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作用和優化策略

時間:2022-07-25 10:22:00

導語: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作用和優化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作用和優化策略

一、引言

高校體育社團承載著傳播校園體育文化的作用,也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方式,同時也是學校了解學生思想動態,把握其發展脈搏的窗口。學生體育社團是學校校園文化的重要內容,是大學生學習體育的重要載體,在學校社團聯合會中占據重要位置,在推動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體育社團概述

高校體育社團是在高校共青團組織指導下,由學生自發組成的群眾團體。其特點:一是組織自由。高校體育社團作為學生自愿參與的群體組織,對社團成員沒有強制約束力,活動氛圍較為輕松。二是群體基礎好。學生體育社團來自大學生群體,可滿足學生在體育方面的需求。三是興趣一致。參加體育社團的學生都是有著共同愛好、共同志向,這有利于學生理解學習生活中碰到的某些問題。四是信息交流快。社團成員來自不同專業、年級,突破了院、系及專業的界限,可加快信息傳遞速度,從而為學生構建便捷的交流平臺。

三、學生體育社團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1、滿足學生多元化的體育需求。高校時期作為社會化承上啟下的重要階段,其校園更是作為重要的社會規范教育場所而存在。由于學生學習壓力的增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機會減少,其身體素質及健康狀況逐年下降。學生通過參加體育社團的日?;顒?,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基本活動能力,提升其身體素質及運動能力,促使其體會到體育運動的真諦。2、培養協作精神。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的靈魂在于校園文化建設,學生通過體育社團組織的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道德觀念相融合,不斷完善其思想品德素養,培養其樂觀向上的人生觀與世界觀。社團成員在活動中相互幫助、增強集體榮譽感,培養其集體意識與協作精神,這為其將來步入社會打下堅實基礎。3、培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學生體育社團不僅需要協調一致的團隊精神,同時也要與社會交流,在交流與反饋的思考中,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因此得以提升,這在重視學生素質教育的今天,引導其投身實踐活動,對培養符合時代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4、營造終身體育環境。學生體育社團最大的特征就是自愿和主動,它是基于對某一運動項目的興趣,而自主參與,隨著時間推移他們可親身體會到該運動的價值,在此過程中,不僅可以提高其運動能力,還可以促使他們對某一項目的認識由感性認識提升至理性認識,由單純興趣內化為深刻而全面的了解,最終形成固有的價值觀,使體育運動成為個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體育社團可培養學生的自我體育意識與行為能力,為其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的形成創造良好的環境。5、有利于實現高校培養目標。學生體育社團作為進一步繁榮校園文化,延伸課堂體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發揮出很大的作用,從而有利于實現德、智、體、美的培養目標。此外,通過社團的研討及交流活動,可以為學生提供自我展示及自我完善的平臺,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及文化素質。

四、學生體育社團目前存在的問題

1、社團管理不夠規范。某些體育社團成立時僅憑個人或者少數人興趣,缺乏廣泛地調研,致使手續不規范和管理不到位,社團內部分工欠明確,使得管理較為混亂,雖制定出一些規章制度,卻沒有真正地執行。2、成員流動性較大。參加社團活動缺乏恒心和持久性,再加上社團組織活動時缺乏計劃性與系統性,各環節缺乏思考,使得某些活動難以激起大學生的興趣,社團是自由組合的組織,沒有行政約束力,因此社團成員因興趣低落而退出組織。3、活動經費不足。大部分體育社團均是靠會員交納非常有限的會費來支撐,缺乏社會的贊助,因此,活動經費十分匱乏,難以滿足社團活動需要,限制著活動的品位,制約著社團的發展。4、認識存在局限性。部分社團管理者對高校體育社團的認識仍停留在生物學意義范疇,并未探尋出更深層的學術價值,認識上的局限性,會造成體育社團推動力的下降,致使體育社團存在的價值特別是社會學意義逐步被漠視。

五、加強學生體育社團建設的優化策略

1、明確社團發展方向。加強團組織和校學生會對體育社團的領導,牢牢把握體育社團活動的大政方針,指導體育社團緊緊圍繞教育培訓目標,樹立正確的發展方向,積極引導學生開展健康有益的體育活動,加強精神文明建設。2、完善管理制度,健全自律機制。學生體育社團需要加強自身監督及管理力度,不可僅依賴于主管部門的宏觀調控,特別對于影響力較大的活動,需要體育部出面的,應該先經過學生體協審核,再交學校體育部門定奪,所以,學生體育社團需完善規章制度,且健全自律機制,最終形成自律意識。3、進一步加強對體育社團的支持力度。體育社團若想順利開展工作,則需要獲得學校各個部門的支持,作為學校的各個行政部門,應該加大宣傳力度,提升社團意識,完善社團評價體系,實施優惠扶持政策,即學校在體育社團活動過程中提供有償服務,給予一定的扶持,并逐步提高社團的生存能力,從而為體育社團形成良性循環奠定堅實基礎。4、加大資金投入。學校應對大學生體育社團劃撥一定的活動資金,尤其對那些有較大影響且活動頻繁的體育社團給予重點扶持,在其場地使用、經費支持和聘請指導教師等方面為其創造條件,確保體育社團活動的順利開展。此外,鼓勵體育社團走出校門,走向社會,充分利用社會舞臺及豐富的資源,進一步充實社團活動內涵,并通過有益的活動,從而達到教育學生、鍛煉學生且服務社會的最終目的。

總之,在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中,需充分重視學生體育社團的作用,因勢利導,加強管理,增加投入,提升效果,最終實現學校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李兵.論高校體育社團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8.16(5).

[2]陸軍.淺議高校體育社團與校園文化建設[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8(1).

[3]王福杰.論大學體育社團在高校體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和田師范??茖W校學報(漢文綜合版),2008.

[4]張麗娟,郭占久,陳靜,李萍.高校學生體育社團的校園文化功能與管理策略[J].體育世界,2013.

[5]劉偉華.高職院校學生體育社團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0(4)150-153.

[6]任遠金,陳雙.普通高校學生體育社團的性質、結構特征及特點[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2)249-250.

[7]張強弓,劉鳴鳴.社會轉型期我國高校學生體育社團現狀調查研究[J].湖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0(4)425-427.

[8]張輝,蘭順領,蔣圣祥,李正.我國高校學生體育社團與高校關系探討[J].菏澤學院學報,3011.33(5)76-78.

[9]徐國娟.系統論視野下的高職院校學生體育社團建設[J].教育與職業,2010(5)166-167.

作者:孫家根 單位:陜西省青少年體育運動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