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對醫學生的影響
時間:2022-04-17 10:41:09
導語: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對醫學生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大學文化的內涵
有人認為大學文化是學校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總和,有人認為大學文化是教育關系和教學關系的觀念形態的總和,也有人認為大學文化是學校在教育、教學、管理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特定文化氛圍和文化傳統等等。中山大學的學者和管理者認為大學文化通常包括大學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環境文化,并且大學文化分為外顯層、中間層和核心層三個層次。外顯層主要指對象化的物質形態以及外顯的主體活動形式,如校園環境,建筑風格,教育設施,學生活動等;中間層主要指學校的歷史傳統和制度文化,包括學校的歷史及在發展過程中形成并傳承的思想觀念、特征、管理制度和規范等;核心層主要指師生認可的價值觀、群體目標、治學態度以及獨具特色的文化生活和行為方式,表現為學校的人際關系,風氣、師生的審美情趣,道德操守和思維方式等[1]。在建設一流大學的進程中,是否具備先進的辦學理念、完善的制度規范、鮮明的傳統特色成為評價大學文化建設水平的重要內涵,也是建設現代大學的文化標準。
二、醫學院校大學文化建設的內容
和其他學科相比,醫學教育有其鮮明的特殊性,除了要求醫學生的醫學理論知識體系的傳承,還需要醫學終極價值觀的內化。即體現人文關懷,關注人的生存與發展,關心人、愛護人、尊重人[2]。因為它所直面的是人的生命,守護和保障的是人的最高利益。醫學生擔負著“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使命,承擔著“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維護醫術的圣潔和榮譽”的歷史責任。作為培養醫學生的院校,必然承載著社會和學生更多的期望。醫學本質是一種“仁術”,正所謂“醫乃仁術”也。醫學院校獨特的專業屬性決定了在大學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應該體現和貫徹關愛生命的精神。因此,醫學院校大學文化的建設的目的應該是教育和引導學生完善自身個性,發揮自身潛力,形成良好的醫德醫風,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三、醫學院校以校園文化為載體的大學文化建設
(一)醫德的感召———醫學生誓詞教育。當每一名醫學生身著潔白的白大衣,在莊嚴、神圣的圣母頌弦樂中面向校旗,帶著無比的堅定和執著,莊嚴宣誓,承諾將擔負“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這一重任,莊重、激動的氣氛久久籠罩著整個會場。以醫學生誓詞為主線,開展入學、臨床實習、畢業各個培養階段的誓詞教育是醫學院校大學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設的共同體現。當每一名醫學生莊嚴地舉起緊握拳頭的右手,跟著領誓者宣誓“希波克拉底誓言”和醫學生誓詞,每個醫學生的靈魂在這一刻都受到了洗禮,這將在他(她)一生的事業拼搏中注入無盡的動力。
(二)大學精神的體現———校風校訓。良好的校風學風對于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每一所高校都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積淀了獨特的文化底蘊,形成群體主導價值觀,構成了治學精神、治學態度、治學方法的獨特內涵。“愛國奉獻,艱苦奮斗,救死扶傷,嚴謹求實”的校風釋義了首都醫科大學以培養“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甘于奉獻,勇于奉獻;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團結一致,奮發向上;發揚建校的光榮傳統推動學校建設發展;敬畏生命,珍重健康,維護圣潔,履行天職為神圣使命的社會主義醫藥衛生事業接班人的追求?!弊鳛榇髮W精神象征的校訓,是學校歷史和文化的結晶,是學校辦學理念集中的體現,也是對學校特有的文化內涵的一種簡練表達。首都醫科大學的締造者、首任校長吳階平先生為學校校訓題詞:“扶傷濟世,敬德修業”?!胺鰝麧馈笔轻t務工作者的天職,“敬德修業”是實現扶傷濟世的基礎。以“扶傷濟世,敬德修業”為校訓,體現了吳老對首醫學子的未來期望,也體現了學校在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中的要求。
