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建設在小學語文的作用

時間:2022-12-27 09:51:50

導語:校園文化建設在小學語文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校園文化建設在小學語文的作用

摘要:語文是一門與實踐生活聯系十分緊密的學科,對小學生來說尤其如此,過于封閉的課堂教學會讓學生對語文失去興趣,因此必須教師應當多帶領學生參加一些實踐活動,這在幫助學生提升語文學習成績的同時還有助于學校文化層面的建設,本文就詳細探討了這一問題。

關鍵詞:建校園文化建設;小學語文教學;作用

一、引言

校園中所呈現出的景觀、建筑以及標語等都能夠直接影響到學生的體驗,進而影響其語文學習。反過來,語文教學也有著同樣的作用,其能夠幫助學校在進行文化建設時更加順利,本文就具體分析了這一問題。

二、關系

校園文化的建設與小學語文的教學并不是獨立的,而是有著十分緊密的關聯,并且兩者之間存在著相互促進和相互影響的關系,下面就作詳細探討。(一)影響。語文本身就是一門與社會和自然生活緊密相關的學科,因而其自然也就屬于校園文化的范疇之內。同時,通過學習語文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交際和表達能力,這同樣也屬于文化的范疇內,并且語文教學不僅體現在課堂上,同時還體現在其他的社會活動中,對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尤其如此,因為小學生正處一個較為活潑好動和探索欲較強的年齡,如果教師僅僅教給學生一些課本上的知識,必然會局限學生的眼界與思維。另外,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會接受到各種道德觀念和文化知識,其通常會直接將這些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以及人際交中往,因此語文教學的成果直接影響著學校在文化領域建設的程度。學生只有在充分具備表達、思維以及正確的道德觀念等多項素質的情況下才能確保校園擁有良好的文化氛圍。(二)促進。文化建設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促進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小學語文教學的內容不僅局限于課本知識,而是與現實生活有著十分緊密的關聯,校園文化就是其內容的一部分。因此,校園中所展現的一些具有教育作用的標語能夠促使學生去思考,對小學語文的教學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另外,課堂教學容易使學生感到沉悶,而學生在接觸校園文化的過程中就能夠更加放松,這對于學生的心態也具有一定的調節作用。第二,校園文化是一種特殊的社區文化,其對學生的影響是無處不在的,因此校園文化是一種環境和習慣上的影響,學生在進入學校以后所接觸的學習及娛樂活動等都會受到校園文化的感染和熏陶,這就豐富了學生個人的感知,這對于語文學習來說是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的,使學生在學習課本時能夠理解地更加深入,例如小學六年級課本中有一篇文章是老舍先生的《養花》,學生由于本身已經接觸過校園中所營造的優美的自然環境,因此在學習這篇文章時便能夠將其與腦中的情景聯系起來,使得他們能夠對花的生長以及養花的經歷理解地更加深入。

三、促進措施

為幫助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時能夠理解得更加深入,并且有效轉變教學方式,同時也為了促進校園文化的全面建設,還必須通過一定的促進措施來實現,下面就作詳細探討。(一)加強教學。在全面建設校園文化的過程中,必須首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適當的調整,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推動文化的建設,主要可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第一,教師必須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許多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偏重于生詞和句子的講解,而沒有意識到語文教學最為重要的意義就在于幫助學生獲得精神方面的成長。因此,教師首先必須在此方面進行調整,引導學生去探索文章更深層次的內涵。第二,教師應當對教學內容進行擴展,因為語文的學習不僅包括教材所提供的知識點,最重要的還是生活實踐,因此教師可經常帶領小學生出去進行一些實踐活動,幫助學生認識自然并且豐富學生的感知。第三,由于許多教師本身對該學科就缺乏認識,使得課堂教學通常較為枯燥和沉悶,因此教師必須首先轉變心態,豐富課堂內容并且進行精心的設計,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文章時,教師就可進行角色的分配,將課本內容轉變為真實的場景,由學生進行角色的扮演,這樣便能夠增強學生的參與度。通過這一系列的調整措施,就能夠使學生對語文的認識發生轉變,當學生在思想層面和興趣上有所提升時,其所表現出的行為自然就會影響校園文化的建設。(二)加強建設。由于校園文化與語文學科是互相影響的關系,因此為了使語文教學更加順利,還必須全面加強文化的建設,主要通過以下幾項措施來實現。第一是從物質層面進行調整,在校園中多設計一些具有觀賞性的自然景觀,并且修建一些具有文化意義的建筑。例如在校園的多個區域就可貼示具有教育意義的標語,這樣學生日常在校園中活動的過程中就能夠發現這些標語,并且還能夠享受美好的自然景觀,這不僅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同時還能夠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第二,學校應當多組織一些團體活動,并且加強黑板報的建設,這樣能夠有效增強學生的參與度。板報在內容的設置上應當更偏重于人文精神一些,同時也應將一些重要節日的內容通過黑板報呈現出來,例如教師節、國慶節以及中秋節等,并讓學生自己去規劃板報的內容,增強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和團結合作的精神。第三,學校還應當認識到課桌文化的重要性,許多學生都有著在課桌上胡亂涂抹的不良行為,例如,課桌上經常會有一些非主流性的話語和刻字的痕跡,嚴重破壞了校園環境,因此學校必須加強這一方面的監管工作,同時學校也應當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素質教育,使學生愛護公共財物的意識能夠得到提升。第四,當前是一個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因而許多小學生在網絡環境的影響下逐漸養成了一些不良習慣,針對這一問題,教師應當多組織學生參加一些課外活動,例如在校園內舉辦“講故事”活動以及“圖書比賽互動”等,這樣不僅能擴大學生的語文閱讀面,同時還能增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并且也避免了手機等電子設備占據學生過多的時間。

四、結語

總而言之,為促進小學語文的教學與學校文化層面的建設能夠同時取得進步,必須首先認識到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制定相應的調整措施,本文就深入探究了這一問題。

參考文獻:

[1]李友清.校園文化建設理論與研究[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36-37.

[2]陳耀文.語文教學與校園文化建設指關系研究[J].湖北社會科學,2015,(3):100-102.

[3]陳祥偉.語文教學對校園文化建設的推動作用[J].成人教育,2012,(6):19-20.

[4]李雪梅.語文教學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3,(19):21-23.

作者:劉鄭珍 單位:寧德市蕉城區洋中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