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資源開發與可持續發展研究

時間:2022-01-07 11:37:30

導語:文化旅游資源開發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化旅游資源開發與可持續發展研究

摘要:隨著當今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旅游業正逐步發展起來,成為來勢迅猛的“朝陽產業”,而現代旅游更是一種大規模不同文化的交流,它使人們在關注景觀的同時,傳遞著深厚的文化。如今隨著古代絲綢之路的復興,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而甘肅省金昌市作為絲路經濟帶上的重要節點城市,依托自然景區和文化遺跡的同時,加快了生態文化旅游的發展。在第三產業中,將探索產業創新的途徑,為提升生態建設和綠色發展付出努力。同時通過對旅游資源開發與旅游業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雙向互動關系的研究,旨在優化金昌市文化旅游資源開發、生態環境保護策略,以期促進金昌市旅游業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金昌市;文化旅游資源;可持續發展

一、絲路明珠——金昌

(一)金昌市旅游發展地理區位背景。金昌市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城市,具有地理上的優點。以鎳、銅和其他有色金屬的開采和冶煉為重點,是一個以礦產資源為基礎的工業城市,素有“中國鎳都”之稱。金昌位于甘肅省河西走廊中心區,祁連山北麓,巴丹吉林沙漠南端,東臨武威,西為張掖,南靠青海,北與內蒙古阿拉善右旗相接,總面積8896km2。常住人口470000人,漢、回、土、藏、滿、東鄉、裕固、朝鮮、蒙古、高山等30多個民族,它不僅是有色金屬的蘊藏地,旅游資源也豐富而獨特,具有發展旅游業的基礎。2015年2月至今被中央文明委評為“全國文明城市”。(二)金昌歷史文化演變。歷史文化對促進城市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可以充實、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早在4000多年前,人類的祖先們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創造出了舉世聞名的沙井文化,留下了新石器時代的鴛鴦池、二壩、三角城等遺址;西漢武帝起先后在這里設置番禾、驪軒、顯美、焉支等諸縣,元代設置永昌路,明代設置永昌衛,清朝時改永昌縣。新中國成立之后,沿用“永昌縣”的名稱。這個城市在1981年建市之后,分為金川區和永昌縣。

二、金昌市文化旅游發展概況

金昌市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和眾多的文化遺址。目前已經發現200多處:有新石器時代的鴛鴦池、二壩遺址、三角城遺址,西漢時期的驪靬遺址,漢、明長城和為數眾多的漢墓群和唐代的圣容寺塔;有“冀鐘鼓之聲以振文教”之意的明代永昌鐘鼓樓;有富有傳奇色彩的驪靬文化資源,還有中國最大的人為開采礦產后形成的露天礦老坑為主體的國家礦山公園等,這都是人們旅游休閑度假的好地方。(一)永昌鐘鼓樓。永昌縣城中心十字路口有一座雄偉的古代建筑物——永昌鐘鼓樓,它是永昌人文歷史的象征。古樸典雅,莊嚴厚重,俯視著蕓蕓眾生,也記錄著歷史的煙云。它始建于明代萬歷十四年(1586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是國務院批準的全國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1]。樓體四面懸名家書寫巨匾12塊,樓上置大鼓巨鐘,以“晨鐘暮鼓”激勵人民,是永昌縣數百年滄桑巨變的見證。1984年省、市、縣撥款維修竣工后,它像一顆鑲嵌在河西走廊蜂腰地帶上絢麗奪目的明珠,為絲綢之路增添了光彩。(二)驪靬古城遺址。驪靬古城,是兩千多年前西漢政府為安排被俘的古羅馬軍團士兵的地方,該城位于我國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西南方向祁連山山下的一塊坡地上,相距永昌縣城10km處。發現始建于西漢時期(公元前36年),史書記載,這里是古絲綢之路的一個重要城市和軍事要塞,也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民族融合性典型城市,體現了“天人合一”的人與自然共存共生和因地制宜的和諧理念[2]。2015年,驪靬古城被批準為國家4A級旅游景點。(三)圣容寺佛教文化。距永昌縣城北10km處有一狹長山谷,稱為御山峽谷,峽谷最窄處有一座在我國佛教史里很著名的古寺院遺址,即御山圣容寺[3]。據史書記載,這座寺院里的石佛瑞像鑿制于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寺院始建于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年)。初名瑞相寺,后經隋唐和歷代重修、增建,規模宏大,氣勢雄偉。隨著歷史的演進,到隋煬帝西巡時,親筆把瑞相寺改名感通寺,到中唐吐蕃統治河西時,又改名圣容寺至今。隋唐時期圣容寺香火鼎盛,僧人過千,其情景在敦煌莫高窟壁畫和敦煌存書中有多處描繪和記載。

