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文化遺產保護與民族文化分析
時間:2022-03-11 09:31:36
導語:戲曲文化遺產保護與民族文化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戲曲是傳統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寶貴的文化遺產,但是當前戲曲文化的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戲曲文化遺產需要有保護機制,以推動民族文化的發展,提升戲曲文化的價值,為戲曲文化的繁榮創造條件。
【關鍵詞】戲曲文化;遺產保護;民族文化;傳承發展
戲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作為一種藝術形式代表著傳統文化。隨著社會的發展,戲曲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下,戲曲文化的發展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文化遺產的影響力在弱化,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強戲曲文化遺產的保護,以推動民族文化的發展。
一、戲曲文化遺產的現狀分析
(一)戲曲的發展環境發生了變化。部分地區在發展民族文化的同時不注重戲曲文化的保護,戲曲作為重要的文化遺產有消解現象。比如戲曲演出逐漸演變為娛樂作秀。戲曲文化具有很強的地域性,代表著民族文化。一些戲班子將鄉土祭祀變為娛樂節目舞臺,表演內容已脫離了民俗的本意,變成商業演出,傳統民族文化被庸俗化。為了獲取經濟收入,戲曲文化的開發只是局限于迎合游客的興趣,民族文化的古樸、純凈不再保留,民族文化的內在價值被扭曲,傳統民族文化失真。(二)藝術形式存在限制。由于社會發展,公眾對于文化的需求變得多元化,在此背景下,戲曲文化的影響力逐漸弱化。戲曲原有的表演程式難以吸引更多的觀眾,特別是許多年輕人對于戲曲緊拉慢唱的表演方式缺乏興趣,對于戲曲文化缺乏理解,對于戲曲中蘊含的民族文化缺乏關注,戲曲的受眾僅為老一輩,新生代不再喜歡傳統的戲曲文化,其傳承發展存在困境。(三)存在投入不足的制約。許多地方政府對地方戲曲缺少保護意識,針對戲曲文化遺產的保護存在投入不足的制約,影響到后續的持續發展。比如原有模式下,地方戲曲劇團全部依靠政府撥款。改革開放后,許多地方演出團體變為差額供給,由于支持方式的轉變,一些戲劇團體的演出缺少市場,由于創新能力不足,體制上的束縛,其發展受到了影響。特別是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許多戲曲劇團的發展存在瓶頸問題,地方戲曲面臨發展窘境。(四)觀眾審美的變化。在當前多元文化的影響下,文化體現出“快餐”的特點,戲曲文化雖然是傳統文化的代表,但是藝術形式難以迎合當前觀眾審美需求的變化。在社會快節奏的發展中,觀眾更加傾向于快節奏、娛樂性強的文藝作品。由于現代人的審美標準與傳統藝術形式存在的差距。戲曲藝術的節奏緩慢,表現架構封閉,主題缺少多樣化,戲曲作為文化遺產的保護受到了影響。
二、戲曲文化遺產保護與民族文化發展的措施
(一)結合時代充分挖掘戲曲文化的優勢。戲曲文化要實現創新,在策劃時就要明確目標,要注重文化資源的挖掘、整理、利用,以保證群眾的廣泛參與。從中國當前的發展環境來看,更加注重傳統優秀文化的繼承。同時,中國也進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在當前新時代,文化自信的價值更加突出。中國的傳統文化代表了民族精神,體現出民族凝聚力。對于傳統文化的價值需要加以認可,需要加以傳承。由于傳統是實現創新創造的重要基礎,已成為當代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力量,并且也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推動力量。在當前新時代的發展中,文化實現了空前的繁榮發展,社會公眾對于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標準,而文化自信的提出,指出了文化發展的主要方向。戲曲文化的發展,離不開路徑的選擇。在文化的發展中,要意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作用。文化體現出民族精神,文化自信體現出對民族文化的認同,體現出對自身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文化自信有利于實現民族文化的保護,提高公眾對傳統文化的認可,增強民族自豪感,推動民族文化的興盛發展。部分地區由于本土文化發生流失,對戲曲的保護造成了沖擊,特別是本土方言的地方戲面臨著發展困境。因此不僅要考慮到對戲曲本身的保護,還要對戲曲賴以生存的環境加以重視,特別是人文環境,更要有相應的措施。