(三)歷史文脈的傳承———校史、校長第一課。校史館是學校歷史的縮影,如同一幅綿長的歷史畫卷揭示了學校變遷和發展,體現了學校優良的辦學傳統和獨特的精神內涵。一幅幅照片仿佛在告訴我們:這里,人才輩出;這里,教學成果豐碩;這里,走出過名仕大家……通過鮮活的校史教育,感受曾經的校友和老師為醫學事業而拼搏的忘我精神,“知校、愛校、榮?!保鰪妼δ感5恼J同感,增強師生的凝聚力。首都醫科大學的校史館是新生入學教育的重要一項內容,它激發了首醫學子的愛校之情和成為首醫人的驕傲感;針對新生的校長第一課———《學校的發展與學子的責任》,通過對學校沿革、學校概況、學校文化、學校發展及學子責任五個方面的闡述,使新生們意識到作為一個首醫人、醫學生未來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使命。
(四)醫學價值理念的外顯———主題教育活動。主題教育活動是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載體,也是提升醫學生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首都醫科大學“獻身醫學、展事業宏圖,服務基層、為百姓健康”活動引導畢業生到鄉鎮醫院、社區醫院這個廣闊的舞臺上建功立業”;“樹學風、從小事做起,知榮辱、找身邊榜樣”活動培養了學生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尊重他人、團結互助的精神;“敬畏生命、珍重健康”首醫人修身工程主題教育活動培養了大學生熱愛生命、敬畏生命、獻身醫學的信念。院士系列講壇、名醫(師)講壇、院長講壇三大講壇以治學、做人以及學科發展前沿為主要內容,為學生開辟了直接向大家、名醫學習的窗口,讓學生理解了什么是“德藝雙馨”。醫學特色濃厚的主題教育活動提高了醫學生從事未來醫療的能力,增強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良好的醫德醫風。
(五)醫學人文關懷的培養———志愿者服務。醫學生職業道德素質培養需要學校拓寬教育途徑,志愿者服務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各高校對2008年抗震救災和奧運會醫學生志愿者的調查顯示,志愿服務能有效促進醫學生的人格塑造。除此以外,醫學院校大學生通過以義診、健康宣教、臨終關懷等志愿者活動,加深了對社會的了解和對生命的理解,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應有的責任和奉獻精神。這些為醫學生體驗醫德、醫風內涵提供了方向和載體,對其在未來職業生涯中能夠做到愛崗敬業、救死扶傷具有重要意義。
(六)大學文化的物化———校園環境建設。校園環境建設是大學文學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結合學校特點建立的校內人文景觀,建筑風格、校園綠化美化、體現了大學精神和辦學理念,可以發揮環境的育人功能。優美的校園景觀激發大學生的愛校熱情,陶冶大學生關愛自然、關愛社會、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操。例如,站在首都醫科大學一教樓(階平樓)的一樓大廳,仰望吳階平先生的石刻坐像,崇敬之心油然而生,面對吳老親筆提寫的“扶傷濟世,敬德修業”校訓,心中頓感醫學的神圣和醫者的使命。此外,首都醫科大學充分利用校內樓宇、道路、園林的命名,將“一樓一屏一墻一石一像”等校內文化資源內化為首醫學子的主人翁意識。
四、小結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大學教育要建構起培養創新型科技人才的教育體系。文化素質教育的重點不是課程,而是氛圍;不是知識的傳授,而是校園文化氛圍的熏陶、潛移默化、耳濡目染。有著八百年歷史的牛津大學培養了25位英國首相和一批諾貝爾獎獲得者,在這樣的大學文化氛圍中,學生感受的是歷史文化的積淀和創新精神的傳承。它更加激勵一代代生活在這里學生追求自身的完善和對未來的追求。因此,大學文化建設是是創新性人才培養的的必要條件,大學文化建設也是一項系統工程,不是學校工作中的短期行為,需要一個大學幾代人的努力和共識。
本文作者:金玲玲工作單位:首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家庭醫學學院
- 上一篇:體育法制建設問題分析
- 下一篇:我國法制創建路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