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物理素質教育論文
時間:2022-05-25 08:43:40
導語:大學物理素質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不是一句空話,它需要一個平臺,對于理工科學生來講,物理學就是科學研究、素質教學、能力培養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平臺。
在各種思潮百花齊放的今天,工科大學物理教學,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遇到了不少挑戰。有些理工科院校大量消減物理學的教學內容,只講授與該校后續專業有關聯的內容;有些理工科院校在教學過程中不深究物理學的基本內涵,而過度追求物理學的技術應用;有些理工科院校甚至直接取消了大學物理課程。筆者認為,在人類發展和科學研究的歷史長河里,在素質教育和人才培養的平臺上,在能力提高和個性發展的背景下,物理學被如此邊緣化肯定是不合適的。的確,對于理工科學生來講,物理學是科學研究、素質教學、能力培養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平臺,然而在這一平臺上如何實現上述核心目標,則不是一句空話。
1教學內容與時俱進,教學過程有的放矢
目前我國中學物理教學也在大膽地進行著改革,就其使用的教材而言,據不完全統計,各地縣以上重點中學使用的教材就有7種,非重點中學使用的教材種類則更多,因此為了掌握新生在中學的學習情況,每個大學物理老師有必要常備、常換每一時期的中學物理主流教材,以期在大學物理教學過程中和中學物理教學保持一致性和連貫性。教材的不同必然導致各個學校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深度有所差異,因此新生入學后,可關于中學所學內容對其進行問卷調查,而其中最有效和直接的辦法便是對其進行入學摸底考試。學生在中學所學物理內容的差異隨著時期和學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也就是說這種差異是動態的,尤其對我們軍隊院校而言,學生來自祖國各地而且大部分來自農村,上述差異及其變化則更加顯著。因此,我們要在動態中把握這種差異及其變化,就必須對每屆新生進行仔細的入學摸底,然后根據其對物理的掌握程度及時地、適當地調整我們的教學內容和教案,該補充的內容及時補充進來,該刪掉的內容毫不猶豫地刪掉,絕對不能“一本教案用十年”,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2實物演示走進課堂,能力培養即時展開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演示實驗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以鍛煉學生觀察物理現象、增加感性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大學物理課程的主要內容都應有演示實驗(實物演示和多媒體仿真演示)。實物演示實驗可以采用多種形式進行,如課堂實物演示、開放演示實驗室、演示實驗走廊等等,非物理類工科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明確規定實物演示實驗的數目不應少于40個。但是目前的現狀是大部分高等院校、尤其是我們軍隊院校沒有或者不健全開放演示實驗室和演示實驗走廊,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課堂實物演示實驗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調查之一顯示:由于受到教學條件的限制,很多中學的物理實驗課幾乎是空白;調查之二顯示:大學物理實驗課時間很緊,老師講解本次實驗儀器的使用和與本次實驗相關的基本理論尚顯不足,就更不可能有時間做其他的演示實驗。調查總結:大學物理課學完了,學生還從來沒有親眼見過一次完整的、規范的物理實驗操作。中學沒有接觸過物理實驗,大學物理理論課堂上沒有演示實驗,進入大學物理實驗室以后眾多學生在一兩個老師的指導下直接進行實驗,其結果是摸著石頭過河,實驗操作不規范、儀器損壞一大片,其效果可想而知。物理學作為一門實驗科學,就其認知過程而言,這種教學環節的脫節和殘缺現狀是不正常的。目前多媒體課件已在大學物理理論課課堂教學中廣泛使用,和傳統教學相比,多媒體教學的優點在于信息量大,尤其動畫使課堂教學形象、生動和直觀。但是就多媒體課件本身而言偏重于視覺效果,而實物演示實驗就其本質而言則屬于實驗,因此,我們在采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課堂教學時,一定要正確地處理多媒體動畫和傳統課堂實物演示實驗之間的關系:多媒體動畫絕不能代替課堂實物演示實驗。因此,筆者建議在大學物理理論課課堂教學過程中適當地做一些可行的、簡單的、基本的實物演示實驗,例如電學中自感現象的實驗、機械波中的駐波實驗等等。這樣,一方面強化了物理學的實驗科學本質、增加了物理的真實性和課堂教學的力度;另一方面,學生也從老師完整的、規范的操作過程中學會了規范操作和嚴謹治學以及敏銳的觀察,同時這種帶演示實驗的課堂教學更顯生動和活躍。
3緊抓物理學科內涵,素質教育水到渠成
首先,我們看看物理學的內涵,物理學研究物質的基本結構、物質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它們的最基本、最普遍的運動規律,它以實驗為基礎,是除了數學以外其他自然科學的基礎。內涵決定外延,因此,我們在工科大學物理的教材編寫以及教學過程中,要堅持這種基礎的導向作用,切不可把工科大學物理的外延變得太大。當然,物理學要向前發展,它的成就已經滲透到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但是就工科大學物理教學而言,其對象是高等學校工科的低年級學生,其首要目標之一就是基本物理理論,同時這些基本理論對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和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非常重要,是其他課程不能代替的,因此,基礎性是工科大學物理教學的根本。如果要想讓學生更加開闊視野、進一步了解物理學的前沿問題及發展和在其他科學中的成就及應用,我們完全可以開辟第二課堂搞講座、報告等等。作為輔助教學,筆者很提倡這種第二課堂的教學形式,它一方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另一方面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同時也活躍了校園的學術氣氛。其次,基本物理理論不僅是學生學習工科各專業知識的理論基礎,而且也是學習近代科學技術的理論基礎,如果工科大學物理的基礎打不牢靠,那么其他專業知識和近代科學技術的成就就不會很大。再次,就目前中學教學的內容而言,實際應用性內容占了相當比例,教學內容整體上更強調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同時理論化程度相對以前有所降低,因此大學物理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要強化學生在中學不曾強化的基本物理理論。綜合上述三方面的原因,我們沒有必要過分擴大工科大學物理教學的外延,而應該把它嚴格定位于基礎學科,重點教學基本物理理論。
4創設素質教育情境,關注個性科研人才
教師的教育理念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始終立足于學生的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并現實地營造一個有利于人才培養的氛圍。良好的氛圍,有助于學生對問題的積極思考,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此,在物理學基本教學內容之基礎上,教師可以適當深入,教師所選擇的教學內容,最好能夠激發學生對此問題探索的內部動因和欲望。當然,這種激發的手段是多樣的,可以是演示實驗,也可以是現實問題引導,然而現實問題的提出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學生后續探索的渠道也不是很通暢。如果教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適當關注個性發展,教學過程適當結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將其科研成果和科研想法適當融入大學物理教學,不但使得教學內容顯得高大上,教學過程變得有血有肉,同時,也給學生的后續探究拓寬了道路,有利于人才的培養和個性的發展。在目前學生對物理課缺乏興趣、工科物理課時少、任務重的前提下,大學物理教學困難重重,筆者從以上幾點給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以期提高大學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使工科大學物理課在傳授基本物理知識的同時,使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科學觀察和思維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能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孫立春.素質教育新論[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
[2]王坦.現代教育改革引論[M].青島: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1997.
[3]苗勁松.信息技術應用于物理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時代教育,2016(1).
[4]嵇成國.淺談信息技術與物理教學的有效整合[J].物理教學探討,2009(12).
作者:苗勁松 衛正統 宋冬靈 郭東琴 黃淼淼 單位:信息工程大學
- 上一篇:大學物理合作教學論文
- 下一篇:廢舊注射器在物理教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