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物理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策略

時間:2022-04-23 02:54:27

導語:大學物理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物理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策略

摘要:近些年來,我國進入了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新時期,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完善,實現了社會的創新建設。構建混合式的教學模式是大學物理教學的必然發展趨勢,有助于學生樹立科學思維意識,成為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本文對構建大學物理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必要性進行了探討,針對大學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詳細分析了大學物理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策略和實踐。

關鍵詞:大學物理;混合式教學模式;互聯網

物理作為大學理工科各個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基礎性課程,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物理學的基礎知識、為學習專業課程做準備,而且能拓展學生的繼續發展空間,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其知識、能力的協調發展。大學物理教學目前仍存在諸多不足,亟待完善。教師應將傳統和新型教學模式相結合,構建全新的物理教學模式,增強物理教學的效果,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構建大學物理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大學是培養綜合型、創新型人才的重要陣地,對于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有著重要的作用。而物理學科是大學理工科的公共基礎課程之一,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基本物理科學素質、提高學生的實驗應用能力具有關鍵作用。同時,物理教學能夠幫助學生塑造科學的世界觀,形成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物理意識。傳統的大學物理教學采用的是板書和幻燈片。從當前大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看,傳統的大學物理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在的教育需求,學生學習物理課程的效果并不理想。目前的高校物理教學存在教學模式單一、教學內容落后等問題,將學生的思維限制在一定的框架內,壓抑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為了實現大學物理教學的創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立足于傳統的物理教學模式,構建混合式教學模式是必然的教學趨勢?;ヂ摼W技術逐漸成熟,各個行業、領域都加強了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應用。大學物理教學模式應在此背景下全面革新,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引進全新的物理教學方法,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結合,實現混合式的大學物理教學新模式。例如,將微信公眾號、慕課、APP教材、雨課堂等應用到大學物理教學里,能夠大大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營造良好的大學物理教學氛圍,通過互聯網資源豐富大學物理課堂的教學內容,培養大學生在課上、課下學習物理知識的積極主動性,真正實現傳統教學模式和先進技術的結合,強化大學物理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旌鲜浇虒W模式能發揮傳統教學和新型教學的優勢,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實踐創新的能力。教師要借助混合式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充分利用課程教學資源,將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來,實現其由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轉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全面提高物理學科的綜合素質[1]。

二、大學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大學物理課時不足

根據對現階段大學物理教學現狀的分析,部分高等院校目前存在嚴重的物理課時不足問題。部分大學以完成授課任務為主要目的,不斷縮減大學物理課程的教學課時,將經典的物理學內容保留下來,為了適應課時要求,還刪掉了很多物理學科前沿內容。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過程中缺少對先進知識的掌握,對物理科技領域的最近進展和成果了解不足,學習較片面。這樣的物理教學無法培養出物理學科綜合素養較高的人才[2]。

(二)物理教學內容與專業的銜接不合理

大學物理教學對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關鍵作用。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可形成較強的科學素質。大學生的專業各有不同,在學習物理的時候也有不同的專業需求。因此,物理學的基礎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只有打下了牢固的物理基礎,才能更好地學習專業課。但是,從當前的大學物理教育教學情況來看,部分高等院校物理教學的內容和學生專業無法有效銜接在一起,或是存在銜接不合理等問題。忽視物理教學和專業教學之間的聯系,是大學物理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3]。

(三)物理課程的考核模式單一

大學物理的考核模式相對比較單一,目前采用的仍舊是傳統的大學物理教學考核模式。通常,學生會在考試前突擊復習物理重點知識,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物理知識。在這樣的教育考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理想??荚嚽暗乃烙浻脖呈菬o法讓學生對物理知識形成深刻的理解和記憶的,實踐應用能力也無法提高,更限制了學生科學素養和物理學科素養的發展。物理課程考核模式需要改善[4]。

三、大學物理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策略分析

(一)構建立體開放的日常教學模式

要構建混合式的大學物理教學模式,我們可從構建開放性、立體性的教學環境著手,建立開放、立體的日常教學模式,開放大學物理教學的各項因素,包括教學時間、內容、實驗資源、管理方式等。以基礎物理實驗教學為例,教師可借助計算機網絡技術,讓學生采取自主選擇上課時間和實驗項目的方式,進行網上選課;而對于創新性、設計性的實驗,則有選擇地開放,可開放實驗的題目、內容等,讓學生在教師所提供的研究題目中自主選擇。我們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的愛好和專業特點等進行自主選擇,根據物理實驗室提供的材料、儀器設備等自選和自擬題目,全方位開放創新實驗室的時間,由專業的教師進行指導,實時答疑解惑,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5]。

