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一帶一路服務定位研究

時間:2022-08-10 11:20:06

導語:高校一帶一路服務定位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一帶一路服務定位研究

摘要:“一帶一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為推動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而提出的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新模式。“一帶一路”戰略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不僅是對經濟貿易往來、政治合作的挑戰,也是對人才的挑戰。面對“一帶一路”戰略,陜西高校應準確定位,積極適應新形勢,參與并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發揮有效作用。本文就在陜高校目前在“一帶一路”戰略中服務的現狀和定位進行研究,得出了對陜西高校智庫定位的建議,為陜西高校進一步服務“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建言獻策。

關鍵詞:陜西高校;“一帶一路”戰略;定位

一、引言

2013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在哈薩克斯坦的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提出了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暢想。2013年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出訪東盟,提出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兩個戰略構想有機構成了“一帶一路”重大倡議。盧山冰、劉曉蕾、余淑秀(2015)認為我國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是大于互聯互通、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理念的實踐。李曉、李俊久(2015)認為“一帶一路”將是中國相當長時期內中國開展內政外交的重大戰略。MichaelD.Swaine(2015)認為“一帶一路”戰略在經濟、政治、文化和戰略領域為相關國家提供了很多的可能性。WeidongLIU(2015)提出“一帶一路”國家戰略是我國在經濟全球化趨勢的背景下,對新的區域合作模式的探索。鄧春,張先琪,李燦(2015)認為“一帶一路”對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新要求和培養新模式。2015年3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外交部、商務部聯合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好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锻苿庸步ńz綢之路經濟帶好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中提出,要以“民心相通”為“根基”,“擴大相互間留學規模,開展合作辦學……神話沿線國家間人才交流合作”,“加強科技合作”等具體措施。和教育緊密聯系的“民心相通”是“一帶一路”戰略的社會根基。2017年是“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發展期,無論從頂層設計還是從項目的具體落實,“一帶一路”戰略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取得了矚目的成就?!耙粠б宦贰睉鹇越ㄔO為陜西高校提供了新的機遇,研究“一帶一路”背景下陜西高校的服務定位問題,對陜西高校提升參與國際化能力,振興地方經濟發展能力,建設向西開放的戰略高地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

二、陜西高校服務“一帶一路”戰略的定位

在穩步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的歷史進程中,智庫承擔著政策溝通、咨詢建言、形成智慧合力的作用。陜西省政府緊跟國家推進智庫建設,陜西省人民政府《“一帶一路”建設2015年行動計劃》要求發揮西北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學絲綢之路國際法與比較法研究所、陜西師范大學中亞研究所、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研究院、西安財經學院中國(西安)絲綢之路研究院、西安市絲綢之路經濟帶研究院的科教人才優勢,建設“一帶一路”智庫,為“一帶一路”提供智力支撐。為了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陜西高校通過一系列的行動緊緊跟隨國家戰略。主要的途徑有:建立“一帶一路”研究機構、成立“一帶一路”人才培養機構、搭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平臺、發表“一帶一路”研究成果等。

三、陜西高校存在定位問題

陜西省在科研力量方面具有較強的實力,陜西的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數量位居全國前列。根據教育部統計,截止2016年陜西省共有高等院校111所,其中普通高等學校99所,另外還有獨立學院12所,學科門類齊全。1.陜西高校定位混亂但是現在各個高校對“一帶一路”研究認識不到位,具體而言表現在智庫研究內容、目標不明確?!耙粠б宦贰睉鹇允且豁椫匾膰覒鹇裕哂猩詈竦臍v史淵源和復雜的現實性,高校智庫應該在自己所擅長的領域上做出特定的貢獻,而不是依靠一所或者幾所高校的力量全面研究“一帶一路”戰略,這既不具備現實的可行性,也是對高校資源的重大浪費。只有定位合理科學、科研目標明確、研究內容具體,才能有效規避資源浪費,提高科研機構和相關高校智庫的研究深度和效率。2.陜西高校服務“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學科構架不清晰“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具有豐富的歷史內涵和現實基礎,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上都有很多的可以進行研究的角度,它涉及的對象、范圍、概念等基本問題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爭議。目前,專家學者對現存體制和機制等關系上還缺乏深入的探討和明確的認知。目前我們的研究的知識也是零散的。3.陜西高校服務“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理論和現實存在較大差距目前高校在理論研究上具備一定的實力,但是缺乏從理論到實踐的銜接。知識的力量在于從理論到教學,從教學到實踐。如果一味地追求理論,甚至從理論到理論,而忽略實踐。長期以往,必然對相關領域造成困擾,也會導致陜西高校服務國家戰略走入誤區。

四、建議和對策

1.各個學校應當依據自身特色,在自己的特色的基礎上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各個高校在學科、專業和項目建設上發揮優勢,突出重點,進一步促進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等領域的完善。西北大學的王建新教授在絲綢之路的文化遺產保護方面具有杰出的貢獻,他在有關新疆考古、中亞文明史、鄂爾多斯盆地多種能源綜合調查評價等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國家地質調查局大型計劃項目做出了杰出的貢獻。目前陜西省高校在“一帶一路”戰略研究中存在定位問題。定位問題事關高校智庫研究問題的全局,智庫應該將政策分析的重心定位于具有前瞻性、戰略性、邏輯性和科學性的宏觀愿景上。應當確定大力發展主導專業,重點支持熱點專業,優先推進定制專業的發展原則。2.盡快整理構建合理的文化產業學科構架,應組織一批有影響力的專家學者對“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和哲學、經濟學、歷史學、醫學、法學等學科的關系盡心深入研究。體現科學性、統一性、完整性、邏輯性。對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論體系進行梳理,為以后深入的研究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3.主動適應全國、陜西省和地區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優化調整專業結構,解決學校教育和社會需求的脫節問題,積極推進產學研一體化的進程,鼓勵和支持市場需求的研究方向,使高等院校的研究課題和方向能積極響應社會需求。建立完善科學的審查評價機制,針對高校的特殊性可以參考科研機構的考核體系建設一套新的考核機制。但是應當注意區分科研機構和高校的區分,不能講科研機構的考核體系照抄照搬到高校上。只有建立完善科學的考核機制,才能促進高校機構的全面完善發展,使其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作者:賈凡 單位: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盧山冰,劉曉蕾,余淑秀.中國“一帶一路”投資戰略與“馬歇爾計劃”的比較研究[J].人文雜志,2015(10):36-43.

[2]SwaineMD.ChineseViewsandCommentaryonthe"OneBelt,OneRoad"Initiative[J].ChinaLeadershipMonitor,2015.

[3]LiuW.ScientificunderstandingoftheBeltandRoadInitiativeofChinaandrelatedresearchthemes[J].ProgressinGeography,2015,34(5).

[4]李曉,李俊久.“一帶一路”與中國地緣政治經濟戰略的重構[J].世界經濟與政治,2015(10):30-59.

[5]鄧春,張先琪,李燦.“一帶一路”戰略下高等學校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及路徑探析——以海南高校為例[J].海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5(4):107-111.

[6]國家發改委,外交部,商務部.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J].交通財會,2015(4):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