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現狀和對策
時間:2022-11-14 10:33:57
導語: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現狀和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校體育文化作為高校特有的文化現象,是校園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社會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對社會的發展起著推動和促進作用,因此高校體育文化建設意義深遠。本文通過查閱文獻資料等方法對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內涵、功能以及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分析研究,為高校體育文化建設提供理論和實踐參考。
關鍵詞:高校;體育文化;建設文化建設
作為國家持續發展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的重要途徑。中國作為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的國家,文化底蘊更應彰顯國家的綜合國力,從中央到地方的重要文件多次提及文化體制改革,顯示了國家對文化建設重要性的再認識,備受關注。因此高校體育文化的建設也面臨新的發展和機遇,對于高校體育文化建設具有時代史意義。
1高校體育文化的內涵
高校體育文化是由社會文化、高校文化、體育文化三者的有機融合,在特定的社會政治經濟條件下相互作用產生的特殊的文化現象。它集思想性、物質性、實踐性于一體,以高校為主要空間,以師生為主體,以豐富多彩的體育項目及活動為主要內容,反映新時代的大學生特有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對社會文化特別是高校文化產生深遠的意義,高校體育文化以其深刻內涵和廣闊的外延伴隨著社會文化更新而發展。
2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功能
2.1健身功能。高校體育文化作為高校中特有的文化現象吸引了廣大師生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在參與體育鍛煉的過程中使機體的呼吸系統得到改善,血液循環加速,心臟功能得到提高;促進了學生骨骼、肌肉的生長發育,使體格、體型更加健壯完美;適宜的體育鍛煉能調節機體的心理機能,緩解不良情緒;改善和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提高機體抵抗力,充滿活力。2.2教育功能。高校體育與其他課程相輔相成,具備身心、審美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可以彌補其它學科教學的不足。高校體育有利于學生學習體育知識、提高身體機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社會適應能力,對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高校通過開展形式各異的體育活動積極鼓勵大學生參與其中,通過組織、參與體育活動或賽事培養了學生組織能力和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提高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及協調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潛移默化的接受著教育,影響學生不斷積極進取、培養高尚道德品質,形成集體觀,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2.3社會功能。高校作為精神文明傳播和弘揚的重要場所,對學生個人的熏陶、對周圍社會體育文化的輻射,影響范圍廣、輻射程度深,其文化傳播功能具有得天獨厚、無法比擬的優勢。高校體育文化通過體育課、課外體育活動等多種形式影響學生的體育興趣、鍛煉習慣,對個體、家庭、和社會體育都產生重要的作用。良好體育行為對體育文化建設、精神文明建設起到積極的作用。2.4窗口傳播功能。高校運動隊通過參加比賽展示了學校的精神風貌成為學校宣傳的窗口之一,通過體育賽事這一窗口不僅展示了學校的體育競技水平,間接反映出學校的體育文化,對于提升學校的知名度和樹立學校良好的社會形象具有積極的意義。高校體育文化作為高校教育形式的有效途徑,通過參與、觀看比賽提升學生體育道德認知,把在學校中習得的豐富的體育知識、形成的科學的體育鍛煉方法及習慣影響周圍的人群,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對推動發展和傳播體育文化有著重要的社會意義。2.5娛樂功能。高校體育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眾多的體育項目產生的愉悅感受不同且結果充滿懸念具有不可預測性。高校師生根據興趣愛好和特長置身于自己喜愛的體育活動,愉悅了身心,消除疲勞和煩惱、減輕心理壓力,保持了積極樂觀的情緒。豐富的體育項目不僅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釋放學生在學習中的壓力,進一步豐富校園文化生活。
3高校體育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高校擔負著為社會培養人才的重任,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濃厚的文化氛圍,高校體育文化的建設也隨著高校建設而逐步發展。目前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注重程度不高、基礎相對落后。3.1功能性弱,建設缺乏特色。由于眾多因素,長期的教學管理造成體育的任務僅僅是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對學生體育意識、品德、素養的教育膚淺,造成學生在體育鍛煉中產生與體育道德、精神相背離的不良行為,缺少有效的組織和科學指導,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發展,達不到參與鍛煉的行為效果。沒有真正發揮出體育文化活躍因素,沒有充分結合本校特有的體育傳統、充分考慮本校的辦學理念、培養目標及社會功能、考慮本校的規模、所處的環境及地域差異等多方面的綜合因素,進行設計體育文化建設的思路。要真正發揮高校體育文化的巨大影響力去影響提升高校文化建設,進而推動社會文化的大發展。3.2基礎設施薄弱,缺乏物質保障。器材、場館等體育設施作為體育活動的物質基礎,體現了高校體育文化的建設水平。近年來,由于國家擴大高等教育的規模,高校的擴招,學生數量的大幅度提升,導致原有的場地、器材設施缺乏,影響體育文化目標的順利實現。