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電視從業者傳承民族文化
時間:2022-12-27 09:50:15
導語:淺談電視從業者傳承民族文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社會公眾普遍較為關注具有民族特色的事物,特別是那些充滿神秘情調的少數民族文化,其更加備受矚目?;谶@樣的時代背景,筆者認為主流媒體應當抓住社會公眾的審美需求,努力通過各種傳媒方式展示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風情,增進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實現對優秀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一、傳承民族文化的緊迫性
少數民族文化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是少數民族在繁衍發展過程中的文化結晶,是少數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食糧”。傳承和發揚民族文化是各族兒女的切身使命,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變革,少數民族文化的生存、發展處境愈加“艱難”:受到多元文化的沖擊,少數民族文化逐漸開始被人們所“冷落”;與此同時,時代觀念和生活方式正深刻地影響和改變著少數民族的民風民俗,許多獨具特色的少數民族文化因此面臨著消亡的危險。例如,為改善少數民族的居住條件,云南邊疆有的地方紛紛消除茅草屋,新建磚瓦房。這本來是好事,但問題是這個過程中具有佤族、拉祜族特色的民居也在隨之消失,如何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系成為值得深思的問題。在普洱市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有些江邊的漁民以前用原木鑿出的豬槽船作為水上的交通工具,如今,這種豬槽船正被鐵質機動船所替代,會做豬槽船的人越來越少。在普洱市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的勐馬鎮,現在能做傣族彈撥樂器的人已經寥寥無幾。現在各地雖然開始重視民族文化傳承工作,確定了民族文化傳承人,但從整體來看,做好民族文化傳承工作仍然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人類社會的發展、人類文明的進步均是建立在傳承與創新兩大基礎之上的,先輩的經驗和智慧永遠是后展的源泉和動力。民族文化既是民族特色的體現,又是民族智慧的結晶,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需要我們切實承擔起傳承民族文化的重任。電視工作者是用攝像機記錄人類生活的群體,主動承擔起傳承民族文化應該說是電視從業者的基本職業要求。各種傳媒方式(電視、報紙、電影等)都具有共同的傳媒價值,充分利用各種傳媒方式的優勢傳承和發展民族文化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就拿老電影為例,看一部三十年代的電影,我們就可以了解當時的文化背景,通過畫面,我們可以了解那個年代人們的生活方式,包括他們的衣著、愛好、建筑風格等;通過觀賞演員的表演,我們又可以了解到那個年代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人生觀。這些充滿時代感的元素很簡單地就通過一個個畫面傳達到我們的現代生活中來。一場場電影,一部部電視劇,一篇篇文章都如同文化使者一樣,攜帶著那個時代特有的文化向我們走來,這個過程,其實就是一種文化傳輸途徑,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受眾對某個時代某種文化的解讀與認知。在普洱,1957年曾經拍過一部電影叫《蘆笙戀歌》,影片就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電影對拉祜族傳統文化的傳承作用,影片中介紹了普洱市瀾滄拉祜族的一些傳統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瀾滄是全國唯一的拉祜族自治縣,特別是拉祜族的婚嫁習俗很有特點:拉祜族青年男女婚前社交極為自由,每到夜晚,或在田園或在村寨,圍著火塘,吹著“巴烏”或口弦,彼此表達戀情。這部片子讓外面不了解邊疆拉祜族群眾生產生活習俗的觀眾了解了拉祜族的文化,影視工作者在其中起了文化傳承的作用。隨著媒介的發展,人們賦予了媒體越來越多的功能,當然這些功能也是其自身的特點所決定的,文化傳承的重任也分擔在了媒介的身上。媒介具有的廣泛性、通俗性特點,其在文化傳承的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曾經膾炙人口的《劉三姐》《阿詩瑪》《五朵金花》等老電影,它們都體現出了極強的民族特色并以自身魅力激勵和感染著一代代的中華兒女;同時,這些電影中蘊含了極為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風情,其對于傳承、推廣白族、彝族等少數民族文化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在傳承民族文化的內容和形式上只有凸顯少數民族文化特色,只有制作富含鮮明民族文化特色的作品才能實現民族文化的傳承功能。對于一個國家、一個族群而言,文化的流失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文化傳承對于一個民族或者一個國家來說都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是勾連起一個國家古今的橋梁以及同一年代人們和諧生活的紐帶。文化傳承是文化的年代式傳遞,以時間為單位將某種文化持續的傳遞下去,它需要我們格外地精心維護,使民族文化傳承的通道變得更為暢達,效果更為明顯。
