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橫縣農村信貸現況及措施分析

時間:2022-03-22 05:15:00

導語:廣西橫縣農村信貸現況及措施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廣西橫縣農村信貸現況及措施分析

十七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建立促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制度”。廣西橫縣作為發展縣域工業試點縣和農產品加工示范縣,對全區農村金融制度改革具有示范性作用。在農村金融制度改革中,農村信貸問題解決關系到農村發展的資金支持。本文就橫縣農村信貸現狀及其問題,提出相關分析

一、橫縣農村信貸現狀

(一)農村信貸需求大

橫縣作為廣西縣域工業的示范縣,憑借其特色工業拉動當地農村經濟發展,農戶發展家庭經營較多,就面臨著資金問題。橫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2011年1-9月涉農信貸業務以面向農戶提供貸款為主。至9月末,累計發放各項貸款144782萬元,其中累放農戶貸款69692萬元,占各項貸款累放48%(累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1749萬元,占各項貸款累放1.21%);發放農村企業貸款23985萬元,占各項貸款累放17%。

(二)農村信貸單筆金額小

與工商信貸和城市居民消費信貸相比較,農戶信貸的單筆金額較小,一般以小額為主。這主要同農村的經濟發展相適應,農村規模經營較少,農戶以家庭經營為主,借款多為簡單再生產所用,金額以5000元以下居多。橫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統計,至2011年9月末,農戶小額信用貸款余額為6014萬元,占各項貸款的比例2%,占全橫縣貸款總額的1%,占全縣涉農貸款總額的1.3%。

(三)農村信貸需求具有明顯的層次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的調查表明,農戶的生活性借款占借款總額的比重為40.9%,而生產性借款占借款總額的比重為54.6%。[1]陳雨露、楊棟等的研究表明,占農戶總量12.61%的“理性小農”使用了77.24%的國家農貸,“理性小農”傾向于以國家農貸投資生產。占87.39%的“生存小農”只獲得了22.76%的國家農貸,“生存小農”希望以國家農貸支付大額消費性支出。[2]褚保金研究表明,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村金融需求除傳統的農業生產性需求外,還表現為消費性的生活需求,以應對教育、醫療等大項支出和臨時性支出。[3]由于橫縣突出其當地特色經濟作物的種植、加工,當地銀行為農戶提供“綠色通道”,橫縣農戶的生產性借貸比生活性借貸要高。

(四)由個體貸款消費向合作經濟組織貸款消費轉變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橫縣利用其自身的地理優勢,發展特色縣域經濟,農戶開始成立經營型合作經濟組織,至2005年年末,橫縣經營型合作經濟組織較成規模的主要有三個,分別是桑蠶社、大地服務部、黑豚中心,三個組織共有在冊會員2485戶、固定資產82萬元、年銷售收入2420萬元、所有會員年增收總額1041萬元、輻射帶動農戶5400戶、輻射帶動年增收總額2131萬元,有力推動農產品的流通,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4]合作經濟組織憑借其發展優勢,聯合農戶共同發展,與個體貸款相比,合作經濟組織貸款增多,數額比個體貸款大,以生產性貸款為主。據橫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統計資料顯示:發放農村企業貸款23985萬元,占各項貸款累放17%;橫縣城市企業涉農貸款6800萬元,占各項貸款累放5%;非農戶個人農林牧漁業貸款12271萬元,占各項貸款累放8%;累計發放其他類貸款32034萬元,占各項貸款累放22%。

二、橫縣農村信貸存在問題

(一)制度因素制約,農業銀行屬商業銀行,因此有自身商業運營的標準,需要持續維護其正常經營,必然有成本和利潤的需求據田東縣農村信用聯社理事長周明建說:“金融機構為每個村建立信用信息的花費最低要1萬元,田東縣有20多個村,不管哪個金融機構做,都要花費幾百萬元資金投入?!蹦壳霸跈M縣提供農村信貸的銀行有:農業銀行、橫縣農村信用聯社、橫縣郵政儲蓄銀行、農業發展銀行、北部灣銀行。橫縣現轄17個鄉鎮,有302個行政村,若村村建立網點,對銀行來說有成本壓力,而且農業屬于高風險低回報的行業,若銀行把信貸重點放在農村信貸上,有一定的經營風險。

