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群眾文化發展探討

時間:2022-08-20 10:43:56

導語:互聯網+時代群眾文化發展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互聯網+時代群眾文化發展探討

【摘要】在“互聯網+”大時代背景下,大眾的傳統文化生活出現了非常大的變化,人們對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不斷增加。對于文化部門和文化工作者來講,重視群眾文化工作、不斷滿足群眾多樣化文化的需求、全面提升群眾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是目前最重要、最根本的工作。建立“互聯網+”平臺以及數字文化中心,在現代化的公共文化服務交流體系當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目前政府部門文化工作和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互聯網+”;群眾文化;探研

我國的科學技術一直在不斷地進步以及發展,互聯網已經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學習、工作當中一種非常重要的工具,互聯網的使用價值以及使用范圍一直在擴大。“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我們的學習和生活變得越來越便捷,同時推動著廣大群眾的文化需求也變得越來越高層次和高標準,人類社會正在朝向知識化和全球化的方向不斷發展。面對新的社會形勢,為了更好地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們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信息通信技術等,保障互聯網以及群眾文化的建設之間可以有機和深入地融合,進而更好地開展工作;另一方面要求我們群眾文化工作者不斷加強學習,更新知識儲備。只有加強學習、不斷提升才能更好地為群眾開展服務。

一、“互聯網+”時代群眾文化工作的發展趨勢

(一)含義以及特征。群眾文化屬于群眾共同參與的一項活動,主要目的是在娛樂期間使身心得到放松,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更好地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從而提升幸福指數,促進社會安寧與穩定,促進社會文明與進步??v觀社會發展歷程可以發現,首先,傳統文化在群眾文化當中有著非常大的影響。自古以來,傳統的民間舞蹈、琴棋書畫以及民間樂器等在我國的群眾文化當中仍然占據主流位置。其次,政府應該引導群眾文化的發展,群眾文化在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幫助,這樣才可以促進其有序、科學發展。第三,服務于群眾以及反映群眾需求的群眾文化變得非常多,這樣人民的發展就會變得更好。第四,群眾文化在發展中一定要具備固定的媒介。比如,可以在廣場以及大廳等來組織文化節目等[1]。(二)群眾文化目前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大眾文化面臨著非常嚴重的供求矛盾。群眾文化一直在不斷發展,不斷衍生出非常多的內容,但又有很多內容和群眾的實際需要之間不相適應;負責群眾文化交流的工作單位具備較大的主觀性,不重視群眾的具體需要,彼此之間缺乏必要的交流;傳播群眾文化的媒介和方法相對滯后,大多數通過演講、社區宣傳以及學校教育等方式來進行;群眾所接觸的文化不具備系統性、規范性;群眾文化的傳播范圍不夠廣,內容更新也不夠及時,在偏遠的農村地區,由于其長期處于一種相對比較封閉的環境當中,文化無法得到更好的傳播[2。

二、互聯網對群眾文化帶來的影響

(一)互聯網的具體特征?;ヂ摼W具備通信多樣化的特點,隨著科技的進步,通信方式的多樣化促進了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目前,網絡的發展和使用很少受到年齡及繁榮程度的影響,這樣就會有更多的人加入到互聯網文化當中?;ヂ摼W具備便捷性,無需專業人員指導就可以輕松訪問。互聯網為視頻聊天以及語音聊天提供了發展的優勢,使人們的社交方式大幅改變,他們可以在家里更好地與親朋好友進行交流。在人們工作和生活都離不開互聯網的情況下,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網絡有其隱蔽性和技術性,網絡發展過程中會存在很多弊端,比如網絡暴力,互聯網使用低齡化趨勢現象等,因此,對網絡實施管理是非常必要的[3]。(二)互聯網在群眾文化中的作用。在線文化交流帶給人們極大的便利。在線學習讓每個人在家就能接受名師輔導,足不出戶就能利用互聯網學習文化知識、與朋友分享生活共同進步。特別是在全球面臨肺炎疫情期間,互聯網在線教育發揮了極大作用,優勢凸顯。學生們上網課、接受老師在線輔導;從業者可以在家利用互聯網居家辦公、開視頻會議;在家就能云旅游博覽世界等。

