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武術保護的長效機制探究
時間:2022-08-12 03:48:33
導語:民間武術保護的長效機制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研究方法
1.1文獻資料法:以民間傳統武術、武術保護、武術傳播等為關鍵詞在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庫檢索系統檢索了相關文獻資料五十余篇,為本研究提供參考。1.2專家訪談法:對安徽省亳州市、淮北市、淮南市、安慶市等地區11位民間傳統武術家,以及安徽省體育局、合肥市體育局等相關部門領導進行實地走訪和電話訪談,全面了解了安徽省民間傳統武術傳承發展的相關問題。1.3邏輯分析法:在論文的制作過程中,運用相關的體育學知識、民間傳統武術規律,對訪談結果以及長效保護的措施與建議進行歸納和分析。
2武術傳播的基本屬性
“傳播”(communication),《辭?!分袑ζ涞尼屃x是:人與人或群體之間借助于語言和非語言符號,直接或間接地傳遞信息、情報、意見、感情等的過程。人類學家愛德華•撒皮爾認為:“每一種文化形式和每一種社會行為的表現都或則明晰或則含糊地涉及傳播?!笨梢?,傳播是一切文化傳承發展的根本動力。武術的發展也需要傳播,傳播是武術存在的必要條件。武術傳播是指武術技術及與武術有關的文化,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下,通過一定的途徑,在人與人之間橫向和縱向的流動過程[3]。這表明武術傳播過程中最重要的載體是——人。民間傳統武術的傳播是一種傳遞民間傳統武術信息的動態過程,它始終貫穿于民間傳統武術的萌芽、發展和傳承。因此,安徽省民間傳統武術保護的長效機制必須經過傳播,才能傳之于人,行之于世,承之于后人。
3民間傳統武術的傳播方式
3.1自然傳播
自然傳播,亦稱人際傳播,是指在一定空間范圍內傳播的過程中,傳授方與接受方之間的一種面對面的、直接的口耳相傳的傳播方式。它是民間傳統武術傳播方式中最古老的一種。這種傳播方式主要表現為以下兩種:(1)年輕的武林后生向老一輩或當地民間武術家學習,他們把其所會的民間傳統武術傳播給年輕后人;(2)增加民間傳統武術的交流,使其在交流過程中得以傳播,例如在民俗節日活動中安排民間傳統武術表演活動。自然傳播方式之所以長盛不衰,除了與中國人的宗經哲學和忠孝倫理有關之外,還與中國人長期的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理念、閉塞的地理環境和落后的交通方式有關,其結果造就了中國人在思想文化領域里的“述而不作”的所謂優良傳統,其實是一種民族惰性[4]。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這種古樸的自然傳播方式在民間傳統武術的傳播和交流中已不能適應發展的需求。應運而生的是民間傳統武術傳播中使用了現代化技術媒介,即產生了技術傳播方式。
3.2技術傳播
技術傳播方式是指大眾傳播媒體介入到民間傳統武術的傳播過程中。大眾傳播媒介主要涵括電視、電影、互聯網、書籍、期刊、光碟等。當前技術傳播方式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1)以電視、電影等形式出現的民間傳統武術的傳播媒介。例如,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播出的“武林大會”這個傳統武術電視節目,為民族傳統體育在當前我國正處在轉型期有更好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啟示,亦起到了將民間傳統武術傳播向更廣闊的范圍的積極作用。(2)以書面形式出現的民間傳統武術書籍、期刊等印刷出版物。例如,2006年出版的民間傳統武術書籍《中國傳統武術史》,以及武術類的期刊《中華武術》,都將民間傳統武術以印刷出版物的形式向外傳播。(3)以傳播民間傳統武術欣賞效果的傳播媒介。例如光碟以及網絡視頻上民間傳統武術的欣賞和邊看邊學等等。盡管技術傳播方式中融入了許多高科技因素,但是它不會替代自然傳播方式,二者在民間傳統武術傳播過程中都有自身的優點和長處。因此,二者相互補充,不僅有利于民間傳統武術的傳播,而且對于民間傳統武術的保護更是不無裨益。
