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校園信貸法律風險與防范

時間:2022-11-14 10:58:35

導語:大學生校園信貸法律風險與防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校園信貸法律風險與防范

【摘要】在經濟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大學生的消費觀念發生了重大的轉變,校園信貸受到了廣大學子的青睞?;诖?,本文將以信用消費風險、信息泄露風險為切入點,分析大學生校園信貸的法律風險,同時從完善信用消費法律、強化數據信息保護、加大市場監管力度三方面入手,深入探究大學生校園信貸的法律風險的防范措施,旨在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并為進一步優化校園信貸奠定基礎。

【關鍵詞】大學生;校園信貸;法律風險

在當前的校園中,由于大學生所處的人文環境,使其存在一定程度的攀比心理,加之“超前消費”理念對學生的影響,常常會發生盲目消費的現象?;谶@樣的背景,校園信貸隨之誕生,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學生的消費需求。但是,由于當前對校園信貸的規范并不健全,使得學生在使用校園信貸的過程中,存在嚴重的法律風險,不僅會在很大程度上擾亂大學生對消費的認知,也為金融市場帶來了較大的風險,所以需要通過恰當的方式進行防范。

1.大學生校園信貸的法律風險

1.1信用消費風險。實際上,校園信貸的本質就是引導大學生對自己的信用進行消費,與當前的信用卡消費較為相似,但是校園信貸對于大學生的信用審查較為寬松,常常會向不適合做債務人的學生發放校園信貸。在當前的現行法律之中,《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并沒有將“消費信用的影響”、“大學生如何消費信用”、“法律是否需要進行規定”等問題進行明確的規定。這樣的現象,實際屬于校園信貸在立法方面的缺陷,同時無法為校園信貸的發展提供有利的保障,也不能維護申請校園信貸大學生的基本權益。在當前的校園信貸中,其金融結構符合現在、未來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能夠進一步增強金融市場的活力,但是需要通法律的方式降低信用消費中存在的風險。

1.2信息泄露風險。在申請校園信貸的過程中,大學生不可避免的需要將真實的個人信息填寫其中,主要包括身份證信息、學生證信息等。正因如此,大學生的個人信息就會存在被泄露、盜用的風險,甚至有可能使大學生承受一定的法律風險,不利于學生的成長。這樣的現象,即使校園信貸侵犯大學生個人隱私的行為,但是在大學生維護個人隱私權的過程中,并不能對校園信貸泄露個人信息的行為進行舉證、表明,即便能夠對其不良行為進行舉證,也無法追究由于信息泄露而產生的損失。就規模相對較小的校園信貸而言,常常會出現買賣學生信息的現象,從而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然而,政府雖然已經意識到校園信貸存在的風險,但是監管工作存在很大的難度,加之缺乏立法規定,使得處罰工作不能做到“有法可依”,影響校園信貸的規范發展。

2.大學生校園信貸的法律風險的防范措施

2.1完善信用消費法律。為了能夠避免校園信貸所存在的法律風險,上海市相關部門對社會信用的概念進行了首次闡述,并將其納入《上海市社會信用條例(草案)》之中,從而為其他城市中校園信貸的規范化發展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由于校園信貸的本質為信用消費,所以相關的部門、機構就應該及時針對信用消費的問題,對法律內容進行細化與完善,從而校園信貸的發展指引方向。具體而言,在完善信用消費法律的過程中,需要對主體、對象進行合理、恰當的規范,同時還包括信用獎懲機制、信用標準等,進而實現降低法律風險的目的。在當前的校園中,可以針對信用貸款、信用消費進行明確的立法,從而加強對大學生基本利益的保護,提高信貸機會的均衡程度。通過對校園信貸信用消費法律的完善,能夠進一步引導信貸機構向著規范化的方向發展,規避“黑色信貸”問題的發生,優化校園信貸的整體環境。

2.2強化數據信息保護。為了規范校園信貸的環境,相關部門需要重視對學生信息的保護,針對當前市場中所存在的失信校園信貸機構,就應該立即將其“拉入黑名單”之中。同時,在政府的要求、引導之下,校園信貸機構需要對其誠信程度進行透明化管理,便于學生加深了解與認識,保證其能夠選擇最恰當的校園信貸機構,避免發生有失公平的貸款契約,維護學生的根本利益。同時,作為申請校園信貸的大學生而言,需要強化隱私保護的意識,最大程度的保護個人信息不被泄露,同時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在察覺風險時應該立即停止校園信貸的申請。除此之外,校園信貸機構需要對大學生的隱私進行嚴格的保密,確保主體、客體之間的權利、義務具有較高對等性。同時,不同的校園信貸機構之間可以進行資源共享,從而對大學生的信用進行更加全面的評價,進而推動校園信貸穩定發展。

2.3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在當前的校園信貸市場中,其各個機構之間的水平參差不齊,同時大學生在無法承擔債務風險的過程中,就會產生心理失衡的現象,加之很多校園信貸機構缺乏誠信機制,嚴重影響了信貸市場的秩序。針對這樣的現象,金融部門就需要詳細分析當前校園信貸中存在的問題,細化關于校園信貸的指導性文件內容,從而加大對校園信貸的監管力度。另外,政府還應該對校園信貸機構的經營范圍、人員資質、經營規范、風險防范等方面進行合理的規范,并將其作為基礎提高校園信貸市場的準入門檻,從而有利于對校園信貸進行最大程度的規范。在這樣的發展環境中,大學生能夠避免“利滾利”等不良貸款行為的危害,實現校園信貸為大學生服務的價值。

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的校園信貸中各個方面都存在嚴重的法律風險,需要相關人員加大重視力度,并及時進行治理。以此為基礎,在校園信貸發展的過程中,在校園內部進行了金融普法,完善了關于信用消費的法律,強化了關于大學生數據信息的保護,同時加大了對金融市場的監管力度,全面優化了校園信貸的模式,為大學生提供了健康、綠色的金融環境。所以,為了避免校園信貸的法律風險,可以結合實際將文中的方式應用在工作中。

參考文獻:

[1]高雪.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我國高校學生網絡信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信息記錄材料,2018,19(01):184-186.

[2]劉繼熙.金融市場的信貸風險與風險防控機制研究——以校園金融市場為例[J].當代經濟,2017(30):100-102.

作者:張琳 單位:銅仁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