三、“互聯網+”時代群眾文化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對文化活動的關注不足。在“互聯網+”時代,各級、各部門一直在持續轉變觀念、與時俱進:建設網站、懸掛電子顯示屏以及配備電子觸摸屏等,并安排一定的工作人員實施日常維護和更新。通常情況下,主管部門會更加注重現場類的文化活動,而對數字平臺文化活動關注的比較少[4]。(二)技術應用不廣泛。當前,由于文化傳播所需的專業軟硬件造價較高,導致數字化傳播媒介的覆蓋面不夠廣,各地之間有很大差異。大多數群眾只能通過圖片、音頻、視頻等傳統形式來理解和參與文化活動,缺乏現場體驗和感受。不少地區在發展的過程中已經逐漸在使用高科技媒體,如電子觸摸屏、3D全景數字顯示器等,但對于多數地區來講投入仍顯不足。(三)推廣平臺有待完善。手機網絡是一種全新的服務方式,已經成為了市民不可缺少的一種基本性的文化需求。目前,由于很多時候文化部門官方網站重視不夠、更新不及時,導致群眾獲取的信息量較少,吸引力不足。一些地區和部門官方微博、微信還沒有完全開放,有些甚至還沒有有效地搭建手機APP平臺,這些情況都需要進一步改善。(四)在線文化活動形式比較單一據統計,由于數字平臺建設過程比較緩慢,這種情況主要與在線文化活動的數量有限、形式單一存在較大關系。當前,網絡文化活動在發展的過程中仍然主要集中在圖片和視頻展示階段。有些是沒有充分考慮到群眾的想法,有些是不具備根據群眾的實際需要和需求提供相應“訂單式服務”的能力和水平。比如預約服務以及文化菜單服務等還沒有開展[5]。

四、“互聯網+”時代群眾文化工作問題的對策

(一)促進公共文化服務的發展。為了進一步促進公共文化服務的發展,做好群眾文化工作,文化主管部門和文化工作者一定要利用各種新媒體實施針對性的宣傳和策劃。為了保障公眾利益,文化中心組織的相關公共文化服務一定要使用各種各樣的媒體平臺實施“營銷”。在公共文化的發展過程中,只有進行廣泛的群眾化宣傳,才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政府提供的具體公益文化服務、了解到服務內容,才能有計劃參加專業的文化服務活動,提升個體文化水平和社會滿意度。(二)加強對專業人員的定期培訓。人才建設屬于事業的基石,為了更好地搭建數字服務平臺,建立相應的數字文化中心,迫切需要對文化中心的業務干部實施定期的培訓,保障他們充分理解掌握相關知識,為數字文化中心的進一步建設和發展提供幫助。與此同時,要爭取到有關部門的支持,加大資金投入。只有保障資金到位,相關的設備才會更加齊全,才可以進一步促進數字平臺的良好運行。(三)加大投入,建設基礎信息平臺。在“互聯網+”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各種信息和知識的傳播面極大、影響也極廣。館辦網站目前仍是群眾全面了解知識和信息的官方平臺。因此,首先要建設并維護好群眾文化的工作網站,為群眾共享信息資源提供比較重要的窗口。除了一些基本的內部組織介紹、活動信息、文化團體、文化項目介紹、非遺產項目展示以及在線咨詢等之外,網站還可以嘗試建立關于大眾文化的相關信息機制,保證人們及時了解公益性文化活動信息,有選擇地參與文化活動;也可以在網站上設置活動查詢系統、人才展示平臺、在線注冊系統等,向社會公眾提供及時和急需的信息,比如公益文化賽事的具體名稱、地點、時間以及聯系方式等,利用現代科技手段,把“賽后信息”轉變為“賽前信息”,真正滿足人們的知情權、參與權及選擇文化的權利[6]。(四)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新功能。微博和微信等信息平臺自出現以來大受群眾喜愛,發展極為迅速。如果說群眾文化工作網站屬于數字文化中心的一種基本配置,那么這些移動終端的開發和利用就屬于一種特色服務。積極開發利用微博與微信公眾號等,及時向公眾關于文化服務的具體信息,才可以使網站得到有效擴展,更加輕松、有效地傳遞信息、提高效率。

五、結束語

在全新的數字時代歷史背景下,怎樣把群眾文化與數字網絡有機結合起來,做到有序開發、科學利用,是當前群眾文化工作者的一項重大任務。群眾文化工作者一定要加強學習,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斷提升自身業務水平,才能充分利用數字網絡更好地開展工作,向群眾提供滿意的服務;要勇于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和新挑戰,堅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探索新途徑、開創新局面;不斷推動群眾文化事業更快更好的發展,才能增強文化自信和社會進步,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參考文獻:

[1]程芳.互聯網時代的群眾文化發展芻議[J].大眾文藝,2017(30).

[2]張娜.互聯網——群眾文化發展的新平臺[J].青年文學家,2015(13).

[3]岳奕葒.互聯網時代讓群眾文化之光照亮年輕人[J].參花:下,2016(2).

[4]鄧軼帥.構建網絡平臺在促進群眾文化中的作用[J].華章,2018(1).

[5]韋南屹.淺談新形勢下如何促進群眾文化發展[J].現代經濟信息,2015(11).

[6]孔凌媛.網絡環境下群眾文化的發展[J].北方文學旬刊,2016(9):147-148.

作者:蘇君燕 單位:山東省泰安市口腔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