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建筑綜合體發展與傳播探究

時間:2022-08-19 03:10:57

導語:城市文化建筑綜合體發展與傳播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文化建筑綜合體發展與傳播探究

1城市文化建筑綜合體的概念

城市文化建筑綜合體的規劃和建設可以將城市公共文化,文化綜合體建筑,城市文化產業和城市文化消費有機地結合起來。從文化的角度描述各種城市建筑。作為城市文化精神的具體體現,城市文化建筑綜合體將繼續成為繼承和引領城市文化的文化載體。“城市文化建筑綜合體”不同于“城市綜合體”和“旅游綜合體”,主要區別在于“城市文化建筑綜合體”幾乎不強調業務功能。“城市綜合體”執行強大的業務功能,尤其是在大型辦公建筑中,這些辦公建筑可以在綜合建筑中租用和出售,而“旅游綜合體”通常移植到關鍵區域的住宅文化綜合體建筑中[1]?!俺鞘形幕ㄖC合體”是以文化消費為核心的文化建設集團,其主要內容是文化消費。而這種文化建設群體構成了城市創造文化生態。城市文化建筑綜合體的組成部分包括城市的特定文化資源或獨特的文化基因,宣傳,指導,整合城市的文化消費。大多數消費者內容具有文化和創意元素。分布在城市的中部和周邊地區,形成了不同的創意生態系統。

2城市文化建筑綜合體的歷史發展

2008~2010年,文化產業公司單位增加值的年均增長率為24.2%,遠高于同期GDP的年均增長率[2]。2010年,中國文化及相關工業企業增加值12720億元[3]。文化產業變革使得群眾對于文化的需求正在增加。中國經濟的繁榮與發展帶動了對文化市場的需求。文化市場的供給也同時增加。過去,文化部門是一個機構,文化體系的改革激發了市場活力。各級政府越來越重視。在“十二五”期間,很多地方都將文化產業的發展作為“十二五”規劃。技術與文化相結合,民間資本的進入使得文化進一步發展。十七屆六中全會意味著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春天來臨。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力量的目標。促進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促進旅游,體育,信息,物流,建筑等產業與文化產業的融合,增強相關產業的文化意義,擴大文化產業鏈。它在積極發展文化旅游,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整合旅游以及促進旅游的文化消費方面發揮作用。十七屆六中全會是中國文化發展的新里程碑,中國文化的發展將進入一個新階段。文化部前部長蔡武表示,按照平均增長率,2016年中國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GDP的5%,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4],文化產業的目標可以在全國范圍內實現,是可以預期的。

3城市文化建筑綜合體的未來發展趨勢

從規劃和咨詢的角度來看,文化建筑綜合體是面向文化的區域綜合發展,這意味著根據特定的文化資源和土地基礎形成綜合土地開發。全面建設文化園區,文化消費區,文化創意園區,文化產業園區,文化創意房地產開發區等,為文化產業提供優質的集會場所。作為收集綜合文化產業功能的特定空間,該區域綜合發展文化綜合體建筑是跨行業的收集區域和區域經濟體系,可以作為文化體驗的目的地。核心級別:土地利用優化。土地利用在有效引導各種資源有效整合的前提下,有效地指導文化綜合體建筑場地的功能布置和實施,并形成合理,科學,優化的土地利用方法,以有效保護當地生態,從全面發展的角度出發,應對大眾化,區域和財富關系,設計有利可圖的文化商業模式,繼續當地經濟和社會的整體發展,有效參與當地人民的生活,以使政府滿意和企業受益做。對文化綜合體建筑進行設計創新。從產品規劃到特定的園林綠化布局,建筑和休閑設計都體現了創新思想并塑造了原始的創新效果。主題概念是驅動總體情況的元素,市場指導的核心,文化綜合體建筑設計的概述,土地使用的前提以及業務模型的抽象表示。就文化建筑綜合體而言,應反映文化主題的藝術創作,即根據文化氛圍構成特定假日生活方式的事物。從規劃實踐的角度來看,上述4個層次都有一定的進展和深度,旅游規劃已從最佳土地利用演變為文化商業模式創新,文化綜合體建筑產品設計創新也發生了變化??傮w而言,當前和未來的旅游計劃將隨著“土地價值的優化利用,文化商業模式的全面創新,文化綜合體建筑產品的創新設計以及主題概念的組成”而逐步發展。

