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景觀的保護與旅游開發初探

時間:2022-08-28 02:58:22

導語:非物質文化景觀的保護與旅游開發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非物質文化景觀的保護與旅游開發初探

一、關于非物質文化景觀

保護和利用好非物質文化景觀,對于繼承和發揚民族文化傳統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二、非物質文化景觀的保護與旅游開發

1.非物質文化景觀的保護與旅游開發的關系

總的來說,非物質文化景觀的保護與旅游開發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從文化傳承方面來說,非物質文化景觀作為物質或非物質元素的文化載體需要得到有效的保護;從經濟發展方面來說,非物質文化景觀因其自身承載的文化元素而具有重要價值的旅游資源。旅游開發能促進非物質景觀的保護與傳承,在妥善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景觀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合理的開發利用,能創造出更多新的價值,使旅游業的空間得到進一步的拓展[5]。

2.非物質文化景觀以旅游開發的方式進入消費市場

非物質文化景觀旅游開發的對象并非直接反映為非物質文化景觀本身。非物質文化景觀的特性以及其中蘊含的思想、情感、意識等精神內容、文化韻味和價值并不能直接地展現與傳承,無論是其自身的傳播與保存還是作為旅游的對象都需要經過載體的承載與轉化,并經過物化或內化表現出非物質文化景觀的外在形式。旅游開發就是對其物化的形式與載體以旅游的方式加以組織、加工,并根據人類對非物質文化需求的信息,將這些非物質文化景觀資源轉化為能進入市場的旅游產品。由于這些形式與載體承載著大量非物質的文化信息,因而其轉化后的旅游產品具有高度的文化內涵與深刻的思想性,主要用于滿足旅游發展高級階段的文化旅游消費市場。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的衡山影子戲,無論是其歷史淵源,還是它的影型制作工藝,無論是“一套鑼鼓一人打,一臺菩薩一人耍。”的表演形式,還是吸收了戲曲音樂、佛教、道教音樂10和民間小調營養成份的獨特唱腔,無不展現出無窮魅力。正因為這些魅力的存在,促進衡山影子戲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景觀資源進入文化旅游市場并轉化為旅游產品,推動衡陽旅游的深度發展。

3.旅游開發帶來的經濟效益刺激非物質文化景觀的保護與傳承

旅游開發帶來的經濟效益,為重構非物質文化景觀的傳承鏈提供了物質基礎。同時旅游開發可以從游客那里尋找到非物質文化景觀傳承人展現傳統技藝或本領的全新市場,市場帶來效益,效益必然會提升當地年輕一代對傳統技藝或本領的認可與繼承,從而促使當地民眾認識到自己民族所特有的非物質文化景觀的價值,進而引發他們的自我保護意識,達到重構非物質文化景觀的傳承譜系或傳承鏈的目的。如衡陽石市竹木雕,巧奪天工,名匠輩出,通過創新發展與旅游開發,成為當地廣大群眾喜聞樂見并廣泛參與的群眾文化重要活動形式和表現形式,更對當地群眾文化生活及衡陽旅游業的發展產生積極影響。衡陽石市鄉于2011年底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文化藝術之鄉”,登記在冊的民間藝人有58個,其中有多人榮獲國家級“中國民間雕刻大師”稱號,吸引了一大批當地廣大青年爭相學習與返鄉創業,使竹木雕這一傳統技藝得到較好的保護和傳承。

