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物理課程改革論文
時間:2022-09-25 09:38:35
導語:大學物理課程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課程改革是教學工作的落腳點,是大學教學改革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它是實現大學人才培養目標的知識框架體系。人才培養的規格和模式最終需要通過課程體系的構建和教學來實現。從市場與教育的關系入手,課程在其中也起著重要的聯結作用。市場對于教育的需求分為兩個主要的層面,一個是直接對知識的需求,一個是對人才的需求。大學中的知識大體沿著學科、專業、課程的路徑形成知識的體系;而對于人才的需求則涉及人才的規格與類型,即勞動力市場上的職業的需求與大學教育之間的對應關系。這種關系可能是不完全的對應,但這種關系的發生卻必須通過課程來實現。民辦三本院校為了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就必須從課程改革做起。物理學是研究物質最基本、最普遍的運動形式及其相互轉化規律的科學,其研究對象具有極大的普遍性,基本理論對現代工程技術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民辦高校轉型發展的背景下,《大學物理》課程改革不但要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為目標,而且也應該以培養各種應用能力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2大學物理課程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2.1優化教學內容,將物理學的最新研究成果與教學內容的融合
物理學有經典物理學,近代物理學與當代物理學三個部分。經典物理學主要是培養學生的數理思想理念,開發學生的科學素質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近代物理的重點是加強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而當代物理學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有利于人文教育,建立工程文化的概念。物理教學為了緊跟時代步伐,與工程應用緊密聯系,教學內容可在經典、現代部分的基礎上加大當代和前沿知識部分的教學力度。雖然力、熱、光、電磁學等經典內容在整個物理學的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而近年來出現的激光、超導等物理等最新成就、研究熱點和新領域,更應該成為教學的重點內容,以提高大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如在講解光的干涉和衍射時,可以視頻播放李宇春在15羊年春晚《蜀繡》節目表演中令人震撼的舞臺演出效果,從而介紹利用光的干涉和衍射原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全息投影技術,然后擴展到全息技術在其他領域的應用,如利用全息干涉技術研究燃氣燃燒的工程、機械件的振動模式、汽車輪胎皮下缺陷檢查等,利用全息照相用作商品和信用卡的防偽標記已形成產業,正在發展的全息電視將為人類帶來一場新的視覺革命等,將最新的科研成果滲透到課堂教學中,不但充實、更新了教學內容,擴大學生知識面,而且提高了學生學學物理的興趣,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2.2適應高校轉型發展,提升大學物理老師科學素養
目前的高校都是在精英高等教育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學校的管理干部和教師本身就是精英高等教育的產品,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帶有精英高等教育的烙印。要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能力,首先要提高教師的應用型意識和能力,所以大學物理教師不僅要具備淵博的學識和嚴謹治學的態度,更要具備一定的社會實踐和應用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這就要求老師應保留學習的心態,利用假期和課余時間參加學習或培訓,不斷地補充新知識,緊跟科學與技術前沿,同時也要不斷加強應用能力的提升,走出一條理論與應用相結合的雙師型道路。我校經過多年實踐,探索出了多種有效方法來加強教師的應用實踐能力,如教師去企業掛職鍛煉、校企聯合項目大學科技園、企業入駐校園等,不但培養了老師的應用實踐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教師的應用型意識,從而將應用型意識不知不覺的貫穿到教師的整個教學過程中。
2.3實用性教學思維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教學的重要目之一是使學生能將學到的知識更好的應用到工作和生活中,所以在授課過程中,不單講授知識點本身,更要著眼于知識點在現實生活中起什么作用或指導意義,這樣才能激發學生興趣、拓展邏輯思維、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開闊學生的視野。例如介紹萬有引力及牛頓三大定律時,可以解釋人在電梯里的超重和失重,海水的漲潮退潮,行星的軌道,臺風的形成等;介紹熱力學定律時,指出它對推動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作用及對我們的生活的影響,大到火箭推動器、飛機的引擎、汽車和拖拉機等的內燃機、原始火車的蒸汽機、輪船用的燃氣輪機、火力電廠里鍋爐、蒸汽輪機、制冷機、冷庫,……,小到家用的許多電器,如冰箱、空調、燃油割草機、柴油發動機等都是熱力學定律在工作和生活中的應用;電磁學理論的建立將我們的世界推向了現代化,發電機,電動機是電磁感應的應用,電磁鐵、工廠煙囪的高壓吸塵、靜電除塵、音響、話筒、避雷針、磁懸浮列車、電磁起重機、質譜儀、回旋加速器等都是電磁學原理服務于我們生活的實例??傊?,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讓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現實社會融合為一體,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對理論的理解,提高學習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有利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2.4踐行“以學生為中心”的育人理念,基于學生物理基礎以及所學專業的不同,采用分層次教學模式
