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物理老師授課教學能力論文
時間:2022-11-08 04:41:00
導語:提高物理老師授課教學能力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物理教師課程能力教師教育培養策略
論文摘要:教師課程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將直接影響到物理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了解物理教師課程能力發展的現狀,分析原因,提出相應的培養策略,有利于提高物理教師的課程能力,改善教師教育培養模式,實現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賦予了教師更多的課程自主權,這是對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挑戰。課程能力在物理教師專業化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體現教師教學質量、滿足新課程改革需求、促進教師個性發展和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的重要能力。物理教師課程能力的現狀如何,存在哪些問題,應如何進行改進,本文就此進行探討。
一、課程能力的內涵
從詞義上理解,能力是指“順利完成某種活動所需的個性心理特征”,它是以人的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素質為基礎的。能力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適于多種活動要求,如各種認識和實踐活動;特殊能力適于某種專業活動要求。物理教師課程能力從根本上說,是教師個體在物理課程活動中逐漸形成、發展并體現出來的,直接影響物理課程活動及其成效的個性心理特征與生理特征的總和。
順利完成任何活動都需要構成能力的諸要素相互協調配合,形成合理的能力結構,從而發揮更大的作用。物理教師的課程能力亦不例外,它也具有自身的一個能力結構,這里嘗試將物理教師的課程能力結構細化為學科特質、能力類型、能力層次與時間維度。
1.學科特質
中小學的課程設置多采用學科分類,物理就是其中的一門學科課程。課程能力結構中的學科特質,是指因學科不同導致教師課程能力的差異性。一方面,物理學不僅以其概念、規律和事實的知識揭示了自然界基本運動形式的諸多真理,還以在建立這種知識體系的過程中所凝結和升華提煉出的科學思想方法來推動科學的持續進步。與此同時,它的成就對人類活動的一切領域都具有重大影響,尤其是它的每一次重大變革和發展,都是人類思想、觀念的變更和進步的偉大階梯。也就是說,物理科學本身就是科學知識、科學過程和科學文化的和諧統一。但是,物理學并不等于學校內的物理課程,這就需要教師進行改造,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遵循教育的規律,將物理科學的靈魂,即知識、過程和文化統一改造為一門物理課程,而并不是簡單地將科學過程、文化“異化”為另一種“知識”灌輸給學生。物理課程的有效實施,需要教師具備與物理課程相適應的一些課程能力,以便教師將時代規劃的理想課程真正轉化為學生經驗到的課程。另一方面,時代的發展對中學物理教育提出了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新物理課程在課程目標、課程結構、內容標準、課程實施、評價方式等方面均體現了現代物理教育的理念。物理新課程以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學科本位的觀念,真正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它的建立與發展,離不開實驗的支持與幫助。因此,就要求物理學科的教師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具備出色的演示實驗和指導學生實驗的能力。同時,課程實施過程中,要充分激發學生思維,尊重和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創造快樂氣氛,以學習方式的改變為突破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合作學習,具備終身學習的意識與能力。
2.能力類型
物理教師的課程能力類型主要包括課程理解能力、決策能力、設計能力、轉換能力、實施能力、協作能力、評價能力、研究能力和反思能力等。各能力類型之間不是絕對分離、完全對立的,而是交叉融合、相互影響的。只有各種能力類型都得到重視、培養和發展,物理教師課程能力才能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3.能力層次與時間維度
能力層次與時間維度有著一定的相關性。能力層次體現了物理教師課程能力發展的階段性,時間維度標明了物理教師課程能力發展的可持續性。目前,可持續發展是我們倡導的一種理論,無論是生活實踐、科學技術抑或是學生培養均提倡遵循“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從物理教師自身的成長、發展來看,教師的課程能力也體現出了動態的、可持續的發展階段和變化過程。在具體的物理課程實踐活動中,隨著教師任教時間的增長,物理知識占有量、教學經驗的積累,以及溝通、交流、協作等能力的增強,教師的課程能力也會逐級發展提高。我們將物理教師的課程能力劃分為適應、重塑和創生三個層次。
二、物理教師課程能力現狀分析
1.教師對課程能力的理解程度
研究發現,一些教師不知道“課程能力”這個詞,多數教師不能很好地理解“課程能力”,會用“教學能力”“教師素質”“素養”“綜合能力”等詞語替換“課程能力”。
2.教師對課程的開發能力
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理念、制定的課程培養目標是與時俱進的,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在課程活動中,我們應力行之。然而,某些教師“不太清楚”課程理念,有的教師認為目前的教學活動“基本不能”實現《物理課程標準》所規定的目標;多數教師認為自己在教學活動中,將各種教育文件進行深加工以便應用于教學活動的能力比較差;雖然大部分教師認為有必要對教材進行適當改編,但卻有半數之多的教師認為這方面的能力欠缺,可見教師課程開發能力之不足。
3.教師對課程的實施情況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教學是物理課程的一個學科特色。新課程改革提倡采用科學探究的方式教學,強調對學生動手實驗能力的培養。因此,在科學探究、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均需要物理教師具有很強的監控、引導、動手實驗等課程實施能力。但一線教師的教學現狀不容樂觀,一些教師不能有效地開展STS教學和科學探究教學。
4.教師對課程的評價與反思能力
課程評價與反思是對課程實施的過程、質量和水平所作出的價值判斷,對課程實施和教學操作具有重要的導向和監控作用。物理教師課程評價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課程功能的轉向和落實。目前,多數教師認為有必要對所教課程進行評價、質疑、建議和修正,但還有部分教師不具備良好的課程評價與反思能力。
三、物理教師課程能力現狀歸因
1.自身因素
物理教師對課程能力認識的清晰程度、自身對提升課程能力的動機水平,以及物理教師的心智品質,都是影響教師課程能力的形成與發展的重要因素。研究發現,教師的課程決策能力與選擇能力不足。新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習慣于過去的教材和教學方式,把教科書看成最權威的東西,對教材內容的取舍感覺難度很大,多數教師都在盡心盡力地“教教材”,而并不是“用教材教”。這需要教師對教材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這樣才能明確哪部分重要,哪部分次要。公務員之家
2.考試制度
受“應試教育”傳統觀念的影響,目前我國中小學教師有許多是在“應試教育”的舊體制和傳統的師范教育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以中考、高考為指揮棒,已經習慣于講授式教學、搞題海戰術,物理教師幾乎變成了能力欠缺的“知識傳授型”教師??荚囍贫戎萍s了新課程實施、教師課程能力發展和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為了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更好地實施新課程改革,亟待調整目前的考試、教師評價制度。
3.學校文化
物理教師課程能力的形成與發展,不僅緣自外力推動和自身反思,那種寓于文化之中的、由良好的文化氛圍所產生的隱性知識,更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教師的專業發展。近些年,教育理論界對“學校文化”的關注逐漸增多,包括校園文化和環境的營造及建設,教師之間良性的、團結合作的組織文化的構建,等等。其研究初衷可能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個體性和主體性的發揮,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殊不知,學校作為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基地,是教師提升個人能力的主要場所,由于文化對個人和社會影響的潛在性和重要性,營造一種團結合作的教師文化、寬松民主的學校文化,對教師課程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同樣是至關重要的。
- 上一篇:廣電局長在廣播影視工作會講話
- 下一篇:物理基礎系數合理記憶應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