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心腹大患論文

時間:2022-04-16 09:23:00

導語:金融危機心腹大患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危機心腹大患論文

一、居安思危

中國加入WTO之后有沒有潛在的危機呢?當前,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如果中國經濟遭遇挫折的話,最大可能莫過于金融危機

在20世紀后期,在日本經濟高速起飛之后,四小龍(香港、新加坡、韓國、臺灣)很快甩掉了窮困的帽子。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的崛起更使人們對亞洲經濟充滿樂觀。最令世人震驚的是中國的奇跡。二十年來,中國經濟在體制轉型過程中保持了高速發展。有的經濟學家把亞洲經驗總結成“雁陣模式”,好像亞洲經濟就可以按照這個序列繼續發展下去了。可是,1990年以后,泡沫經濟的崩潰使得日本一頭栽進了泥淖,直到今天還沒有掙扎出來。雁陣序列,曇花一現。1997年,一場罕見的金融風暴橫掃東亞。我們的鄰居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個接著一個倒了下去。現在已經很少有人再提什么“亞洲奇跡”了。有些國家“起個大早,趕個晚集”,好不容易把國內人均生產總值搞到三、四千美元,似乎已經進入了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可是轉眼之間,一個跟斗跌掉了一半多。亞洲各國已經嘗到了金融風暴的厲害。

在亞洲金融風暴中,許多人認為中國在劫難逃。在1998年11月“經濟學人”雜志的封面上,一艘掛著五星紅旗的帆船眼看就要被卷入漩渦,旁邊一行大字:“中國,金融風暴下一個犧牲品”。轉眼之間,幾年過去了,在滄海橫流當中,唯獨中國經濟巍然不動。中國的穩定極大地遏制了金融風暴的蔓延,為亞洲經濟以至于世界經濟的復蘇創造了轉機。中國的貢獻得到了各國政府以及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金融組織的高度評價。也許中國的出色表現沖昏了某些人的頭腦。他們認為,亞洲金融風暴如此厲害,也拿我們無可奈何,今后還有什么可怕呢?

中國有一則著名的寓言叫做“刻舟求劍”。有一個人在渡船上一不小心把劍掉進河里,他不慌不忙,在船弦上刻個記號,打算到了岸邊再撈。某些人就像“刻舟求劍”一樣,他們就沒有想到,之所以中國能夠抵御亞洲金融風暴是因為那個時候尚且沒有對外開放金融。我們有一道很好的防火墻。但是,一旦加入WTO,中國的外部金融環境就完全變了,這道防火墻將不復存在。時過境遷,如果拿昨天的皇歷來討論今天的問題,非出大紕漏不可。

亞洲鄰國在對外開放金融領域之后吃了這么大的虧,難道我們還不應當從中吸取教訓?講經濟規模大小,我們不如日本;講經濟發展的時間長短,我們不如四小龍;講勞動密集產品的比較優勢,我們和東南亞各國不相上下。他們紛紛中箭落馬,難道中國就有什么先天的免疫能力,一定能夠避免金融風暴的襲擊嗎?

美國金融家喬治·索羅斯在2001年11月談到中國的金融體系時認為,中國的金融體系比日本和韓國的問題更大。他表示,“中國銀行體系中的壞帳問題,在體系封閉的情況下,問題能夠得以控制,但問題不解決,壞帳會越來越多。這是不能無限期拖下去的。盡管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這一問題,并在盡全力解決,但不進行深層次的改革,問題就無法解決。壞帳是由國有企業造成的,要想消滅壞帳,就必須重組國有企業”。索羅斯敦促,不要因為困難就畏縮不前。壞帳繼續積累,將阻礙資本的有效利用。雖然中國的儲蓄率高,但再高的儲蓄率也不能無限期地支撐不斷增長的壞帳。日本就是中國的前車之鑒!盡管索羅斯的名聲不太好,但是,我們不能因人而廢言。中國進入WTO之后,既然要對外開放,心里總應該有點數,一旦遇到外來的沖擊,中國是否還能夠控制金融局勢?

