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語教學與外國文化教育

時間:2022-12-19 02:40:24

導語:高校外語教學與外國文化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外語教學與外國文化教育

一、引言

每一種語言都與某一特定的文化相呼應。同時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及特定的思維模式走向。然而文化之于語言也是有著深遠的影響,絕不是單單指文化是語言的載體那么簡單。語言和文化的聯系運用能使我們在不同的情境中得心應手地進行交際和溝通,在外語教學中,文化作為一個基本教學內容可以出現在語言教學中。

二、語言與文化之間的關系

語言是文化的組成部分,是社會文化習得的一部分。人類思維的過程或結果體現在語言的詞匯和語言的架構里。語言詞匯中除一部分核心詞匯外,主要蘊含在文化信息、反映人類社會文化生活的工具。我們在英語的學習與研究中不應該只針對于課本中的知識,更應該注重于語言中的文化了解與研究。

1、語言與文化間的關系

學習一種語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交際,這一點是不可否定的。而是不是記憶了大量的詞匯、短語、句型就意味著能夠正確使用這種語言進行交際了呢?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就真正學到語言了呢?實踐告訴我們,答案是否定的。由于人們生活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下,非言語交際都帶上了民族的獨特性,具有很大的文化差異。文化交流的非言語交際方法進行交際,求同存異通過比較分析發現自己與對方不同文化間的相同與相異之處。準確地說,學習、掌握、并能夠正確使用一種語言就意味著同時了解、精通這種語言的文化。學習外語的根本目的在于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操不同語言的社團里的人進行文化交際。

2、不同文化中的語言表達方式不同

英語與文化相結合學習的這種創新只是我們前進的一小步。我們要在同一方面進行不同創新,更要在不同方面進行創新。詞匯作為句子的組成成分在語言中是僅次于字的基本單位,同時詞匯的差異也更能體現語言的差異。對待同一件事情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思想,自然有不同的詞匯及語句來表達。不同文化中運用詞匯所體現的含義,價值,意義都有所差異,這就是文化帶來的深遠影響。

3、語言和文化的相互影響

在這個國際化的世界,交流越發重要,而英語也越發重要了,只有交流才會帶來強大,帶來發展。而中國在近幾十年的確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方面都發展得很快。但是,不容置疑的是我們有很多方面比西方國家落后,所以我們需要向國外學習,我們需要交流經驗,所以我們需要語言這個平臺,我們需要英語這個工具,為我們的國家的繁榮與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而現在隨著各國的發展,新生的小語種越來越多,而我們需要的是了解,當一種文化發展起來,必然有它發展的理由,所以作為新生代的我們需要學習,需要去研究,需要去開闊新的文化。所以現在我們的學習也越發受更多人的矚目。文化的差異通過語言來展現,語言并不僅僅是一種冰冷的符號,通過灌注了民族思想與文化,自然也就變成特色文化的一部分,同時也通過文化自身將這種民族的文化流傳開來。透過一個民族的語言層面,看見的不僅僅是人們賦予它自身的含義,更加顯現出這個民族甚至這個國家自身多彩豐富的文化底蘊與藝術形態及民族思想。由于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不同的文化自然會呈現不同的文化形態。這種文化形態的差異反映到語言層面上,則表現為語言差異。對待同一個問題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和習慣,通過這些習慣能夠了解這個民族的主張和民族風格及其自身的傳統邏輯思維方式。就像對某個人的贊賞,中國人會含蓄的表揚避免直接以本意直接表達所造成的尷尬,這體現中國人民具有溫婉含蓄的處事作風以及婉轉含蓄的思想理念。而西方人則是會直接夸獎他人,同時對于他人的夸獎也會欣然接受。這顯示了西方率直坦誠的民族風格。通過比較可以看出當我們跨越文化去研究某些問題時我們絕對不能以本國文化為依據來考察語言的差異,這只會把我們導入錯誤的盲區,遮蔽語言真實的美感和理念,就像被翻譯成英語的古詩,那些字字珠璣的詩句對于外國翻譯者來說根本別無差別,所以少了這份推敲的詩自然就沒有其本身的韻味與意境,只是一個死板的文章,毫無新意。同理我們翻譯的外國作品也缺少對文字與文化的聯系,真可謂是文化交流上的一個瑕疵。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將文化與語言結合,運用當地的文化和視角去賞析文字里所包含的含義,這樣才能使文化間自由的溝通使人們更好的了解文字所帶來的文化內涵。對于擁有五千多年歷史的中國來說,封建制度的影響是十分明顯的,等級制度深入人心,對于老幼尊卑都有著明確的文化約束。在封建主義時期中國十分注重親屬關系,同時講求等級制度并對禮儀進行細致的規范,所以才會有這么多的親屬稱謂以及職稱,這種嚴格的區分導致了漢語的復雜化。然而西方則認為年齡界限并不可以阻擋人們追求平等的渴望,他們認為能力及權威才是衡量一個人的重要標志,所以單是在親屬職稱上就沒有漢語那么麻煩。發達的詞匯含義及大量的相近詞匯造就了漢語的神秘與獨特的韻味就像一片幽林讓人執著的探索同時感嘆于他的神秘與浩大。西方簡約易學易懂的語言形式促使他成為世界上應用最廣的一種語言,例如英語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之一,也是事實上的國際交流語言。

三、結論

語言的差異可能引起語言交流時的不便和誤解。是最重要的文化傳播工具,同時文化在語言的調整和發展中也有很大影響。想要學好一門語言,需要有充足的時間、足夠的精力和毅力。他們都無法獨立在對方之外生存。同時,因此,學習不同國家之間文化的差異是非常重要的。將有利于不同國家或地區的人們解除溝通障礙。要想完成自己學好一門語言的夢想,在我們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要抓住一切機會加深對文化的了解,為學好語言,培養跨文化交際的語言能力打下堅實基礎。學習英語的人數龐大,越來越多的人對英語感興趣,各個高校的學生花在學英語上的時間及精力都是相當多的。不學好英語就不能真正讀懂英美文化,因為文化和語言是相輔相成的。到了大學更不應該因為懶散而疏于對于英語的學習。高校才是真正可以運用英語與世界交流溝通的有效舞臺,高校英語也會向著這方面發展,對于口語的重視就是很好的證明。這讓我們不再限于應付考試的死記硬背,更多地考驗我們的語言運用與表達能力。這讓我們遇到外國友人時能進行很好的交流,并從交流中學到外來文化的精髓。

作者:陳晨 單位:吉林財經大學公共外語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