(二)融入綜合探究性實驗

教師在當前的大學物理課程教學中,可在傳統物理教學的基礎上融入探究性的綜合設計實驗,構建完善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實驗設計和操作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實踐操作能力和物理科學素養。確定了實驗題目后,學生根據實驗的要求和所設計問題的相關情境,自行進行資料查找、收集、整理和分析,擬定實驗方案、計劃,選擇相關配套的實驗材料和儀器設備,由教師嚴格審查(其他環節仍舊由學生獨立完成,包括操作、觀察、測試、計算、整理、分析等),最終得出具體的實驗報告。學生獨立完成科學實驗,將提高其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教師要重視綜合探究性較強的實驗教學,如氫原子光譜的觀察和測定實驗、聲速的測定實驗、密立根油滴實驗、邁克爾遜干涉儀的調整和使用實驗、霍爾元件測磁場及實際應用實驗等。以聲速的測定實驗為例,教師可發揮自身的引導和指導作用,讓學生自行查找有關聲速測定實驗所需的資料,選擇合適的材料儀器。教師在最后對學生給出的聲速測定實驗報告進行全面的分析和點評,強化學生對聲速實驗的掌握,加深對聲速知識的理解[6]。

(三)及時進行課堂和課后反饋評價

評價是物理學科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構建完整的混合式物理教學模式同樣離不開有效的評價機制?,F階段的高校物理教學評價應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不限于傳統的教師評價方式,而是結合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提高物理教學評價的靈活性。教師應保證評價內容全面、客觀,評價學生全面的物理素質和能力,包括學生的觀察能力、故障處理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分析和處理實驗數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協作能力、實驗創新拓展能力等。在評價中,教師要重視評價的客觀性,保證評價的標準準確、統一,能將學生的學習情況、實驗情況、課下自主學習情況全面反映出來,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將學生的物理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發揮物理創新潛能,提高物理學習的效果。以雨課堂的客觀題課堂為例,教師利用其反饋功能,能夠查看學生掌握知識點的情況。教師可在人數較多的情況下積極運用該功能,加強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掌握,并加入教學評價,根據不同的評價和測試結果,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7]。

(四)在課堂上加強混合教學模式的應用

大學物理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需要將傳統的教學模式和互聯網模式結合,實現各個資源的有效整合和應用。在前期的備課階段,教師要大量搜集教材和互聯網中的教學資源,針對某一課程的需求,學習名校名師的課程講解方式,整合各個網絡資源,并應用于自己的授課。教師要設計貼近生活的實驗性課堂,利用信息技術等創建學生熟悉的學習場景,錄制實驗的過程,在PPT中向學生展示視頻、圖片等,呈現直觀的實驗結果,還要將課件內容上傳到學習平臺,方便學生在課下自主學習和復習。教師可利用網絡平臺相關的物理練習題,讓學生在網絡平臺上完成,再進行實時的修正和指導,最后將學生的成績總結、導出為表格形式,加強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掌握[8]。

(五)積極創辦課外科技創新活動

針對設計性較強的物理實驗,教師應積極組織和開展相關的課外科技創新活動,實現生活化的實驗課題創新。在傳統物理實驗的基礎上,教師可借助先進的互聯網技術,豐富實驗教學內容。例如,教師可在氣墊導軌相關知識的基礎上設計磁阻尼實驗、火炮發射的動力學實驗等,豐富實驗內容,提高物理實驗的趣味性。教師還要重視挖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潛在能力,積極引導學生將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創造和設計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創新實驗產品,在訓練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同時,使其強化物理思維和科學思維,形成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熱情。教師可擴大科技創新大賽的范圍,邀請更多師生參與其中,營造良好的物理創新學習環境,培養大學生良好的物理學習興趣,提高物理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為其未來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9]。

四、結論

綜上所述,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創新發展,知識經濟受到了高度關注。由此,高等教育迎來了全新的機遇和挑戰。大學物理教學應將培養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作為最終目標,構建多樣化、靈活、科學的全新物理教學模式。混合式大學物理教學模式能夠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強化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其樹立積極的物理學習意識,向著新時代的方向成長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饒識.《大學物理》電磁學教學中的問題及其對策[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40(2):97-102.

[2]白磊.基于微課的大學物理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究與實踐[J].科教導刊(中旬刊),2020(5):96-97.

[3]劉金梅,王向暉,尹亞玲,等.混合教學模式在大學物理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物理與工程,2020,30(4):63-68.

[4]白旭峰.大學物理多維教學模式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9,10(23):70-71.

[5]馬婧,盛朝霞,徐德芹.混合模式下的大學物理教學方法研究[J].科技資訊,2019,17(33):242,244.

[6]包立遠.基于MOOC理念的大學物理實驗混合教學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9,35(10):58-60.

[7]陸靜,劉仁臣.基于創新實驗的大學物理實驗教學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9(42):267-268.

[8]葛立新,肖偉.基于泛雅網絡教學平臺的工科大學物理混合式教學模式構建和實施[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19,40(4):96-100.

[9]王玉蘭.大學物理實驗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科技信息,2011(33):245.

作者:顧吉 廖濤 單位:無錫太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