空間界面的模糊性。因此,這里的模糊性是相對于準確性和清晰性的,它與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動態呈現有關,與“欲露先藏,含蓄有致”的審美觀念和生活中未知的多樣性相似。
4傳統文化在旅舍設計中的具體表現
4.1空間形態的二元性。旅舍是一個由屋頂,門,窗,墻,柱等合圍且分割的空間,這里的圍合與分割是相對的。“虛中有實者,或山窮水盡處,一折而豁然開朗;或軒閣設處,一開而可同別院。實中有虛者,開門于不通之院,映以竹石,如有實無也;設矮欄于墻頭,如上有月臺,而實虛也?!雹诳臻g中的虛實并不是相對獨立的,而是互相依存的。傳統文化中“虛實相生”的美學思想由來已久,人行走于旅舍空間中,由于視線受到限制,產生步移景異、虛實轉換的效果,這種轉換拓展了空間感,于有限中存乎無限,逐步達到“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的物我兩忘之境,建筑作為虛實之間的媒介,賦予了旅舍空間形態的二元性。這種空間的二元性在青城山薌吟青城旅舍的表現尤為明顯。旅舍內的旅客不僅處于圍合的客房中,而且通過門窗墻柱這些實體來營造出“一步一景”的空間體驗。旅客在建筑的行動中體驗空間,也在體驗建筑的門窗、柱、墻等周圍的虛擬空間,這種虛擬屬性的圍護中斷了真實空間的連續性,同時也極大地豐富了旅舍的空間形態。4.2樸素純凈的色彩觀?!疤斓嘏c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雹壑袊鴤鹘y文化在建筑色彩方面主張返璞歸真,不追求華麗的色彩,認為自然本身的色彩代表對于人性本真的追求,是視覺上的無為而治。所謂“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歸因萬物的最高境界是自然而非人工。在我國早期的旅舍設計中,有些色彩的使用會造成視覺污染。而中國傳統文化中樸素自然的色彩觀念,乃是回歸建筑本身的純粹美。人身處于自然界中,樹木,山川,河流和海洋是大自然的珍貴饋贈,這些最基本的顏色是最容易為人所接受的。青城山心越溫泉旅舍在色彩上主張保留建筑材料的原始色彩,巧借竹子與石材自然本色裝飾旅舍室內外的溫泉,取之于自然,而用之于自然,整體上與環境協調,局部上與自身協調,讓身處其中的旅客體驗到自然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的色彩美。4.3生長于環境中的材質肌理。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現代建筑所用的材料大多是人造工業材料,人們每日穿梭在冷漠且缺乏人情味的鋼筋混凝土叢林間,心情隨著冰冷的鋼筋水泥變得壓抑冷漠,一些工業材料也對人體有著潛移默化的危害。旅舍作為旅客平日里休息生活的場所,建筑裝飾材料理應更加注重健康環保的生活體驗和自然和諧的心靈體驗,這與傳統文化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觀念相符。相比于工業材料,取之于當地的自然材料不但在心理上更容易接受,而且更加的健康化。取材便捷的同時亦帶來了低廉的建造成本和成熟的施工技術。這種建筑生態思想正是脫胎于我國傳統文化,與自然相處的觀念也更接近中國人中正平和的處事作風。在對于旅舍建筑材料的選擇上,應多考慮石材、竹木、沙土等自然材料。竹材和木材會賦予旅舍建筑親切、樸實、內斂、典雅并具有生命感的肌理。石材則增添了旅舍的厚重感和年代感。而玻璃由于透明的特殊性,弱化了旅舍建筑與周圍環境的隔閡,使建筑與自然合為一體。這種將建筑材料本身的色彩、肌理、質感等特性直抒胸臆的方式,契合了中國自古以來對“天人合一”境界的終極追求。
5結語
在經濟發展和思想文化雙重推進下,旅舍建筑設計由實用走向多元,融入文化的理念越來越受到重視,而傳統文化背景下的旅舍設計正是對這種時代需求的最好回應。中國傳統文化中特有的“一既是多”的理念,即是盡可能用較少的布置,豐富空間的精神層次,與自然元素相結合來表達樸素,沉靜,典雅的特色,烘托出淳樸的精神氛圍。綜上所述,將這種設計方法運用到旅舍的設計中,不僅可以使整體布局更加連貫,而且可以將文化融入其中,使旅舍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住宿場所,轉而更注重內涵和活力的表現,讓人深切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緩解壓力。在為旅客創造安逸和諧的住宿環境的同時,也為旅舍的設計開拓一條新路。
參考文獻
[1]孫金玲.宋代旅館業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
[2]王凱.中國傳統建筑空間元語言推導研究[D].湖南大學,2010.
[3]秦亞平.禪意的室內空間藝術研究[J].室內設計,2011(4).
[4]龔欣.現代城市旅館的功能空間關系研究[D].北京工業大學,2003.
作者:李冰 賀大任 單位:吉林建筑大學
- 上一篇:大型集團企業文化系統化建設分析
- 下一篇:工業投資有限公司工作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