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轉變信貸結構調節措施
時間:2022-09-01 04:20:50
導語:經濟轉變信貸結構調節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引言
在保增長的政策背景下,銀行的主要任務是通過規模經營來追求盈利的改善。這種經營策略在信貸環境寬松時相對有效,但當全球經濟面臨復蘇、各國寬松貨幣政策已經或將要退出時,銀行業不僅要面臨信貸風險的防范問題,也要面臨經營方向的調整問題?!笆濉睍r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經濟轉型對金融服務提出新的要求,決定一家銀行盈利能力的不再是信貸規模,而是信貸結構與信貸風險的管理能力。因此,我國商業銀行需要在把握當前經濟結構的基礎上合理調整信貸投放的規模和方向,創造良好的金融市場環境,為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提供信貸支持。
二、銀行信貸結構與產業結構關系分析
經濟結構調整已成為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的主旋律,產業結構調整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的中心工作。在銀行間接融資占主導的背景下,產業結構調整又與銀行信貸結構調整密不可分。經濟結構、產業結構以及由此引起的信貸結構調整,既是商業銀行公司金融業務發展的重大機遇,也構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只有認識產業結構調整的規律,了解產業結構與信貸結構調整的互動關系,商業銀行才能制定出正確的公司金融業務戰略。
首先,銀行在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宏觀經濟中的產業結構與信貸結構系互動關系。產業結構決定信貸結構,同時,信貸資金在不同產業間的分布,也會引致產業結構的變動。
其次,經濟發展史上,信貸結構優化促進產業升級的例子屢見不鮮。日本的產業政策久負盛名,二戰后40多年中日本銀行業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安排信貸投向,有力地推動產業升級為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德國制造業的發達,也與德國銀行業持續地提供中長期信貸密不可分。一個反例是英國,其銀行業長期偏愛貿易融資、忽視產業融資,不愿意發放中長期貸款,使英國錯失了產業轉型的機遇。
再者,改革開放以來,銀行信貸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產業結構調整。20世紀80年代我國的紡織服裝業、家電業的繁榮,90年代加工出口產業的發達,都受益于大量的銀行信貸資金支持。2003年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造后,基于盈利和避險目的,商業銀行提前布局有潛力的產業,并不斷從夕陽產業退出,加速了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對1991—2005年我國產業結構與信貸結構數據的計量分析表明,信貸比例增長率每增加1%,該產業在GDP中所占比例的增長率會增加0.14%。例如,“煤電油運”是我國的瓶頸產業,2005—2009年間大量銀行信貸超前投向“電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采礦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與我國經濟的城鎮化發展相適應,銀行對安居工程、商品房等房地產業的貸款也大量增加。這些行業的信貸占比均遠高于其產值的GDP占比,信貸支持力度超前,大大促進了這些產業的發展。
三、銀行信貸結構調整的驅動因素分析
(一)調整信貸結構是參與新一輪經濟結構調整的現實需要
目前,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產業升級周期縮短、企業競爭明顯加劇,這些市場經濟的動態特征使得銀行業的選擇和發展的空間進一步擴大,對信貸結構的調整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一方面,調整期間出現的新興產業給信貸結構調整提供了機會和實現價值的“舞臺”;另一方面,作為結構調整微觀主體的企業在調整中也向商業銀行提出更多、更新的要求。商業銀行要想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就應當順應競爭態勢,積極主動利用其特有的金融調節功能和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作用,引導和促進經濟的發展變化,以信貸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結構調整,進而實現自身的最大效益。
(二)信貸結構調整是商業銀行自身經營的客觀需要
有效的信貸結構調整不僅能夠幫助商業銀行實現信貸結構優化和資產結構最優化,同時也是商業銀行穩健經營的前提和防范金融風險的關鍵環節。結合宏觀經濟形勢順應企業、行業生命周期,通過主動退出潛在風險的信貸市場,進入優質信貸市場可促進推動信貸結構的調整,提高信貸資產質量,這是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從外延式增長到內涵式增長的內在需要[1]。從貸款質量結構上分析,雖然部分商業銀行完成了不良資產的剝離,但信貸資金的流動性和支付能力仍然隱含著潛在的問題。有效的信貸結構調整是解決商業銀行流動性問題的重要手段,可提高銀行的風險控制能力,拓寬信貸資金使用渠道,提高資產使用效率。能夠提高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促進銀行實現價值最大化。
(三)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意味著銀行新的發展機遇
首先,“十二五”規劃提出進一步擴大內需,提高國內消費水平,目標由追求“國富”轉為“民富”,為商業銀行在消費金融領域提供了拓展空間。其次,產業結構的調整必然伴隨著企業的重新洗牌。商業銀行通過控制信貸流向來進行產業篩選,重點扶持國家發展的新興產業,淘汰落后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通過集約化的經營管理提高資金管理效率,實現效益最大化。第三,區域的協調發展也是“十二五”的重要目標,由此帶來的跨區域轉移也相應成為銀行業關注的重點。第四,城鄉統籌協調發展將為農村地區的金融機構帶來更多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意味著競爭的加劇。
