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傳統文化教育重要性分析
時間:2022-08-20 09:36:24
導語:高校傳統文化教育重要性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發揮課堂主要陣地,打好傳統文化教育基礎
每一名輔導員都承擔一定學時的思政課,要利用好、發揮好思政課堂的作用,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到思政課堂。要在課堂充分挖掘和學習傳統文化中的各種優秀成果及歷史,打好傳統文化教育基礎,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傳統文化教育,給他們的人生奠定、注入堅實、長足的發展基礎和動力,最終達到傳統文化融入他們的精神世界的目的。在課堂上采取師生互動等教學方法,讓學生在互動中了解更多的傳統文化,這樣一方面可以活躍課堂氛圍,緩解枯燥的狀態;另一方面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參與到教學中來,表達自己對傳統文化的感受及觀點,切實提高傳統文化教育內容的課堂吸收率。同時也可以通過課堂上引入古典故事、古人的名人軼事,從而學習了解古人的精神、文化等,這樣不僅了解了相關的文化還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傳統文化的積淀。
二.發揮學校主要陣地,加強校園傳統文化建設
學校作為學生生活、學習的主要陣地,所以學校這樣的育人環境,要堅持從校園傳統文化的建設[3],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傳統文化建設,從而能夠真正發揮校園傳統文化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重要作用。學校可以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比方說走廊、教室、宣傳欄等來布置傳統文化內容,從而營造多角度、多方位、立體化的傳統文化氛圍,讓學生零距離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F在很多學校都會有“井蓋文化”,通過在井蓋上繪制圖畫來體現校園傳統文化,譬如井蓋上畫上一把古典樂器、寫上一首古詩、描摹古人的山水畫等,使學生低頭的不經意間就能看到、知道、學習到,得到文化的熏陶。學校還可以把傳統教育寓于整個校園文化、學校環境之中,每天利用校園廣播等平臺播放關于傳統文化的詩詞歌賦。學校積極開展相關的素質教育,學生可以利用早自習、課余時間等,廣泛開展傳統文化活動,例如:“漢字聽寫大賽”、“古詩詞背誦大賽”等,同事可以同學學校宣傳欄、櫥窗等宣傳櫥窗等布置有關中華傳統美德的圖片、警句、詩詞歌賦等,以此來營造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4],讓學生在這樣的文化氛圍內得到精神上的熏陶,提高自身的傳統文化修養及內涵。
三.開展系列主題活動,延伸傳統文化教育思路
高校教師、輔導員可以結合大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工作實際,在中國的傳統節日、紀念日中開展一系列具有特色的主題教育活動,如進行參觀訪問、社會調查、志愿服務、社會考察、公益勞動等,從而使學生能夠主動、自覺在實踐中接受教育加強大學生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最終達到提升當代大學生的精神境界;增強傳統文化教育效果,使高校傳統文化的教育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徐川老師在他的微信公眾號中有一個專欄叫:“節日談”。例如:助殘日里談尊重、端午節里談文化等,借助了文章講傳統文化,這樣的方式得到了廣大同學的認可,在“刷朋友圈”的過程中就學到了知識。其他院校也要注重實踐活動,也可以借助各種節日開展對應主題的教育活動,堅持寓教于樂和知行統一,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體驗式、參與式活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落到實處。所以通過開展各種校園素質文化活動,讓學生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精髓,通過再繼續深挖以往的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民族傳統節日的深厚文化內涵,更深入展開相關的文化育人活動,增強廣大高校學生對中華民族文化認的同感,堅定對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的自覺性。例如:“雷鋒月”里助人為樂,開展“雷鋒伴我成長”、“雷鋒與我同行”[5]等活動;“端午節”里愛國教育,開展“包粽子送溫暖”、“一抹粽香情”等活動;“母親節”里要敬老,“我送母親一首詩”、“我為母親唱首歌”等活動。這些教育活動引導學生自覺把繼承傳統美德和弘揚傳統文化的精神相結合,真正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化于心、外踐于行,同時以節日為主線,擴大教育的形式;以傳統文化為主線,延伸教育的思路;以文化教育為主線,擴寬教育方式。
四.運用網絡作為載體,拓寬傳統文化教育視野
現在進入了網絡媒體的新時代,輔導員作為跟與學生接觸最為密切的“領路人”,更要跟上學生的步伐,充分利用新媒體的特點與優勢,握在網絡中的主動權和話語權,在將QQ、微信等作為教育學生的輔助工具,發揮其最大的優勢的同時,也要緊跟時代潮流,使用學生熱衷的上網方式拉近與學生的距離?,F在網絡盛行直播、抖音小視頻,其實學生的這些愛好在合法合理范圍內并不會對周圍產生不良影響,可以不用抱著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學生中的“網紅”,不要去制止他們的行為,反而可以利用這樣的平臺對學生進行教育。輔導員也可以開直播,也可以利用這樣的平臺宣傳傳統文化,但前提是你所錄制、直播的內容確實能夠吸引廣大學生,用網絡流行的一句話,你確實能夠“吸粉”。這種形式其實就是網絡課堂的另一種形式,“海天考研教育機構”的一位老師,現在的“網紅達人”張雪峰,他為什么能火,很多學生說他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忽悠”,說他“忽悠”,其實是對他的一種稱贊,因為他能夠通過各種吸引學生的幽默語言將考研需要注意的事項、問題,結合各類段子講出來,用最生動的方式記住你該知道的內容,讓你聽的過程中捧腹大笑,笑的同時記住了重點。這樣受學生歡迎的“段子”,學生們利用發達的忘了傳到網上,從而一傳十十傳百,自然得到越來越多學生的認可。他這種運用“快樂學習法”的方式讓學生去學習、接受知識、內容,勢必會事半功倍。所以,現在的媒介很多,就需要我們去發現、去挖掘,通過更有效的方式去激發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才能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6]也曾在多個場合展現出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從在孔子故鄉曲阜參觀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到“五四”探望國學泰斗湯一介;從政治局集體學習縱論傳統文化與國家軟實力,到在北師大考察時明確反對“去中國化”;從外事活動中闡釋中華文明與海外文明的交流互鑒,到萬米高空的專機上倡導學古詩文經典……處處展現出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賦予了中華民族偉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我們今天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大力傳承發展中華優秀文化,堅定文化自信,擔當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也強調,新時代呼喚著杰出的文學家、藝術家、理論家,文藝創作、學術創新擁有無比廣闊的空間,要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這就更要求我們作為高校思政教師、輔導員---大學生思想的引路人,要充分發揮傳統文化對大學生的熏陶和引領作用,以優秀傳統文化為根基,深入領會傳統文化內涵,充分發揮傳統文化渲染作用,在工作中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培養出更多優秀的當代大學生,去繼承和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傳統文化視域下創新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育人模式[J].老士翠.職業技術2017(05)
[2]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理論課融合的教學模式探索[J].楊漢民.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3(03)
[3]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J].姚家春.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6)
[4]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藝術教育傳承的途徑簡析[J].李燮.四川戲劇.2016(01)
[5]試論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的過程[J].方依依.法制與社會.2016(09)
[6]高校依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與實踐[J].韓建華.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04)
作者:劉雅 單位:天津職業大學
- 上一篇:新農村建設財務會計問題及對策
- 下一篇:中華傳統文化教育適應性研究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