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業發展的近況與策略
時間:2022-10-19 09:54:24
導語:旅游文化業發展的近況與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以大型節會促進旅游發展。舉辦旅游宣傳促銷活動和旅游節慶活動,展示通城特色,提升通城形象。隨著中國•通城(云溪)首屆生態文化旅游節開幕,通過攝影大獎賽、書法美術大獎賽、征文大獎賽、體育舞蹈比賽、美食節等一系列活動推動了我縣旅游文化事業發展,擴大了通城知名度和影響力,彰顯了“生態云溪、大美通城”的主題,向中外游客呈現一個“自然、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態旅游目的地,打響“楚風瑤韻、大美通城”的城市名片。
2、旅游招商有突破。在2012年,通城縣旅游局陸續接洽襄樊大楓集團、東莞時運佳公司負責人,并于2013年初成功簽約黃龍山、云溪湖整體開發項目,項目總投資5億元,分五大景區———以“黃龍瑤池天街”為中心的高山避暑休閑區、以云溪和云溪湖為中心的水文化體驗區、以天岳關和麥市老街為核心的歷史文化緬思區、以只角樓為代表的自然風光游賞區、以鳳凰池高山濕地為核心的健身康樂區,力爭4年內創通城縣首個4A級景區。
二、文化旅游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1、旅游基礎設施薄弱。目前,我縣還沒有一個成熟的旅游景點,不僅沒有門票收入,就是餐飲、住宿、交通等收入也是微乎其微,如黃龍避暑山莊年接待游客2.3萬人次,錫山風景區每晚到景區內休閑、健身的居民數千人,每年3月3日登高觀光人數達數萬人次,其門票收入為零,使景區的日常維護難以維持,導致有旅游無效益。通往藥姑山、黃龍山、及黃袍等主要旅游景區的公路窄,路況差,大型車輛無法進入,游客不方便進出,無法滿足未來景區發展的需要。
2、旅游服務水平低。目前,我縣旅游開發率低,基礎設施不完備,休閑度假產品匱乏,游客消費鏈條短。主要表現在吃、住、行、游、購、娛六個方面:在“吃”的方面,地方有名小吃開發不夠;在“住”的方面,能夠接待旅游團隊住宿的賓館少,接待能力有限;在“行”的方面,無旅游車隊,無縣城到各景區景點的旅游專線,景區內無旅游車輛,不利于游客游覽觀光;在“游”的方面,旅游景點沒有上檔次,對品質要求高的游客無處可去;在“購”的方面,獨具通城特色的旅游產品少;在“娛”的方面,缺少上檔次的娛樂場所,沒有形成能夠反映通城文化特色的拳頭性文娛節目。
3、宣傳推介力度不大。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產品都需包裝、策劃、宣傳和推介,作為旅游產品更需要策劃和宣傳。長期以來,我縣豐富的旅游資源沒有從整體角度包裝、策劃和推介,沒有樹立叫得響的旅游品牌,對外宣傳廣告幾乎為空白,造成“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狀況,同時,旅游宣傳促銷經費嚴重不足。
4、龍頭帶動作用不強。一是總量偏少、規模偏小。文化旅游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高,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低,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適應。二是集約化程度不高,市場主體實力不強。全縣文化旅游產業項目規模較小,布局分散,作為第三產業的龍頭,其支撐地位、拉動作用沒有凸顯。三是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利用不夠。缺乏技術性、融合性,資源優勢不能轉化為產業優勢、市場優勢,創新能力不足,技術含量較低。四是文化旅游產業人才缺乏。從創意、策劃、文化產品的生產、包裝和營銷各個環節都缺乏相應的人才,難以適應新形勢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需要。
三、加快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建議
1、推進部門融合,營造發展環境。建立領導分包制度,加強與文化旅游部門的溝通協調,形成各部門齊抓共管的新格局。要將旅游產業發展納入全鎮城鄉一體化的范疇,統一安排、統一部署。交通、國土、林業、文化、文聯等部門要發揮行業優勢和自身職能,形成多領域齊抓共管、協同作戰的文化旅游發展新局面。
2、加大對旅游文化產業的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旅游文化產業在整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旅游文化產業的發展當作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大項目來抓,在規劃土地、稅收、財政等方面給于大力支持。
3、加大對旅游文化產業的資金投入。要加大對旅游文化產業的資金扶持:一是根據財力狀況和旅游文化產業發展的需要,逐年適當增加投入,引導旅游文化產業的品牌培育、項目示范等。二是安排一定數額的旅游文化發展基金,作為導向性投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三是安排一定數額的旅游文化產業的貸款貼息,扶持重點旅游文化產業項目建設和帶動社會資金注入。
4、創新旅游品牌。以強化品牌意識、打造知名品牌為重點,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內涵,體現地方鮮明特色,千方百計把“楚風瑤韻、大美通城”的旅游品牌打響叫亮。一是通過節慶活動開拓市場。今年,我們將舉辦第二屆中國•通城(云溪)生態文化旅游節,通過辦節激活旅游市場,提高旅游產品的知名度,打造通城旅游品牌。二是大力開發富有濃郁地方特色、風情的文化旅游產品。
5、廣納人才,強化隊伍建設。高度重視對文化旅游人才的培養、選拔任用和管理工作,創造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良好用人環境;聘請高水平旅游專家,提升現有人才隊伍;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創業;加強對現有人才的培訓力度,注重培養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復合型人才;強化激勵機制,完善配套政策,充分調動各類文化旅游人才的積極性,培養文化旅游業的發展活力。
作者:周靜單位:通城縣旅游局
- 上一篇:淺談成人教育師生關系的重構
- 下一篇:手工布鞋與旅游文化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