4城市文化建筑綜合體的傳播

4.1傳播者。第一個是直接溝通者,即建筑師本人,第二個是間接溝通者,包括文化部門的管理層,經理和所有者,他們有權對建筑活動做出決定,控制交流活動。建筑師是大多數建筑物中最重要的溝通者,領導整個設計團隊(包括城市,建筑及其他相關專業),并領導建筑物的擴散。與其他傳播者相比,文化建筑綜合體的傳播結構更加復雜,并且包括一些專業的設計師,例如聲學工程師和光學工程師[5]。在文化傳播中,傳播者之間的間接傳播有很大的不同,傳播的主要內容實際上是甲方。4.2接收者。(1)直接接收者的特征是進入文化建筑綜合體并在文化建筑綜合體之間直接或清晰地觀察文化建筑綜合體。與其他接收者相比,接收到的信息是未經處理的直接信息,因此可以確保信息質量中最重要的客觀性。員工和所有者:文化公園內文化傳播的文化接受者和文化公園結構的直接接受者受眾:兩個直接接受建筑和內部文化的人。為了接收和學量信息,大多數觀眾進入建筑物進行體驗直接觀察。(2)受益人之間的特征是不能直接參觀文化公園,但可以通過電視,互聯網,報紙和其他信息媒體來學習如何建設該遺址。保持興趣。如果條件成熟,可以將其直接轉換為“用戶”。4.3傳播媒介。根據狹義和廣泛的媒體認知,可以傳播文化復合體的媒體有兩種。狹義的含義是建筑信息的直接物質載體。它主要附著于由建筑師和周圍建筑元素設計和改造的文化建筑綜合體,并且包括一系列紙質或電子文檔,例如建筑師的素描概念,圖形設計和建筑圖紙。除了架構外,廣義上的媒體也是公共媒體和輿論的領導者。它主要包括電視組織,報紙和互聯網等具有媒體和接收者雙重ID的媒體組織,并積極參與主觀嘗試,以在體系結構報告中傳達信息[6]。4.4傳播特點。(1)廣泛的交流。由于公眾的開放性,文化園區的開放性決定了交流的范圍,與其他類型的建筑相比,交流的范圍非常廣泛。(2)作為當地和公共文化的中心,擁有大量信息的文化建筑綜合體可以最好地反映建筑中的人類物質和精神文明。信息的豐富內容和接收者對信息的期望與滿足媒體信息需求的其他類型的建筑物基本無法相比。4.5文化建筑綜合體的傳播內容。體系結構可以傳達給媒體的信息是有限的,對有限信息的豐富解釋是體系結構的吸引力。簡而言之,文化建筑綜合體的內容可以分為4個方面:生活方式,美學指導,思想和情感表達以及時空背景。此內容主要表示建筑師的設計思想,并且受到通信環境和其他通信設備的干擾。4.5.1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發展是建筑最重要的品質。人類對建筑物的使用意味著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將不可避免地受到其功能的影響和限制,并且通過建筑的發展歷史,從只能保護洞穴和房屋的發展不受風吹雨打,已經演變成許多類型的建筑物。它代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和日益復雜的生活方式[7]。這種生活方式與人們的價值體系密切相關,并促進人們的價值體系不斷發展。房屋是一樣的,其設計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完善。在設計文化建筑綜合體時,建筑師使用建筑特征來確保其思想以合理的方式傳播。隨著信息流通的加速和精神消費的增加,文化建筑綜合體的娛樂和休閑功能越來越受到關注,休閑區的面積比也增加了[8]。4.5.2審美的引導。該建筑是應業主要求定制的產品,建成后必須經過公眾審查,因此必須基于雙方共同的審美標準經過業主和公眾的雙重批準。建筑作為一種美學框架的媒介是模棱兩可的,但作為人類生活的物質環境,它以強烈的存在感培養,映射并改變了人們的審美觀念。當建筑師,業主和公眾之間的審美矛盾顯而易見時,建筑師會選擇審美標準。當建筑師懷疑傳統標準并試圖建立新的審美秩序時,公眾最初習慣性地拒絕了它,但是如果大多數人能正確地運用和征服它,整個公眾輿論就會落入一種新型的審美標準中。在審美交流方面,文化建筑群與其他建筑物沒有什么不同,并且由于它們具有滿足公眾利益和建筑重要性的能力,因此文化建筑群更加深入,廣泛和分布廣泛。但是,如果建筑師和公眾的審美觀之間存在差異,那么沖突將變得更加嚴重,影響也會越來越大。4.5.3表達思想和感受。每個設計對象都反映了其支持的思想、感覺和態度。建筑工作向溝通者傳達了鼓勵和維護,同時還講述了最適合發展的生活方式。文化建筑綜合體為我們提供了庇護所,同時也發出了成為特定群體的邀請。除了功能之外,文化建筑綜合體本身的外觀通??梢苑从橙藗兯枷塍w系的變化。當建筑進入公眾視野時,無論人們如何評價,傳統價值觀正在發生變化。并且正在建立新的價值體系。文化建筑綜合體成為我們思想或情感的代言人,建筑物說話的原因之一是其將情緒記憶與建筑物細節相關聯的能力。

5結語

文化中心下的城市綜合體是獨特的建筑空間設計,景觀空間設計和裝飾空間設計,用以說明新的綜合設計趨勢和新的文化設計背景。

作者:聶凱 單位:俄羅斯圣彼得堡列賓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