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學校的基礎建設來源于國家對高校的財政投入,由于體育方面的財政投入等客觀因素的制約,大部分高校體育設施的建設還處于相對薄弱的狀態,制約了高校體育設施建設,進而影響到高校體育文化的發展。3.3整體意識淡薄,制度亟待完善。目前,大部分高校將體育課設為基礎課,體育活動較為豐富、體育鍛煉氛圍較為濃厚,但由于人們的價值觀等因素的影響普遍存在對體育課程的重視不足。雖然奧運會、亞運會、全運會在國家層面上逐漸重視,國民對體育的認知逐步提升,但是任然滯留在強身健體的層面上,鮮有高校將體育文化建設置于學校的必備工作之一。高校體育制度是體育文化活動富有成效開展基礎,是協調相關職能部門促進廣大師生參與體育活動順利進行的保障。雖然國家針對學校體育頒布了法規性文件,高校針對體育文化的建設也制定了相關的制度,但是存在執行、落實制度不到位、形同虛設的現象。3.4課程建設有待完善,評價機制亟待改進。由于考慮安全、管理、經濟、操作難度等各方面的因素,高校體育課程的內容設置局限在范圍小、易管理、經費少、好控制的狀態,造成高校體育課程內容單一、項目少,缺乏互動性、娛樂性,不能滿足當代大學生的體育鍛煉的需求。課程內容的單一性不利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終身體育意識的培養、科學的體育觀的形成,限制了高校體育文化精神層面的建設。體育考核是評定體育教學效果常用的方式。長期以來,傳統理念對體育認識的片面化、現代社會對追求體育成績的功利化,導致體育測評時以學生的體育技能和身體素質作為考核的主要手段,決定學生的體育成績好壞挫傷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影響體育文化氛圍的形成,阻礙了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意識、科學的鍛煉習慣和體育精神。
4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對策
4.1加大高校體育設施建設力度。高校體育文化的建設是以體育設施為依托,高校為保障基本的體育發展需求應逐步增設體育硬件設施的建設,營造積極的體育運動氛圍,確保師生的體育鍛煉、體育賽事的需求。體育場館作為高校標志性建筑物之一,是體育文化的載體,對體育文化知識的傳播具有潛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其建設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高校應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本校體育場地設施,物盡其用發揮現有體育設施的功能,提高運動環境調動師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推動體育文化建設的良性發展。高校應充分合理利用本校標志性建筑物的吸引力,特別是標志性體育場館進行具備體育賽事,推動體育文化建設氛圍。4.2健全組織領導機構,完善高校體育規章制度。高校體育文化建設要取得一定的成績,需要在相關部門領導充分認識到體育文化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各職能部門大力配合,加強組織機構的建設,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實質性的建設工作。規章制度的完善是保障落實體育文化制度的基礎條件。要保證高校體育文化建設從根本上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滿足師生的體育鍛煉需求,需要從根本上對體育規章制度進行深化改革。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和終身體育的意識,促進學生適應社會的發展,才能從根本上促進高體育文化建設,推動社會文化大發展。4.3加強體育意識教育,樹立正確的體育觀。體育作為高校師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科學是高校日常行為舞臺中的亮點,為社會經濟的發展創建了平臺,已逐步融入到現代社會生活中。高校體育對于樹立正確的體育觀,保障體育的健康發展尤為重要。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要加強與德育、智育、美育、勞育的橫向聯系,發揮體育獨特功能,彰顯體育的魅力,培養學生正確的體育觀;加強與終身體育、快樂體育等縱向的貫穿教育,使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和觀念為培養學生成為適應現代社會的綜合型人才而奠定基礎。4.4加強體育課程建設,深化體育課程體系改革。體育課程是高校體育文化傳播的最基本形式,是高校體育文化呈現的重要的方式。高校通過優化課程結構滿足學生的體育運動需求,培養學生科學的體育鍛煉意識和終身體育的習慣,推動學校體育氛圍和體育文化建設。要改變傳統的體育教學理念,以學生為本的服務意識,確立學生體育鍛煉與學習的主體地位,展現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理念。要進一步開放思想深化高校體育課程體系改革,從制度上保障高校體育運動的基礎設施和政策體系,塑造輕松愉悅的體育運動氛圍,促進學生良好的體育意識和素養,激發師生鍛煉的積極性。
5結語
高校體育文化建設作為高校文化建設的重要環節,是展現高校特色的平臺,是推動高校體育建設實現體育教育目標的重要途徑,高校體育文化建設其功能價值將超出人們對體育的傳統看法,其意義會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展現出來。
參考文獻:
[1]龔德貴.論體育文化與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3(2):170-172.
[2]陸青.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0(4):114-115.
[3]王建民,郭平.試論高校體育文化建設[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0,23(4):538-539.
[4]馬萬鳳,徐金華.試論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特征及其功能[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26(4):508-510.
[5]王艷云,左成.探析我國高校校園體育文化[J].北京體育大學報,2006,29(9)1177-1184.
作者:魏振 單位:威海海洋職業學院
- 上一篇:美聯儲貨幣政策對人民幣匯率影響
- 下一篇:現代企業文化建設創新途徑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