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信貸在商業銀行經營效益的影響

時間:2022-08-18 11:55:06

導語:綠色信貸在商業銀行經營效益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綠色信貸在商業銀行經營效益的影響

摘要:綠色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而綠色金融就是實施綠色發展的有效途徑。商業銀行開展的綠色信貸就是實行綠色金融的一個重要渠道,其在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方面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銀行業是我國非常重要的金融機構,是各類企業的重要融資渠道,也是開展綠色信貸的主要機構。綠色信貸業務既響應了國家可持續發展的號召,也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法,同時也擴大了銀行的經營范圍,豐富了銀行的經營業務。本文通過對選取的具有代表性七家商業銀行的面板數據進行回歸分析,得出了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益與開展綠色信貸是成正相關的,從長期來看,綠色金融的發展是依賴綠色信貸開展的。

關鍵詞:綠色信貸;商業銀行;回歸分析

一、問題提出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的科技以及經濟水平都在穩步提升。在國家快速發展的同時,一些問題也接踵而至。氣候變化和能源短缺已經成為全人類共同面對的難題。報告中明確提出新時代的經濟發展策略是由經濟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環境治理問題被提上了日程。我國面臨的節能減排、綠色環保的形勢日益嚴峻。2019年上半年的各項經濟指標相繼出爐之后,無論是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國務院常務會議,還是國務院新聞辦、新聞會,都提到了“節能減排的形勢相當嚴峻”。每年國務院都有節能目標和減排目標,而且每年的標準都在提升。隨著時代的進步,到2020年,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5%,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50億噸標準煤以內。除了石化、化工、建材、鋼鐵、有色和電力等六大高污染高排放的行業外,現在新能源減排是節能減排的重要手段。銀行業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相繼推出了綠色信貸業務,但是綠色信貸業務的推出是否會影響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益,又是怎樣對其產生影響的,銀行應該怎樣合理地開展綠色信貸業務才會對國家和本身都有利值得研究。

二、我國商業銀行綠色信貸發展現狀

1.我國綠色信貸的起源綠色信貸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德國的一家政策性環保銀行。我國國內綠色信貸的開展還處在初級階段。2007年7月30日,我國環??偩?、人民銀行和銀監會三部門聯合提出《關于落實環境保護政策法規防范信貸風險的意見》。此文件指出,綠色信貸的本質包括三方面:第一方面是指利用恰當的信貸政策和手段支持環保和節能項目或企業;第二方面是對違反環保和節能等相關法律法規的項目或企業采取停貸、緩貸甚至收回貸款等信貸處罰措施;第三方面是貸款人運用信貸手段,引導和督促借款人防范環境風險,履行社會責任,并以此降低信貸風險。2.我國綠色信貸目前的發展規模從興業銀行首次推出能源效率貸款產品開始,我國的綠色信貸業務就開始發展起來。2020年11月,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舉行中國綠色金融論壇,了中國人民銀行《中國綠色金融發展報告(2019)》顯示,綠色金融發展取得新成績和新進展。截至2019年末,我國綠色貸款余額為10.22萬億元人民幣,國際綠色債券發行余額達到1.8萬億元人民幣,國際綠色債券發行余額同比增長51.6%;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綠色信托、綠色PPP、綠色租賃等新產品、新服務和新業態不斷涌現。我國的商業銀行陸續推出了一系列綠色信貸產品,從下圖可以看出,從開始到發展到現在的我國主要商業銀行的綠色信貸余額量。截至2020年6月,中國綠色信貸余額已逾11萬億元人民幣,位居世界第一,綠色債券存量規模約1.2萬億元人民幣,位居世界第二。而且從上圖可以看出,中國銀行從2013年的2.59萬億人民幣到2020年的接近9萬億元人民幣綠色信貸,足以證明是我國銀行業中開展綠色信貸的領軍者。去年疫情以來,我國金融機構還積極發行了抗疫主題綠色債券,為推動我國綠色復蘇發揮了積極作用。綠色金融、生態金融的迅猛發展極大促進了我國生態綠色產業的發展,也使得中國在生態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三、我國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的實證

