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校園文化建設論文

時間:2022-05-08 08:35:39

導語:校企合作校園文化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校企合作校園文化建設論文

摘要:大數據信息網絡時代下,計算機網絡不經意間成為了社會生活建設等各方面主流者。而在計算機網絡這樣的背景下,根據計算機網絡信息傳播的快速以及大容量特性來對校園文化進行傳播的高職院校開始絡繹不絕,出色地完成了相關的校園文化建設的工作。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高職;校園文化;建設

校企合作的模式的走紅,不僅體現在本科或者重點高校上,更是在眾多的高職院校中。因為高職院校對學生的動手實操能力要求相當的高,而大多數的高職院校的特色便是對某一專業或者行業進行主攻,因此,采用校企合作這樣的方式對于校方和企業方而言,其益處顯而易見。與此同時,也不可忽視高職校園文化的建設,這對學生的教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對如今喜愛通過計算機網絡獲取信息的學生們,學校正好可以以計算機網絡為媒介,向他們傳播校園文化,做好校園文化建設工作。

一、高職校園文化建設

高職院校的成立初衷便是以培養社會專業性技術人才為首要目標,其特色為高度的專業應用性、職業取向性以及技術實用性。也就是這樣的特色和目標,導致不少高職校園一味的追尋高技術人才輸出和技能掌握性,輕視了對學生人格、道德以及價值觀等方面的塑造以至于學生的思想內涵普遍偏低,人格以及道德的部分缺失或者不完善。因此,高職院校應當加強學生的內在特性的建設,而學院最好的建設途徑便是對自身校園文化的建設,在反反復復的熏陶中,對學生的職業素養和人格道德的形成起到循序漸進的效果,促進學生的自我思想人格成型。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在對學生進行思想塑造時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以及建設高職校園文化的必要性也就一目了然了[1]。

二、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盲區”

各大高職院校在管理校區時明白了校園文化建設是非同小可的存在,然而,真正意義上符合國家旨意的“校園文化”的恐是寥寥無幾。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或多或少的盲區或者誤區:一是將校園文化與校區環境劃上等號;二是對校園文化建設和校風建設的關系沒有一個清晰的思路[1]。三是以為校園文化僅僅是體育娛樂活動等。而實際上,高職院校和企業合作情況下,校園文化建設最難的屏障是“大學感不足,與普通初高中院校文化無差別”這種進退維谷的局面,使得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背道而去,雙方無法跟上彼此的節奏,以至于產生學生到企業中時,與企業文化相脫節,缺乏實踐氣氛的現象。這種現象的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絕大多數的高職院校成立的時間不長,院校資金匱乏,無法對建設校園文化提供相應的物質基礎[2];再者高職院校的領導人對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視程度不高,隨口說說理念就不了了之,無所作為。

三、計算機網絡背景下校園文化的建設

(一)校園文化信息的傳播。校園文化傳播在嶄露頭角之時,若要開展活動,那么必須要有相關的組織小組或者小團隊。但如何吸引學生加入該團體就需要在期初進行校園文化的宣傳。校園文化的宣傳其目的萬變不離其宗均是傳播校園文化的精神和理念。但校園文化信息傳播是否到位就尤為重要了。傳統的橫幅、演講類的傳播方式的校園文化傳播效果不佳,而利用計算機網絡能夠有效的做到宣傳效果,透過網絡向學生進行傳播,反倒更令其接受[4]。比如利用網絡平臺,開通相關的微博公眾號、微信公眾號、百度貼吧號等成立校園官方平臺,在平臺上推送與校園文化相關的短文或者有趣的視頻,從而起到文化的建設效果。(二)網絡平臺的管理。計算機網絡傳播文化,行之有效。但這就意味著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平臺的管理,如學院官方微博、微信、貼吧公眾號的管理,因此,尋找一些對計算機網絡比較了解且明白如何進行管理和監控的學生。對的校園文化視頻、圖文進行相關的篩選和,對來自學生的建議進行記錄,從而對校園文化建設進行完善。(三)實現校企文化的結合。利用計算機網絡平臺,能夠收集到大量的企業信息,如企業的創新理念、服務意識、以及文化理念,還有就是企業的規模以及發展前景。通過儲存大量的信息,來選取與自身校園文化能夠相結合的且能夠給學生提供有能力培養他們的企業,然后根據企業的相關文化,巧妙的將其融進校園文化中,實現校企文化相結合,學生吸收校園文化的時候又對企業文化了然于中,這為學生日后進入企業學習企業文化節約了大量時間,還提高了學生的適應能力。(四)實行“低成本化”文化建設。高職院校由于修建的時間不久,導致資金不足而無法滿足校園文化建設的物質條件,導致真正實行文化建設的時候,無從下手,還浪費人力。但利用計算機網絡,創立一個微博或者微信公眾號,這些并不需要大量的資金,只要會互聯網網絡操作,以及相關文章的編寫和懂得如何運營就可以了,節省了大量的人力,不必再死守傳統的宣傳模式,如拉橫幅、宣講大會等這樣的活動,既浪費時間還沒有什么效果,而用計算機網絡的形式傳播輕松方便,又最能被學生接受,在節約成本的同時還起到很好的傳播效果[3]。(五)開設“校、企、學生”三方交流渠道。打破傳統的溝通模式,不必為找企業管理者、校園管理者、某一學生而各處奔波,出現的問題得不到及時回應的現象。設立“校、企、學生”的三方交流渠道,大家可以在其談論自己的對校園文化建設的相關意見或者對現有校園文化所存在的不合理之處談談自己的看法,通過網絡的方式還可以進行面對面視頻溝通,以及傳送一些自己覺得對校園文化有代表性的剪輯小視頻等,這樣使得三方都能夠及時的看到同學們對校園文化建設的看法,從而改進完善建設和增強計算機網絡平臺的管理。

四、結束語

在這個多媒體迅速發展,計算機網絡極為發達的時代,高職校企合作校園文化的建設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信息傳播的高速度傳播、驚人的儲存容量等特點傳播校園文化的同時促使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完善。

參考文獻:

[1]張虹.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研究[J].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4(1):40-42.

[2]劉允華,齊彩虹,等.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J].青年時代,2017(4).

[3]林豐春.創新校企合作模式下特色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途徑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6(10).

[4]羅時髦.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問題與應對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7(32).

作者:賈瑛 張亞妮 唐惠龍 單位:寶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