4.旅游開發能擴大非物質文化景觀的影響

旅游開發能創建新的傳播途徑,培養地域之外的觀眾或愛好者。旅游開發從經濟利益的角度出發,必然會對其開發的對象與經營的旅游產品進行大量的宣傳與促銷活動,這客觀上造成了借助現代傳媒手段傳播非物質文化的作用,為擴大非物質文化景觀的影響范圍開拓了新的途徑。如衡陽湘劇,近年來在衡陽湘劇團洪載輝團長的帶領下,湘劇團收集整理劇本210個,曲譜270余個,出版了《衡陽湘劇音樂集成》,《衡陽湘劇劇本大全》,《衡陽湘劇臉譜大全》等書籍及音像制品19個,為它的傳承和傳播奠定了基礎,在鄉鎮、旅游景點逐步建立了演出聯系點,大力開拓戲劇市場,并與時俱進編創符合城市觀、極具地域性欣賞口味的作品,提高了中國鄉土戲曲在城市的生存拓展能力,同時也成為衡陽度假型旅游新的吸引點。此外,以旅游開發作為實現非物質文化景觀保護和傳承的手段,開發過程中就要時刻把握對非物質文化景觀的保護,保持其的原真性,防止非物質文化景觀的過度開發和商業化。只有科學合理的利用非物質文化景觀,才能使其在深化保護和傳承的同時,與當地的旅游事業達到的雙贏局面[6]。據資料統計,衡陽市2011年實現旅游年總收入134.57億元,增長30.9%,其中:國內旅游收入131.06億元,增長30.9%。旅游外匯收入0.54億美元,增長25.5%;接待國內外游客2465.79萬人次,增長25.9%,其中:國內游客2452.89萬人次,增長25.2%;國外游客12.9萬人次,增長22.5%。[7]因此,在非物質文化景觀的保護與開發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加強教育,提高認識;2、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指導方針;3、加強非物質文化景觀的研究、認定、保存和傳播;4、建立科學有效的保護和傳承機制。

三、關于衡陽市的非物質文化景觀的保護與旅游開發的幾點建議

非物質文化景觀的保護與旅游開發對弘揚傳統文化、保持民族文化個性具有重要的意義。針對非物質文化景觀的生存與發展現狀,將非物質文化景觀推向市場,進行適度的旅游開發便成為目前公認的一種有效的保護方式。[8]許多原先幾乎被拋棄、瀕臨消失的非物質文化景觀不僅隨著城市旅游文化的商品化而獲得了新生,而且成為獨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資源。關于衡陽市的非物質文化景觀的保護與旅游開發,筆者有如下幾點建議:(1)開發衡陽市非物質文化景觀的多種旅游形式,使之相互融合,相互促進;(2)在傳統的觀光旅游(以感受、參觀非物質文化景觀為主的淺層次旅游形式)的基礎上,深化度假型旅游[9](以休息消遣、體驗異域文化生活為主的較高層次旅游形式):衡陽湘劇,祁劇,衡州花鼓戲,衡州漁鼓,板橋荷花燈會;(3)加強在前兩者基礎發展出來的主題旅游(以學習、體驗非物質文化景觀為主的高層次旅游形式):南岳衡山朝圣旅游,耒陽公祭大禹,敖山廟會體驗旅游,萱洲古鎮明清建筑文化旅游,夏明翰、紅色教育旅游等;(4)拓展(以深度體驗、研究學習非物質文化景觀為主的專業性旅游形式)特種旅游:衡山影子戲,石市竹木雕,蔡倫古法造紙工藝,雁峰酒釀造工藝,衡東大橋剪紙與“常寧板橋剪紙”等。[10]通過這些具有地域特性和歷史價值的非物質文化景觀旅游開發的再現和重組,一方面展示衡州大地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重新喚起人們的歷史記憶,增強內聚力、自信心和自豪感,從而塑造出良好的城市形象;另一方面,也使得主流文化群體的旅游者在城市旅游中獲得對非物質文化景觀的新的認知和再認識,總之,非物質文化景觀的保護與旅游開發推動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利于城市旅游業的發展朝著健康的方向進行[11]。

四、結語

在旅游業蓬勃發展的今天,作為旅游開發所涉及到的非物質文化景觀決不僅僅局限于概念,筆者對于非物質文化景觀的保護與旅游開發的關系研究只是處于初步探討,旨在拋磚引玉,相信后續研究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更多的討論、研究與實踐將有助于人們對非物質文化景觀的認識與理解,并使之更為良性的發展和傳承下去。

本文作者:方明陳祖展工作單位:南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