四、商業銀行信貸結構調整策略
信貸結構的調整,不是暫時性和局部性的調整,而是長期性、全方位的調整。這是一個漸進、長期的過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商業銀行應本著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立足自身優勢,實施有計劃、有重點、差別化的發展戰略。
(一)加強分析研究,做好信貸結構調整的基礎工作
商業銀行要夯實宏觀經濟政策研究,增強對外部經濟金融形勢變化的敏感性,對各類風險進行研究和分析,抓住重要風險點和趨勢動向,對信貸結構調整政策進行重新評估,包括行業政策、客戶準入標準等,積極配合國家產業政策和金融調控,體現“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從行業入手,立足于客戶,落實到產品,體現區域特色,細化工作信貸政策,著力調整和優化信貸結構,從戰略高度確立銀行信貸業務發展的重點方向。
(二)建立行業預警機制
任何行業都有其生命周期,這一規律和周期會對企業經營產生重大影響,進而影響銀行信貸資產的安全。只有認真分析行業發展階段,控制行業的信貸總量,才能從總體上控制貸款風險。目前國內銀行仍缺乏既有定性又有定量化的信貸分層次預警機制,造成對個體風險的敏感性判斷不足。銀行可通過建立總行———省級分行———市級分行的分層次預警機制,總行通過重點加強宏觀的產業分析,提出宏觀信貸政策;省級分行應結合本地區實際重點做好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跟蹤分析預測,具體指導基層行的實際操作;市級分行要重點監測企業的現金流量等第一還款來源。同時,加強對第二還款來源的跟蹤。在當前形勢下,要加快建設風險預警機制,密切監測貸款資金走向和各行業、企業的效益走勢,在防范信貸風險的同時,將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內,并為信貸經營提供決策支持。
(三)制定有效的信貸準入措施
1.加大對重點項目和重點客戶的支持力度?!秶鴦赵宏P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明確提出將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培育成先導產業和支柱產業,這同樣是商業銀行競爭發展的戰略業務領域。目前,對國家緊急啟動的建設項目,特別是已核準審批的投資項目,商業銀行要及時跟進,主動做好與財政和企業資金銜接配套,加快信貸進入進度,緊緊圍繞抓住國家重大投資機會帶來的業務機會,拓展優質信貸市場,通過積極主動信貸進入,確保取得較大的優質市場份額。
2.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笆濉眹医洕鲩L戰略已經由追求速度轉向偏重增長方式,產業結構優化將進一步加強。廣大的民營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機遇來臨,中小企業金融業務市場也伴隨著新的機遇。因此,商業銀行應在全面深入分析區域經濟結構、主導行業、產業集群、專業市場等特征基礎上,為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積極支持有市場、有技術、有效益、成長性好的中小企業發展,關注新興產業小企業。因勢利導更多地采用貿易融資、票據業務等適合小企業特點的產品來滿足其合理融資需要,擴大市場份額,提高經營效益,合理優化信貸資金運用期限。
3.關注新興行業和新興企業,不斷地挖掘和積累儲備優質客戶。銀行應積極主動地發展新的優質客戶,深入研究行業、企業的發展趨勢,對成長性較好的新興行業和新型企業,特別是新能源企業和低碳經濟概念企業,從一開始就與之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制定適合其產業特點的信貸政策,針對不同發展階段采取差異化信貸策略,提高對產業的分析能力,量身定做金融產品,進一步降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融資成本。
4.加大對產業轉移的融資支持。商業銀行應在當前資金規模有限和投放節奏受控的情況下,靈活運用票據貼現、押匯貸款、對外擔保等方式,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的出口拳頭產品,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和梯度轉移。加大對中型優質客戶的支持,做好市場營銷和客戶服務,確保將重大市場機遇轉變為真正的市場份額。
(四)合理優化信貸期限結構
近年來,商業銀行越來越重視長期、穩定的收益,大部分銀行不斷調整短期資產,增加長期信貸資產,甚至有些銀行不惜犧牲流動性而增加長期貸款。此類貸款又有兩種主要模式:一類是政府主導型、非營利公益性項目貸款;二類是商業型、由企業還款的經營性項目貸款,此類貸款面臨著較大的市場風險。雖然中長期貸款發展潛力巨大,但是在資本項目開放后,中長期貸款由于期限長,風險隱憂受信貸體系緊縮效應的影響將加深。貸款投向持續向中長期貸款集中,容易導致資產負債期限錯配加劇,加大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難度。因此,商業銀行可以考慮在優選行業和客戶的前提下,適時、適當擴大流動資金貸款和中小企業利率的上浮幅度,提高流動資金貸款和中小企業貸款的投放比重,加強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
(五)調整信貸區域結構,合理分配信貸資金
由于地區的經濟基礎、資源優勢和發展建設不同,對信貸資金的需求量也不同。商業銀行需要通過不同區域間的梯度發展和區域轉移,由依靠“單極增長”轉向依靠各區域“多輪驅動”來弱化外部沖擊。新一輪區域振興規劃密集出臺,銀行要密切關注國家區域政策,制定好區域經濟支持政策,根據各地區經濟發展的狀況合理分配信貸資金投量,盡量使信貸資金的供給與區域經濟結構的定位相一致,同時利用區域結構分散信貸資金的風險。
(六)以產品創新為手段,加大信貸結構調整的力度
信貸業務創新包括信貸產品創新和信貸管理方法創新等。在信貸產品創新上要充分挖掘市場潛在需求,分析市場發展趨勢,開發出與商業銀行自身相適應、與客戶實際需要相符合的服務品種[2]。在信貸管理方法創新上,簡化貸款審批環節,推行貸款時間承諾和貸款額度承諾制度。同時在商業銀行傳統的消費金融領域,創新消費金融產品,簡化貸款流程,提高服務水平,針對不同客戶需求提供差異化服務。
- 上一篇:農發行信貸結構情況及完善建議
- 下一篇:綠色信貸對產業結構的約束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