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策略與實踐

時間:2022-07-20 11:37:57

導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策略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策略與實踐

【提要】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針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也逐漸加強,創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方式勢在必行。文章以余杭紙傘為例,探究其與現代商業模式結合進行創新式傳承的策略并進行實踐。實踐證明文章中以余杭紙傘為例進行的商業設計研究有助于文化傳承,并獲得了較佳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可幫助非物質文化遺產激發生命力,獲得更好的傳承。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商業模式;傳統文化

一、背景

傳統文化價值巨大,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將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商業相結合、將傳統技藝與現代商業相結合的項目力求激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力,使現代商業模式融入到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當中,以商業等多種手段激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使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具生命力并獲得更好的傳承與發展。余杭紙傘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同時也有極其開闊的市場空間。當前,傳承人創辦“紙傘之家”品牌,并在政府的扶持下開辦“余杭紙傘”展覽館(位于浙江省瓶窯鎮)。本研究在此基礎上以余杭紙傘為例將傳統與現代進行結合,以現代商業模式賦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創新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策略并進行實踐,賦予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加強大的生命力。

二、過往研究成果及評述

近年來,國家加大對傳統文化的發掘,針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力度也逐年增加,相關研究成果也不斷出現,這些研究成果對傳統文化創新傳承與發展起到了指導作用。王淼(2020)在《大運河傳統文化在商業街區品牌運營中的傳承與創新》一文中指出,將傳統文化在商業運營中進行傳承與創新需要把握傳統文化的核心,將傳統文化引入商業運營以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張海林和周琪(2018)兩位學者基于鄉土傳統手工藝日漸失衡的背景,在《區域文化背景下山西手工藝民間剪紙的困境與復興》一文中提出應將傳統文化融入生活,使其與時代的發展保持一致,并從傳統工藝品結合現代技術、創作內容契合現代生活、傳統技藝融入現代藝術設計三個方面提出了傳統文化的復興建議。陳璐(2017)在《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商業展示設計中的應用探討》一文中指出,將中國古老的傳統文化引入到現代商業展示中去,將古老文化與現代文明結合起來,碰撞出火花,這是現代商業展示中廣泛使用的展示手法。

三、主要研究內容

(一)余杭紙傘的傳承背景研究

余杭紙傘作為傳統生活用具已扎根江南地區230余年,曾一度成為當地人不可缺少的雨具,但因工藝繁雜、人工成本高且利潤低等原因,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逐漸被鐵骨、鋼骨傘取代。2006年,在余杭區政府的政策扶持下,余杭區瓶窯鎮塘埠村劉有泉老人與其他幾位制傘手藝人一起成立雨傘合作社,開始復興余杭紙傘。余杭紙傘第三代傳承人劉偉學老師在高校畢業后致力于保護與傳承余杭紙傘,跟隨祖輩專心學習傳統紙傘制作技藝,并將所學美術專業知識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中。他們在傳統油紙傘設計的基礎上融入現代元素,成立“紙傘之家”設計工作室,并在政府的支持下籌建余杭紙傘展覽館(位于浙江省瓶窯鎮)?!拔蚁M垈愕膫鞒胁⒉粌H僅是物件的簡單傳承,而是一種文化或者說是一種潮流的延續。”在與劉老師的溝通中我們了解到,他希望余杭紙傘不是止步于工藝品,而是能夠回到平常人的生活,成為一件生活中平凡而美好的物品。筆者相信這也是每一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者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初衷。

(二)基于SWOT模型的市場研究

優勢與劣勢分析(SW):余杭紙傘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同時也具有極其開闊的市場空間?;谠撌袌隹臻g存在空白的局面,“余杭紙傘”可以發揮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館的作用,并將傳統與現代進行結合,賦予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更加強大的生命力。機會與威脅分析(OT):余杭紙傘作為一項地域性較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由于市場空白因此有更多的發展機會,但同時也面臨一定的威脅。

(三)余杭紙傘傳承的商業研究及實踐

1.服務系統設計在現代商業模式背景下,基于用戶體驗地圖,筆者根據B端和C端用戶區別,進行“余杭紙傘”展覽館的服務系統設計,將展覽館定義為一個集紙傘及其衍生品展示銷售、紙傘租賃、DIY體驗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課程為一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空間。在紙傘及其衍生品展示銷售服務方面,面向B端用戶提供大規模紙傘定制及衍生品定制服務,面向C端用戶提供余杭紙傘成品(或半成品)及相關文創產品。在紙傘租賃服務方面,面向B端用戶(主要包括影樓及攝影相關用戶)提供制作精美的紙傘租賃服務,面向C端用戶提供制作精美的紙傘租賃及拍攝指導服務。在DIY體驗服務方面,面向C端用戶提供有關余杭紙傘的簡單制作體驗及DIY創新服務,拉近普通人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之間的距離。2.商業模式設計“互聯網+”是現代商業模式的新潮流,將這樣的商業模式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結合往往能獲得較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基于這樣的判斷,筆者以B2B和B2C的模式進行商業設計,兼顧線上與線下進行運營,將傳統技藝與現代商業相結合,注重新形勢下傳統技藝的繼承與創新以重新構建服務和產品,努力在傳統和現代審美之間找到平衡,使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更富生命力,最終達到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研究產生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實踐經驗在一定范圍內有助于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本研究中進行的商業設計和實踐雖然是針對余杭紙傘而進行的,但在針對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商業設計時也應遵循相應原則;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藝流程的前提下進行生產和經營等商業舉動,多方齊下幫助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傳承。

參考文獻

馬盛德2014《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中的相關問題》,《藝術設計》第2期。

陳璐2017《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商業展示設計中的應用探討》,《明日風尚》第13期。

張海林、周琪2018《區域文化背景下山西手工藝民間剪紙的困境與復興》,《包裝工程》第18期。

王淼2020《大運河傳統文化在商業街區品牌運營中的傳承與創新》,《市場論壇》第7期。

作者:郭和睿 胡堅 王賽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