1.樣本和數據的選取在研究了大量的文章后,發現綠色信貸規模占比或者綠色信貸余額是行業普遍運用的解釋變量,這兩個指標都能夠很好地反映商業銀行在開展綠色信貸業務后的經營效益。本文則選取了2013年-2020年在交易所上市的七家商業銀行的綠色信貸余額量為研究樣本,包括五大國有商業銀行和兩家股份制商業銀行———招商銀行和浦發銀行。之所以選取這七家銀行,主要考慮到這七家銀行在我國銀行業中有一定代表性,而且開展綠色信貸的時間都相對更早,把自己都定位于綠色金融,高度重視環境保護,緊跟國家綠色發展戰略,以信貸引導循環綠色經濟發展,對后續的模型建立以及分析都有一定意義。研究數據均來自于各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報告、社會責任報告以及年報。2.變量的選?。?)被解釋變量的選取綜合國內外學者的變量選取,一般都采用總資產收益率、每股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等來評估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益,所以本文綜合考慮我國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的影響,選取了總資產收益率(ROA)作為被解釋變量。總資產收益率(ROA)=稅后凈利潤/資產總額(2)解釋變量的選取解釋變量的選取要非常貼合商業銀行開展綠色信貸的規模與數量。而且由于我國綠色金融發展得比較慢,主要發展的綠色金融就是發行綠色信貸,相關開展的綠色信貸業務也沒有那么完善,所以用綠色信貸余額作為解釋變量。(3)控制變量的選取對于控制變量而言,要求其要能夠和被解釋變量相關,但是又盡可能不會影響解釋變量,使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的解釋程度達到最優。對于商業銀行經營效益的影響,本文選擇資本充足率(CAR)、不良貸款率(NPL)以及資產總額(AT)等內部因素為控制變量。3.模型的建立對上述數據進行回歸分析,由于數據是典型的面板數據,為了防止虛假回歸或偽回歸,所以在進行Eviews面板回歸之前要進行數據的平穩性檢驗,即單位根檢驗。對各變量分別進行單位根檢驗后,資產收益率和不良貸款率的P值分別為0.0004和0.0001,都顯著小于0.05,可以判定為平穩序列,而綠色信貸量與資本充足率的P值都大于0.05,對其進行一階差分后再進行檢驗,結果順利通過。然后要對數據進行F檢驗,根據檢驗結果確定采用個體固體效應回歸還是混合效應回歸。計算統計量:得出F=9.39>F(6,45)=2.39,拒絕原假設,得出該模型應該選擇個體固體效應回歸。給出模型:其中:i表示銀行個體,t表示年份,β表示不同的隨機變量,εit為隨個體和時間而改變的擾動項。從回歸結果可以看出:回歸方程的可決系數和修正后的可決系數都超過了0.9,表明擬合效果是比較好的;F統計量的P值無限接近于0,也表明此模型回歸比較顯著。從實證方面分析:可以看出商業銀行的資產收益率在近年是和綠色信貸余額呈微弱的正向關系的,而與不良貸款率、資本充足率和資產總額呈負相關。綠色信貸余額系數為5.34E-05,表明每增加一單位綠色信貸余額,銀行的資產收益率就增加5.34E-05;不良貸款率的系數是-0.1632,說明每增加1單位的不良貸款率,資產收益率每減少0.1632個單位;資本充足率的系數為-0.0115,說明資本充足率與資產收益率呈現微弱的負相關關系,表明資本充足率每增加一個單位,資產收益率就會減少0.0115個單位,這與巴塞爾協議對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要求也是相一致的。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越高要求銀行的風險準備金就越多,以保證風險來臨時對銀行的保護,但是確實會響應減少銀行本來的貸款準備,從而一定程度上降低資產收益率。而資產總額在本模型中的系數是負的,可能與樣本的容量有關。一般而言,資產收益率是隨著資產總額的增加而增加的,對于特殊的情況,可能與本文所選的時間跨度和樣本量有關。對于綠色信貸而言,本文的數據選取時間較新,而且時間跨度較小,對于綠色信貸與銀行經營效益的關系不是特別準確,但是隨著銀行開展綠色信貸的時間越來越長,可以確定銀行的經營效益和綠色信貸余額是呈正比例關系的。而我國的綠色金融發展也會隨著綠色信貸余額的增多而穩步發展。