隨著大學本科教育由培養精英型人才向應用型人才的轉化,大學物理分層次分專業教學被提上改革議程。民辦高校與重點高校相比,生源質量明顯下降,且中學物理基礎參差不齊,一些理工專業可以文理兼收,這就導致入學時某些學生物理基礎明顯較差,這客觀上給大學物理教學帶來很大難度。大學物理可以在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興趣愛好的基礎上,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分層次課程計劃和靈活多樣的人才培養方案,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空間,有更多的時間和自由來涉足他們感興趣的領域,這也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辦學理念。大學物理學可以將教學對象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將物理作為通識教育的學生,主要介紹物理學原理在各行各業中的應用及現代物理學的進展,這一層次的學生不要求物理和數學基礎(或只要求高中數學基礎),面向不打算學習自然科學專業的學生,學時可相對較少;第二個層次是有志于從事對物理知識有一定要求的那些專業領域工作的學生,諸如醫學、工程等,主要能基本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規律及其應用,為那些將來想在其他領域發展的學生提供較強的物理學基礎,此層次的學生要求有一定的數學和物理基礎,教學內容適當降低難度和深度,增加應用型;第三個層次是對物理學非常感興趣,并有志于在物理及相關領域從事教學或者研究工作的學生,主要面向有出色的數學能力和堅實的物理基礎的學生,結合所學專業適當增加難度和深度,如對于材料專業的學生,可以增加固體物理的學習,對于電子信息類專業的學生,可以增加半導體物理的學習。分層次教學,使得無論是無論是理工科學生還是人文學科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數學物理基礎,以及所學專業對物理知識的不同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物理學課程,而物理學課程可按不同的內容難度、不同的學習時間、不同的目標要求等進行教學分層,完全能滿足不同專業、不同基礎學生的需求。只有實現物理學分層次教學,才能使因材施教成為可能,并為多元化人才的培養奠定了良好的科學素養基礎.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2.5豐富課堂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
對于民辦本科院校,學生基礎相對薄弱,學時較少,要想系統深入的學學物理比較困難,因此,在我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如何有效地提高大學物理的教學質量是值得探索的。首先,將傳統講授與案例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實現兩者的優勢互補,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在知識、實際應用能力兩方面都得到提高。案例教學是教師通過案例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進而掌握相關的理論知識和規律,并將理論知識再次應用到實際生產生活中。案例教學使教學內容既有工程技術應用背景又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能夠使學生拓寬視野,加深其對物理學基本原理及物理學在工程技術領域應用的理解。因此,案例教學是實現應用技術大學教育培養目標的一條捷徑。其次,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加入同伴教學這一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同伴教學不同于傳統教學,由許多關于關鍵知識的簡短講授構成,每個關鍵知識點附有針對性的測試題。在課程教學中教師講解一個概念后,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并回答基于clicker上概念測試題,此時答案會在教師的電腦上顯示,然后教師組織鄰座討論,討論后讓學生再次發送答案,教師根據此次答案的正確率決定繼續詳細講解這個概念還是進入下一個知識點。哈佛大學的研究數據表明:在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定性分析和定量計算這幾個方面,同伴教學法均優于傳統教學方法。同伴教學法除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掌握學科的基本知識外,對培養學生敢于表達,敢于創新的能力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有利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另外,討論式、支架式、合作式等都是較好的課堂教學模式,根據所講內容的特點,選擇適當的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教學質量。
3結論
大學物理為了適應民辦高校向應用型高校的轉型發展,必須進行課程改革,使課程與學生專業相結合,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科的實用性,使其在民辦高校轉型形勢下更好地發揮基礎學科作用。對此本文對民辦高校轉型形勢下大學物理課程改革作了簡單討論與探索,希望對大學物理的教學工作有所幫助和改進。
作者:李慧 周燕南 陳賀 單位:黃河科技學院信息工程學 黃河科技學院納米工程材料研究所
- 上一篇:十一國慶演講稿范例9篇
- 下一篇:中職物理教學的幾點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