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農信貸市場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1-27 02:50:18
導語:涉農信貸市場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當前涉農信貸面臨的主要問題: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差,農民誠信意識淡薄,形成惡意逃廢金融債務行為,出現扯皮、賴債不還現象,嚴重影響了農業貸款的發放、使用與回收,大量不良貸款長期占用了信貸資金,降低了信貸資金的流動性、效益性,遏制了縣域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農貸市場;發展問題;對策
近年來,隨著黑龍江省“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實施,嫩江縣農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進入了歷史性新階段,銀行業作為服務“三農”的主力軍,如何更好地運用信貸杠桿,助力縣域經濟發展,是當前嫩江縣銀行業發展中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當前嫩江縣銀行業涉農信貸市場現狀
(一)貸款投向分析
從統計數據看,嫩江縣涉農貸款占比已達89%;除全縣有12億元的固定資產貸款外,全部為涉農貸款。農發行貸款投向主要是符合國家政策的糧食收購企業,貸款余額達60億元;農村信用社貸款投向主要是農村各鄉鎮、農墾九三管局各國營農場、專業合作社的土地種植,涉農貸款20億元;工商銀行貸款投向主要是各農場職工創業貸款和消費類個人住房按揭貸款,貸款余額2.3億元,中國銀行、建設銀行、龍江銀行貸款也紛紛投向各農場和涉農龍頭企業,貸款余額4.9億元。
(二)涉農貸款的特點
從上述數據分析看,隨著國家政策扶持,農村金融政策創新,現階段涉農貸款的主要特點有以下幾方面。
1.涉農貸款投放機構全面化。隨著建設銀行今年首開農戶貸款,對農場職工發放貸款0.9億元后,嫩江縣域的所有銀行機構全部都投放了農戶貸款,使涉農市場成為了當前縣域貸款市場的主戰場。
2.涉農貸款需求的多樣化。隨著耕地流轉和農業生產規模擴大,農村新型經濟組織的建立,對貸款需求越來越呈多樣化,傳統農戶、專業合作社、農場職工、龍頭企業、農民工創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多種信貸需求,在各家銀行都已經辦理。
3.涉農貸款管理的專業化。由于涉農貸款投放機構的全面化和涉農貸款需求的多樣化,使涉農貸款筆數減少、貸款額度增大、涉及行業增加,還涉及跨行政區、交叉管理等問題,使貸款管理難度增大,要求專業化管理程度提高。
二、當前涉農信貸面臨的主要困難及問題
(一)外部環境分析
1.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差,農民誠信意識淡薄。近年來,部分鄉鎮農民盲目擴大生產經營,存在盲目申請貸款,張冠李“貸”等借名、搭名貸款現象,嫩江縣域農業又連續兩年遭受不同程度災害,當地農民從短期利益出發,守信自律和法律意識極差,形成惡意逃廢金融債務行為,出現扯皮、賴債不還現象,嚴重影響了農業貸款的發放、使用與回收。大量不良貸款長期占用了信貸資金,降低了信貸資金的流動性、效益性,遏制了嫩江縣銀行業的發展,成為阻礙銀行業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瓶頸”。
2.涉農貸款市場風險大,抵押擔保難,地方政府等部門配套服務保障措施不健全。近些年,嫩江縣銀行業積極貫徹落實國家支農、惠農政策,逐年加大涉農貸款投放力度,扶持嫩江縣域農業產業化、現代化建設,極大改善了農業結構,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但農業生產季節性強、貸款周期長、抗風險能力弱,依賴自然、市場等因素強,農民經營收入不穩定,農民又缺少可擔保的抵押物,嫩江縣農村土地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抵押起步較晚,各農村鄉、鎮確權頒證工作還未全部開展,政府部門登記、評估機構尚未健全,尚不能做到有效的抵押擔保,缺乏對抗風險的保障機制,農民一旦遭到自然災害,就會導致無力償還貸款,涉農貸款就會產生很大的風險。
3.民間融資渠道多樣化,農村信用社信貸市場面臨挑戰。民間借貸金融的產生,是農村金融機構信貸服務不足、服務層次不全的產物,也是民間資本流向農業的表現。民間借貸關系以前主要在熟悉的親友、鄰居之間發生,現在隨著私營小額貸款公司等非金融機構的興起,農民借貸規模在不斷上升。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僅在嫩江縣就有小額貸
4.涉農龍頭企業融資態勢強勁。據調查,當前一些涉農公司,紛紛發展訂單農業,實行資金、種植、收購“一條龍”經營,市場發展情況較好。例如象嶼公司是南方注冊的上市公司,2013年,在嫩江縣成立了嫩江象嶼農產物流有限公司,2015年,向農戶注入種植資金1.2億元,支持專業合作社26家,種植耕地80萬畝,并收購了一些小公司的市場業務,據調查該公司還有繼續擴大規模的態勢。