四、對策及建議

從上一節的實證分析可以得出,綠色信貸的開展對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益是正相關的,加大開展綠色信貸業務是有利于商業銀行的效益的,所以應該鼓勵商業銀行開展此類業務,支持國家綠色金融的發展。但是,目前我國的綠色金融發展尚不成熟,對于綠色信貸業務的開展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就研究得到的結果給出一點對策和建議。1.制定適合自己的綠色信貸額,更好履行社會責任每個銀行有每個銀行的經營模式,每年開展的綠色信貸量要與銀行本身的年經營情況掛鉤,切實地開展綠色信貸業務,保證在安全合規的情況下,合理地發放綠色信貸額。從上述結果得知,商業銀行的經營效益在綠色信貸開展的情況下,與資產總額呈現微弱的負相關,但是一般說來,銀行的經營效益應該隨著資產總額的增加而增加,這就說明綠色信貸量的選擇要與銀行業務相適應,使綠色信貸業務的開展對銀行是利好的,而非有害。另外,銀行要加大自己的社會責任的認知,不應該把此當做一個負擔,而應該積極主動去開展此類業務,以便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2.防范信貸風險,完備綠色信貸機制銀行業中最大的風險就是信貸風險,所以一定要完善銀行綠色信貸的評估以及加強對信貸業務的風險披露。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方法,探索出我國綠色信貸的評級模型。雖然我國的綠色信貸起步較晚,但是發展迅速,對于我國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如果沒有完善的機制和風險防范措施,銀行的資產收益就會出現問題,從而經營就會倒退,所以銀行一定要嚴格貸款前審查,防止信貸風險產生,嚴守系統性防線,及時了解綠色信貸發放量的使用情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3.積極引進人才,創新綠色信貸產品由于我國的綠色信貸的發展起步較晚,所以我國相應的這方面的人才就有很大空缺。如今,隨著我國政府大力發展綠色金融,銀行為了響應,應該多多培養人才引進人才,使人才充分發揮作用,設計出更多創新的綠色信貸產品,使產品多元化,更好地推進綠色金融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琳,廉永輝.綠色信貸如何影響商業銀行財務績效?——基于銀行收入結構分解的視角[J].南方金融,2020(02):45-56.

[2]王建瓊,董可.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經營績效的影響———基于中國商業銀行的實證分析[J].南京審計大學學報,2019,16(04):52-60.

[3]唐亞蘭.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經營績效影響研究[J].時代金融,2021(07):59-61.

[4]朱英.河南省碳排放及經濟發展現狀分析[J].價值工程,2019,38(31):289-290.

[5]郭文偉,劉英迪.綠色信貸、成本收益效應與商業銀行盈利能力[J].南方金融2019(9):40-50.

[6]李蘇,賈妍妍,達潭楓.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績效與風險的影響———基于16家上市商業銀行面板數據分析[J].金融發展研究,2017(09):72-77.

[7]張霞,許丹.綠色信貸對商業銀行的影響研究[J].時代金融,2021(06):30-32.

[8]丁楚曼.我國綠色信貸發展現狀研究———基于21家商業銀行數據分析[J].時代金融,2020(27):40-42.

[9]孫寧,鄧吉碩.商業銀行綠色金融發展淺議[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1(05):74-75.

[10]孫紅梅,姚書淇.商業銀行經營風險與財務績效——基于綠色業務影響的視角[J].金融論壇,2021,26(02):37-46.

作者:劉降斌 趙玉娟 單位:哈爾濱商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