有的經濟學家判斷說,至少一年內中國不存在金融危機。這話一點都沒有錯。不過,這個判斷的前提是維持目前金融業對內對外都不開放。實際上,只要中國不對外開放金融,再過三、五年也不會遭遇金融危機。在1997年金融風暴席卷亞洲的時候,有些國家和金融風暴好像是“井水不犯河水”,例如,朝鮮、緬甸、蒙古等。他們的老百姓恐怕從來沒有感受到金融風暴的威脅。并不是他們的金融體系多么健全,關鍵在于他們沒有對外開放金融領域。反之,那些實現了對外開放金融的國家,例如,韓國、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無不在金融風暴中損失慘重。由此可見,對外開放金融領域固然有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但同時也有被金融風暴襲擊的危險。

目前已經有130多個國家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沒有哪個國家因為入世而出現了嚴重的產業危機。反倒是金融危機在全世界頻頻發生。在最近10年內比較嚴重的金融危機發生了46次。金融危機的頻率越來越高,其破壞性越來越強。中國入世以后,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在金融領域中潛伏的巨大的風險,因此,必須加倍注意防范金融危機。

中國政府在對付產業危機、環境保護、出口市場、失業下崗、農村收入下降、社會保障基金等問題上都有一些經驗,但是,還沒有處理過開放環境下的金融危機。中國金融當局對于壟斷下的金融管理具有足夠的經驗??墒?,一旦對外開放,金融風險的程度將迅速上升。有些金融官員對國際金融市場缺乏了解,自以為是,特別不虛心。這些都是非常危險的事情。最近吳敬璉指出,他不贊成中國經濟一枝獨秀的說法。中國經濟潛伏著各種危機,如果不注意的話很可能遭遇金融危機。但愿他的忠告會引起更多人的注意。

如果我們沒有作好準備,那么,下一個遭遇金融風暴的就很可能是中國。

二、金融改革舉步維艱

2.1銀行業改革,避重就輕,缺乏新意

只要認真查一下有關經濟改革的文獻,我們不難發現,金融領域并不是一個被遺忘的角落。在各種文件中幾乎都把金融改革放在顯要的位置。2002年2月的金融工作會議列舉了六項金融改革的方向:金融監管要履行職責,加強金融監管;繼續施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促進金融體制、金融制度、金融業務創新;進一步增強貨幣政策的透明度;綜合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靈活調控貨幣供應量等等。2001年10月8日人民日報(海外版)有篇文章“銀行業,如何應對挑戰”,作者開出了三條對策:第一,建立完善的金融調控體系,強化中央銀行的金融監管能力,建立、健全多層次的金融風險防范體系;第二,控制銀行業開放的速度和力度,盡快完善外資銀行市場準入的條件和業務范圍;第三,加快國有商業銀行的機構重組,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提高服務質量,爭取時間加快商業化進程。要下大力氣解決不良貸款,改善銀行的資產結構,根除導致出現不良資產的根源,等等。

一般來說,這些條條都沒有錯。但是我們會發現,在這里通篇說的是良好的愿望,是希望達到的目標,卻沒有告訴我們怎么樣才能達到這些目標。難道以前中央銀行沒有要求建立完善的金融調控體系?難道沒有要求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提高服務質量?難道在哪篇官方文件中沒有提及要下力氣解決不良貸款?如果以前沒有提出這些口號,顯然是嚴重失職。事實上,以前央行不知道講過多少遍。確實,金融當局也采取了許多改革措施??陀^地說,國有銀行確實有了很大的進步,比前些年好多了??墒牵鹑诟母飺u搖擺擺,進進退退,始終沒有取得突破性的進展。為什么這些經念了這么多年,銀行業的問題非但沒見到好轉,反而越來越嚴重了?