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實驗教學藝術性

時間:2022-12-01 10:08:00

導語:物理實驗教學藝術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物理實驗教學藝術性

物理學家克萊因講過:“物理學不應該教成一堆技術,而要教成思想概念的詩劇。”在高度文明的現代社會,一名優秀的教師應具備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良好藝術修養相結合的素質。有人認為理科教學只講嚴謹,不存在藝術問題,尤其物理非常機械。怎樣將物理學的主要內容傳神地反映出它的科學美和藝術之美,不僅來源于物理學本身令人心醉神迷的科學美,更需要我們物理教學工作者本著藝術創造和科學性精神相結合的觀點,扎扎實實的研究教材、教法,勇于探索,不斷提高教學的藝術性和科學性。本人從平時教學的體會入手,通過對實驗教學藝術性研究,力求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不斷提高實驗教學的效率。

一、演示實驗———感性中體驗科學的魅力

演示實驗是教師利用課堂時間為學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時又引導學生對實驗進行觀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種物理實驗教學方式。演示實驗的作用在于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牢固掌握知識,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以及引導學生學到正確的學習方法。

1.教師主導,加強示范

演示實驗要有導向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自覺、積極地引導學生明確實驗目的和要求,并對實驗裝置、實驗步驟、實驗現象進行積極地思考,透過現象看本質。演示實驗中教師的操作具有極強的示范性,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當然,教師演示的失誤,操作欠規范,不僅會耽誤寶貴的上課時間,而且實驗的失敗會引起學生對實驗內容的懷疑,還會對學生的實驗態度和實驗技能的形成產生不良的后果。

2.學生參與,注重創新

“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試”,所以,教師應根據教學目的,把一些操作簡單且無危險性實驗,讓學生進行操作或改為學生自己動手的實驗,多種感官并用,并不失時機地在各個環節啟發、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使之在一連串的高度思維活動中理解演示實驗的意義,掌握實驗技巧,培養學生的創新觀察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

二、學生實驗———主體中發揮探究的價值

學生實驗是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和觀察教師演示實驗后進行動手操作的過程,是學生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的有效途徑。實驗活動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實驗器材的使用以及正確的操作步驟,理解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和實驗內容,理解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從而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動手能力、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探索創新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地形成概念,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

1.緊抓基本,夯實基礎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所有的物理知識,包括物理概念、定律和理論,都是在實驗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因此,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了解物理學的研究方法,培養嚴格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對學生今后搞科學研究和技術革新有重要的作用。這就是當前我們貫徹和實施素質教育,提高學生實驗素質的正確教育思想。

2.優化習慣,掌握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注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是培養學生科學態度、促使學生掌握高效方法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實驗習慣應包括:實驗操作前能預習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和實驗注意事項的習慣;實驗時能正確記錄實驗數據,并能主動進行運算和分析、養成初步的對誤差進行分析和計算的習慣;實驗結束后能夠及時整理實驗器材并撰寫實驗報告的習慣。

3.精心設計,立足探究

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使學生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這就要求我們改變過去實驗教學依附于理論教學,只注重理論知識的驗證及基本實驗方法與技能訓練的培養模式。依照新課標理念,將學生的發展放在首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科學探究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需求,將驗證實驗改為探究實驗,讓學生主動操作、探索,得出結論,自始至終體驗學習物理知識的快感。

三、課外實驗———生活中拓寬知識的外延

物理課外小實驗是中學物理實驗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物理課堂教學的一種有效補充和延伸,因此物理課外小實驗也就成為物理教材的重要內容。課外小實驗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實驗能力;課外小實驗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聯系生活實際的能力;課外小實驗還有利于鞏固和深化課內知識,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但是,由于多種原因,不少教師未能充分重視家庭小實驗的教學,所以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以及學生能力和素質的提高,因此必須重視物理家庭小實驗。

1.加強物理與日常生活接軌

物理來源與日常生活、生產。利用日常用品做小實驗,既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自覺地增長物理知識,又使物理內容與日常生活、生產緊密結合在一起,使學生感到生動有趣,讓學生了解到物理就在我們的身邊。如自由落體運動,在日常生活里學生對這種物理現象視而不見,但通過家庭小實驗“同樣的一張紙在團成一團前和后在空中運動的時間不一樣,為什么?”啟迪學生思考:是不是越重的物體下落得越快?”進行探究,從而對自由落體運動有一個清晰地認識,真正掌握重力加速度g的概念。

2.指導學生做好課外小實驗

要進行物理實驗就必須要有物理器材,因此在平時生活中要讓學生注意收集。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材料可以成為我們的物理器材,如:圖釘、玻璃杯、紙片、橡皮筋、小電珠、平面鏡等。利用這些物品可以做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杯水片紙實驗、彈力實驗,還可連接簡單的電路、自制萬花筒等。

總之,物理是研究物質結構、物質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的自然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我們在進行物理實驗教學的同時必須運用多種方法來進行實驗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