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消費信貸現況與發展策略
時間:2022-04-07 11:18:00
導語:國內消費信貸現況與發展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發展消費信貸是我國現階段發展和消費結構升級的必然要求,是促進消費,擴大內需的一項重要改革措施。我國為了擴大內需,啟動消費市場,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就必須對消費信貸給予高度的關注,使消費信貸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
1我國消費信貸的現狀
1998年和1999年中國人民銀行先后頒布了《個人住房貸款管理辦法》和《關于開展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的指導意見》,中國的消費信貸業務獲得了空前的發展。消費信貸余額從1997年的172億元,發展到2009年底的55333.65億元,2009年消費信貸余額占當年GDP總量的16.5%。在信貸規模擴大的同時,信貸結構也日益變化和完善,消費信貸品種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我國消費信貸的發展呈現出以下特點:
1.1消費信貸總量逐年增加
我國消費信貸業務發展迅速,并呈加速度增長態勢,特別是2007年,我國商業銀行個人消費信貸較2006年增長近4倍。到2010年11月我國消費信貸余額為73774億元,是1997年的400多倍。
1.2消費信貸占各項貸款比例偏低
目前在經濟發達國家,消費信貸在整個信貸規模中所占的比重一般為20%至40%,有的國家甚至高達60%。1997到2009年,我國的個人消費信貸從172億元增至55333.65億元,消費信貸占各項貸款的比例也由不足0.3%上升到13.8%。由此可見,我國與發達國家個人消費貸款相比,差距還相當大。
1.3消費信貸以中長期貸款為主,住房貸款比重較高
目前,消費信貸品種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消費信貸品種除住房貸款之外,還有汽車貸款、助學貸款、大件耐用消費品貸款、個人信用卡透支和其他貸款等。但是住房信貸一直居于主導地位,其比重基本在60%到75%之間。由于住房貸款在消費信貸中占據主導地位,我國中長期消費信貸占個人貸款的比重一直在75%以上。
1.4各地區消費信貸發展不平衡
我國幅員遼闊,地區差距明顯,由于東部地區居民收入水平較高,消費能力較強,東部地區消費信貸市場擴張迅速。而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消費信貸市場規模相對較小,多數省份個人消費貸款在人民幣貸款中的比重不到10%。
2當前我國發展消費信貸所面臨的問題
2.1經濟發展水平制約了消費信貸的發展
消費者是否具有負債消費的能力和需求,直接取決于個人或家庭的收入水平,尤其是預期收入水平。如果消費者對未來的支出預期和收入的不可確定性增加,消費信心受到影響,那么消費者的儲蓄傾向上升,消費傾向下降,消費信貸需求會進一步減弱。根據國外的經驗,當人均超過3000美元時,個人信用消費的巨大潛力才會被發掘出來。目前我國的信用消費僅在大中城市有所發展,有相當部分中小城市個人信貸消費能力還不強,這與我們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是分不開的。
2.2法律制度和信用體系尚未健全
我國信用消費領域的法律法規尚未完善,立法工作相對落后,信用經濟活動中各個環節的操作沒有明確的操作規則及法律規范保證,同時風險轉嫁機制不健全。到目前為止,我國仍未建立起一套完備的個人信用制度。個人信用制度的不完善,使得銀行很難全面、及時地了解借款人的資信狀況,從而難以對消費信貸的各種風險因素進行跟蹤監測和控制,缺乏控制消費信貸風險的制度基礎,它使消費信貸的投放決策和業務擴展缺乏有序的市場基礎從而制約消費信貸的穩定發展。
2.3產品同質化現象突出,創新能力缺乏
現階段我國的消費信貸市場上擁有鮮明特色的產品較少,產品同質化的現象比較突出。一些新興的消費信貸品種發展乏力,發展十分緩慢。各銀行貸款品種主要集中在住房貸款和汽車貸款兩類上,甚至各銀行信貸品種在申請手續、利率、期限、抵押、擔保等方面也大同小異。商業銀行在新產品創新的方式、方法和組織推動上,與市場變化和客戶需求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
3促進我國消費信貸發展的對策當前,促進消費信貸發展應著重在以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3.1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
國家應該大力發展經濟,使居民收入水平不斷增長。擴大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國民收人中的比重,改善居民、企業和政府之間的分配關系。國家在收入分配政策上要采取措施,保證城鄉居民收入尤其是中低收入居民有一個合理的增長幅度,并加快建立和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提高居民消費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償債能力,以刺激消費的合理增長。
3.2加強消費信貸的立法工作,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
加強消費信貸的立法工作,為消費信貸的發展提供法律支持。要盡快以法律的形式,明確消費信貸的對象、程序、用途以及消費信息的披露、消費信用的評估等事項,以更好地厘清銀行、消費者和其他相關企事業單位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合理分散信貸風險,為金融支持消費發展提供法律保障。完善和制定相關法律法規,規范消費信貸各方當事人的市場行為,杜絕消費信貸業務中的道德風險,保護消費者隱私權,規范信用交易秩序,明確失信懲罰機制。
3.3建立和完善個人信用制度
建立和完善個人信用制度,夯實消費信貸基礎,構建廣大消費信貸的支撐平臺,分步驟、有重點、循序漸進地建立信用制度。應加快建立全社會范圍的個人信用體系,盡快將各有關相關部門所掌握的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統一歸集,豐富個人信用數據庫信息。進一步擴大企業和個人征信的覆蓋面,將征信范圍擴大到每一個從事經濟活動的市場主體,完善個人征信體系建設。政府要為征信機構的運作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同時注意保持征信機構的獨立性,逐步成立全國性個人信用信息數據交換中心,建立全國性的征信公司。
3.4政府應采取積極措施促進消費信貸發展
發展消費信貸,有利于促進經濟發展,促進經濟轉型升級。政府應采取措施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放松對金融業的管制,逐步使利率市場化,鼓勵金融業對消費信貸業務、產品進行創新。政府部門應實行從限制性消費政策向鼓勵性消費政策的轉變,使有效供給和最終需求連接起來。政府還應加大對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為促進消費,擴大消費信貸創造有利條件。政府要加強政策引導,在全社會倡導信用消費,采取行政的、經濟的手段鼓勵居民運用消費信貸。政府可以通過各種渠道,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增強人們的信用意識,轉變消費觀念,鼓勵居民嘗試消費信貸,為消費信貸業務營造良好的氛圍。
3.5商業銀行要把握機遇,大力發展消費信貸業務
金融機構既要充分認識支持擴大消費對拉動經濟發展的重大意義,也要看到促進消費發展所蘊涵的業務機遇。發展消費信貸有利于改善商業銀行信貸結構,拓寬收入渠道,降低金融風險。商業銀行必須在消費信貸業務和產品方面加大創新力度,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不斷規范與完善個人消費貸款業務辦法,大力拓展消費貸款業務,改變目前個人消費信貸品種同質化較高的局面,開發更多的金融產品,以提供更加廣泛的消費信貸服務。通過技術和產品創新,為顧客提供更加豐富的金融產品和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實行產品差異戰略,從而增加消費信貸的吸引力和擴散力。
- 上一篇:個人消費信貸問題及應對措施探索
- 下一篇:全區幼教工作實施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