三、金昌市文化旅游資源評價

(一)優勢分析。1.地處歐亞大陸橋和古絲綢之路必經之路,具有建成西隴?!m新經濟帶上南來北往、西進東出的重要樞紐的區位優勢。2.文化旅游資源,尤其是金昌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多彩,文化旅游資源開發與景點景區建設初具規模,為旅游經濟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3.“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提出,為金昌文化旅游的產業化發展提供了機遇,推進了金昌旅游環境和基礎設施的改善。4.文化旅游市場進一步擴充開拓,推出“紫金賞花、驪靬揭秘、祁連攬勝、工礦探奇、鄉村尋美、沙漠歷險”六張不同特色的城市旅游名片。5.多民族交融,少數民族歷史文化資源豐富。這里不僅有眾多的歷史遺存,還保留著千差萬別的生活和生產方式,構成了獨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風情。(二)劣勢分析。金昌旅游產業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但在規模和經濟效益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特別是文化旅游的開發方面,仍有很多地方令人不滿意,例如:1.經濟落后,宏大的產業規劃、單個資本投資、旅游開發資金不足,配套住宿和運輸設施滯后。2.季節差異大,部分人工景點收益率低。3.旅游生態系統十分脆弱,旅游資源開發和保護不當。4.在旅游業的發展過程中,沒有掌握旅游商品的整合和對現有旅游項目和渠道的依賴度,沒有充分探索旅游的內涵。5.旅游專業人才結構性短缺,從業人員素質不高。

四、金昌市文化旅游可持續發展對策

(一)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導向制定旅游規劃。金昌市旅游開發應當注意旅游資源的科學合理利用使用,建立特殊的生態環境保護組織,組織相關學科專家、學者、工程與技術人員等,以整合國家環境保護政策為重點,開展旅游項目開發、建設、管理和保護綜合調查,制定配套規劃。規劃的制定應充分反映金昌市全域文化旅游資源的特性,科學地構建地區旅游網絡系統,避免盲目開發;要有綜合性長期的戰略規劃,正確處理生態保護與旅游資源開發之間的關系;根據金昌旅游景點生態保護與環境容量要求,科學確定開發利用的強度、界限和容量制定規劃;景點內外的所有建筑都要與景點景觀協調一致,避免過度的人工景觀,盡可能保護景區的自然景觀,促進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二)堅持“保護第一,開發第二”的發展原則。金昌市旅游開發項目由政府和部門主導參與,最大限度地利用企業的資本運作和市場運作模式,實現多層次籌資,加大開發力度,注重開發管理的科學性和實實在在的影響,使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綜合起來。在此過程中,一直遵循“合理保護、科學開發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對不具備開發條件的地區暫時停止開發。避免掠奪性開發,注意保護和使用資源,強調重點項目,發展重點旅游。產品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旅游業的長處,促進開發和保護,開發可持續發展的路子。(三)推出適應市場特色旅游項目?!盎貧w自然,融入文化”是現代旅游產業發展的新趨勢,這反映了現代人的需求變化,決定了未來旅游的基本趨勢和總體模式。[4]金昌市是自然景觀、歷史文化、風俗民情完美結合的旅游勝地。但在開發旅游和建設優秀旅游產業時,金昌市要依托高質量的自然生態環境,打造獨特的旅游文化,突出生態主題,跟上優化旅游產品結構的旅游開發動向,做到有重點的逐步開發。(四)加強旅游人才隊伍建設。政府積極遴選具有高度地域文化名勝研究知識的專家學者和管理人才,組建富有創意的規劃班子,鼓勵綜合組建城市主要文化旅游項目。政府引入人才獎勵機制,加強與高校及文化教育機構的合作,為文化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而進行人力資本的積累,賦予草根文化團隊建設,鼓勵培養區域文化人才和群眾群體。(五)加強文化旅游品牌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金昌,關注金昌的發展,充分展示金昌的魅力,提高金昌文化旅游資源的人氣,積極宣傳“中國鎳都、神秘驪靬、紫金花城、沙海樂園”的形象品牌。為進一步拓展資源市場和發展文化旅游產業所做的聲譽,首先,要使用市政府旅游綜合宣傳平臺,規劃和推出全國及主流媒體和主要客源為金昌的旅游產品,并推廣網站、WeChat、Weibo等新媒體。在旅游宣傳的同時,要最大限度地利用高速公路、公交車站、火車站平臺、重要公共場所及其他平臺的LED屏幕,打造全方位的三維旅游宣傳網絡。其次,加強與知名國內團隊的合作,舉辦多種地區慶典活動,打造馳名中外的品牌慶典,增強文化旅游產業的魅力。

綜上所述,文化是旅游的靈魂,包含文化意義的旅游是可持續發展的旅游。金昌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節點城市,擁有美麗和富饒的自然和文化遺跡,以生態文化和旅游為基礎,促進第三產業加快發展,推進產業項目開發、生態建設與綠色發展的升級。為把旅游資源的優點轉化為經濟優點,旅游文化應以地區文化的傳統和特性為基礎,提高金昌旅游產品的文化附加值。

自2015年開始,金昌市財政每年投資將近1億元人民幣,促進旅游產業發展。同時推出了給予旅游者的旅游補貼,并且采取了一系列臨時措施,通過多種方式,推出了旅行社“獎勵游客來金”的旅游補貼政策,以吸引來金觀光旅游。生態旅游的開發不是一時興起,一切正在探索中。不久以后,“絲綢之路花海之城”將出現在游客面前,而金昌市將成為絲綢之路黃金帶上的新旅游城市。

參考文獻:

[1]楊發壽,姜國文.甘肅金昌[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11.

[2]丁永琴.驪靬文化與絲綢之路研究[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14.

[3]鄧愛民,張大鵬.旅游資源開發與管理[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16.

[4]高強明.絲綢之路甘肅段A級旅游景區空間結構分析及優化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8.

作者:邢文婷 單位:中共金昌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