在當前全球化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在網絡文化快速發展的作用下,多種不同的文化在發生激烈的碰撞,而代表民族精神的傳統優秀文化受到了多方面的沖擊。傳統優秀文化是中國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是思想道德的源泉。戲曲文化的創新策劃有利于發揮傳統優秀文化的價值理念,有利于提升公眾的道德規范水準。(二)實現戲曲文化的形式創新。戲曲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在代代傳承中,吸收了多種藝術的精華,整合了多種藝術元素,體現出綜合藝術。在當前其他文化的影響下,戲曲要進行突破變革。戲曲藝術的生存發展要結合外部生態環境的變化。傳統模式下的戲曲文化缺少創新的主動性。隨著時代的發展,群眾需要文化活動的多樣化。由于經濟的發展,居民的收入實現了穩步增加,社會的文化消費能力得以增強。居民的消費方式、消費結構有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對于文化消費,已從原有的從屬消費轉變為剛性需要,對于文化消費有升級的需要,文化消費更加注重質量,文化消費趨于多元化。而當前戲曲文化的產品供給能力與服務水平處于低水平,難以滿足社會對文化消費升級的需要,滿足社會對精神文化的多種要求。因此需要群眾文化工作者深入到基層,了解群眾的需求,在策劃中將有價值的文化資源挖掘出來,提升文化作品的感染力,滿足群眾多層次、差異化的需求。戲劇的演化、發展代表了民族文化的發展。戲曲文化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加以保護,要保護性開發,開發可以代表民族區域文化的項目,構建出相應的文化傳承方式。由于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由于互聯網的滲入,戲曲文化可能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發揮微信、微博等新興媒體的優勢。戲曲文化的策劃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資源,豐富戲曲文化的形式,要研究群眾的需求,實現不同文化資源的整合,提高戲曲文化的影響力。在策劃中要以特色文化為載體,準確定位,以吸引公眾的注意,保證群眾的效果。(三)實現戲曲文化的機制創新。為了推動戲曲文化的發展,就要注重創新,要以文化體制改革為依托,推進戲曲文化的調結構。為此,政府要提升文化領域的服務水平,清理整頓文化市場,要推進戲曲文化發展中的簡政放權,實現產業化發展,提高文化方面的政務服務質量與效率。要鼓勵社會資本在文化領域投資,推進戲曲文化的多元化發展。在當前融媒體成為發展趨勢的背景下,要實現不同產業資源在渠道、經營方面的深度融合,提升戲曲文化的競爭力。針對創新發展,要完善產業發展的金融扶持體系,為文化產業實現轉型升級創造條件。戲曲文化的發展需要有政策上的扶持,要有配套的知識產權保護體制。在資金方面要有財稅方面的扶持,針對戲曲文化的發展建議設立投融資平臺,強化品牌的培育與推廣,對戲曲文化的創新發展要保證在孵化過程的扶持力度,保證文化投資可以獲得良好的預期。特別是強化重點文化企業的金融扶持,提升優秀企業的融資效果,為戲曲文化的發展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要提升戲曲文化的服務水平,可以發揮文化服務平臺的作用,提升服務能力。戲曲文化的發展要有現代科技的支持,可以采用以政府為主導,實施市場化的運作模式,借助公共服務平臺完善以共性技術為內容的創新服務機制,實現多種服務相輔助的服務模式。文化代表著藝術,體現出藝術價值。文化可以有多種藝術形式,戲曲文化作為文化的一個流派,形成了差異化的藝術風格。戲曲文化遺產保護為民族文化發展創造了條件,特別是在近年來的發展中,傳統文化回歸已成為趨勢,民族文化逐漸受到了重視,戲曲文化與多種藝術的結合有利于實現對傳統文化的認可,戲曲文化的內容也可以變得多元化。
三、結束語
戲曲文化歷史悠久,內涵豐富,代表著傳統文化。戲曲作為文化遺產需要有保護機制,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促進民族文化的發展。針對戲曲文化遺產的保護要解決存在的瓶頸問題,以提升民族文化的軟實力,提升民族文化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劉玉龍.試論安徽地方戲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5,35(1):58-60.
[2]李榮.安徽地方戲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研究——以泗州戲為例[J].現代語文(文學研究),2010,(7):147-148.
作者:余錦程 單位:海豐縣白字戲藝術傳承中心
- 上一篇:大眾冰雪運動文化發展風格研究
- 下一篇:簡述日本民族性對日本電影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