(二)信貸需求大與“貸款難”相并存

由于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較為滯后,農村金融機構普遍要求抵押擔保。農戶擁有的財富和抵押品不足,他們普遍擁有的土地是不具有完全產權的,銀行也不接收房屋、牲畜、生產資料等作為抵押物。農戶可貸可用的金額相對少,這樣影響了他們生產的積極性,為了避免生存風險,一般只愿意停留著低水平的生產。如在橫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貸款金額在5萬元以上的以抵(質)方式為主;貸款期限的設定:農戶種養貸款以生產周期來設定,貸款利率執行同期檔次基準上浮0-40%,其他生產經營(流動資金)貸款多為短期貸款,貸款利率執行同期檔次基準上浮0-50%;固定資金貸款以中長期為主。

(三)農村金融產品創新不足

這個問題不單是廣西存在,很多地區在探討農村信貸問題中都有提出。褚保金認為,農村地區貸款的平均額度較小,金融機構農業貸款的交易成本比較高,加上農業的高風險特點,農村金融機構尋求合適的貸款產品或機制的動力不足,難以滿足農戶各種類型的金融需求。[5]據調查,橫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的信貸產品有: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林權抵押貸款,庫區移民權利質押貸款、農戶聯保貸款、應收賬款質押貸款、最高額抵押擔保貸款等。

三、針對以上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一)可否由政府牽頭,多家銀行共同注資,集體參與,實現農村信用體系金融機構共享,共同開拓市場,打牢農村金融服務的“誠信基礎”農業作為高風險低回報的信貸對象,很難滿足商業化條件下的信貸原則,但是,農業銀行又有政策性,“支農”屬性要求其又必須加大涉農信貸力度。因此,事實上就存在著涉農信貸產品單一、缺乏產品的專一特定性與創新,同時資金投入嚴重不足,符合信貸條件的對象很少;此外,農行存在一個特殊問題,即在農村地區“吸儲”資金反流現象嚴重,而且農村營業網點日趨減少。農業發展銀行,屬政策性銀行,信貸對象多是國家指定專項項目和大型基礎設施建設貸款和糧油棉收購工作,對一般性的信貸需求無法提供支持。農信社雖長期扎根農村,但是由于自身制度、產權長期存在問題,而導致農信社的涉農信貸盈虧不均衡,不合規信貸常常出現,并不能真正起到涉農信貸主力軍的作用。針對各銀行的優勢,建立相關的農村信貸辦法。例如:廣西北部灣銀行正式推出“陽光茉莉”信貸產品,該產品直接為大力支持橫縣茉莉花產業發展、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農業銀行推出的“惠農卡”。

(二)針對信貸需求大“貸款難”的問題,其中的關鍵就是銀行出于自身運營的考慮需要擔保借貸,而農戶或者剛起步的鄉鎮企業缺乏擔保物橫縣經營型合作經濟組織正在逐漸發展,我們可以利用這些合作經濟組織在評估風險的前提下為農戶或剛起步的鄉鎮企業提供擔保,從而達到既能解決銀行借貸缺乏擔保,又能解決農戶和鄉鎮企業資金問題,加強合作經濟組織與當地的合作,實現雙贏合作。此外,政府還可積極支持非正規金融的發展,做好政策引導。非正規金融的出現其實是一種金融生態的自我調節,也是農村信貸資金的有益補充;對已經出現的非正規金融組織和業務活動進行政策引導,是規范民間資本流動的有效途徑。例如在民間資本充足的浙江省,省政府專門出臺了《關于促進小額貸款公司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積極引導民間資本合法參與農村信貸市場。[6]

(三)創新農村信貸金融產品

筆者認為首先應改善金融機構的合作方式,解決融資問題。例如德國農村合作金融,德國的合作金融體系是典型的單元金字塔模式,最基層是雷發巽銀行(信用合作社),為數眾多,資本金全部來自于農戶、小農場主、銀行雇員、自由職業者以及社會援助。

雷發巽銀行是獨立法人,存款者即社員既是所有者又是服務對象(目前這一規定已有所放寬)。它采取民主管理方式,其決策機構是社員代表大會,所有社員享有同等的表決權,按照一人一票的投票方式進行組織安排和經營方針決策,并由理事會聘用經理進行經營,監事會作為監督機構,也由社員選舉產生。[7]

其次,在保證小額信貸充足的前提下,集中力量解決擔保類貸款面臨的問題。例如,擔保手續繁雜問題,可利用一些先進技術,如手機銀行、先進信用系統、利用零售商店、花店、種子和肥料銷售點等零售點提供“非網點銀行業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