三、電視從業者如何做好傳承民族文化工作
傳承民族文化是電視從業者的職業要求,我們在傳承民族文化的方式上可以靈活多樣,云南的許多少數民族群眾都以能歌善舞著稱,唱歌跳舞是少數民族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內容。如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縣的佤族群眾個個能歌善舞,通過歌舞解除疲乏、抒發情感,加之佤族木鼓激昂狂放、震天動地,場面特別壯觀;瀾滄拉祜族的蘆笙舞更是彰顯拉祜族會走路就會跳舞,會說話就會唱歌的民族特點,大眾傳媒在傳承與發揚這些少數民族文化時,可以采用歌舞彈唱、山歌情歌、音樂歌舞或風情藝術片等方式來展示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同時,在傳媒技術不斷更新發展的背景下,大眾傳媒應充分利用各種傳媒技術并發揮不同媒介的特點,多層面多角度地展示少數民族文化,以達到傳承與發揚的目的。在傳承民族文化過程中,需要加強媒體融合,電視臺可以做好多媒體傳播這篇大文章。互聯網是當前最具傳媒價值的傳媒方式之一,其具有信息容量大、信息傳播速度快、信息受眾廣等特點,為此,我們可考慮建立各種門戶網站、論壇,在這些網絡平臺上介紹少數民族的自然風光、人文歷史、風土人情等;借助于圖片、文字、圖文、視頻等形式來宣傳和推廣少數民族文化,這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針對于部分只有語言而沒有文字的少數民族而言,通過網絡圖文、視頻的形式來記錄、介紹他們的民族文化無疑是最為“生動而直觀”、最具傳媒價值的。例如,拉祜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拉祜族傳統文化的積累和傳承不能像漢族那樣通過文字進行,而主要是通過口頭語言傳播和手頭技藝傳播來進行,本民族的歷史源流、宗教信仰、倫理道德等精神文化的發展也主要是通過家庭學歌、家族活動、民間習俗和宗教活動過程中以口耳相傳的歌謠、故事、諺語等形式,實現代代相傳,電視臺可以通過對拉祜族人民的生產生活方式、民族節日習俗、民族語言、民族文學藝術及民族文化特色等方面進行專題報道,與其他節目類型和其他文化方式一起發揮傳承拉祜族民族文化的作用。傳承少數民族文化是一項社會責任,其需要政府積極引導、社會各界民眾主動參與。在傳承少數民族文化的過程中,我們大眾傳媒人更加應當以積極飽滿的姿態去主動承擔傳媒任務,同時,我們需要努力培養少數民族的優秀傳媒人,引導他們以主人翁的姿態投入到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中,這對于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更加具有現實意義。(因為少數民族傳媒人由于對本民族文化的了解與認識以及對本民族文化瀕臨消解的危機意識更為深刻,因此更能夠充分利用大眾傳媒實現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如土生土長的哈尼族編導來拍攝哈尼族生活的紀錄片,因為他非常熟悉哈尼族文化風俗,對細節的精準把握是比其他民族的編導有優勢的。做好傳承民族文化工作時需要把握好一個要點——充分尊重少數民族文化內涵。傳承和發揚少數民族文化的同時,我們要充分尊重少數民族文化的內涵,只有在充分尊重少數民族文化內涵的基礎上,我們對于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才能發揮最大價值。例如,彝族的火把節廣為人知,其是通過火把來協調各種社會關系,最終實現一種“天人合一”的精神寄托。我們在傳承和發揚彝族火把節的過程中,就需要充分考慮到這一節日的核心內涵。在傳承和發展火把節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到彝族人民的生活方式、思想觀念、行為模式以及審美需求等,努力將彝族人民獨具特色的民風民俗融入到火把節中,通過火把節這樣一個節日,搭建一個舞臺,讓觀賞者能夠全面、充分、深刻地理解和感悟彝族人民的風采。同樣需要指出的是,傳媒者在傳承和發展少數民族文化的過程中應當有所甄別。我們應當明白,傳統文化并非全部都是優秀文化,傳媒者在傳承和發展少數民族文化的過程中,應當學會取舍,做到“擇善而從、去粗取精”。例如,部分少數民族存在著近親婚姻、重男輕女等“習俗”,雖然其是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但其代表的卻是“落后與愚昧”,我們的傳媒者應當以少數民族人民能夠接受的方式去引導他們改變、淘汰這部分“習俗”。
綜上,少數民族文化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具有無可估量的價值;電視從業者作為大眾媒體的一員,其更加應該主動肩負其傳承少數民族文化的重任,孜孜以求,不斷推動少數民族文化的創新和發展。
作者:劉江輝 單位:普洱電視臺
- 上一篇:藝術設計民族文化融入研究
- 下一篇:校園文化建設在小學語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