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強市發展的新聞傳媒業探索

時間:2022-03-12 11:09:02

導語:文化強市發展的新聞傳媒業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化強市發展的新聞傳媒業探索

1.實行新聞傳媒與新信息、新技術的融合戰略。電子信息技術對文化藝術及傳媒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在物質生活逐漸豐富的同時,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通訊衛星、數字媒體、電子技術等先進信息技術的運用將影響媒體的變革乃至整個社會生活的變化。應該說,信息技術與新聞傳媒的融合越來越緊密??删椭貞c而言,在傳媒業發展相對滯后的情況下,與傳媒產業密切相關的信息產業卻得到了較好的發展。近年來,重慶市信息產業增加值每年以高于GDP三倍的速度增長,通信服務業對全市服務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8%[3],經過幾年的推動和扶持,重慶信息產業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重慶傳統的資訊傳媒產業與東部有差距,但是在以互聯網為主的新媒體技術與產業上,重慶與東部、中部幾乎處在同一個發展水平上,可以說新媒體技術為重慶傳媒資訊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歷史性的機遇,因此利用并且發展以互聯網為主的新媒體技術,打造新媒體資訊產業非常關鍵。這里包含兩個方面的問題,一個是傳統的傳媒資訊產業,如何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尤其是互聯網技術登上新的臺階,并且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比如傳統的報業如何實現真正盈利性的報網互動等;一個是以新媒體技術為基礎的新興傳媒資訊產業如何發展的問題。筆者認為,新興傳媒資訊產業一開始就要建立在充分的市場機制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新技術新體制,抓住重慶列入“三網融合”的第二批試點單位的契機,發展三位一體的新傳媒技術。2010年4月,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與重慶市政府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建長江上游新聞出版中心,第二個國家數字出版基地正式落戶北部新區。基地以“園中園”方式在北部新區高新園設立,將在署、市合作框架下,實行管理主體、運營(服務)主體、發展主體、行業監管主體四位一體運作機制?;貙⒅攸c打造十大產業:數字圖書、數字報刊、互聯網出版、手機出版、數據庫出版、按需出版和數字印刷、網絡游戲動漫、數字音樂、數字教育、跨媒體復合出版。

2.實行新聞傳媒與新區域、新領域的融合戰略。以新聞傳媒為先行搶占文化產業的高地,在拓展發展區域方面,湖南傳媒集團除向國內的區域發展外,還加強了國際文化交流與合作。比如,湖南廣電成功開拓了美國、加拿大及東南亞市場;湖南出版向美國、加拿大、英國、韓國等地輸出了多種外向型圖書;湖南動漫產品走進了亞、歐、美三大洲的36個國家和地區。在搶占新領域方面,湖南新聞出版業已實現紙、磁、光、電、網多媒體發展,處于全國領先地位。湖南日報報業集團成為“報網融合”發展的盈利者,將旗下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網站等整合構建一個覆蓋報紙、網絡、雜志、手機、網絡電視、戶外廣告等多形態互動營銷的全媒體信息服務型平臺。對重慶而言,要拓展新聞傳媒發展新區域,一是要結合重慶地域實際,向區縣拓展,向規模要發展。由于行政體制上的關系,重慶有40個區縣,絕大部分區縣都擁有報紙和電視臺,但由于無正式刊號、頻率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市場化發展程度極低。因此,重慶四大國有文化集團要通過市場、資本、業務多種形式與區縣合作,向深度和廣度開拓。在發展新領域方面,要按照優勢優先的原則,壯大做強優勢產業,促進我市新聞出版業、廣播影視業向立體式、集約型方向發展。在發展新產業方面,重慶要加速發展新興產業,當前特別要抓好數字電視的推廣和新介質媒體的發展。此外,要積極承接印刷復制業等產業轉移。

3.實行新聞傳媒與新渠道、新業態的融合戰略。除了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渠道之外,隨著數字化技術的運作,網絡新渠道催生了網絡報紙、網絡雜志等新業態的網絡媒體,手機新渠道催生了手機報新業態的手機媒體。除了這些渠道之外,我們要善于利用早已出現的兩種最新的信息傳播渠道:數字標牌和微博客。數字化時代已經改變了我們的溝通方式。在當今時代,數字標牌(DigitalSignage)能即時傳達信息,也能即時更換信息,因此已經被應用于世界各地的公共部門機構,并正在此領域迅速增長。當世界進入web2.0應用時代,微博客的發展使得人們的網絡生活更為豐富多彩。微博客不只是開創了人際傳播的新模式,它還開辟了信息傳播和企業營銷的新的網絡陣地,而且它對突發事件傳播具有得天獨厚的速度優勢,一些傳統媒體已在尋求與之融合的發展之道[4]。在新業態方面,要搶占信息傳播的話語權,新聞傳媒要開辟的全市黨報發行網、有線電視網、圖書連鎖網和電視零售網、手機傳播網、互聯網及網吧連鎖網等六大網絡,借助新的網絡渠道,實現優化的配置和整合。

4.實行新聞傳媒與新支柱、新資本的融合戰略。傳媒資訊產業同其他產業一樣,其產業競爭必須經過三個階段,即產品競爭階段、品牌競爭階段和資本競爭階段[5]。目前重慶的傳媒資訊業尚處在產品競爭階段,其傳媒資訊產品并沒有形成品牌競爭優勢,如重慶報業市場只是幾大都市報的產品競爭,而沒有形成一家獨大的品牌優勢的原因。然而即使某一傳媒資訊產品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優勢,而沒有資本力量的介入,不進入資本市場,其仍然難以形成跨越式的發展。上市是媒體資本運作一個重要途徑。在湖南,隨著電廣傳媒在全國的率先上市,到2010年,湖南已經上市的文化企業達到4家,居全國第二位,特別是湖南天舟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交易,成為我國民營出版傳媒第一股。重慶第四次黨代會提出,要將“扶持民營企業發展作為一項戰略任務來抓”,這對包括新聞傳媒業在內的文化企業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重慶新聞傳媒業應深入思考,如何利用好民營資本與新聞傳媒業的經營性部分進行充分的融合發展。過去,由于重慶文化事業低層次均衡發展,縣縣點火,鄉鄉冒煙,形成“小而全”的格局,資金不足,技術落后,企業規模小,將很難與發達地區文化產業抗衡。所以,對于重慶來說,當前應以體制、機制改革為突破口,形成以城市大型產業集團為骨干,區縣、鄉鎮中小型文化企業相配套的產業格局;要加快組建大型文化產業集團的步伐,通過整合城鄉優勢文化資源,“做大做強”企業,增強文化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對新聞出版、圖書發行、文博展覽業、文化娛樂業,應以龍頭企業為核心,以資本為紐帶,通過利益共同體吸引眾多單位包括區縣鄉鎮甚至文化大戶加盟,采用聯合、兼并、股份制等各種形式,形成實力雄厚、競爭力強的文化產業集團,并積極推動和深化文化傳媒企業上市融資。惟有做大做強了,才會反哺內容生產,反哺信息傳播,為打造文化強市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本文作者:張振中工作單位:合川區新聞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