(二)內部環境分析
1.信貸管理手段相對落后,整體信貸管理水平不高。嫩江縣各家銀行雖然建立了比較完善的信貸管理制度和內控機制,逐步強化了信貸管理工作,但基層信用社和部分銀行機構在執行過程中,不能認真落實,執行力、落實力較差,信貸人員對貸款“三查”制度執行不嚴,信貸業務操作不規范,存在違規發放貸款情況,導致貸款質量偏低。在實際工作中,只注重貸款前調查和貸款中審查,疏忽貸后跟蹤檢查,多數農戶貸款基本沒有進行貸后檢查,貸款發放后信貸人員對借款人生產經營、貸款資金使用去向、資金鏈等情況掌握不準,導致貸款逾期不能償還,造成不良貸款余額大、占比高,部分信用社的不良貸款率高達10%以上。
2.信貸人員素質難以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要,信貸人員偏少,部分信貸人員素質不高,獨立開展工作能力較差。目前,農村信用聯社和農業銀行信貸人員普遍較少,一個客戶經理要負責幾個行政村上千戶農民。農戶貸款發放呈現時間集中、貸款數量大、筆數多的特點,信貸日常工作存在管理難度,面對繁重的工作任務,個別信貸人員存在畏難情緒,缺乏責任心。雖然近兩年招收一批大學生充實到一線,但因理論和實際業務結合有個過程,信貸員不僅要熟悉當地經濟情況,掌握貸款知識,還要對種殖業、養殖業、企業管理、農村產業政策,有所了解,這就對信貸員的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3.對信貸產品應用能力差,信貸人員市場營銷理念淡薄。銀行業的信貸產品應用能力差,主要表現在信貸人員對貸款品種學習、掌握不熟,不能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綜合運用貸款品種,滿足客戶多種多元化需要,不能介紹出不同貸款產品的優劣勢,缺少有效營銷手段,一句話:就是對信貸產品不熟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4.農村信用社的融資成本高,貸款利率定價偏高。目前,嫩江縣農村信用聯社支持“三農”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吸取公眾存款和較高利率的同業拆借資金。由于受結算渠道狹窄,電子化結算手段落后等硬件制約,很多客戶都不愿意在農村信用社開戶存款,這就導致貸款利率定價偏高。隨著貸款利率市場化,國有商業銀行便捷的結算方式,吸取公眾存款成本較低,國有商業銀行貸款利率定價較低,在同業競爭中,農村信用社處于劣勢地位。
5.不良貸款額居高不下,阻礙當前業務經營發展。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為道德風險因素,近兩年來嫩江縣銀行業新增不良貸款呈陡增態勢,僅2015年就新增不良貸款0.34億元,有的責任無法落實,承債難以收回,只能采取法律手段進行清收,回收成本太高,嚴重影響了銀行業的發展。
三、對涉農信貸市場發展的預測
(一)立足三農,推進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
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嫩江縣銀行業將積極投放涉農貸款,據預測涉農貸款增速在20%以上。農村信用社是農戶貸款的主力軍,兩家農行的農戶貸款,由于受授權權限的下放,貸款量也會增大,龍江銀行的涉農貸款還會持續增長。
(二)積極支持小微企業發展,重點支持農村龍頭企業
各國有商業銀行將會把重點,放到涉農龍頭企業融資貸款方面,尤其是:鴻興面粉、森糧集團、北大荒集團等涉農企業。
(三)定位農墾市場,穩定農村市場
由于農場社會誠信程度,要好于農村,各家銀行在農場的貸款成為投放重點,抓住了農場就等于抓住了現代農業,抓住了農場就穩住了嫩江農村市場。因此,嫩江縣銀行業各機構集中一切力量,確保農場信貸市場資金需求。
(四)穩住農村小戶市場
農村小戶貸款,是各銀行機構的傳統業務,穩住了農戶貸款,就等于穩住了農戶貸款的基礎。雖然當前新型農村經濟組織成立較多,但風險較大,需要積累貸款管理經驗。
四、應采取的對策
(一)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樹立信用社靈魂
只有加強企業文化培訓,加強企業文化教育,樹立團結、向上、創新的農貸精神,涉農貸款才能發展,金融機構才能發展壯大。
(二)加強信貸業務培訓,擴大業務知識面學習
一個成熟的信貸員,不但要精通銀行信貸業務,還必須熟練掌握多行業的生產流程和業務,當前必須掌握民事法律、農機專業、商品流通、糧食市場等方面的業務知識。
(三)加強市場調查工作,建立多方面的信息網絡
只有抓住市場,才能壯大涉農的貸款業務,可多方面的建立、發展市場信息網絡,掌握第一手資料,通過政府的招商引資項目、市場走訪、利用同業關系網等,獲得市場經濟信息,在市場竟爭中處于不敗之地。
作者:劉志偉 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嫩江縣支行
- 上一篇:鐵路職工基本醫保異地就醫報銷結算的思考
- 下一篇: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控問題及對策
精品范文
9涉農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