4基于武術傳播的視域,構建安徽省民間傳
統武術保護的長效機制的措施眾所周知,民間傳統武術能夠世代傳承下去,是以人為載體,因人而生、因人而傳。真正的傳統武術存活在民間,而民間傳統武術傳人大多年事已高,其自身不僅僅是沒有了經濟來源,而且隨時都有可能人死拳亡。他們的離去已經不再是代表著他們個人的遠離,而是代表著某一項傳統武術的滅絕。譬如安徽武學泰斗蔣浩泉大師,也于2012年1月17日去世,這是安徽省武術界的巨大損失。所以,保護民間傳統武術的傳承人以及有適合于民間傳統武術傳播的空間廣泛存在,才是對民間傳統武術最根本性的保護和對構建安徽省民間傳統武術保護的長效機制的基礎。那么,如何保護民間傳統武術的傳承人和傳播空間呢?本研究基于武術傳播的視域,從安徽省實際情況出發,從如下幾個方面著力構建安徽省民間傳統武術保護的長效機制。政府立法保護。國家的立法保護是傳統武術傳承人繼承保護的基本前提[5]。安徽省政府的立法政策將直接引領安徽省民間傳統武術的傳承發展,引導民間傳統武術的可持續發展,安徽省政府的立法保護須將重點放在民間傳統武術的傳承人保護方面。對傳承者給予經濟上和生活上的幫助,鼓勵他們用自然傳播方式去傳播民間傳統武術,承擔起傳承的重任;同時,安徽省政府及各級地方政府應資助安徽省民間傳統武術傳承人對其所代表的拳種進行規劃和推廣。這是民間傳統武術長期傳承保護的保證。安徽省政府出臺相關政策保護省內民間傳統武術的生態環境。民間傳統武術的生態環境大致包括:在該生態環境中形成的生活生產方式、社會習俗等,安徽省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56個民族,尤其是少數民族的傳統武術的傳承保護必須要有其特點的習俗和自然環境。因此,只有加大對民間傳統武術的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才能夠給民間傳統武術的自然傳播一個更好的社會空間。安徽省武術協會應加強與武術愛好者的聯系,要引領安徽省各級地方武術協會形成全省范圍的組織網絡。民間傳統武術在安徽省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但是很長時間以來,一直都處在一種松散的狀態,缺乏組織管理,各個拳種各自為戰,相互交流很少,長期這樣下去,對安徽省民間傳統武術的傳承保護將非常不利。因此,安徽省武術協會及各級地方武術協會應加強自身組織建設,為推動安徽省民間傳統武術的長效保護發揮組織宣傳作用。政府加強對安徽省民間的傳統武術組織(例如合肥武當大洪拳研究會)的扶持力度,發揮傳統武術組織的傳播作用。安徽省體育局及各級地市、縣體育相關部門和社會傳統武術組織把收集到的安徽省民間傳統武術相關資料整理成書籍、雜志,或者制作成光碟、視頻等,運用這些技術媒介方式對安徽省民間傳統武術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保護,使對安徽省民間傳統武術靜態的保護逐漸轉變為以傳播為手段的動態保護。在民俗節日舉辦安徽省民間傳統武術表演活動,定期舉辦安徽省傳統武術比賽;在民間武術學校和武術傳統體育學校以及體育院系中開展傳統武術的教學和訓練,在社區和廣大農村提倡學練傳統武術,利用傳統武術的文化屬性,來陶冶人們的情操,凈化人們的心靈,強壯人們的體魄,皆是一些切實可行的具體做法。
本文作者:陳華徐飛工作單位:安徽建筑工業學院
- 上一篇:和文化的傳播與拓展探究
- 下一篇:特色商品品牌傳播的啟示及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